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年「AB面」:頭部「熱」難捂尾部「冷」

2020-12-27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嵐君

逾3萬億元新發規模、1300餘只新基金成立……這些數據映射出公募基金大年裡的豐收和喜悅。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整體管理規模邁上新臺階、頭部基金公司規模擴張的同時,位於尾部的小公司們正在苦苦掙扎。公募基金行業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強,「A面」光鮮靚麗,「B面」則藏著苦楚與艱難。

「爆款」鼎力支持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來,已有1376隻基金(份額合併計算)先後成立,累計新發規模約為3.09萬億元。如此新發規模背後是眾多「爆款」的鼎力支持。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年內成立的首募規模突破100億元的公募基金共計40隻,合計募資規模6150.9億元,在新發基金髮行總規模的佔比超過20%。

對比過去十年公募市場的百億元級新發基金數量:2019年為27隻、2018年為14隻、2017年為8隻、2016年為12隻、2015年為20隻、2014年為5隻、2013年為3隻、2012年為13隻、2011年無、2010年為3隻。

爆款基金背後是基金公司的核心資產——知名基金經理強大的市場號召力。2020年是發行大年,也同樣是「造星」大年。從年頭至年尾,明星基金經理頻頻刷新「百億俱樂部」名單,而五百億以上級別的行業翹楚人數也在增加。

在某大型公募策略分析師看來,上述現象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市場行情,這是百億級基金經理誕生最主要的「基本面」,自2019年以來的結構性行情,彰顯了公募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賺錢效應吸引了更多資金;二是明星效應,公募基金行業非常透明,業績表現一目了然,非常直觀,一些績優基金經理具有較高的市場號召力,自然吸引了一眾粉絲投票;三是客戶需求的暴發,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等無風險收益產品的收益率不斷創新低,其它投資渠道並不成熟,包括個人以及機構都會增加權益資產配置。

頭部效應顯現

現實之中,績優基金經理大多集中在頭部公司,發行大年之下,爆款基金分布在匯添富、易方達、南方、鵬華等頭部公募基金。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上述公司2020年分別收穫10隻、5隻、3隻、3隻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從單只基金規模來看,南方成長先鋒混合以321.15億元居首,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混合、鵬華匠心精選混合次之,分別達到297.43億元和296.91億元。

在爆款基金頻現的浪潮中,不少基金公司規模水漲船高。天天基金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44家基金公司成功搭上「千億規模」巨輪,合計管理規模達16萬億元,總規模佔全行業的八成。換句話說,公募基金領域30%的公司囊括了80%的資金規模,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一家頭部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隨著國家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資本市場也在逐步完善,市場更加有效且好公司越來越多,能夠承載大規模基金的標的也將更多。大規模基金的管理,不僅體現著基金經理個人的能力,更是一家公司綜合實力的體現,需要投研團隊的系統支持,只有公司綜合實力得到提升,才能為大規模基金的管理提供智力、資源、人才等方面的支撐。」

中小機構發展受阻

對比熱火朝天的發行盛宴,Wind數據統計,2020年以來共有20家公募機構旗下多達24隻公募基金出現發行失敗的情況。除了新基金髮行受阻外,部分存量債券基金也面臨著加速清盤的窘境。截至目前,年內已有42隻債券基金清盤,原因大多是不再滿足基金存續條件而觸發合同終止條款。

事實上,在基金「頭部化」效應顯著的當下,中小型機構的發展道路越發艱難。尤其在市場以「贖舊買新」模式的存量競爭中,沒有新產品發售會導致存量產品的份額被持續贖回,使得基金公司整體管理規模持續縮水。

業內人士表示,在基金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頭部基金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資者關注,而且會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可信度和安全感。由於多數投資者注重基金公司實力與品牌效應,因此,明星基金產品更具有競爭力,促使公募自身更容易聚集流量與資金優勢,從而實現競爭力的不斷提升。「現在,渠道方面想要新發一隻產品,會針對基金公司的口碑、品牌效應、彼此的合作程度來進行考量,往往深度合作的基金公司更有可能得到渠道的幫助。而大公司往往會因為新發基金多和渠道間溝通交流更加順利,加上知名基金經理多,因此發行效果更好。」

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來,已有1376隻基金(份額合併計算)先後成立,累計新發規模約為3.09萬億元

