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駁龍應臺「請用文明說服我」:文明和野蠻的辯證法

2020-12-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今年10月,龍應臺在香港以「一首歌,一個時代」為題進行演講,在問及底下聽眾的「啟蒙歌」時,卻意外引發現場集體合唱《我的祖國》,在網絡上強勢刷屏,龍應臺事後也投書媒體,以諸如「簡單美麗的旋律」「大河就是大河」等去政治化的浪漫說詞,試圖重新詮釋,同時也是解構這首歌在歷史上,以及在該場演講中,聽眾集體合唱背後可能的政治蘊含。

赴香港演講卻遇上聽眾齊唱紅歌,讓這位多年來靠著兜售「自由與文明」經驗,在兩岸三地持續籠絡影響力的知名作家,一時間有些尷尬。在話題持續延燒的此刻,苦勞網刊文回顧龍應臺從2006年1月發表《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等文、背靠西方國家推銷各種「先進位度」所引發的論爭。

本文為剛逝世的作家陳映真,同年在《聯合報》上評論回應龍應臺的文章。以下為全文:

由於病體,春節期間只與妻幽居家中。和朋友電話拜年問候時,有人問起我是否讀了龍應臺女士在1月26日同時刊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和北美華文報紙的一篇文章:《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回答說,錯過了。朋友熱心地說他將找到剪報寄來。由於春節休假,收到剪報已是過年之後。拜讀之餘,龍女士的文章照例文採光華,但也頗多歷久未經商榷的一般論述和刻板的思維,如果有機會引起深一層的討論,不但應該有益,也不辜負龍女士的文章所形成的廣泛的公共領域。

陳映真

關於中國大陸之經濟發展

龍女士批評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造成「貧富不均」,「多少人物慾橫流,多少人輾轉溝壑」。

從資本主義發展的世界史看,從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資本制生產方式移行時,必有一段「原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摧毀農村社會共同體,驅逐農民離開賴以維生的土地,淪為血汗工廠的產業勞動者,或任農村商業高利貸資本的殘酷盤剝而徹底貧困化,以肥大現代工業資本。尤有甚者,從十八至十九世紀商業資本主義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西方以帝國主義的戰爭和對殖民地的徵服與剝奪,來完成這原始資本積累的過程,殺人遍野,十室九空!

從1990年代初開展的大陸「改革開放」,由於超階級的國家政權的強大,在1949年大革命後,中國資產階級至今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社會階級,土地基本上屬於國有,而在中國工業資本形成過程中既存在如「三農問題」的嚴峻形勢,又在現實上因國家的政策幹涉,很大程度上減輕和避免了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殘酷、痛苦的原始積累(如英國的圈地運動、殖民地剝奪造成的殖民地貧困化、破產和痛苦),而完遂了沒有殖民主義擴張和侵略的積累。

此外,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大國,中國的大面積扶貧、脫貧計劃的成就對中國自身和世界的巨大貢獻,即使聯合國、世銀等資產階級機構也不能不刮目相看。十二億中國人民靠自己的努力養活了自己,沒有使自己成為世界其他民族、人民的負擔。而談到中國的大面積和大體積經濟崛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生長點的一部分。她的經濟發展,早已發展成世界和平、多極、平等、互惠發展模式與秩序的推動者,努力團結愛好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小民族與國家,制衡力主自己單極獨霸的大國,而卓有成效。

凡此,都只是近十年來世界不分東西、不分南北、不分左右的關於中國的世界輿論中三復斯言的。龍應臺女士不是對此太不熟悉,就是被對中國的刻板成見所蒙蔽。

關於民主和自由

龍應臺女士照例要談到大陸的「民主」。但歷來「民主」、「自由」的論說往往被美麗的辭語抽象化和絕對化。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的思想家約翰.洛克倡言「自由權」、「自由同意權」和推翻封建貴族王政的權利。但他以自己的資產階級地位和觀點,同時否定勞動階級有執政的能力。他公言以暴力對付貧民,以法律拘束貧窮的「流浪者」、「乞丐」,強迫窮人在殘酷的「習藝所」勞動三年。在洛克看來,有資格參與「社會契約」的「自由人」,只限於貴族、銀行家、富裕商人、士紳和開明地主。

