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稅和非保稅貨物 同一倉庫內「雙卡雙待」)
「把保稅貨物和非保稅貨物儲存在 同一屋簷 下,分類監管不僅提高了倉儲利用率、倉庫周轉率,而且還極大地節約了運營成本,拓展了企業國際國內業務範圍。」昨日,成都雙流綜保物流有限公司副總胡紅波所說的「分類監管」,就是成都海關去年1月開始開展的「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業務。
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通俗地講就是內貿貨物保稅區倉儲,是出口加工區在原有保稅倉儲基礎上功能的進一步拓展。別小看這一變化,這樣讓保稅區內企業在具備了與海關聯網監管的條件下倉儲保稅貨物的同時,利用閒餘的庫容可存入國內非保稅貨物,不僅給企業帶來更為廣闊的客戶資源,還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
A
企業故事
貿易貨物變為「雙卡雙待」
滿足企業內外貿易一體化需求
伴隨IT產業的轉移,順應產業發展的物流需求,2012年江蘇海晨物流集團在成都設立了子公司——成都匯晨物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報關報檢、倉儲、運輸服務等業務,IT電子企業及酒類食品企業等都是其主要客戶群。
胡紅波稱,成都雙流綜保物流、成都匯晨物流都是江蘇海晨物流集團旗下公司,這兩家成都企業自設立以來隨著雙流綜保區外貿業務發展不斷壯大而壯大,客戶群產品類型也隨著園區外貿業務類型增多,而由IT產品擴大到酒類食品、玩具、裝飾品,「特別是成都海關推出的分類監管及聯網監管,使得公司的服務及產品類型越來越廣泛。」
作為成都這兩家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胡紅波對成都海關推行的監管創新模式感觸頗深。他解釋說,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制度,是指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保稅貨物集拼、分撥後,實際離境出口或出區返回境內的海關監管制度。如此一來,一個倉庫、一個系統、一套設備、一班人員就可做好所有相關業務,而不需要另外建立區外倉庫,貨物清關後可以存儲在保稅倉庫內,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可以在同一個屋簷下實現「雙卡雙待」。
胡紅波表示,通過整合區內外倉庫,有效節約了運營成本,極大地提升了效率。「非保稅貨物和保稅貨物同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監管,如同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是彼此是進行了物理隔離的,非保稅貨物倉儲倉庫閉路電視監控與海關監管中心聯網,能夠實現實時監管,而這一監管變化帶給企業的好處可就多了。」胡紅波稱,「分類監管」歸納起來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提高了倉儲利用率和倉庫周轉率;二是利用電子信息技術,非保稅貨物也可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進行倉儲;三是節約設備、系統、人力資源等運營成本。
不僅如此,與沒有享受「分類監管」措施相比,「分類監管」還促使企業有效地拓展了業務範圍,使企業實現不同狀態貨物的同倉庫經營管理帶來的極大便利,更為重要的是讓企業有效地提高了物流運作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適應企業內外貿易一體化的需求。
「監管新模式更加靈活、高效,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胡紅波稱,自從成都海關推行「分類監管」模式後,公司成功吸引了玩具、裝飾品等入駐,去年倉儲實現進出玩具及裝飾品貨物82萬多件,貨值1479萬餘元,實現了服務產品多元化,同時也實現了國際和國內貨物的統一分撥,動態滿足客戶需求。
入駐成都發展這幾年裡,成都雙流綜保物流公司、成都匯晨物流公司都切實感受到海關監管措施模式不斷創新帶來的影響與變化,而這種變化直觀地體現在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方面。「如今,又享受自貿試驗區建設帶來的新一輪改革紅利,公司更有信心在成都做大、做強,為地方經濟作出應有的貢獻。」胡紅波說。
B
成都海關
利用特殊監管區域境內關外優勢
讓貨物充分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昨日,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稱,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監管對象主要是保稅貨物,原則上不能存儲非保稅貨物。這樣一來,難以根據國際國內市場變化,充分利用區內倉庫實現倉儲貨物的周轉,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區內倉庫利用率得不到充分發揮。另外,企業若想要實現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集拼、分撥,也無法直接在特殊監管區域內完成,需由企業先將保稅貨物完稅後運出特殊監管區域或將境內貨物履行報關手續申報入特殊監管區域內後方可實現。如此一來,增加了企業在報關、物流、稅費上的成本,貿易實質與物流方式不匹配,特殊監管區域內的倉儲利用率、物流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經過實地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並經海關總署批准,成都海關便於去年1月發布公告決定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廣「分類監管」這一創新監管模式。「分類監管」是指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保稅貨物集拼、分撥後,實際離境出口或出區返回境內的海關監管制度。
通過實行「分類監管」模式,允許非保稅貨物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輔助管理系統中設立帳冊,在區內完成與保稅貨物的集拼、分撥,實現企業貿易需求。在該模式下,可以充分發揮特殊監管區域的物流配送功能,實現保稅與非保稅貨物在區內同倉存儲,倉庫實際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利用特殊監管區域境內關外的優勢充分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據統計,成都海關在成都綜保區雙流園區開展「分類監管」的非保稅貨物區內存儲業務後,成都雙流綜保物流公司去年實現91批次、貨值1204餘萬元人民幣的非保稅貨物區內存儲,貨物種類涉及服裝、玩具、文具等。今年1—4月,則實現了56批次、貨值640餘萬元人民幣的非保稅貨物區內存儲。與此同時,成都海關從今年1月起還在綜保區高新西區的區內企業、區外企業推行非保稅貨物區內存儲業務,截至目前已有9批次、貨值5185萬元人民幣的非保稅貨物實現區內存儲,貨物品種主要涉及飛機用低溫料、生產線大型設備等。由此可見,「分類監管」創新模式應用越來越廣泛,受益企業也越來越多。
本報記者 楊富
名詞解釋
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
是指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保稅貨物集拼、分撥後,實際離境出口或出區返回境內的海關監管制度。
(原標題:保稅和非保稅貨物 同一倉庫內「雙卡雙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