相關焦點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凌之 實習記者張舒琳) 在2020年這個公募基金「大年」,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規模一路高歌猛進,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8.43萬億元。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
  • 什麼是捂熱綜合症 怎樣捂才是剛剛好
    當寶寶的衣服穿的太多的時候容易捂出病來,當天氣變涼很多寶媽都怕自己的孩子著涼,所以說不僅門窗緊閉,而且還裡三層,外三層的把他們包的嚴嚴實實,以為做足保暖措施寶寶就不會受涼了,其實如果衣服穿多了,捂出汗,冷風一吹同樣是容易著涼的,而且過度保暖還會讓孩子患上捂熱綜合症,造成不可挽回的一些傷害。
  • 冬季穿衣太厚,當心寶寶患上「捂熱症候群」!
    一天凌晨4點多,李女士給兒子餵完奶,擔心孩子受冷,給兒子穿了三件衣服又蓋了三床被子。 結果早上7點,李女士發現孩子面色鐵青、全身大汗,不住地發出嘆氣聲,連忙送醫救治。經過醫生診斷,孩子是患上了"捂熱症候群"。 以上是"捂熱症候群」的典型案例。不少家長總擔心寶寶受涼,但卻沒想過穿太多也會「捂壞」。
  • 天氣變冷,孩子哪裡可以捂哪裡不可以捂,你都清楚嗎?
    天氣越來越冷,你給孩子的保暖工作都做足了嗎?冬季給孩子加衣服,相信大家都會很忌諱「捂熱綜合症」,那麼到底該怎麼穿?你知道孩子哪裡可以捂,哪裡不可以捂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這個問題:大家要明白,寶寶月齡越小,頭部散熱佔全身散熱的比例越高。所以,不管是穿衣還是蓋被,大家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頭部保暖哦~尤其是外面風比較大的話,帶寶寶出門,一定要給他戴頂帽子。2.腳部腳部有很多皮膚神經末梢,是對外界溫度變化最敏感的部位。而寶寶腳部的表面脂肪較少,保溫能力比較弱,大家在護理時要把腳部保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 小心捂熱症候群!寶寶正確穿衣看這裡
    馬上就沒有這麼熱,寶媽們是不是又要給寶寶開始加衣服了。那什麼時候加衣服最好呢,今天來為寶寶們的秋季穿衣支招啦。如果擔心小寶寶受涼而包得嚴嚴實實,又可能出現「捂熱症候群」。特別是小於5月齡的寶寶,產熱量非常大,出汗散熱卻比較緩慢,更容易捂出問題,甚至引起體內一系列代謝紊亂和功能衰竭。
  • 快一歲寶寶高燒40度,醫生:捂熱綜合症!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冷
    結果孩子是暖和了,但是因為太暖和,導致出現了捂熱症候群,也叫蒙被缺氧症候群。孩子本身新陳代謝比較快,穿衣服多的話,身上出汗多,導致孩子有脫水的情況,孩子會煩躁不安,口乾尿少,甚至發高燒。這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一個通病,老人家因為老了,整個神經系統比較遲鈍,而且比較怕冷,自己覺得冷,也覺得孩子肯定也冷。生怕孩子著涼了,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裹得厚厚實實的。
  • 奶爸炸鍋了 | 穿多捂熱要不得
    是爸媽覺得你冷!」還有的家長摸著孩子的手覺得涼就加衣服,其實寶寶年紀小,熱調節能力不好,尤其神經末梢的手部涼一點是正常的。穿多捂熱易招病,萬萬要不得。大人們就喜歡把寶寶裹成「粽子」,生怕凍著,但是小嬰兒穿得太多,很容易造成「捂熱症候群」!
  • 兩個月嬰兒差點「捂」丟性命,家長要警惕捂熱症候群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胡敏 劉美華 孫兆敏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2個月大的鵬鵬(化名),因為被包裹得嚴嚴實實,還蓋上了3層被子,差點「捂」丟性命。該院管床醫生副主任醫師蔡姿麗表示,根據孩子的狀況,考慮是捂熱症候群。捂熱症候群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是由於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
  • 兩個月嬰兒差點「捂」丟性命 家長要警惕捂熱症候群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胡敏 劉美華 孫兆敏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2個月大的鵬鵬(化名),因為被包裹得嚴嚴實實,還蓋上了3層被子,差點「捂」丟性命。該院管床醫生副主任醫師蔡姿麗表示,根據孩子的狀況,考慮是捂熱症候群。捂熱症候群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是由於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
  • 在感情中,心一旦冷了,就再也「捂不熱」的星座,哀莫大於心死
    自古深情被辜負,唯有套路得人心,痴情的人最容易受傷,畢竟衣服破了可以縫縫補補,飯菜涼了可以熱熱再吃,但是在感情中一旦心涼了,那麼這份裂縫就會永遠無法修補,更難以回到從前。所以心一旦冷了,那麼也就代表徹底放下,誰都只有一顆心,誰也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真心被對方無情的一次又一次辜負。就像這幾個星座,她們一旦在感情中心冷了,就再也捂不熱。
