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軒媽媽最近很焦慮,軒軒已經兩歲半接近3歲的男孩子,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其它時候都是閉嘴巴哼哼。軒軒媽媽覺得軒軒語言發育不正常,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軒軒媽媽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當媽媽還沒有懷孕的時候,希望自己生出一個漂亮的寶寶;當孩子出世的時候,面對整天各種各樣讓新手爸媽措手不及的新生兒問題,爸爸媽媽心裡頭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當孩子2、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看到身邊別人的孩子,該說話的都說話了,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的孩子還不會說話,爸爸媽媽自然是很著急的。
那麼,當家裡有類似軒軒這樣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
一.2歲孩子的語言特點有哪些?美兒科學會這樣認為
每個孩子有個體差異性,語言發展的能力也有先後的差異。美國兒科學會認為,2歲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以下特點:
理解包含2~3個要求的指令,比如「回房間去,把泰迪熊和小狗拿來」。幾乎認識並且可以識別出所有常見物體和圖片。能理解大部分語句。能理解物理關係(「上面」 「裡面」 「下面」)。能用4~5個詞語組句。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和性別。會使用代詞(我、你、我們、他們),英文國家的孩子還會使用一些名詞複數(cars,dogs,cats)。不熟的人也能聽懂他說的大部分話。對某些孩子來說,語言發育過程並不是非常順利。事實上接近1/15~1/10的孩子有語言理解或表達障礙。有些孩子是因為聽力受損、智力低下、家庭環境缺乏語言刺激或家族中有語言發育遲緩史。不過,大部分患兒的原因不明。
二.當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媽媽別慌,做到以下2點,抓住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
當孩子語言發育比較遲緩,媽媽先不要焦慮,如果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孩子的語言發育會更加不好。所以,媽媽首先要穩住自己,然後該帶孩子看醫生就看醫生,更多的時間建議媽媽通過有效方法多多刺激孩子語言表達,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1.該帶孩子看醫生就帶孩子看醫生,聽聽專業醫生的建議
如果兒科醫生懷疑孩子有語言障礙,他會進行徹底的體檢和聽力測試,如果有必要將語言發育遲緩的寶寶轉到語音/語言或兒童早期發育專家做進一步診斷。
儘早發現並確診語言發育遲緩或聽力損傷對孩子至關重要,這樣可以在該問題影響其它領域的學習過程前進行治療。除非家長和兒童醫生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否則孩子可能在上學後還會受到學習問題的困擾。
2.通過閱讀繪本和講故事刺激孩子語言表達
現實生活中,3歲或者4歲才會說話的孩子也有一些個案,特別是男孩子,說話的年齡相比女孩子會晚一些。但前提是,父母要心中有數,確定自己的孩子語言發育沒問題,只是時間的問題。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時間,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發育時間。醫生確認孩子發育沒有問題之後,媽媽每天為孩子讀書講故事來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並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注意給孩子讀的書儘量簡短。
總結:
當孩子語言發育有延遲現象,媽媽要做到兩件事,第一要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確保孩子不會有語言障礙;第二要多多使用有效方法,刺激孩子語言表達,多多跟孩子互動,提高孩子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