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網上出了一個熱詞「996」,並持續「霸屏」。「996」即「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這是一群程式設計師用來描述自己工作時間的詞彙。這種繼「朝九晚五」後,又一個對工作時間的創新式提法,在短時間內蔓延到了網際網路的每一個角落,從事各行各業的網友紛紛「對號入座」,一些商業大佬也加入論戰。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4月11日是提出「996是福報」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輿論一邊倒地批判其「資本家的獠牙面目」。4月12日,馬雲再談「996」,稱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此番言論備受網友質疑,有網友表示「馬雲此言論就是詭辯,偷換概念」「996不等奮鬥,955不等於不奮鬥」。面對網絡輿論討伐,4月14日上午,馬雲第三次談及「996」,他表示看到了大家的質疑,但還是想說真話:「996關鍵在於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真正的996不是簡單加班,而是把時間用在學習和提升自己,愛覺不累,但企業不能不給錢。」馬雲三談「996」,為「996」工作方式站臺,但從網友的反應來看,還是有許多人不支持這種工作方式。
對於上班族而言,「996」工作制並不陌生, 甚至在職場已經非常普遍。接受996工作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將犧牲身心健康、犧牲業餘生活、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為了心中那份「理想」,告別「生活儀式感」,放棄追求「詩和遠方」的權利,拖著透支身體,拿著微薄的收入,「小心翼翼」地活著。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被迫接受「996制」企業文化,「被自願」加班的結果,並不是人人都能走上人生巔峰,大多數人還是「既買不了車,也購不起房」,更無法實現企業家口中所謂的「成功」。面對大多數人慘澹的人生,企業家們仍然將「996」工作制奉為圭臬,認為「996」工作制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不停給員工灌「毒雞湯」,這是否也是一種不人道?
當下,確實有不少企業實行著或自願或強制的「996」工作制,但顯然,大範圍、長時間實行「996」工作制,會導致員工長期處在高負荷運轉狀態,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都得不到保障,這既不利於員工的身心將康,也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自願的「996」無可厚非,但強制的「996」,「提倡」員工加班,「鼓勵」員工全情投入,這種做法要不得。在法律上,這樣的做法得不到支持。我們應當擯棄「996」工作制,目光放長遠,重新審視「955」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5點下班,一周工作5天)。這種讓員工有更多時間學習知識、陪伴家人、健身運動,工作、生活運行在合理區間,更能激發員工內生動力,激活企業發展的動能,更加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