  • 睡覺時,女性的雙腳總是冰涼,捂也捂不熱,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
    自然是睡覺的時候,雙腳一直都是冰涼的,尤其是一些女性,睡覺的時候,怎麼捂都捂不熱,一個晚上都睡不好覺,總是需要熱水袋,或者還是其他的加熱東西,才能夠感覺到溫暖。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該如何緩解?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何在睡覺的時候,女性的雙腳總是冰涼的?
  • 冬季寶寶別太暖 小心患上捂熱症候群
    保暖過度及捂悶誘發「嬰兒捂熱症候群」  據醫生介紹,「嬰兒捂熱症候群」又稱悶熱症候群、捂被症候群、蒙被症候群等。該病主要因為給寶寶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而引起,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兒,未滿月的新生兒尤其多見。一般都發生在寒冷季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
  • 冬季加衣加被,小心嬰兒捂熱綜合症
    ');}-->   隨著天氣漸涼,很多寶爸寶媽們擔心孩子受冷,會給孩子大量的增加衣物,晚上睡覺也會捂得嚴嚴實實的,但這樣真的好嗎?  重慶安琪兒婦產醫院兒保科醫生秦怡玲表示,冬季變涼加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過度的加衣加被,反而可能會有捂熱綜合症的風險。
  • 有一種冷叫「奶奶怕你冷」,別再犯錯了,當心「嬰兒捂熱症候群」
    醫學上,這種病症叫做「嬰兒捂熱症候群」。曾經就有新聞報導,僅100多天的嬰兒因捂熱症候群不幸夭折。>嬰兒捂熱症候群也稱為捂被症候群、悶熱症候群等, 主要是嬰兒因捂、悶或者過度保暖導致的,主要症狀表現是:發熱、大汗、脫水、缺氧、抽搐、昏迷等。
  • BB發燒四肢冰冷 切勿捂熱了事
    >BB發燒四肢冰冷 切勿捂熱了事2015-03-02 00:00:00出處:PCbaby作者:吳小熊圖片來源於華蓋寶寶身體發熱為什麼手腳會冰涼?有的說,穿得厚點是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對兒童來說,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症候群」(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專家表示,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手腳摸起來並不熱,反而有些涼。
  • 為啥寶寶怕冷也怕熱?每天學點科學育兒,勸長輩「別再給娃捂了」
    文|福林媽咪都說有種冷叫做「奶奶覺得你冷」,把孩子一個個捂得像個肉粽,又覺得像洋蔥,脫掉一層還有一層。其實,有些奶奶、姥姥並不是不懂孩子不能捂太厚的道理,只是真的控制不住。前幾天看見一個視頻,一名月嫂在醫院訓導一名稍上年紀的長輩,這個長輩是孩子的奶奶。月嫂上來就說:「你看你拿那個厚的包著崽崽,這裡就紅了,摸著都燙手,起疹子了。」
  • 科學「捂」才是王道,快轉發給咱媽
    看起來熱的面紅耳赤感覺快中暑了。這個事兒可是把所長驚到了,老人家的觀念真是為她好,但是這危險也不小啊。捂壞了,不但影響孕婦心情,對產後康復也很不利,尤其是傷口更不容易癒合。寶寶可能也會由於悶熱,而睡不好覺,影響健康。
  • 冬天睡覺被子捂不熱?教你1個保暖妙招,被窩暖烘烘,溫暖過一冬
    冬天睡覺被子捂不熱?教你1個保暖妙招,被窩暖烘烘,溫暖過一冬經過前段時間的冬至之後,現在的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全國各地估計只有廣東地區的溫度還沒有降下來了吧,這個時候就特別羨慕廣東人民還能夠穿秋裝,長沙人民還沒來得及穿秋裝就已經是裹上了大被子。
  • 這種情況下你是捂不熱的
    通過孩子的手腳溫度來判斷孩子是否冷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方法,但有些父母發現,孩子的手腳常年冰冷,甚至怎麼捂都捂不熱,這到底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又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孩子改善這一情況呢?先面就給大家介紹造成孩子手腳冰涼的4種常見原因。
  • 互認基金「北熱南冷」 未來赴港投資將更方便
    而作為跨境基金的重要產品,互認基金自2015年開閘以來,目前發展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公募認為,深港ETF互通產品推出後,有望進一步促進兩地互認基金的發展。互認基金「北熱南冷」證監會官網顯示,2隻深港ETF互通產品由境內基金管理人在境內設立,採取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模式,將不低於90%的基金淨資產投資於香港單只目標ETF,跟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標普新中國行業(A股上限)指數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