日本著名的自由主義思想家福澤渝吉,也以美麗的辭藻宣說人的自由與不可侵奪的平等。但這同一個福澤公開說不服教化的殖民地臺灣「土著」(指的是龍應臺意義上的「臺灣人民」,而不是原住民),日本又可得而趕盡殺絕之。而也是同一個福澤至今有肖像印在日本紙鈔上,表達日本對這個偽善的帝國主義者的崇敬。

如此,抽象、絕對的「民主」與「自由」是向來沒有的。考慮「民主」與「自由」不能不參照不同歷史、社會、階級諸因素。在中國大陸,我就遇見過幾位對當下大陸社會政治有「異議」的知識分子說,「可是沒有共產黨,也沒有今天的我。」他說「解放」之前,他是舊社會中毫無機會上進的階級。他因此特別同情大陸媒體上報導因家貧無力就學的青年。在大陸有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家族有過「翻身」、「解放」的體驗。對這些人,「自由」、「民主」就不是絕對化、抽象化的烏託邦。

最後我試著把「自由」、「民主」和社會經濟條件參照起來看一看。據統計,人均國民所得在美金一千元時,社會貧富不均擴大,失業嚴重,社會動亂因子變大,從而政治上社會壓制(所謂「不民主」)增加。

臺灣人均國民所得一千美元左右的時候是在1975年(略不足一千)、1976年(略超過一千)和1977年(明顯超過一千)。考察這三年的臺灣政治「自由」、「民主」的具體狀態:1975年10月,白雅燦因批評國民黨政治被捕下獄。11月臺灣資產階級民主化運動的機關志《臺灣政論》被勒令停刊,「割斷」「喉嚨」。1975年陳映真從政治監獄釋放,系獄七年。1976年6月,因「臺獨」案楊金海被捕,判處無期徒刑,同案顏明聖判十二年徒刑。10月黃華因臺獨案判十年徒刑。同月,「臺獨」派民主雜誌《臺灣政論》被勒令撤銷出版登記而非法化。1977年元月,王幸男「臺獨」案發,判處無期徒刑。11月,中壢發生「中壢民眾抗爭事件」後被彌平。三個月後,1978年元月,左翼青年的「人民解放戰線」案偵破,戴華光判無期徒刑,賴明烈判十五年,劉國基判十二年徒刑。當然,不應該忘記,1977年國民黨也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鎮壓臺灣鄉土文學的運動,嚴重傷害臺灣文學表現的自由。

大陸人均國民所得到達一千美元時大約在1992年後。一直到今天,相形之下,大陸在這一段時期中的政治性「不民主」的逮捕鎮壓事件,和人均國民所得也在一千美元上下的臺灣相比對,應該使習慣性地經常不假思索就咒罵中國大陸「在追求民主大浪潮中,它(中國大陸)專制集權」的人,不老是那麼自以為義吧。

作家陳映真

關於言論新聞的自由

中共「共青團」系統的,據說曾刊載過龍應臺女士的大作〈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的刊物《冰點》被當局停刊。龍女士還舉出近來因言論相對較為「獨立、自由」的《南方周末》報、《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飽受言論檢查幹預的困擾。因偶然的機會,我認得《南方周末》的一位老編輯和一位認真好學的年輕記者,留給我好的印象。只看過《南方周末》一兩份,但覺內容自不同於大多數大陸主流媒體的刻板,但經歷過臺灣的七十年代鬥爭的偏左的人看來,就覺得經歷過一場很大的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大革命的大陸上相對獨立化、自由化的報紙,其言論傾向一般不脫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傾向。我總覺得,十七、十八世紀當時,西歐資產階級的思想家,面對反動的歐洲貴族、僧侶、王權呼喊自由、民主時,有解放的思想,火焰的語言。但歷經了艱苦偉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後的中國,讀《南方周末》的言語,在敬重他們的執著和努力之餘,難掩不足之感。

然而我也同時理解到,在1990年後,在中國的生產方式發生巨大改變後,中國大陸上相應地產生新興的資產階級和他們在政治、文化、思想感情上的代言人,是理所當然,事有必至的。但是,1990年代後中國生產方式巨大的變化,也使更多的現代工資勞動者登上了社會的舞臺,卻至今看不到工人、農民階級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新京》和《冰點》。而這樣的問題,自然不在自由派的龍女士批判的射程之中。據說《冰點》是因為刊登一位「廣州大學袁偉時先生」批評義和團的文章遭到禁刊。如果大陸進步的歷史科學家也有自己的《冰點》,大家寫文章交鋒,就可以把義和團論說清楚,何至於必須禁刊一個雜誌,為國內外反共自由派所乘?

