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講,安全感就是讓他擁有自信滿滿的笑容

2020-12-14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全景視覺

小寶幼兒園組織快一周的外出旅行之前,我們家裡是分為兩派的:

一派以姥姥、姥爺為首,堅決不讓小寶參加。主要理由是天寒地凍,小孩子在戶外玩耍,又無人精心照顧,難道不是花錢買罪受?沒準兒旅行回來還會生病呢!再加上,從未獨自外出過的小寶,就這樣直接出去這麼長時間,想媽媽了怎麼辦?嗓子哭啞了都沒人管!多可憐!!

一派是小寶爸爸的強硬,認為小寶應該出去鍛鍊。理由是別人家孩子能出去,咱們家孩子就也能接受考驗、經受鍛鍊。而且,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小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是這樣一次一次、逐漸鍛鍊出來的。

圖片源自全景視覺

作為小寶媽媽的我,外表平靜,內心還是比較煎熬:說實話,內心捨不得,真的放不下;但是又想讓他去獨自飛翔,就像小雛鷹,你不給他展翅的機會,怎麼能夠知道他究竟能不能飛?能飛多遠?飛多高呢?

小寶也是一臉的糾結:我不想出去,我會想媽媽的,想媽媽就會哭的啊!可是小朋友們都出去了,我沒有出去,不是就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了嗎?我好糾結啊!

後來,還是小寶自己拍板:「媽媽,我去參加吧!老師都說了『流血流汗不流淚,我是勇敢的小寶貝!』我還要做個勇敢的小寶貝,做你的驕傲呢!」

圖片源自全景視覺

其實,在我內心深處,也一直是篤定小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的。

小寶從小就是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正因為如此,他才願意主動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闖一闖,做個勇敢的孩子!

而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要從寶寶出生那一天就開始了哦!

圖片源自全景視覺

【0-100天的寶寶,安全感要這樣建立】

從媽媽溫暖的子宮降生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對於寶寶來講,內心的恐懼感是無法言表的。

所以,這個階段媽媽一定要好好地呵護寶寶,千萬不要被「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等這樣的悖論所幹擾。

有什麼比無條件的接納寶寶更重要的事情呢?

這個階段的寶寶看似什麼都不懂,只會哇哇哭,其實作為爸爸媽媽,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同時給予寶寶生存滿足的需要,他們才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生理需要就是吃喝拉撒睡,都能夠得到精心的照顧;心理需求就是能夠被看成最重要的人。

別以為寶寶什麼都不知道,這個階段沒有得到生理、心理需求滿足的寶寶,長大後會常常在惴惴不安中不知所措,甚至會特別「黏人」,佔有欲強。

圖片源自網絡

【4-10月齡的寶寶,安全感是這樣建立】

媽媽可以清楚地看到,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擁有「自我意識」,一天天的嘗試學會「自理」,比如努力的站立、自由的爬行、甚至開始蹣跚的起步……

這些都是孩子為了可以獨立自主在做自我的調整和儲備。

其實這個時候,最為考驗的是孩子的照顧者,尤其是媽媽。媽媽若是捨不得放手,擔心孩子磕著碰著等各種的不舒服,從而給予孩子過多的照料;真的是在妨礙寶寶的自我成長。

所以,對待這個時期的寶寶,媽媽要以鼓勵、激勵為主,讓孩子懂得能夠自己動手、動腦嘗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一件事情,孩子從陌生到越來越嫻熟,自信就越來越多。

圖片源自全景視覺

【10月齡-1歲半的寶寶,安全感就這樣建立】

到了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可以從蹣跚起步到踉蹌奔跑了。而活動的空間,也從家裡開始轉戰到戶外的小公園等地;交往的對象範圍也開始增多,從家裡人到陌生的小朋友。

這時寶寶開始嘗試親密與分離。最為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獨自玩耍,一會兒要求媽媽抱抱。

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是,當寶寶要抱抱的時候,媽媽就立即滿足他,給他大大的擁抱和熱情的笑容;當寶寶在自己玩耍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去打擾他。

以孩子的意願為主,讓他知道你就在他需要的地方靜靜的陪伴著。

經過多次的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就會建立初步的安全感,不會成為「黏人小豆包」,也不會排斥和同齡小朋友的交流溝通。

圖片源自網絡

【1歲半-2歲的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要這樣做】

2歲的孩子,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期」,口頭禪一度會成為「我不」。

孩子迫切的想要「自己來」,但自己又做不會、做不好,不得不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和支持。但是爸爸媽媽一旦參與,他又百般拒絕和排斥。

