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蔡志忠出家真因:那個指引他成名的「神」,又指引他出家了!

2020-12-12 騰訊網

▲回首紅塵,已成往事

蔡志忠為什麼成名?此文是答案!

蔡志忠為什麼出家?視頻是答案!

蔡志忠為什麼在大陸少林寺出家?而不是在臺灣出家?文末是答案!

視頻中,蔡志忠說:佛陀說,不要因為它出自於聖典,而相信;不要它合乎傳統,而相信;不要因為它出自邏輯,而相信……

聽蔡志忠談物理學、談哲學,然後談死亡,隱約透露他出家的緣由。聽他講,仿佛是一場英雄悲壯的淚別……

△蔡志忠自畫像

蔡志忠(1948年2月2日~ )出生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祖籍福建。15歲中途輟學後隻身到臺北,開始連環漫畫創作;1971年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1977年,白手起家,創立遠東卡通公司;1981年,另創龍卡通公司;此間,拍攝了《 七彩卡通老夫子》,《 烏龍院》等卡通電影,《 老夫子 》曾獲金馬獎最佳卡通電影長片獎;

11月17日上午9時,72歲的臺灣一代漫畫藝術大師蔡志忠先生,在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剃度」,法名「延一」——拜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為師。

蔡志忠筆下的水墨畫作品

15 歲開始畫漫畫,20 歲時已經出版200 多本武俠漫畫了。就算是我們口中由1 數到200 就得花上好幾分鐘的時間,更何況那不是數字,是200本實實在在的漫畫。光憑想像,就可以曉得作者近乎痴迷入狂的那份努力。

蔡志忠在念完了初中以後就放棄了學校模式的教育,他,不再上學,而是將自己的心懷意念完全投注到一個在少年時就已肯定了的興趣上去。

他的自我教育和手中的那支筆,在成長的路上,可以說借著不斷的嘗試和摸索,一步一步、日日夜夜,就為著一個理想——沒有懷疑過的理想,帶著他走向未知。

他曾說:「我的一生都是夢想,然後實現夢想。因為我認為一個人,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然後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

在「天才」的稱號背後,是這樣一個忠於自己夢想,又專注到極致的人。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蔡志忠的自述,來了解這位漫畫大師的傳奇人生,探尋他心靈深處那個指引他出家的神……

童年時期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

只是媽媽不知道

全村小孩似乎只有我不知道將來可以做什麼。由於我身材十分痩小,媽媽經常半開玩笑地說:「你這麼痩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看將來你只能背個竹籃子到馬路上撿牛糞。」

我總是回答說:「我不要撿牛糞,我一定會找到自己的職業。」

當時鄉下的確有斷手瘸腿等殘障者以在路上撿牛糞為業,我當然不肯去撿牛糞,但也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學會什麼謀生技能。

所以我從三歲半開始思考,躲在父親的大桌子下思考、藏在九重葛綠籬笆裡面思考、埋進棉被窩裡思考、白天思考、晚上思考、摸索。想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什麼,會什麼?能成為什麼?

四歲半時,父親為了教我寫字,送了我一塊小黑板,從這張小黑板開始,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我發現自己有畫畫天賦,我很會畫、很愛畫,也畫得很好!

於是便立下志向:「只要不餓死,我要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一直畫到老、畫到死為止。」

可惜當時並沒有畫畫這行業,比較接近的工作是畫招牌,後來又發現畫電影招牌更接近我的夢想。我四歲半的夢想就是:「長大後,我要畫電影廣告招牌!」

△少年時的蔡志忠

我們打開門走出去,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我們開車上高速公路,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然而人生這麼長的旅程,竟然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豈不是很荒謬?

影響人生的一席話

人想成為什麼

便要做得像什麼

初中二年級的導師名叫黃界原,他也是彰中校友,剛從師範大學畢業便回彰中母校當我們的級任導師。

第一堂課,黃老師走進教室一句話也沒說,只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老黃賣田,給孩子念書。」

又馬上將字擦掉,然後有感而發地對班上同學說:「讀書並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從讀書中獲得好處。我父親辛辛苦苦供養我到大學畢業,現在當老師一個月薪水才638 元。而我有個同學只念到小學,在臺北龍山寺旁開水果店,一天就能賺300 元。每個人現在就要思考將來要幹什麼,當你已經決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現在就可以開始做了,千萬別等到念完所有的書,大學畢業後才去做!」

