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6000噸凍豬肉就讓豬價現原形,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一大早就起來看生豬價格,我也是非常拼的,不過,看過之後,發現這生豬價格是越來越沒「勁」了,已經沒有繼續上漲的勁頭,反而是豬價越來越低迷,甚至有下跌趨勢,難道這16000噸凍豬肉就讓生豬價格就打回原形了嗎?難道原來生豬價格上漲都是假的嗎?難道豬價上漲就是一道窗戶紙,如今就16000噸凍豬肉就把這道紙捅破了嗎?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在12月17號,中央儲備庫的凍豬肉開啟投放了,據報導這次是要競價投放20000噸,後來說有16000噸將被投放到市場,可以看來,凍豬肉投放並沒有被全額競價完,然後就這16000噸凍豬肉投放人們好像看到便宜豬肉要到來一樣,生豬價格也出現了「大跳水」,生豬價格止漲轉跌。
我們來看看最新的生豬價格情況,根據12月19號生豬價格表來看全國只有3地上漲,有2地下跌,有21地是與昨日豬價持平的,這與前兩天的全面飄紅上漲的豬價形成鮮明對比,不禁讓我們感嘆,16000噸凍豬肉就把生豬價格「打了個落花流水」。
對於我們國內每天消費豬肉來說,16000噸凍豬肉只能說只佔單日消費量的10%的量,但是就是這10%的投放量就讓生豬價格出現了大的調整,這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
邏輯一:這16000噸凍豬肉就像「快刀」,而這漲價的豬肉市場就像「亂麻」,而這16000噸凍豬肉就是「快刀斬亂麻」的措施,這比投放出欄生豬來得更快,更直接,關鍵是價格便宜,這樣可以帶動豬肉價格下跌,當然,豬肉下跌最終影響到生豬出欄價格,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邏輯二:16000噸凍豬肉只是一個凍豬肉投放的一個重啟的開端,這個信號很明確,也就是說後面可能5天或者7天一投放凍豬肉,且根據調控價格來確定投放凍豬肉的量。在9月份的時候,我國中央儲備庫的凍豬肉庫存結餘200多萬噸,如今可以說,庫存非常充足,後期應該還有很多次投放凍豬肉的措施,這樣就可以影響到生豬價格。
邏輯三:生豬價格繼續上漲帶來的邊際效應是越來越大,不利於整個農村養殖業的發展。就現在大家都知道養豬是非常賺錢的,有人還說養豬躺著都能賺錢,這樣就會讓養豬產生邊際效應,讓更多的人投放到養豬行業,而原來的養雞,養鴨等家禽的養殖戶改變養殖品種,都去養豬,這樣不利於整個養殖生態的發展,各樣會導致將來其他禽類又會出現產量地,價格高,又吸引養殖戶回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