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期鵬:一覽眾山小,人生大境界!

2021-02-19 嘉會讀書

作者:張期鵬,山東省稅務局總經濟師。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在泰安市稅務局2020年「讀書月」暨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的演講。題目為編者所加。

今天應泰安市局邀請,來和大家交流一下閱讀與成長問題。大家不必正襟危坐,可以坐得舒服一點。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泰安這個地方是我很神往的,也很願意來。1985年到1987年,我在泰安師專中文繫上了兩年學,泰安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印象,泰山上下有我許多美好的記憶。我很留戀這個地方。

每年的世界讀書日總有很多讀書活動,也有很多人講閱讀。內容大同小異。怎樣才能講得有點針對性呢?我昨天了解了一下,今天聽講的都是40歲以下青年人,是80後、90後。是當之無愧的年青一代,是我們事業的中堅力量。世界終究是屬於年輕人的。

我經常比較不同年代生人的不同特點。沒有一個人是可以超越時代的。

我的父輩是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他們經歷過戰亂,經歷過顛沛流離和飢餓之苦,他們對人生的認識和我們是不一樣的。50年代出生的人,思想意識是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形成的,身上有很多鬥爭哲學。我們這些60年代出生的人,思想意識形成於「階級鬥爭」向改革開放過渡的年代,思想很複雜。腦子裡既有很多舊的東西,也有不少新的東西。70年代出生的人,思想意識形成於一個功利化的時代。所以我特別看好80後、90後、00後,你們成長於一個「全球化」時代,你們的知識的廣博、視野的開闊、胸懷的闊大,是我所無法相比的。比如,我一句外語都不懂,說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隨著80後、90後、00後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中國社會將發生根本的變化。我對中華民族的未來充滿信心。

當然,這也給年青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們肩上的責任是很重很重的。如何承擔起這份責任?我覺得其中一點就是要讀書。讀書與成長是分不開的。

今天的講題是「讀書與青年幹部成長」。那麼,怎樣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我今天早上從濟南出發,九點多到達泰安,一路上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想到,如果是在兩千多年以前,在孔子、孟子那個時代,我到這裡是很不容易的,那是從齊國之境到了魯國之境。

我一路走來,一段高速公路,一段省道,然後進入泰山環山路。我一直穿行在群山之中。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我的滿眼都是綠色。今年疫情嚴重,很長時間不出門了,看到群山、看到綠色,無限生機撲面而來,真令人心情大好。這個時候,我想起了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想起了他的著名詩篇《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齊魯青未了。」我一路走來,這種感觸太深了。

我想問問大家,在你們心目中,杜甫是一個什麼形象。對,有的同志說得對,衰老多病的形象。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經歷了人生的太多苦難。他與家人長期分離,「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他在成都構築的草堂,也難以遮風擋雨,這些我們從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可以看到。但寫《望嶽》時的杜甫,是一個二十八九歲的青年人。他此前曾漫遊江南,現在又來到了齊魯大地,意氣風發,激情澎湃。他比在座的一些同志還要小一些。也只有這樣的年紀,才會寫出這樣的詩。這是青春的詩章,夢想的詩章,壯美的詩章。這也是杜甫流傳下來的最早的詩篇之一。

二十八九歲青年杜甫,偉大的詩人杜甫,把最早的詩篇留給了泰山,留給了齊魯大地。這是一件很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古往今來,歌詠泰山的文字不可勝數。李白也到過泰山,寫下了許多浪漫壯美的詩篇,但不如杜甫這一首有名。在我有限的閱讀視域中,我覺得這是寫泰山最有名、最出色的詩篇。其他還有一些寫泰山的文字,我印象深刻的是姚鼐的《登泰山記》、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馮驥才的《挑山工》。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讀讀。還有著名美學家楊辛先生談泰山文化的書、我的老師湯貴仁先生談泰山文化的書,作為一個泰安人最好都讀一讀。

話題有些扯遠了。現在我們回到杜甫的《望嶽》。我發現這首詩與「閱讀與成長」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契合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巍巍泰山是怎樣的呢?它橫亙在齊魯大地上,郁郁青青,無窮無盡。多麼壯觀,多麼富有生機。這是遠望,是杜甫對泰山的第一印象,簡單而清晰。接下來,他看到的泰山則是豐富而神奇的。「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仔細觀察,仿佛大自然所有的神奇秀美都聚集在這裡了,山南山北,陰陽交割,變化莫測,瞬息萬端。泰山是多麼豐富而博大。這兩聯,是一個由第一印象到仔細觀察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泰山是靜態的,但人的觀察是動態的。靜態的泰山在杜甫眼裡也就變成動態的泰山了。