《冰點》事件涉及幾個問題:(一)言論新聞出版自由問題;(二)對於義和團運動的歷史評價問題。這裡,我也說幾句看法。

西方「先進、民主」國家的議論家,和出身後進、「不民主」國家而受到西方宣傳教育影響的知識分子,總喜歡說經濟落後,政治上不民主,尤其是「共產主義」國家如何沒有「自由」、「民主」──自然包括言論和新聞出版的自由民主這些「普世的價值」和「價值認同」,而西歐的、經濟進步的「民主」國家又如何在政治上、新聞和出版上完全自由和進步,而像《冰點》事件這種事是絕對不會在類如美國這樣的社會中發生。

但是,美國有一些沒錢、缺人的民間監督新聞自由不受侵犯的非政府組織,例如「被檢查的議題」(Project Censored)就自己調查和公布美國新聞自由如何遭受危害的報告。據這一組織的報告,威脅美國新聞自由的勢力有幾個方面:一個是美國五角大廈和白宮的權力菁英,一個是巨大資本的企業菁英。報告指出,政治、軍事和大跨國性資本在「新聞意識形態上的一致」,影響客觀公正的報導。他們盲信「親美猁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永不犯錯。主流媒體的只顧念利潤最大化的貪慾,使他們手中的媒體成為富有的、白種人上層階級菁英尋求不斷擴大其在全球的利益、權力和影響力的工具(M. Parenti)。因此,媒體評論家鮑.馬切斯尼(B. Machesney)慨嘆:「肥了媒體,瘦了民主」(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

美國發覺美國國外的新聞不利於其新聞控制,經常發布不利於美國政策和外交利益的消息,乃調集軍部、外交部、情報部的高層,組成「國際公共信息」(International Public Infor-mation, IPI)小組,調動美國各種資源,影響外國政府、組織與個人的感情、動機、客觀判斷,並限制外國媒體刊出不利於美國政策和行動的消息(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華盛頓時報》),造成對媒體的「事實上的檢查」(de facto censorship),禁止了相關信息自由地傳布於美國公眾。

批評者指出,美國的媒體已不再是互相公平競爭的產業,而成為一個思想意識形態互相保持一致的白人菁英階級的寡頭集體。

此外,眾所周知,美國媒體在長期化的以阿戰爭和海灣戰爭,侵伊拉克戰爭,侵科索沃戰爭中完全自動地交出了自己獨立的新聞自由權,成為「美國價值和文化至高無上」、宗教(白人上層階級的基督教基本教義)偏見、種族歧視的俘虜,接受五角大廈要求不進入戰爭現場,只接受美國當局在戰事結束後大事湮滅傷及平民之現場後的片面採訪。美國媒體對於就穆斯林而言,是比死還要殘酷與痛苦的幾起冰山一角的虐俘事件──強迫回教戰俘進行肛交和口交──的嚴重人權凌辱,遠遠沒有作窮追猛打的揭發。而最近的一例,是西方媒體蓄意嚴重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引起伊斯蘭教世界的震怒,而媒體卻一逕堅持「新聞自由」,拒絕道歉,十足表現西方媒體對伊斯蘭各民族人民的蔑視、歧視與仇恨。

美國和西方媒體之商品市場主義,為了巨步擴大訂閱率以提高單位版面的廣告價格,採取新聞報導娛樂化、八卦化的編輯採訪方針,這一方面降低、縮小真實、重要消息見報,一方面使廣泛讀者在思想感情上白痴化、幼兒化,總地損害了讀者接受真實信息的利益。而資本「全球化」後巨大資本的合併、重組,使產業、金融投機資本與媒體產業資本合而為一,資本的全球利潤動機和資本固有的意識形態,對主流大媒體產生嚴重的扭曲報導和對新聞自由抑壓作用,而真實的信息報導受到了空前的威脅。

