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96這個之前還沒有人盡皆知的概念,如今已成了網際網路上最熱的話題之一。所謂「996」是一種每天從早9點工作到晚9點,每周工作6天時間的工作制度。
關於此,各種觀點交鋒層出不窮,討論的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996就像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996的樣子。
概念
當我們討論一個話題,對話題概念的認識應該是一致的。但此次討論顯然不是這樣。
部分知名網際網路企業負責人相繼就996發表看法。基本觀點為996是一個想要成功的人應有的奮鬥姿態,但不會強制員工996。這樣的觀點招致很多非議,原因是它擴展了996的概念含義。這個觀點暗含的邏輯是996代表了一種奮鬥精神,要想成功僅僅靠996都是遠遠不夠的。顯然,這是在拿996講奮鬥。
996話題最初是作為一種工作制而談,並不涉及奮鬥、成功等延伸概念。這幾位企業負責人顯然和大家討論的996不在一個「頻率」上。
這些知名網際網路企業負責人的過往言論往往頗具說服力,但此次站在「制高點」上「華山論劍」,並且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網民,以擴展概念的方法試圖讓大家買單,多少有些「脫離群眾」的意味,得不到支持和認可在情理之中。
此外,招致非議的一個原因還在於講話人的身份。在勞動市場語境裡的996概念下,幾位企業負責人作為一個企業的擁有者,此言一出,無論是出於主觀有心,還是客觀無意,這種沒有明確反對996工作制的曖昧態度,撇不清涉嫌無視員工利益的嫌疑。
強制與自願
既然概念明確了,就應該在範圍內進行討論,否則一切都是跑題和超綱。
作為工作制的996,首先是非法的,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此外,佔用員工合理休息時間,讓員工過度工作,對員工個人健康和家庭生活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從法律角度來說,996於法不容。
但在現實工作過程中,有很多人被迫強制996卻選擇「忍氣吞聲」,原因在於企業經常會提拔重用那些「樂於」加班奉獻的員工,而那些不加班的員工則會被貼上「不努力」「沒責任心」的標籤,從而影響到自身的前途。這讓加班受益成為了一種「潛規則」,也讓996成為了沒有人敢率先打破的「囚徒困境」,或者打破規則付出的隱形代價巨大,讓員工不敢「越雷池一步」。
員工處於上述困境,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可以有效維權的途徑,員工和企業相比,維權博弈的能力很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996也巧妙地遊走於員工心理承受範圍的邊緣,讓員工不敢輕易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因為維權犧牲的經濟和精力成本很高。如果這種維權成本高於承受能力的問題不解決,想要做到根除996是很難的。
在本次討論過程中,「強制」是一個關鍵詞。關於「強制996」這個問題,所有人的態度都是一致的,均認為「強制996」是不正確的,但關於「自願996」爭議卻很大。從支持者來說,認為只要得到相應的報酬,「自願996」就是可以的。而反對者認為,「自願996」實際上也是違法的,客觀來講也確實如此。
但人們反對「自願996」還有一些主觀的擔心,大家擔心這種情況被允許後,996仍然會外溢,最終遍布各行各業,這樣不管自願的初衷真實與否,又會讓人們再次陷入困境當中。
奮鬥
996工作制的違法性已無需爭論。但本次討論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始終伴隨著話題,也成為996支持方的一個重要論據,就是「奮鬥」。像對待「強制996」一樣,大家對奮鬥的共識也是一致的,無論是幾位企業負責人,還是其他討論者和廣大網民,大家都不會否認奮鬥的意義。
但把996賦予奮鬥載體的說法顯然不能服眾。奮鬥包含的意義應該是多方面的。在工作中,投入超越常人的時間確實是一種奮鬥表象,但以犧牲健康和幸福為代價,這種「奮鬥」是不可能被認可的。此外,實施996工作制也不見得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工時延長了,但因疲勞或者隱形「反抗」所造成的工效下降,長遠來說對企業仍然是不利的。
企業還是應該樹立結果導向和效率導向,通過科學管理和公平晉升等制度,讓企業發展和員工幸福之間得到優化平衡才是健康發展的長遠之計。
人們在此次討論的過程中,出現分歧,是因為「概念」的偏差,而從人們反對「強制996」和認可奮鬥意義的一致性來看,此次討論恰好反映了價值觀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