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詩詞鑑賞的6種題型及答題技巧
詩詞鑑賞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語言藝術(修辭方法、語言風格)、結構形式、寫作技巧等四個方面。
例題:下面這首詩從哪些角度入手,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天淨沙·秋思(元 馬致遠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參考答案:從題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陽……)、關鍵詞句(斷腸人在天涯)體會到了了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一、品味鍊字類
[題目形式] (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裡? (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 (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 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理解詞語的表層義和深層義,可以從詞性、色彩、詞的準確性、生動性以及詞的豐富內容和意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內涵。解答修辭的效果時,(鍊字和賞析句子時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辭方法。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鍊字的答題步驟] a、析詞語的表層義和深層義;b、找修辭寫其表達效果;c、繪畫面,即烘託了xx的意境;(4)寫感情:表達了xx感情、傳達了xxx的思想。
[品味詞語答題格式:] 這個詞在詩句中的意思是……,運用了……的修辭,生動、準確、形象地寫出了……的景象或情態,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麼表達效果?
解析:「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再聯繫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裡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應為: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題型示例] 你覺得哪個字更好,為什麼?[解題步驟]:(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2)解釋該字的一般含義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開想像和聯想,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4)說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答題格式】——詞(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動地)寫出了—————— ,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二、名句賞析類
[題目形式] (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讚賞,該如何理解? (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麼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答題前先判斷出詩句的類型,從景、情、理三方面分析 詩句有三種類型:1、寫景:景重,情濃,意淡;抒情:情重,景散,意明;言理:意重、情濃、景淡。如果是寫景,用了xxx的寫景方法,描繪了xx的優美景致等;景致優美,讓人心怡;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與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濃,格調高亢。如果是哲理,思考 理-趣的融合、哲理給人的啟示和思考等。蘊含哲理,氣人心智。描寫類 答題格式一:A、本詩在描寫上成功的運用了……描寫, 寫出了……(詩句解說即字面含義),烘託了詩人……感情。B、本詩在景物描寫上的特色是……,這樣的描寫使景物(答作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同時渲染了……的氣氛,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抒情方法 答題格式二:這句話運用了……抒情手法,全詩主要寫出了……(詩句內容解說),抒發了……情感,這種方式使詩人情感抒發得……(用術語)。修辭類 答題格式三:本句或本詩運用了……的修辭手法, ……(作用)地寫出了……(詩句解說即字面含義), 表達了詩人……情感。[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讚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
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後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後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三、表達技巧類
[題目形式](1)詩歌某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3)詩歌是怎樣抒發作者的情感的?
[應對策略] 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表達技巧 ,它包括:(1)修辭方法,主要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對偶、借代、設問、反問、雙關等;(2)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或藝術手法),主要包括 運用典故、託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小中見大、以樂寫哀、烘託渲染、對比映襯、多角度描寫等;(3)表達方式,主要有描寫,議論,抒情,記敘;(4) 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等。詩歌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鍊、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 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表達技巧類答題格式:這首詩運用了……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表達技巧表現了……內容,抒發了……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注意:結合詩句和具體詞語作分析】
[題型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問題:
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表現手法類試題,要求賞析三、四句,注意題目要求中的「修辭的角度」,這兩句寫白雪盼春,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雪花比作「飛花」,是比喻,然後再說出這些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內容(或抒發了什麼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 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四、主旨情感類
【題目形式】(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3)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回答思路】:藉助題目、詞前小序、關鍵詞、注釋、作者的生平、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鬱頓挫);找詩歌中的意象,體會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