「但是人家美國對憲法明文規定的(新聞)言論自由,絕對保障例如大陸《冰點》的刊物和言論!」

誠然美國不以行政命令關掉一個逆耳的刊物,但它以上述新聞報導的管制,例如侵伊拉克戰爭、波斯灣戰爭中美國媒體自動成為五角大廈的偽造信息傳播工具,新聞採訪和編輯的娛樂化、八卦化、白痴化,資本產業菁英和媒體產業菁英的寡佔合一,以自己的意識形態選擇「新聞」進行這種間接的、報導不足(under coverage)的、「事實上的」(de facto)新聞檢查。由於平素主流媒體不報導資本全球集聚和流動造成對世界貧困國家農民、工人、環境、就業、少數民族、移住勞工、女性各方面的傷害,以致當新聞讀者突然讀到西雅圖爆發來自全球弱小者群集十數萬人奮不顧身的抗議鬥爭時,茫然不知所以。直接、硬性查禁《冰點》和間接、軟性的「事實上的新聞查禁」,又告訴我們絕對的、抽象化的「新聞自由」從來就不存在。而美國以間接的「事實上的查禁」所扼殺的新聞,據Project Censored估計,2000年就有這幾條新聞:

跨國大藥廠只為巨大利潤研發和生產(如「威而剛」、生髮劑),卻放棄第三世界最需要的熱帶病(如瘧疾)治療劑的開發。

「美國癌症協會」捐款來源雖多,卻將基金挪用自肥,以致資助癌症研究及醫療撥款不足。

美國軍部利用血汗工廠縫製美國軍服。

土耳其以美國供應的武器屠殺庫德族的村莊。

美國媒體如何蓄意減少外國媒體披露的不利於美國新聞報導。

美國路易西安娜州南部一個地區,因在石化工廠(七座)和一百多座汙染工業而形成一個下層階級、非白人居民的高癌症罹病地帶,形成嚴重的有毒的種族主義(toxic racism)地帶。

美國一次大型核武試爆,造成數千名核爆受害者。

美國主流媒體對北朝鮮饑荒表現報導上的疏略與人道上的冷漠。等等,等等。

義和團運動論

「好吧,就算美國和西方也幹預新聞自由,也不能據之以正當化《冰點》事件!」

我們說的是沒有絕對化、抽象化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的內涵離不開歷史、社會和階級等條件去界定。對於「富有-白人-菁英階級」而言,美國有宣傳對伊拉克侵略之戰為為伊拉克打倒獨夫,建設民主憲政之戰的「自由」猁猁即使始終找不到伊拉克私擁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美國也享有宣傳因自己之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而日漸破產的「民主」、「自由」、「人權」的「核心價值」的自由;美國也享有隨時以反恐之名褻瀆別人奉為神聖的宗教,掩蓋對穆斯林戰俘進行令人髮指的虐囚事實的新聞自由。因此,問題在於擁有的新聞自由,是為了誰的新聞自由?為了什麼議題(project)的新聞自由?屬於誰的新聞自由?

這三個提問,在這次丹麥報紙褻瀆伊斯蘭教教主而引爆的暴動中凸顯出來。西方-白種人-基督教的媒體,在「新聞言論自由」的大義名分下履行了自己的「新聞自由」,而東方-非白人-伊斯蘭教各民族人民,向丹麥的暴言媒體求一聲道歉而不可得,在不甘於只能有被褻瀆羞辱的「自由」情況下,群起而以暴抗議。事件似乎還在擴大,值得認真思索「自由」的人們注目和思索。

而正如今日評說兩百多年前的義和團運動,如果百年後,也有穆斯林菁英評說今日伊斯蘭教世界以暴動回應丹麥對「真主阿拉」的褻瀆而曰:「丹麥事變有嚴重的非理性意識形態……把伊斯蘭教世界反褻瀆暴動者描寫成回教英雄,美化他們對非伊斯蘭教白種人的攻擊,並將之描繪為穆斯林英雄,對於事變的殘酷,愚昧、反理性、反現代文明以及給伊斯蘭教世界帶來的傷害和恥辱卻隻字不提。綜合起來,後人對丹麥事變的記載教導下一代人的是,一、穆斯林文化至高無上。二、西方外來文明邪惡,侵蝕現有伊斯蘭教文化的聖潔……」,即使百年後的伊斯蘭教知識分子的反應,怕也只會使龍應臺女士皺眉頭而已。