黃老師的話像是在對爛學校放牛班的學生說的,對臺灣中部第一流學府省立彰中學生說這種論調確實很奇怪。雖然我不同意黃老師以賺錢多寡來衡量成就,但他鼓勵我們及早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現在就開始真正去做,對我產生很大的啟示作用:「我可以現在就開始畫漫畫,不用等到初中畢業啊!」

我從九歲便立志成為職業漫畫家。自從聽完黃老師的這番話,我便下定決心:「只要有機會成為職業漫畫家,我便立刻放棄學業去畫漫畫。」

人想成為什麼,便要做得像什麼!

打從人一生下來,人生就已經開始了,沒有所謂的實習階段。人生不是演習,任何時候都是真實人生的實況轉播。

漫畫生涯

每個人都能改變未來

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

初二的暑假,我畫了四頁漫畫,寄到剛成立不久的小出版社——集英社。一星期後,收到了一封簡訊,寫著:「如果你能夠來臺北畫漫畫的畫,我們邀請你到本社,當正式漫畫家。」

心中高興得大叫:「哈哈哈!我已經成為職業漫畫家了,我是漫畫家了!」

從此便展開我的小小漫畫家生涯。

當時社內有五六位年紀不同的漫畫家,我的年紀最小。漫畫家通常智商都很高,也多才多藝。

△蔡志忠和他的獎盃

20 世紀50 年代,由於娛樂缺乏,武俠小說在臺灣廣為流行。集英社專門出版武俠漫畫,在沒有版權概念的時代,我們也是把別人寫的武俠小說改編成漫畫,由於一本武俠小說可畫成3本漫畫,一套武俠小說大約60本,整套改編則會變成180本漫畫書。

我很喜歡畫漫畫,每天都畫到很晚還不睡覺。

許誠說:「快去睡覺吧,明天再畫。」

我說:「好的。」

子夜一兩點,許誠又起床催促我:「去睡覺,明天再畫。」

我說:「好的。」

往往畫到凌晨兩三點,因為我想趕快畫完,急著想看到自己的第一部漫畫作品。

10 天后,我畫好第一本,製版印刷前,許老闆說:「你自己取個筆名吧。」

作家取筆名是臺灣六十年代的風氣:瓊瑤、三毛、李昂、古龍、臥龍生、諸葛青雲,沒有人用真名。我便把蔡志忠改為蔡志昌,後來我一直沿用這個筆名,五年期間一共出版200 本武俠漫畫。

△蔡志忠(左一)與家人

匆匆過了一個月,馬上到了第一次領薪水的日子,大概許老闆看我畫得又快又認真,原本講好一個月300 元,又加薪一倍,第一次領到600 元。人生第一次領薪水,立刻到郵局匯450 元給父親。我還附一封信給父親,最後加了這段話:

爸爸,你是全鄉書法第一,但我不僅要成為全花壇鄉最好、全彰化最好、全臺灣最好的漫畫家,有一天我要成為亞洲最好的漫畫家。

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恆,死命地做一件事,一步步向前,總有一天能達成夢想。

創立公司

做喜歡的事

把它做到極致

經常有廣告公司打電話找我,要我替他們製作動畫廣告。我正考慮是否離職專心製作動畫時,剛好有一位從前的漫畫家朋友謝金塗來找我,希望大家一起合作創辦動畫公司。我接受他的邀請,共同創辦「遠東卡通公司」,兩人股份各為50%。

1977 年2 月22 日新春初五,遠東卡通公司正式成立,剛開始公司員工一共14人。當時臺北還有四五家只有兩三位員工的工作室也經營動畫廣告。

△蔡志忠與遠東卡通公司員工合影

那時候製作動畫一秒鐘600 元,我們跟行情一樣,也收600 元。小工作室承諾10 天交稿,我們只要三天便能完成;小工作室交稿後客戶不滿意,我們製作出臺灣第一流水平。

因此遠東卡通公司成立之後,這四五家小工作室紛紛倒閉,經營不下去。當時我想通了一些人生真理——

首先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然後把它做到極致。如能達到這樣,無論我們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

