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大的寶寶就聰明?醫生:若伴有這些表現,小心是佝僂病的方顱

2020-10-09 藥療君

寶寶的健康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當然在健康的基礎上,如果他能更加的聰明,一定會讓父母從心底樂開了花。因此,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今天,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寶媽在朋友圈各種「曬娃」。不過,也有讀者因此發來疑惑:看有些寶寶的照片很是「彆扭」,仔細一看才發現該寶寶的頭好像比一般的寶寶大一點,頭大的寶寶是更加聰明呢?還是一種病態表現呢?


頭大的寶寶更加聰明?

頭大的寶寶更加聰明,是很多家長的共識,因為腦袋大就意味著腦容量就會更大,大腦發育的就會更好,寶寶也一定會更加聰明。但這樣的說法,實際上這毫無科學依據。

用最為直接的證據就是,愛因斯坦很聰明了吧,他在去世之後,科學家將它的大腦取出稱重,才發現其大腦不管是重量上,還是體積上都和正常人無異。直接說明,智商的高低與大腦質量沒有直接關係,並且大部分的科學觀念也認為,決定一個人聰明才智的,除了遺傳因素外,更多的來自於學習與實踐中。


單說寶寶的頭圍,如果從醫學健康角度來說的話,太大反倒不好。因為,頭圍應該是和身高、體重等身體其他指標一樣,是隨著年齡增長的,這個增長速度也應在合理範圍之內。過大或者過小,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就頭圍來說,如果寶寶的頭圍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明顯大於同齡孩子,就要引起家長重視!很有可能是一些疾病作祟,比如常見的顱內佔位性病變,如顱內腫瘤、腦膿腫等,以及巨腦症。如果寶寶的頭圍明顯小於同齡(正常值),也要要排查是不是腦部存在病變,比如先天性小頭畸形、腦發育落後、腦萎縮等。

出生的奇蹟,母親懷抱新生兒

腦袋大,還伴有這些症狀,警惕是佝僂病的方顱

當然,以上所說的是疾病原因導致的,是小概率事件,要確診也必須到正規醫院做進一步的排查。而對於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大頭」,更多的可能是維生素D的缺乏導致。

因為維生素D的缺乏,就會導致骨骼無法正常的鈣化。這樣一來骨頭就不能變硬,那麼質量不行就用數量湊,就會在這些部位讓軟骨細胞大量的增殖,積累多了就會膨大起來。一般來說,8,9個月齡的寶寶,最容易出現因為維生素缺乏導致的頭大。

醫生介紹,如果感覺寶寶的頭有點大,先不要慌,先確認他的發育情況,以及眼神交流情況,如果一切都很正常。不要著急去醫院跑,平時多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以及曬太陽(不要在有玻璃的室內曬!),慢慢的就能緩解了。

人像亞洲嬰兒, 可愛的嬰兒

但是,如果發現寶寶除了額頭大,還伴有其他骨骼發育問題,如頭頂骨頭軟(從上往下看,額頭是方的)、手腕、足踝處骨骼有凸起、面容有異常不對稱、還特別難帶容易啼哭不止,就要警惕是維生素D嚴重缺乏了,要及早就醫。要知道,維生素D的嚴重缺乏是會導致寶寶枕禿、方顱、甚至是佝僂病的。佝僂病患兒還會有說話晚、出牙遲、前囟門閉合晚、方顱、枕禿及雞胸、肋緣外翻等症狀。近些年來的研究還發現,維生素D的缺乏還會影響人類基因組中200多個基因的活性,導致一些惡性腫瘤以及抑鬱症高發。