比如你幫他穿鞋子,他非要自己來,自己穿不好,又要發脾氣;你動手幫他穿,他又不耐煩。

平常的日子裡,你讓他往東,他就非要往西;你讓他坐,他就非要跑……

這個時候最好是跟著孩子的需要來。如果孩子想要「自己做」,只要不危險,就讓他自己動手嘗試,做的好與不好,都要給予積極的暗示和鼓勵;如果孩子需要幫忙,家長也只是適當的給予一點點的幫助,比如穿鞋子,你幫他穿一隻,讓他自己穿一隻就好。

但是不要因為孩子的「固執」而失去耐心,更不要「威脅」孩子:「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我就不要你了!」即便孩子當即聽話了,那麼他內心的不安卻也增大了。

沒有安全感,孩子就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動力,更沒有了能力和信心,得不償失!

圖片源自網絡

【2-3歲的孩子,安全感就是嘗試放手讓他自己探索】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危險,是孩子完全不知道的。所以他們會滿不在乎的嘗試任何事情,比如你會看到孩子站在沙發上面的一角、小手想要去碰觸插頭、看見有水的地方就想要狂歡……

也正因為此,有很多的父母會緊緊地跟在寶寶的後面,「不行」「不能」「不可以」變成了爸爸媽媽的口頭禪。

其實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確保環境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甚至要讓孩子主動地去了解危險,通過相關視頻讓孩子親自看到;通過嘗試,比如觸碰熱水感受溫度變化等等。

只有父母敢於放手,孩子才會勇於嘗試和探索,才會有更多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快樂,也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