當我們做出來的效率比自己所期待的還高,就會更高;效果比自己所期待的還好,就會更好。如此一來便能越做越快,越做越好。

於是所完成的東西便能達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質量最好。

如能達到以上三點,無論我們從事哪一行,同行中,再也找不到競爭者了。反之,沒有效率則沒有數量,沒有數量就沒有經濟規模,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容易成功,也會虧錢。

揭開漫畫新紀元

將艱澀的文字變得淺顯易懂

這是漫畫家的責任

有一次跟市川立夫聊天時,我提到「莊周夢蝶」這美麗的故事:

有一天黃昏,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像是一隻蝴蝶,快樂極了。這時候,他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

過了一會兒,他在夢中大悟,原來那得意的蝴蝶就是莊周。

究竟是莊周做夢,夢到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夢到自己變成莊周?

市川立夫說:「好像柏拉圖也有類似的故事。」

我猛然想到:何不將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畫成漫畫呢?

剛好我隨身正帶著幾本《莊子》《老子》《墨子》哲學思想,當下便停止聊天,開始研讀《莊子》。我發現我跟莊子很像,追求天人合一、清靜無為、凝神寂志,不把名利看在眼裡。莊子首創以寓言方式談哲學,很適合用漫畫表現。

莊子說:「人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以有限生命,去追求無窮知識是非常危險的。知道危險卻以為知識使你聰明,那就更危險了。」

我自己也不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賺取這輩子用不完的錢,便很興奮地動筆把莊子思想改編成漫畫,10 天后,已經完成整本《漫畫莊子》的草稿。

由於東立出版社範萬楠的關係,我跟講談社漫畫單行本主編阿久津是好朋友,我約他喝咖啡,給他看我的新作。

阿久津看完驚呼:「哇!這是震撼漫畫界的創舉,這本書出版之後,保證會轟動。」

「不只是一本《漫畫莊子》,我要畫整套漫畫中國思想系列。」

「你還要畫什麼?」

「《莊子》之後,還要畫《老子》《孔子》《孫子兵法》《韓非子》等等……」

畫到最後,要用生命畫一個生命的結尾……一個美麗的告別……

那他為什麼不選擇在臺灣出家呢,而選擇在大陸出家呢?

因為祖籍福建,他認定大陸是自己的根,也是佛法的根。對於酷信佛教的他,通達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的他,這一次的出家,是他選擇這一期生命的回歸,所以選擇落葉歸根。

那為什麼選擇少林寺,而不選擇廬山東林寺呢?

