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寫景詩答題技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020-12-25 宿老師語文課堂

登泰山  張養浩

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似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白話譯文

伴著和風、隨著輕雲,一下子便登上了南天門,平生能有如此美妙地遊覽經歷令人多麼開懷暢意。

終於看到了萬古流傳的「齊煙九點」的神奇景觀,也一睹了「泰山日出」早、快、高的壯麗美景。

以前居處狹窄,知識淺薄,猶如井底之蛙,今後就算住到鳥巢好像也會覺得如海闊天空般開懷。

笑拍著洪崖仙人的肩膀詠唱新歌,滿天的仙樂飄然而下與大地、與泰山共鳴。

「巢居」是指在樹木上用樹枝搭架而居,因類似飛禽動物的築巢而得名。

【賞析】

《登泰山》是元朝詩人張養浩創作的七言律詩。這首其青年時代寫的詩表現了他初次登上泰山的歡愉心情。

詩人將自己融入詩中,因為泰山的高大,反觀到自己的渺小,提出要寬廣胸懷,站到高處,去實現一種嶄新的自我。

全詩充滿一種經歷新鮮、體驗壯美的人生感受,以及昂揚進取的精神狀態,與詩人入仕後的成熟、洞徹世俗萬象的老練迥然不同。

《望 嶽》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岱宗山聞名古今,到底怎麼樣呢?真想去看看啊!想必還能遠望到橫亙在古代齊魯兩國地界的泰山的蒼翠青色。

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於泰山,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山中的雲氣層出不窮,心胸亦為之蕩漾;泰山之秀麗壯美令人嘆為觀止,以致目不轉睛地凝望,乏累到眼眶要撕裂般。

單是想像就讓人如此驚嘆仰慕震撼,我一定要親自登臨泰山之巔,以俯瞰群山,相信到時候它們在我的眼裡都將變得渺小不堪。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後。此時 ,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遊歷到山東 ,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聞名遐邇流傳至今的名篇《望嶽》。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壯志豪情和遠大抱負。

【內容講解】: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 、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山勢所佔面積之廣大 ,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首聯通過想像寫遠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觀之勢。「造化鍾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裡了,一個「鍾」字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到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 。「割」字精準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蓬勃的生命力。

五 、六兩句是近看之景,並由靜轉動動靜相生。「蕩胸生層雲」描寫山腰雲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雲而起,用「層雲」襯託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隻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出了泰山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像一隻只小鳥從遠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群山是何等深遠了。

最後兩句寫想像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真實「登臨」,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願望。「會當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像中登上山巔後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矮渺小,以此襯託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這首詩的題目是「 望嶽」,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託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磅礴宏偉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望嶽》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1.張養浩的《登泰山》與杜甫的《望嶽》相比,兩詩描寫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首先概括作答:(2分)

杜詩是從泰山腳下仰望,由遠及近寫景,是詩人的想像,而張養浩的《登泰山》是登山後從高處(俯瞰)親眼所見之景。

其次結合全詩詮釋說明:(3分)

杜詩標題中的「望」字、文中的「會當」都表明作者沒有登上泰山,是想像虛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是遠觀。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是近看。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是想像。

張詩標題中「登」字、詩中的「到天關」表明是作者親眼所見。遠觀景物。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是俯瞰遠觀。

2.詩的頸聯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6分)

首先確定答題區間

頸聯是「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似覺寬。」

其次翻譯詩句:

以前居住狹窄知識淺薄猶如井底之蛙,今後就算住到鳥巢裡好像也會覺得海闊天空。現在才知以前居處井底多麼狹隘,今後即使築巢枝頭似乎也會覺得心胸寬闊。(2分)

最後揭示人生感悟:

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珍愛生活的思想感悟(2分)以及身處逆境(困難坎坷挫折)中也要樂觀開朗地面對生活。人生不能汲汲於個人得失,應胸懷廣闊,不應狹隘自私小氣、消極悲觀。(2分)