而事實上,類如袁偉時的義和團論,在「開放改革」後的大陸知識界也絕不陌生。據說北京某網絡技術公司董事長向松祚就批評義和團民變是「滿清守舊貴族強烈排外」,「連基本國際關係準則都不顧」,「要把洋人全都趕出去……」為導火線的「重大變故」。他也批評義和團有「迷信成分」,「愚昧」,是「封建落後、反動的會道門式的組織形式的運動」。「它的口號和理念與當時的時代完全不合」,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搞「神鬼附身,龍頭大哥,像黑社會一樣」。

像向松祚這樣的老闆和中青年自由知識分子,有翻義和團的案,有質疑魯迅的地位與成就,卻也未見因而封雜誌,更沒聽說抓人坐大牢。

在臺灣,像向松祚的「自由派」的義和團論就自然更其多了。1996年,當大陸上出版了《中國可以說不》而熱賣,震動華語世界時,臺灣就有人寫《無知與孤傲》,痛烈醜詆義和團運動之「無知愚昧、野蠻落後」,是「殺人放火的土匪」,疾言批評大陸不「文明」(說今日大陸在「知識、教育、科技與文化水平」上,「離開最先進的水平還很遠」),我當時也寫了文章反論。而看來,大陸和臺灣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義和團論,真是不約而同,卻何其相似乃爾!

龍應臺在港大演講,引發現場集體合唱《我的祖國》

在檢點自由派知識分子的義和團論之前,回顧一下義和團運動的歷史背景,即十九世紀中期之後基督教東來中國的歷史,很有參照的意義。

基督新教來華,積極的一面有引進出版、印刷、報刊的編印發行等方面,也有興辦現代學校和介紹西方醫藥科學的方面。至於其消極的一面,基督教向東方布教的過程,和帝國主義擴張運動有密切關係。這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昭著的史實。教士往往成為西方帝國主義侵華的別動隊。他們呼喊:「只有戰爭能夠把中國開放給基督。」在不平等條約的強制下,基督教以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例如治外法權)的優勢在華布教,良莠不齊的入教華人也享有治外法權,不受中國法律檢查權的管轄。一時豪紳遊手藉入教橫行鄉裡,引起公忿。教會教民仗勢強買惡索,強迫捐獻,強佔墾地的事件,隨著中國國勢日頹,而愈演愈烈,致人民銜恨怒目,因此教民教會與社會的矛盾、爭執和鬥爭、毆鬥甚至兇殺事件頻仍,史上稱為「教案」。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在1897年22月,在當時屬德國勢力範圍的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籍傳教士被中國「暴民」殺害。德國卻藉機派兵佔據膠州灣和青島。眼看老大中國在1895年馬關條約中屈辱喪權,歐洲列強也紛紛向中國要求割佔勢力範圍、開放港市和要求(鐵)路權和開礦權。在眼看著民族的命運日益危殆的封建中國的農民心中,日漸積蓄著對於外國侵略者深刻的仇恨,終於成為1900年大規模中國農民反對洋教和一切西方事物的軒然大波。而農民的反西方暴動又給與西方八個列強以聯手侵華的藉口,燒殺搶掠。據歷史記載,天津城內被八國聯軍屠殺者,屍骸狼藉,餓犬爭食,城內房舍十室九空,北京城內也人屍橫陳,不可勝計。京華皇城歷代歷朝積蓄的典章文物、國寶珍奇,被搶掠淨盡。即使後來擔任八國聯軍統帥的德國將領瓦德西,對於西方「文明」的軍隊對中國人民的無甄別的集體性屠殺,和對歷代中國文物瑰寶的恣意搶掠,驚駭不已,在他的日記上有這記載:「所有此次中國所受破壞及搶劫的損失,其詳細數字明細也許永遠難為人所知,但其為數必定極大無疑……」

那麼說起「殘酷、愚昧、反理性、反現代文明、給中國帶來傷害和恥辱」的,是義和團呢?還是歐西日本等八國聯軍?再者,是人家老遠組成聯軍跑到中國大屠殺、大劫掠,還是我們貧困農民到西歐日本去「殺人放火」了呢?