由「簡」到「繁」,這符合一個人觀察事物的規律,也符合閱讀的規律,符合一個人成長的規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每一個人的閱讀都是由簡到繁、由簡入繁的,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也都是由簡單到豐富、複雜的。對不對?所以,童年的閱讀與少年不一樣,少年的閱讀與青年不一樣,青年的閱讀也與中年、老年不一樣。這是由人生的成長階段決定的。人生與閱讀是相伴而行、不可分割的。一個年輕時喜歡瓊瑤、金庸的人,中年以後不一定喜歡;一個小時候讀不懂魯迅、託爾斯泰的人,年紀大了可能會真正著迷。

昨天,我們看了你們市局團委組織的薦書活動列出的書單,那些書目就符合青年的人的特點,淺顯通俗的多一些,博大深邃的比較少。這不是什麼缺點和問題,這是符合青年人閱讀特點和閱讀實際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我們的閱讀、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停留在「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階段,它必然會走向「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必然要走向豐富博大。有了這樣一種認識,就要有意識地去多讀一些「難讀」的東西,多讀一些有著深刻思想魅力的東西。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實現的,這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四句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杜甫的眼中所見還是心中所想。對,眼中所見。也就是說,前兩聯總體上還是寫泰山外在的形象。那麼接下來呢?「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是內在的。胸中層雲翻滾,瞪裂了眼眶去尋找歸鳥的蹤跡,是詩人心中所想像的。茫茫大山,能看到歸鳥的影子嗎?可能看不到。與前四句相比,這兩句由眼中所見的外在之景寫到了心中所感的內在之思,由「外」寫到了「內」。

我們說由簡到繁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那麼,由外到內同樣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外在的力量很強大,但內在的力量可能是一個人更為強大的力量。

人是什麼?有很多定義,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人,就是他吃進去的東西。從閱讀的角度看,從一個人成長的角度看,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推移,他所經歷的、學習的、接受的東西必然越來越多,他會被重新「塑造」,成為一個新我。一個人,實際上每天都是不一樣的。這裡面有很多複雜的成分,其中就有閱讀的巨大力量。古人講「三日不讀書就面目可憎」,可見閱讀的力量有多大。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性格、修養,思考問題的方式、行為方式。它影響著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最終結果。這些都是內在的東西。

人的一生,的確像海綿一樣。他不斷地吸水,吸取大量的知識。但光有知識還不行,因為人是思考的動物。大量的東西吸收進腦子裡之後,要進行化學變化,而不是單純的物理積累。這些東西會轉化成一個人的情感、意志、思想。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到「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就是一個由外到內的過程,就是泰山這一客觀存在在杜甫心中主觀化、個性化的過程。那麼閱讀呢?也是這樣。

以文學閱讀為例,我們最初的閱讀看到的是詞句、是情節,是故事的曲曲折折,是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隨著閱讀的加深,我們會體味到文學作品中的委婉幽深,那種深厚的情感、飛騰的想像、深邃的思想。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個作家高貴的靈魂。人的成長也是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越來越有內涵、修養。人還是那個人,但他的質地變了,他變得成熟了、豐富了、偉岸了、高貴了。這其中的變化是複雜的,但誰也不會否認閱讀的力量。

我們回顧一下剛才講的,就是一個人的閱讀與一個人的成長是緊密相伴的,是一個由簡到繁、由外到內的過程。這是《望嶽》前三聯告訴我們的。當然,杜甫寫這首詩並不是為了說明閱讀與人生問題,但萬事萬物一個道理,這首詩揭示了萬事萬物規律性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拿它來分析閱讀和人生。

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有抱負、有作為,這是值得稱讚的。古人也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渴望「以天下為己任」,實現人生理想。可是大家一定要注意,「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是什麼?是「修身」。「修身」靠什麼?最主要的就是閱讀。所以我們說閱讀是一種修行,寫作也是一種修行。不要一講「修行」就往宗教上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修行。特別是閱讀,它不是別的,是修身,是一種生活需要。

由「簡」到「繁」是閱讀與成長的第一個層次,由「外」到「內」是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是什麼?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有由「什麼」到「什麼」呢?對,由低到高。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閱讀與成長同樣是這樣,要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的過程。

