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驟降,家裡面最厚的衣服都拿出來了。家裡最小的那個娃,幾乎就把所有的衣服堆在身上了。
淮安市中醫院接診了一個11個月,高燒40度的孩子。爺爺奶奶把孩子抱進來的時候,孩子滿頭大汗,臉上還長了痱子,一量體溫40度。醫生大概數了一下:外面有一層包被,兩件羽絨服,一件羽絨背心,加上裡面的內衣大概有8件。
原來爺爺奶奶怕孩子著涼生病,所以裡三層外三層地給孩子穿上了8件衣服。
結果孩子是暖和了,但是因為太暖和,導致出現了捂熱症候群,也叫蒙被缺氧症候群。孩子本身新陳代謝比較快,穿衣服多的話,身上出汗多,導致孩子有脫水的情況,孩子會煩躁不安,口乾尿少,甚至發高燒。
這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一個通病,老人家因為老了,整個神經系統比較遲鈍,而且比較怕冷,自己覺得冷,也覺得孩子肯定也冷。
生怕孩子著涼了,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裹得厚厚實實的。
冬天給孩子保暖,家長一定要避開這幾個誤區,否則娃更易生病
第一個誤區:給孩子穿太多
現在很多地方氣溫達到0度,甚至是零下多少度,但是在室內一般都能有十幾度左右,其實在室內並沒有這麼冷。
因為室內關門關窗空氣不流通,加上家家戶戶都會用上一些取暖設施,有些用暖氣,有些用暖風機,還有一些農村會在家裡燒炭。
建議我們給孩子穿衣服,不要用爺爺奶奶的標準,老人一般比較怕冷。孩子穿衣服應該參照爸爸的標準,爸爸穿三件,孩子也可以穿三件,跟爸爸差不多,薄厚的衣服。
爸爸新陳代謝率高,孩子的新陳代謝率也比較高。
一般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說明穿多了:
手不戴手套也是暖烘烘的
小孩子末梢循環比較差,他的手一般來說都是有點微涼的,如果手都很暖和,那極有可能穿多了。
背後微微出汗
孩子的後背一般都是比較暖和的,如果摸到孩子的背後出汗那肯定是穿多了。
第二個誤區:孩子穿著厚外套坐安全凳
孩子穿著厚外套,坐車的時候坐在安全座椅,一點都不安全。
國外媒體做過相應的實驗,孩子穿上厚外套,坐在安全座椅上,系好安全帶。時速48公裡每小時的碰撞試驗中,孩子會從外套滑下來摔出去。
冬天給孩子坐車的時候把厚外套脫下來,再坐上安全座椅,如果覺得冷,可以開暖氣,或者把厚外套蓋在孩子的腳上。
第三個誤區:給孩子用暖寶寶取暖
暖寶寶的溫度一般可以維持到52度左右,但是我們人體經常跟45度的溫度接觸的話,容易引起低溫灼燒。
不止會損傷皮膚,甚至會影響到內臟,特別是孩子皮膚比較嬌嫩的,更不能給孩子使用暖寶寶。
第四個誤區:給娃洗澡時用燈暖型浴霸
燈暖型浴霸一般是用2盞或4盞275W硬質石英防爆燈泡,這樣的燈功率比較高,所以光線也比較強,雖然可以起到升溫的作用,但是這樣的燈光對大人的眼睛都不友好,而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灼傷眼睛。之前就有兩歲的孩子,眼睛被燈暖型浴霸灼傷的報導。
第五個誤區:晚上睡覺整晚用電熱毯
家有寶寶,晚上睡覺不要給孩子使用電熱毯,因為電熱毯持續的加溫,會讓寶寶覺得很暖和,寶寶會不停地出汗,而出汗過多,又沒有及時補水,導致孩子脫水,也會引起捂熱綜合症。
冬天如果冷,又沒有暖氣的話,可以在孩子沒有睡覺之前開一下電熱毯,但是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上。
第六個誤區:把孩子放在大人中間睡
很多家長怕孩子著涼了,所以就把孩子放在大人的中間睡。
前不久長沙有個小嬰兒,媽媽餵完奶之後怕孩子太冷,就把孩子放在大人中間睡,結果過了兩個小時,發現孩子子臉色發青,口唇發紫,送到醫院,醫生說已經因為缺氧影響孩子的大腦了,後期也不能確定能不能完全恢復。這其實也是捂熱綜合症造成的。
現在的孩子因為穿少著涼的很少,很多人都是穿太多了,而且我們發現經常穿太多的孩子,更加容易感冒。因為孩子被捂多了,身體反而變差。
那些平時穿得不多的孩子,反而身體更健康。所以比孩子著涼更加要關注的是孩子穿多了,捂熱了。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