「義和團愚昧,跟不上西方科技、文明現代化的世界,搞封建迷信,搞黑社會組織……」

歷史認識和歷史教育

經濟發展,即社會生產方式的推移自有滯後和先進的階段,也自有客觀的評準。然而「現代化」酖酖即進入資本主義生產階段的西方,卻習慣於理所當然地以經濟先進社會在文化上亦必超前於經濟落後的社會。隨西方重商主義對外擴張登上北美洲大陸的傳教士,看到土著印第安人文化中崇尚和平,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行旅之人的慷慨與協助等西方喪失的美德,驚為「上帝最初造人的形象」。然而這些印第安土著卻被終竟殘暴貪慾的白人船隊施加種族滅絕性的屠殺。

印第安人與西方的遇合,是部族共同體社會與商業資本主義對外擴張時期的社會的遇合。中國人與西方的遇合,是創造過璀璨的封建文化的封建社會,與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西方獨佔資本主義社會的遇合,其間的文野高低,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的落差,而不是種族優劣、文野、賢愚的落差。

而當生產方式「先進」的社會壓迫和掠奪生產方式滯後的社會,印第安人和中國人只能以刀箭和槍矛抵抗白人的現代化鎗砲,在精神上印第安人只能求助於深信不疑的傳統「祖靈」、「巫術」和各種薩滿教的神靈巫師和儀式,而中國農民只能寄託於民間符咒,相信能刀槍不入、魂鬼附身的方術。義和團運動被「現代文明」和「理性」的「八國聯軍」殘酷鎮壓後十五年的1915年,臺灣農民的礁吧年抗日起義,就宣傳「玉皇大帝九天玄女」可以「隱身」、「避子彈」、「避刀槍的符法」以抗擊據臺日軍。而今日的「臺灣人民」能不能據而嘲笑其「愚昧」、「反理性」、礁吧年的農民起義「藏有仇視東洋人的情緒」?問題是明白的:在帝國主義無情侵侮的時代,當封建王朝無計可施,當臺灣已成棄地,不甘屈膝的中國農民起而抗擊外侮的思想和行動只能是自由派百般嘲笑的形式:落後的武器、封建迷信和一顆不屈的民族驕傲。而歷史上一切被徵服民族抵抗強權時,不依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仇」恨「外」侮的思想與行動,難道依靠民族自蔑主義和投降媚外主義?1895年吳湯興招募義軍抗日告示中,有「……天朝赤子,須知義之所在,誓不向夷」;胡阿錦起義告示以「倭奴」稱日本佔領者。柯鐵虎徵倭檄文中以「倭」、「賊」稱據臺日軍……難道只能換來後人鄙夷其主張「中華文化至高無上」、主張侵略者「邪惡」,在反對日帝佔領臺灣的鬥爭中「暗藏仇外情緒」的評價?

文明和野蠻的辯證法

自從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列強無情蹧踐和掠奪包括中國在內的、薩依德意義上的「東方」,非西方、非白人、非基督教各民族人民就受到「西方文明開化」、「東方野蠻落後」這樣一種思想和信念的統治,不可自拔,難於翻身。龍應臺女士的文章最後點睛之筆,是在說中共因不許新聞「媒體獨立」、「不尊重知識分子」、以「不文明」的態度和手段對待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所以是個「不文明」的、「野蠻」的國家。

我絕不贊成「中華文化至高無上」論,我也沒有聽說當下的大陸領導人這樣說過,反倒聽過自周恩來以來他們主張不同文化、不同社會政治制度互相接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反對把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人的話。中國在文化上、學術上當然應該更加努力,對世界作貢獻,但如果說今日中國就「野蠻」了,只有石原慎太郎之流的人說得出口。現在引述陳毓鈞教授引用尼克森在其所著《超越和平》中忠告美國人的話,說明一些事實。尼克森指出,美國文化中存在著「高犯罪率、暴力文化、種族主義、槍枝泛濫、色情文化、毒品泛濫、家庭崩解、人心腐化」。這不是西方文明「邪惡」論是什麼?尼克森接著說,這樣的美國怎麼有資格向別的國家指指點點?「而今中國的經濟實力使美國關於人權的言說顯得輕率無知,十年後中國將使其顯得荒謬可笑……」

誠然,中國的文化還要提高。但是近十年來中國文化文明的遺蹟和既有成就受到聯合國評比為人類共有的光榮者不知有多少件。是的,中國在教育、科技發展上還有待更上層樓。但今天中國每年教育出五、六十萬個工程師的事實,使美國大驚失色。是的,中國的經濟發展存在著複雜的問題,但今天,最鄙夷中國的人都不能否認,沒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沒有世界經濟的持續性增長。

就因為中國共青團的機關報自己查禁了屬於自己的《冰點》;就因為從來不曾存在的絕對化、抽象化的「新聞自由」;就僅僅因為共青團不贊成醜化義和團運動的買辦史觀,龍應臺女士就要咒罵今日中國的「野蠻」,就要以有別於中國人的「臺灣人民」的地位,威脅要以她的價值認同「離棄」、「抵抗」自己的中國認同!