人生如登,人生就像爬坡,每天都在上臺階。生活在泰山腳下的人,應該很好地體會這句話。人生如登有幾層意思。第一層就是人生像攀登高峰一樣,是一個很艱苦的事情。一個人不能嬉皮笑臉地過一生,那是一個笑話。人生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但回顧歷史,把人生過成笑話的人並不少。第二層就是人生需要不斷上層次,不斷登高望遠,如果一輩子只在原地打轉,那是很可悲的。

一種可笑的人生,一種可悲的人生,都是值得我們警惕的。閱讀又何嘗不是這樣。有些人年紀不小了還沉浸在那些嘻嘻哈哈、悲悲戚戚的電視連續劇中,有時想想自己可能也會覺得好笑。所以閱讀需要不斷加深,人生需要不斷向上。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首詩,以此來認識一下閱讀與人生,就像杜甫所寫的那樣,是一個由簡到繁、由外到內、由低到高的過程。為什麼我要緊緊扣住杜甫這首《望嶽》來講呢?主要就是因為在泰安,因為在座各位對這首詩都是很熟悉的。這樣講,大家可能會印象比較深一點。你們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結合起來認真地回顧、分析、總結一下,看看有沒有那麼一點道理。

當然,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由簡到繁,由外到內,由低到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個實踐過程。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痛苦。人生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個不斷流汗、流淚甚至流血,不斷戰勝挫折和痛苦,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這需要閱讀,需要從那些偉大的心靈中汲取營養、智慧和力量。