圖片源自網絡

自信的孩子,會擁有陽光的笑容,擁有前行的勇氣,擁有探索的能力。

而想要孩子自信,安全感是最為關鍵的前提之一。孩子的安全感來自哪裡?離不開父母精心的陪伴、用心的教養,更離不開為人父母的智慧,學會放手、懂得放手、願意相信;與孩子在一起,也知道不會束縛孩子的手腳,更不做孩子的代言人。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領悟,在勝利中能夠堅定前行,在失敗中也有重新來過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講是什麼?最主要的因素恰恰最容易實現
    而,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發揮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但愛笑,而且自信滿滿。,最離不開的是父母的相親相愛】對於小嬰兒和低齡的寶寶來講,爸爸媽媽就構成了他的整個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不僅直接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社會化、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或想要什麼,就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1.「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此稱之為「暗示效應」。
  • 3個方法給孩子滿滿的愛與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足夠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孩子的安全感是從小建立起來的,小時候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源於父母的愛與認可。父母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途徑是多樣的,繪本的親子閱讀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個方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繪本《沒事,你掉下來我會接住你》,給孩子滿滿的愛與安全感。
  • 如何彌補孩子缺失的安全感
    一般情況下,對於小孩子來講,安全感就是對人、對世界的最基本的信任。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建議家長可以試著給寶寶多一些身體的接觸,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孩子。另外也可以給寶寶多一些撫觸、手拉手、親吻等。家長應多給予孩子一些陪伴。陪孩子玩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或遊戲等。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該在寶寶經常活動的地方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這樣就避免了磕碰的風險。
  • 什麼樣的孩子很難擁有幸福?那就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可是有一樣東西,可能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最終卻找不到他,哪怕是他的事業再成功,最終都無法逃脫這一切。那就是安全感。他是源於內心深處的恐懼,找不到值得信賴的人和幫助,甚至是失去了與危機對抗的信心,沒有足夠的底氣和後盾能夠支撐自己。安全感影響著我們的一生成長,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和命運。而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則很難擁有真正的幸福。
  • 柳葉眉的小賣部 | 我做錯了什麼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但是你真的知道孩子什麼表現是有安全感,什麼表現才是沒有安全感呢?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可是近年來,「安全感」這個概念已經過度泛化,成為了一個「溺愛」、「縱容」、「無原則」的集合,也變相成為一種對媽媽的道德綁架,搞得媽媽們不敢拒絕孩子,生怕「破壞了安全感」。
  • 孩子需要的是這種安全感,很多家長不知道
    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但愛笑,而且自信滿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不僅直接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社會化、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如果父母總是吵架、爭執,對於孩子來講,就像自己的世界已經毀滅一樣,無所適從且惴惴難安。
  •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很多媽媽生怕自己的一些舉動會傷害到孩子的安全感。也許是我們80後、90後父母普遍對「安全感」這三個詞比較敏感,太多的父母自己童年成長經歷中有些難以消磨掉的記憶都跟自己的安全感未受到保護有關。
  •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有些小孩子特別喜歡哭,早上起來看不到媽媽哭;出去玩,人太多哭;親戚朋友想抱他,他也哭。有些人以為,這是太溺愛孩子的結果,其實不然,孩子總是莫名地哭,其實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什麼表現呢?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營造滿滿的安全感呢?
  • 所謂的富養,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人的安全感從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瞬間就開始建立,年齡越小時,安全感就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一個人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鬆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鬆、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 否則人們會掙扎在恐懼當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 安全感是獨立自信的基礎,父母要做好三點,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需要四種養料,那就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會自信獨立,能夠積極面對各種挑戰,這是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安全感主要源自父母和家庭,父母要做好這三點,給孩子內心足夠的安全感。
  • 孩子的勇敢取決於她的安全感,安全感怎樣來?
    那麼,孩子的勇敢精神來源於哪些方面呢?1.爸媽愛我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於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2.爸媽相愛父母之間和諧的關係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4.爸媽情緒不失控父母好的情緒狀態,使孩子更積極、樂觀!5.爸媽不會拋棄我父母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最擔心的就是父母不要他。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常常會描述到自己對於外界事物的感受。在這之中,安全感就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或許爸爸媽媽無法理解這種感情,但確實他又在人生活之中無形存在。一些兒童教育專家也表示:安全感對於孩子本身的成長較為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注意安全感的培養,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 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問題在這裡
    有的孩子從小過於寵溺,家長們不捨得孩子幹這個幹那個。對孩子有了太多的幹涉,這樣會養成孩子懶惰的心理。慢慢來形成了,只要沒有什麼就得,家長要只要什麼做不好,就讓家長來做的心理。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鍛鍊自信意識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做到這幾點,孩子的安全感滿滿
    沒有安全感!孩子總是無意識地握著拳,啃指甲?沒有安全感!寶貝黏著媽媽,不願去上幼兒園?沒有安全感!孩子膽小,遲遲不願獨立睡覺?沒有安全感!安全感真是一個什麼都能裝的筐麼?不!並非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等於缺乏安全感,有些只是孩子的性格使然,有些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階段性問題,有的關係到孩子的自我認知,行為之下的根源千差萬別。那安全感究竟是什麼?
  • 孩子安全感認知誤區你還在犯?孩子怕生粘人,並非缺乏安全感
    父母其實可以在給孩子行為下定義時父母不妨先了解什麼是安全感,再對標孩子的行為做出精準的判斷,避免陷入安全感的認知誤區。安全感是一種個人的內在心裡需求,在與人或者是環境相處的過程裡孩子會建立對於這個人或是這個環境的精神信任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可以放心依靠的環境,對於某個人言談舉止一種信任感。
  • 《童年不缺愛》:什麼對孩子最重要?除了愛,還有滿滿安全感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只要自己足夠優秀,就會擁有安全感,但最終發現不管得到多少,內心還是十分空虛。所以,給我們孩子滿滿的安全感,才能讓他今後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更好的面對社會的捶打,獲得更幸福的生活。
  • 童年的「安全感」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長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每天對凌霄非打即罵,從來不去考慮凌霄的感受,造成很小的年紀就極度缺乏安全感;經常整晚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又總是做噩夢,長時間下去,他患上了抑鬱症,成年以後每天都在靠藥物維持。常言道,孩子在4歲之前自理能力欠缺,所以對父母更有依賴性。
  • 寶寶的安全感是在什麼時候建立的?
    寶寶的安全感是在兩歲前建立的。我們都知道寶寶小時候,不管去哪總想找媽媽。因為媽媽在身邊覺得安全,有足夠的安全感,感覺放心,不容易緊張。安全感就是這段時間建立而來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父母。在他眼裡父母就是天地,時刻擁抱著他在懷裡。父母給他怎樣一個世界,以後他也會以這樣的一個世界去對待外面的世界。孩子最開始的互動是和父母互動,父母給她的反饋很重要,他會記住這種感覺。如果寶寶需要的時候,父母積極回應他,他會記住這種感覺,作為以後他和別人相處的模板。他也會變得更樂觀,更自信。如果父母不及時回應他,他容易有挫敗感。
  • 對孩子而言,什麼叫安全感?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滿滿安全感
    針對一個孩子而言,什麼叫最重要的安全感?  實際上無論是針對孩子還是成人,每一個人都期盼:我深愛是由於就是我,我原本的模樣就非常值得深愛。  父母說愛我的真面目,針對一個孩子而言,是終生使用的不容置疑的安全感。孩子欠缺安全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