相關焦點

  • 2019年高考指導:古詩詞鑑賞典例賞析(譯文+答案+模板)
    2019年高考備考指導:古詩詞鑑賞題型和技巧大全2019年備考指導:古詩詞鑑賞——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2019年高考備考:一詩五題——演示古詩詞鑑賞之解答技巧2019年高考指導:古詩詞鑑賞手法和情感題型答題技巧
  • 溫總理引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溫總理引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2003年12月8日,溫家寶總理在出席紐約美國銀行家協會舉行的午餐會上說:「中國有一句描寫登泰山感受的古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對待中美貿易問題,要有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諸如美中貿易逆差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貴國社會各界甚為關注。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成名之作,背後卻隱藏著另一個杜甫
    或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呢?關於詩聖的名句實在是太多了,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吧。這首詩可是杜甫有記載的人生中第一首詩。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從小家境不錯,天資過人,七歲便能作詩,已是神童。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六場王立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杜甫寫的最早的詩,寫得很好。我們一直把它作為杜甫名作,道理在哪?每次讀到這首詩都想到兩個成語,第一個成語叫鍾靈毓秀,另一個成語叫登峰造極。鍾靈毓秀,這個成語是說天地把自己所有的精華都給了泰山,所以泰山才能成為五嶽之首,這是其一;另一方面,杜甫在那麼年輕的時候,登泰山就想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峰造極的志向就立下了,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非常不容易。這麼一座鐘靈毓秀的山,他都想登峰造極,這是一種年輕人的意願還是一個歷史的偶然,咱們也說不清。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看詩人眼中的泰山是什麼樣子的
    提起泰山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國泰民安」的美好象徵?還是「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的生死問題?提起泰山,我會想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何等的雄奇壯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像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 詩詞|五嶽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中國文化中的五嶽(東嶽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中嶽河南嵩山,北嶽山西恆山,南嶽湖南衡山),泰山為五大名山之首,那麼泰山的景觀到底有多麼壯觀呢?在齊國與魯國(今山東地區)這片土地上,那翠綠的山色連綿不絕,無邊無際。
  • 語文學習須知:四大技巧告訴你,古詩詞鑑賞滿分不在話下
    古詩詞鑑賞一直都是學生考試比較容易失分的內容,但卻也是語文容易得分的一塊。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其中,「……」詞使用得好,傳神地表現了……四、熟練掌握答題方法,大膽使用常用的鑑賞術語,做到卷面整潔、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共有幾層意思?刷新你的認知
    我們可以從他寫的《望嶽》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出。那麼,這句話到底寫了幾層意思呢?一般來說,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則是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二層則是表達一種豁達,海納百川的心境。大好河山山,連綿不絕,有高便有低,但世人都喜歡高山,並不喜歡小山,因為,當一個人站在高處,可以看到更為廣闊的天地,其視野從一個小範圍轉移到了一個大範圍。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哪些名山被寫成了詩句?
    說到我國的山脈,那是數不勝數,有些山巍峨壯觀、氣象萬千,有些山旖旎秀麗、千姿百態,還有些山與宗教、文化融為一體,優美的風景,吸引了無數的文人騷客,也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1】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從望嶽產生了登嶽的想法,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 杜甫的那些一瞥驚鴻的神仙詩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碧澄江水,幾乎淹沒兩岸;蔥蘢樹木,黃昏盛開鮮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 「當凌絕頂,才知眾山小」,人只有登上頂峰,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文/芨芨草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曾經寫下這樣一首詩《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所以,詩人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 而在人生路上,人人都想爬上成功的頂峰,去領略那些絕美的「風景」。但是「爬山」太累,中途總會有人放棄,達到山頂的,終究寥寥無幾。 勇登高峰,成為那個受人敬仰,受人愛戴的人,他才是這世間難以到達的「高度」。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指哪一座山?隨我一起看山
    明代徐霞客說過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那麼我想問五嶽指的是哪幾個?分別在哪裡?東嶽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40句極有力量的古詩詞
    40句慷慨豁達,雄心壯志,極有力量的古詩詞,總有一句能在你落寞的時候激勵你!這碗熬成精的雞湯,你喝不喝?嶽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陸遊: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鄭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岑參: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杜甫: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 登高除了一覽眾山小還有什麼?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千古名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又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名句。可以說,風景因人而異,心情也因人而異。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重慶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梁歡的登高詩詞吧。戊戌重陽虎山登高賦得五言十六韻虎山孤聳處,繞郭浮秋光。
  • 高考語文複習: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在高考語文複習中,離不開古詩詞鑑賞,由於古人與我們的說話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賞析古詩詞時,總會出項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下文為各位考生和家長總結了語文古詩詞鑑賞的10大規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字詞】中考古詩詞鑑賞的6種題型及答題技巧
    中考古詩詞鑑賞的6種題型及答題技巧 詩詞鑑賞表達技巧包括
  •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答題技巧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鍊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 高考語文必考古詩詞鑑賞答題模板——情感、主旨型
    古詩詞鑑賞答題模板: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  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  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 古詩詞鑑賞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掌握就能得高分!
    古詩詞鑑賞常見題型: (一)「詩眼」 鍊字型 (二)名句賞析型 (三)表達技巧型 (四)語言特色型 (五)情感賞析型
  • 沒有詩詞鑑賞思維?一文看懂古詩詞鑑賞答題技巧,高分就這麼簡單
    鑑賞時首先要學會根據語境推斷出詞義或語義,其次要聯繫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表情達意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鍊字煉意的技巧與用意。要特別注意詩中有修辭格和詞類活用現象的詞語。那說了這麼多,還是讓我們一起看看萬能的古詩詞鑑賞萬能理解答題模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