我是藥療君,最後特別提醒要注意寶寶的飲食營養均衡,多帶寶寶進行戶外運動或者曬太陽,發現異常不要猶豫儘早就醫。就算啥事沒有,也能圖一個安心,避免不懂拖著而真的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並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頭大的寶寶就聰明?醫生:若伴有這些表現,小心是佝僂病的方顱!
    寶寶的健康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當然在健康的基礎上,如果他能更加的聰明,一定會讓父母從心底樂開了花。因此,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今天,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寶媽在朋友圈各種「曬娃」。不過,也有讀者因此發來疑惑:看有些寶寶的照片很是「彆扭」,仔細一看才發現該寶寶的頭好像比一般的寶寶大一點,頭大的寶寶是更加聰明呢?還是一種病態表現呢?
  • 孩子的頭大、頭小、偏頭,方顱,是什麼原因?一次性弄清楚!
    4、孩子 「方顱」?是不是缺鈣?維生素D缺乏、鈣、磷缺乏,會導致佝僂病,而佝僂病時,會有方顱的表現。就像下面的圖片,前額很大,一般叫做「方顱」。那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地方骨頭的隆起呢?那質量不行就用數量湊,就會在這些部位讓軟骨細胞大量的增殖,積累多了就會膨大起來。如果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D,到孩子8、9個月齡時,就會出現這個表現。「徐醫生,我家孩子好像前額也是這樣,是不是缺鈣?或者缺維生素D?」
  • 先天性佝僂病的寶寶有什麼症狀?
    先天性佝僂病易怒、煩躁、多汗、枕禿、方顱畸形、串珠樣病變、雞胸樣畸形等典型的表現。佝僂病主要是由於幼兒出生後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的骨鈣化不全。在早期主要會出現神經興奮性增高表現,例如煩躁、多汗、枕禿等症狀。隨著病情加重,逐漸會出現方顱畸形,7-10肋出現串珠樣突起改變,嚴重者還可影響手足。另外患者的胸骨和鄰近軟骨向前突出,形成雞胸樣畸形,在恢復期症狀可以逐漸減輕,或者消失。
  • 為什麼醫生建議寶寶補充維D?不只因為補鈣,還有這些好處
    文|秘籍君在孩子滿月體檢的時候,保健醫生就建議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寶寶生長發育很快,需要大量的鈣,母乳和奶粉中雖然含鈣較多,然而能被寶寶吸收的很少。維生素D可以幫助寶寶吸收更多鈣質,它可以通過曬太陽自身合成,也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但這樣獲得的量較少,遠遠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寶寶出生兩周後至兩歲適當補充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佝僂病主要表現在孩子骨骼發育異常,可能會出現方顱,漏鬥胸等症狀,等孩子會走後還可能出現X型和O型腿,嚴重的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 寶寶佝僂病的症狀是什麼 怎樣防治?
    佝僂病也叫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引發以骨骼病變為主要特徵的疾病,3~18個月的嬰幼兒是佝僂病的高危病發人群,寶寶得佝僂病嚴重損害健康,如不及時治療將對後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那麼,寶寶佝僂病的症狀是什麼?怎樣防治?
  • 寶寶肋骨外翻是缺鈣還是佝僂病?早注意這三方面可自愈
    有些兒保科醫生在給寶寶做體檢的時候,掀起衣服看著肋骨說,你家寶寶缺鈣嚴重,再嚴重下去可能會佝僂病。媽媽內心就慌亂了:缺鈣?補了啊! 缺鈣嚴重就佝僂病了?敲黑板劃重點,肋骨外翻也不一定是缺鈣,更不要相信孕嬰店趁機推薦的維生素ABCDEFG。
  • 缺鈣,僅次於「母乳不足」的第二大騙局
    上一輩因為社會大環境的關係,物質貧乏,食不果腹,出現缺鈣或營養不良的問題,倒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現如今,國民生活條件整體上升,物質豐富,如果再用老一套的想法去套在這個年代出生的寶寶身上,動輒就說人家缺這缺那,要補這補那,那就是巨大的認知錯位了。
  • 寶寶頭大聰明?還可能是腦積水
    □河南省兒童醫院王媛媛老人常說「頭大的孩子聰明」,其實,聰明與否是由大腦真皮層決定的,兒童大腦真皮層越發達才會越聰明,與頭的大小無關。而且頭真的不是越大越好,正常情況下嬰幼兒頭稍大一些是好事,畢竟腦容量也大。但孩子頭圍太大時也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出現了腦積水。
  • 吃錯奶粉的「大頭寶寶」是佝僂病?固體飲料有毒?醫生這麼說
    固體飲料缺少必要的營養物質及維生素,其本身沒有毒性,但是如果長期將固體飲料當成配方奶來食用,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寶寶會缺少這些必要的營養物質及維生素。新聞中的家長就是因首先發現患兒頭變大而就診,這個「大頭寶寶」其實就是缺少維生素D引起的佝僂病的典型體徵。
  • 方顱、O型腿,小兒佝僂病的罪魁禍首原來都是因為缺了它