衷心祝願各位能讓閱讀伴隨人生,不斷豐富、完善、提升自己,最終走上「一覽眾山小」的人生大境界。

相關焦點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看詩人眼中的泰山是什麼樣子的
    提起泰山,我會想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何等的雄奇壯麗。泰山素來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的稱號。在中國古代,還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像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 詩詞|五嶽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中國文化中的五嶽(東嶽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中嶽河南嵩山,北嶽山西恆山,南嶽湖南衡山),泰山為五大名山之首,那麼泰山的景觀到底有多麼壯觀呢?在齊國與魯國(今山東地區)這片土地上,那翠綠的山色連綿不絕,無邊無際。
  • 溫總理引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溫總理引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2003年12月8日,溫家寶總理在出席紐約美國銀行家協會舉行的午餐會上說:「中國有一句描寫登泰山感受的古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對待中美貿易問題,要有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諸如美中貿易逆差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貴國社會各界甚為關注。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成名之作,背後卻隱藏著另一個杜甫
    或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呢?關於詩聖的名句實在是太多了,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吧。這首詩可是杜甫有記載的人生中第一首詩。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從小家境不錯,天資過人,七歲便能作詩,已是神童。
  • 登高除了一覽眾山小還有什麼?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千古名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又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名句。可以說,風景因人而異,心情也因人而異。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重慶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梁歡的登高詩詞吧。戊戌重陽虎山登高賦得五言十六韻虎山孤聳處,繞郭浮秋光。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六場王立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杜甫寫的最早的詩,寫得很好。我們一直把它作為杜甫名作,道理在哪?每次讀到這首詩都想到兩個成語,第一個成語叫鍾靈毓秀,另一個成語叫登峰造極。鍾靈毓秀,這個成語是說天地把自己所有的精華都給了泰山,所以泰山才能成為五嶽之首,這是其一;另一方面,杜甫在那麼年輕的時候,登泰山就想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峰造極的志向就立下了,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非常不容易。這麼一座鐘靈毓秀的山,他都想登峰造極,這是一種年輕人的意願還是一個歷史的偶然,咱們也說不清。
  • 2019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寫景詩答題技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譯文:岱宗山聞名古今,到底怎麼樣呢?真想去看看啊!想必還能遠望到橫亙在古代齊魯兩國地界的泰山的蒼翠青色。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於泰山,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像中登上山巔後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矮渺小,以此襯託出泰山的高大巍峨。這首詩的題目是「 望嶽」,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託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磅礴宏偉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望嶽》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 爬泰山,感受一覽眾山小,你用了多久的時間爬上去的?
    說到泰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泰山科三山東省內一座有名的山了。泰山在山東泰安,很多人來山東遊玩的時候都會去泰山,想去感受一下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爬泰山到底需要多久,有的人說七八個小時,有的人說三四個小時,這就讓人琢磨不來了,沒關係,小編來告訴你,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爬泰山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有的人體力比較好,爬的速度自然就會很快。就拿小編的一個朋友來說,他是個體育生,爬的速度超級快,三個小時就到了山頂。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共有幾層意思?刷新你的認知
    我們可以從他寫的《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出。那麼,這句話到底寫了幾層意思呢?一般來說,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則是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二層則是表達一種豁達,海納百川的心境。大好河山山,連綿不絕,有高便有低,但世人都喜歡高山,並不喜歡小山,因為,當一個人站在高處,可以看到更為廣闊的天地,其視野從一個小範圍轉移到了一個大範圍。
  • 「當凌絕頂,才知眾山小」,人只有登上頂峰,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人站在山腳下,是看不到一馬平川的美景的,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所以,詩人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 而在人生路上,人人都想爬上成功的頂峰,去領略那些絕美的「風景」。但是「爬山」太累,中途總會有人放棄,達到山頂的,終究寥寥無幾。
  • 杜甫的那些一瞥驚鴻的神仙詩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世間上的摯友真難得相見,好比此起彼落的參星與商星這兩個星宿。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 是水深火熱還是一覽眾山小,住過的這麼說
    住33樓頂層的優點:1、廣闊的視野,帶你領悟什麼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33樓是超高層了,視野是真的好。看窗外,一種俯視整個城市的感覺。對於喜歡看風景,又懶得爬山的人來說,住33樓美圖不用跑山就能感受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心境。2、 獨家的居家環境,安靜得讓你深刻地感受"獨自一個在城市的孤獨"33樓是很安靜的,樓下的人來人往、車馬如龍,到了33樓基本都聽不見了。
  • 泰山旅遊:從南天門到玉皇頂 怎麼玩才能一覽眾山小?攻略送給你
    泰山:走上山頂,一覽眾山小。自然是要寫一些「山」的景點。一航這次跟大家聊一聊聞名世界的泰山,去過的朋友可以在回顧一下,沒去過的朋友聽一航聊聊,看看有沒有想去的感覺。在《孟子》一書裡說過:孔子等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有寫過一首關於泰山的詩,名字叫《望嶽》。《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 兩個大師的人生三境界之論,來思考的你的人生境界
    關於人生的境界的討論,自古眾說紛紜,但最出名的還是王國維和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之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你的人生境界在什麼階段
    在遊戲中,當我們的等級到達標準之後就可以參加排位賽,我們剛開始打排位賽的時候都是青銅段位,只要你能一場一場戰勝敵人,當分數到達之後,你就能晉升一個階段到達白銀段位,然後一步步經過黃金,鉑金,鑽石,大師的段位之後,你就能登頂山巔,一覽眾山小,成為最強王者,這幾乎是每個遊戲玩家的夢想。
  • 大武漢排行前三的熱乾麵,他家的熱乾麵是「一覽眾山小」的存在
    後來搬家到武昌,吃了太多家熱乾麵,才發現「除卻巫山不是雲」,龐記的味道,果真是一覽眾山小的存在!龐記的熱乾麵,乍看沒什麼特別,但吃了之後就會發現不同,他家的麵條加芝麻醬拌勻,即便放一段時間後,也不會想謝霆鋒吃的那樣,糊糊地黏在一起,反倒還根根油光鋥亮,感覺特別的「勁道」。
  • 福州樟城裡,這座一覽眾山大的,賞梅園
    位於福州五區八縣的樟城——永泰,素有「中國武術之鄉;中國李果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建築之鄉」,這些稱呼的由來小編不得而知,但是永泰的青雲山、天門山、大樟溪小編也都沒有去過,不過這次聽聞永泰的朋友推薦,去了每年4月份就會開花的賞梅園。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指哪一座山?隨我一起看山
    明代徐霞客說過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那麼我想問五嶽指的是哪幾個?分別在哪裡?東嶽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
  • 來到這塊寶地,才知道啥叫一覽眾山小!
    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廣東四大名山。作為廣東省內以地質奇觀聞名的風景名山,丹霞山是全世界1200處丹霞地貌中,類型最齊全、造型最獨特,景色最優美、地質地貌最典型的地區,所以也被稱為「露天的地質博物館」。丹霞山景區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地,其中陽元石是景區最著名的一個景點之一。
  • 福壽文化地沂蒙山,走千米懸崖棧道過玻璃天橋,登山巔一覽眾山小
    福壽文化聖地沂蒙山,走千米懸崖棧道過玻璃天橋,登山巔一覽眾山小沂蒙山這個名字應該是廣為流傳了,但是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通過膾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調」進而知道這個旅遊地的,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壓根就沒有哪座山的名字叫做「沂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