要知道,蔡志忠對於中國禪宗的認知和感悟非同一般,對於中國禪宗祖師的灑脫和自在仰慕之至。

可以說,像林清玄和蔡志忠這樣的天才,跟蘇東坡一樣,他們上一世都是禪師,今生是轉世而來,所以才天生具備一般人不具備的悟性、才華和福報。

又因為少林寺是達摩祖師9年面壁和住錫之地,是中國禪宗的起源祖庭,所以少林寺自然便成蔡志忠理所當然的選擇。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蔡志忠為什麼出家?
    ▲回首紅塵,已成往事蔡志忠為什麼成名?此文是答案!蔡志忠為什麼在大陸少林寺出家?而不是在臺灣出家?文末是答案!視頻中,蔡志忠說:佛陀說,不要因為它出自於聖典,而相信;不要它合乎傳統,而相信;不要因為它出自邏輯,而相信……聽蔡志忠談物理學、談哲學,然後談死亡,隱約透露他出家的緣由。聽他講,仿佛是一場英雄悲壯的淚別……蔡志忠(1948年2月2日~ )出生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祖籍福建。
  • 漫畫大師蔡志忠今日在少林寺出家
    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出家,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但要回顧他和少林寺的緣分,也在情理中。「早在30多年前便跟嵩山少林寺結緣了,1984年我正在日本東京畫六祖壇經,當時東京池袋戲院正在上演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看完電影後我暗下決心,將來有機會要拍動畫少林寺。當時,我就畫了一本少林寺四格幽默漫畫。」
  • 「史上賣書最多的中國人」 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少林寺落髮出家
    圖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享譽全球的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17日落髮出家,轟動了兩岸文化界。當時大陸圖書館裡的蔡志忠等人的漫畫書幾乎被翻爛。 上世紀90年代,兩岸逐步開放三通,出版界的交流日漸熱絡,蔡志忠等漫畫家作品早為大陸青年所熟悉。很多年輕人在幼時借著他的漫畫初步了解到儒家文化與佛教文化,有些甚至還能比他們父母對這些傳統中華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 臺灣72歲漫畫大師蔡志忠少林寺出家 落髮成沙彌 法名釋延一
    華夏經緯網11月18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曾以《七彩卡通老夫子》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獎的漫畫大師蔡志忠,昨(17)日於大陸嵩山少林寺出家。72歲漫畫大師蔡志忠少林寺落髮出家,法名釋延一。他出生於彰化縣花壇鄉,出生那年,他的老家旁邊蓋了一座小教堂,蔡志忠一出生即受洗,成為天主教徒。蔡志忠從小熟讀《天主經》、《聖母經》及《玫瑰經》等經文,但也因此對人生產生許多提問。蔡志忠潛心向佛,工作室收藏3520尊佛像。
  • 他碩士畢業,怎麼會選擇出家呢?
    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攻讀社會心理學專業研究生,於2000年3月在廣東四會六祖寺方丈大願大和尚座下披剃出家。   2015年6月2-3日,廣東茂名靈惠寺舉行了登覺法師升座慶典系列活動。至此,登覺法師從一位大學的研究生經歷了十五年的佛門學修,而今已成為弘化一方的寺院方丈。  是什麼讓一個社會學的碩士走上出家之路?
  • 李連杰被曝剃度出家?真相竟是…天眼揭秘其前世,太神奇了
    正當大家紛紛猜想時,事情的真相被揭秘:這是李連杰在寺院苦修,他跟隨師父們吃齋念佛、虔心祈福!甚至有一段時間,他天天想著出家當和尚。天眼揭秘:李連杰前世李連杰堅定的認為,自己前幾世一定是出家人,因為他對佛的悟道比別人強!
  • 一家3代,6人出家為僧!他們前世竟也是出家人……
    對人生充滿疑惑……16歲,他第一次接觸佛法!那時,他上學很調皮,經常跳牆去網吧,網上搜索一些關於人生意義、生命的話題。偶然間,他看到一個《釋迦摩尼佛傳》,從佛陀出生到涅槃,他看完之後,整整哭了一夜,決定一定要出家!
  • 他是清華博士,12年前不顧父母反對剃度出家,如今後悔了嗎?
    在網上看到張明光的經歷,不由得被感觸,他實在太有勇氣了,張明光是清華博士,12年前不顧父母反對剃度出家,如今後悔了嗎?在深思熟慮後,他提出要剃度出家,認為世人追求的名利和財富都是一場空,不如修行去追求本心更重要。得知他的決定,父母傻眼了,跑去跟他溝通,苦苦哀求他回心轉意,他都不為所動。
  • 漫畫家蔡志忠少林寺出家,曾帶給我們歡樂的他,告別了紅塵
    今年72歲的蔡志忠,194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15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在動畫界,他的作品《七彩動畫老夫子》獲得1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獎,並創下了當時臺灣影史票房紀錄。在他紅火的那些年,凡是愛書的華人幾乎都看過他的作品。如果僅以漫畫與動畫的成就評價蔡志忠,未免有失偏頗。蔡志忠還擅長數學,熱衷橋牌,曾獲得至少125個和橋牌有關的獎盃,最喜愛的一個獎盃是和聶衛平一起參加全國橋牌比賽拿的冠軍獎盃。
  • 他14歲出家,為救母親,割下自己的肉熬湯給母親喝,一雙鞋穿40年
    今天筆者再和大家另外說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叫陳多興,14歲出家,為了救自己的母親,割下自己的肉熬湯給母親喝,一雙鞋穿40年。02陳多興,祖籍安徽,因當地佛教文化深厚,吸引了很多高僧。在他5歲的時候,一位和尚走過他家門口,看中了陳多興,覺得他和佛祖有緣,便點化了他。後來,陳多興14歲就走上了修行之路。16歲的時候,他決定正式剃度出家,法號覺定。雖然那個時候是出家了,但是還不算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因為他心裡還放不下母親,每天心事重重,怕自己的母親出任何事情。於是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白天安心照顧母親,晚上專心誦讀佛經。