    「芽芽媽,我家寶寶兩周了,要不要補充維生素D?」「我家寶寶睡覺起來,枕頭上都是汗,是不是得病了?」「我家寶寶的牙齒發育怎麼這麼慢?」總之,維生素D與寶寶的生長發育、維持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才是判斷佝僂病的標準哦。
  • 常見小兒佝僂病有哪些症狀?佝僂病是缺什麼?
    常見的小兒佝僂病的症狀有:   1、精神神經症狀:多汗、夜驚、好哭等都是常見的小兒佝僂病的症狀。多汗與氣候無關,由於汗液剌激,小兒佝僂病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髮。   2、骨髂表現:   (1)頭部:(1)顱骨軟化:為小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多見於3~6月嬰兒。
  • 3大「元兇」是導致寶寶佝僂病的主因,如何確認自己患有佝僂病?
    如何確認自己或他人是否患有佝僂病?在生活中,我們僅僅只是看到他們的雙腿合在一起時,呈現一種「O」形腿或「X」形腿,我們就稱之為佝僂病。那佝僂病到底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呢?患有佝僂病都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呢?怎麼樣能夠確定自己或者別人是不是患上佝僂病呢?
  • 海醫二院醫生提醒:防治佝僂病,別忘補充維生素D
    家住瓊中的周女士發現自己的寶寶多汗、睡不好、出牙晚、腿不直,於是帶著寶寶來到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檢查,確診為患有佝僂症。周女士心裡既擔心又納悶:佝僂病不是缺鈣嗎?寶寶從出生就開始補充鈣劑,怎麼會缺鈣呢?事實上真是這樣的嘛?佝僂病缺什麼呢?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顏海峰與大家聊聊佝僂病相關常識。  什麼是佝僂病?
  • 別只急著補鈣,這種微量元素缺乏,可能讓您家寶寶出現佝僂病
    這些軟骨在幹骺端堆積,於是會出現一系列的「佝僂病體徵」。佝僂病體徵究竟有哪些呢?3個月以內小寶寶,可有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鬧、多汗、哭鬧、枕禿。6月齡以內嬰兒則以顱骨改變為主,主要表現是顱骨軟化,輕按有「桌球」樣感覺。
  • 【分享】兒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防治
    佝僂病是人類在進化、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營養性代謝症候群,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由於骨礦化不良表現為不同症狀,在兒童期表現為佝僂病,成年後表現為骨軟化症,老年表現為骨質疏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見於3歲以內嬰幼兒。維生素D在人體內需要通過維生素D受體結合才能後發揮作用。
  • 寶寶囟門閉合過早過晚都是問題,這些異常家長要注意
    寶寶大腦組織的發育和顱骨有密切的關係,若寶寶前囟門閉合得過晚,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家長要看下寶寶頭圍生長是否正常,寶寶是否缺乏維生素D等。通常情況下若寶寶2歲以後,前囟門還沒閉合,多數是由於佝僂病、呆小病造成的,也有少數是腦積水或其他原因導致。
  • 寶寶有可能就是熱……
    寶寶的汗腺調節還不完善,所以出汗比成人要多。小朋友剛入睡的時候比較熱,可以先少穿蓋,過一會兒再增加。3.睡熟了也出汗?在某些睡眠階段,呼吸和心跳頻率降低,肌肉放鬆,這其實是身體處於最放鬆、深度睡眠的狀態。這時,有些寶寶就會出現打鼾、流汗等表現,甚至衣服都溼了。因為寶寶處於深度睡眠的時間比大人或大點的小孩都要多。
  • 寶寶多汗、好哭、易驚,小心是佝僂病
    說到佝僂病,我想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甚至名字都不會讀,但是,這個疾病卻是小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的出現會使得孩子的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所以今天愛醫生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有關佝僂病的知識!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 寶寶囟門的幾種異常須警惕
    囟門鼓起,尤其在哭鬧時明顯,用手摸上去有緊繃的感覺,同時伴有發燒、嘔吐、頸項強直、抽搐等症狀,家長應儘快帶孩子上醫院看急診。顱內疾患 如顱內長了腫瘤,或是硬膜下有積液、積膿、積血等,也可使寶寶的前囟門逐漸變得飽滿,應及早確診治療。藥物因素 如長時間給寶寶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等藥,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現象。
  • 囟門是孩子健康「晴雨表」,若有這5種表現,說明寶寶健康有問題
    若囟門出現這幾種表現,說明寶寶健康有問題,須謹慎正常來說,新生兒出生時前囟門尺寸大約是1.5-2釐米(前囟門對邊中點連線), 隨著月齡增加,頭圍越來越大,前囟門也會隨之增加,到6個月可達到2.5-3釐米,但是從6個月開始,前囟門會隨著顱骨骨化逐漸變小,有的1歲前已經閉合,有的18個月才完全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