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絕對值是七年級數學的重要知識點, 因為這是進入初中以後新學的概念,很多同學在解決關於絕對值的問題時會感到比較棘手,其實只要掌握三個重要知識點,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如何運用這三個重要知識點解決絕對值問題,希望能給新初一學生的暑假預習帶來幫助。
重要知識點
絕對值的概念
要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理解絕對值所表示的意義,即|a|就是a在數軸上表示的點到原點的距離,|a-b|就是a、b在數軸上表示的兩點之間的距離,|a+b|就是a、-b在數軸上表示的兩點之間的距離。
絕對值的性質
非負數(正數和零)的絕對值是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這個性質的應用相當廣泛,當絕對值裡代數式的取值範圍明確,可用此性質對代數式進行化簡求值;當絕對值裡的代數式的取值範圍不明確,需要分情況討論時,就要對此性質進行逆向應用,找到零界點,再進行化簡求值。
非負數的性質
一個數經過平方運算以後得到的值和一個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當幾個非負數的和為零時,則這幾個非負數都為零,由此可以求得代數式中各個變量的值。這個性質相當於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給代數式的化簡求值帶來了很多方便。
例題
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數,且a,b,c滿足(c-5)+|a+b|=0。
(1)請求出a、b、c的值;
(2)a、b、c所對應的點分別為A、B、C,點P為動點,其對應的數為X,點P在0到2之間運動時(即0≤x≤2時),請化簡式子:|x+1|-|x-1|+2|x+3|;
(3)在(1)、(2)的條件下,點A、B、C開始在數軸上運動,若點A以每秒一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同時,點B和點C 分別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和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運動,假設t秒鐘過後,若點B與點C之間的距離表示為BC,點A與點B之間的距離表示為AB,請問:BC-AB的值是否隨著時間t的變化而改變?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請求其值。
1、求出a、b、c的值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b是最小的正整數,則b=1;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非負數的性質:(c-5)+|a+b|=0,則c-5=0且a+b=0,即c=5;
根據結論:b=1, a+b=0,則a=-b=-1;
所以,a=-1,b=1,c=5。
2、化簡式子:|x+1|-|x-1|+2|x+3|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0≤x≤2,則1≤x+1≤3,-1≤x-1≤1,3≤x+3≤5;
當0≤x≤1時,-1≤x-1≤0
根據絕對值的性質和結論:1≤x+1≤3,-1≤x-1≤0,3≤x+3≤5,則|x+1|-|x-1|+2|x+3|=x+1-(1-x)+2(x+3)=4x+6;
當1<x≤2時,0<x-1≤0
根據絕對值的性質和結論:1≤x+1≤3,0<x-1≤0,3≤x+3≤5,則|x+1|-|x-1|+2|x+3|=x+1+(1-x)+2(x+3)=2x+8。
3、求BC-AB的值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1,b=1,c=5,則運動前,點A與點B之間的距離AB=1-(-1)=2,點B與點C之間的距離BC=5-1=4;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點A以每秒一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向右運動,運動前點A、B之間的距離為2,則運動t秒後,點A、B之間的距離AB=2+(1+2)t=2+3t;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點B和點C 分別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和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運動,運動前點B、C之間的距離為4,則運動t秒後,點B、C之間的距離BC=4+(5-2)t=4+3t;
根據結論:AB=2+3t,BC=4+3t,則BC-AB=2。
所以,BC-AB的值為2,不隨著時間t的變化而改變。
結語
絕對值問題是初一數學的重點和難點,想要在暑期預習中取得突破,必須抓住重要知識點,並通過做題認真總結各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才能真正掌握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