  • 北大數學天才為出家,放棄麻省理工全獎;修行8年他悟出了什麼?
    ——巴金理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擁有理想我們的人生才擁有了指路明燈,指引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確前行。每個人的理想都存在著差異,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所以也有著不同的理想,這並不是值得苛責的一件事情,即使自己的理想顯得並不遠大,只要堅持自己就是最好。
  • 蔡志忠36歲實現財富自由,曾質疑愛因斯坦,如今72歲在少林寺出家
    「我生於臺灣,老死於杭州,將來葬於少林寺」-----漫畫大師蔡志忠近日72歲的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方丈剃度釋永信親自為他,取名「釋延一」,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從此世間少了一位畫師,多了一位禪師。蔡志忠是誰?到底有多牛?
  • 他是名副其實的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卻選擇出家,你覺得可惜嗎?
    但是這個世界上是永遠不缺乏天才的,考上北京大學對於他們來說,雖然不能說是輕而易舉,但是相對來說總是要容易一些的,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這樣的一位數學天才,他就是柳智宇。柳智宇的經歷:曾經的柳智宇也是一位風雲人物,在高二的時候就在數學方面展現出傑出的天賦。
  • 名人談南懷瑾:南老師沒有答應任何同學出家,他有時會哭因為這個
    加拿大會計師、南懷瑾香港時期的英文翻譯、事務助理彭嘉恆談南懷瑾:現在很多人出家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出家。對南老師來說出家唯一的理由就是為了證果,就真的為了修證。所以那個時候他講了七天主要就是希望他們好好地修證。「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 他奧數滿分,保送北大,獲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卻因這個原因出家
    他叫柳智宇,他的經歷用現在的話來說,簡直就是開了掛,就在包括他父母在內的所有人都以為柳智宇此次要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去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成為了一名出家法師。很多人都表示惋惜,認為是一顆數學界的新星還未升起就已經隕落,但是柳智宇自己卻不這麼認為,他之所以選擇出家,並不是一時衝動,是日積月累的經歷讓他做出了決定。
  • 專家:他出家了!
    對於順治帝的死,歷史上有很多的說法。 據說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帝安排吳良輔出家為僧,當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回來的那天晚上就感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 雖說已經享有最高級的醫生治療,但在醫療水平低下的時代,沒過幾天順治帝就駕崩了。
  • 深宮秘史:揭秘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到底是出家還是病死了!
    那就是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傳說這位順治皇帝為情所困,出家當了和尚,斬斷情緣,阪依佛門,但是這畢竟是野史的說法;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當時皇宮裡正在蔓延一種叫天花的傳染病,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和她的兒子都染上了天花而死,順治皇帝也未能倖免,一同西去;最後是患上天花但是僥倖活下來的康熙得以上位,真相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一起揭秘清朝來了解一下這位順治皇帝真的是出家了,還是去世了!
  • 名牌大學的高學歷者為什麼選擇出家?
    近些年,不斷有高學歷者出家的消息曝出,他們或是學業有成、或是事業有成,卻選擇剃度出家,令外界十分詫異和不解。乘著這一波浪潮,得以聲名鵲起的寺廟當屬北京的龍泉寺。這裡簡單介紹下龍泉寺啊,龍泉寺始建於遼朝應歷初年,當時釋繼升因對佛法感悟超群而被師兄嫉妒,被排擠出白馬寺,以手上唯一的財產《金剛經》為指引,向北行進,來到鳳凰嶺創建了龍泉寺。先後歷經了第一代住持繼升和尚、重修龍泉寺的元朝舍藍藍法師、清朝的印光法師,但小小龍泉寺在泱泱中華眾多佛門名寺中不足掛齒,一直默默無聞。
  • 竇靖童剃髮沒出家,王菲趙薇都信佛,袁立信基督後積極投身公益
    12月12日晚,一段竇靖童剃髮的視頻引發熱議,被傳出竇靖童剃髮出家,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親自為她剃度。難道真的是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13日,竇靖童工作人員闢謠:「純粹是剃光讓頭髮重新長,真不是出家,誤會了!」不過,即使竇靖童真的出家了,也不會太意外,因為竇靖童的媽媽王菲就已經信佛20多年。
  • 他是清華博士生,當年因不想結婚生子,不顧家人反對出家現狀如何
    父母也因為有這個孩子而感到驕傲,但是他的父母卻發現,這個孩子畢業之後,不是想著怎麼找到自己的工作,而是想著如何出家修佛。要知道父母培育了這麼多年,讓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國內最好的學府,是等著將來兒子出人頭地的,而不是讓兒子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