然而尋求外力幹預下分斷祖國的統一,不是在市場上論斤計兩的生意,錙銖必較,更不是大教授挑選哪個大學提供的條件去決定到哪個大學任教。分裂民族的統一,至少對我而言,是一個知識分子為了堅持其出生的尊嚴、知識的尊嚴和人格的尊嚴的原點,不能議價,不可買賣、不許交換的。

而不必再等十年,龍應臺女士的這一番言說,在當下就已顯得輕率了。

魔法的詠唱解讀

一群被殖民洗腦的井蛙怎麼能體會到,用幾代人汗水和鮮血將被國民黨禍禍的一窮二白的祖國建設為世界第二的強國的人民的情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美麗」與「文明」:龍應臺的愛與怨
    夜以繼日,我在縹渺的天庭親暱地呼喚,美麗的情人啊!我終生的福爾摩沙!歷史是沒有辦法假設或重來一次的。八月一日,龍應臺在北京大學作了演講,《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不僅談了自己以及臺灣人的「中國夢」,還對一個「文明」的中國作出了期許。龍應臺對中國大陸的抱怨,基於父母長輩那一代人的不由自主、放逐的一生,這是一輩人對中國近代史作出的犧牲。
  • 如果文明不夠文明,就讓野蠻足夠野蠻——《賽德克巴萊》
    大家好,我是藍同學。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令人感慨的抗戰題材電影,名字叫做《賽德克巴萊》。「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注意,對於未看過的觀眾,建議在觀看時不要以當代人那種「文明」的眼光去看待、批判電影中主人公的愚昧和野蠻。且不論當下的環境,僅僅是賽德克族的精神與信仰就決定了他們的選擇——抗爭與戰鬥。於他們而言,如果不能尊嚴的活著,那寧可在抗爭中死去!
  • 文明與野蠻的較量,得意與忘形
    歷史上不時出現的文明倒退,就是這樣產生的。歐洲十字軍的東徵鐵蹄,將埃及、拜佔庭文明消滅殆盡;汪達爾人從西西里殺來,輝煌的羅馬文明便毀於一旦。同樣,中國的每一次劫難,也都發生在外來的低文明的少數民族政權,和無文化的農民革命政權,進行野蠻和半野蠻的統治時期。
  • 沈國威|近代東亞語境中的文明和野蠻 ──以「野蠻"的詞史為中心
    眾所周知,「文明"一詞的翻譯原詞一般被認為是英語的civilization。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的「市民"「有禮貌"等詞,與city具有相同的詞源。歐洲的city是中世紀以後逐漸發展起來的空間,周圍用城牆環繞,城牆中的城市部分和外部的農村截然分開。城市部分即civilization,城牆以外則為未開、野蠻之地。《職方外紀》「無城廓"的表述可以說反映了「文明"一詞的詞源義。
  • 新井一二三專欄:野蠻和文明之間
    走之前,請一位法語老師來寒舍講一講「巴黎須知」。「要切記,走進商店、餐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跟店員、服務員說一聲:Bonjour!」說實話,當初我們都搞不清楚:老師在認真說話呢,還是在開玩笑呢?不過,他接著以認真的口氣說:「好,現在請各位跟著我說:Bonjour!」
  • 龍應臺:臺灣對大陸文明進步應有所承擔
    臺灣「文化部長」、作家龍應臺近日結束6天香港訪問,在接受《亞洲周刊》採訪時,談及兩岸文化,稱臺灣懂得大陸49年以來的傷害和疼痛,臺灣人要促進大陸更有自信的把文明、文化當作它最重要的任務。以下是訪談原文:在訪港六天裡,龍應臺常常試著以個人小事來闡釋宏大的國族話題。
  • 文明精神,野蠻體魄,爭做紅領巾小健將——少先隊員動起來
    21日上午,習近平爺爺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考察調研時,對你們安康的小夥伴們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鍊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強身健體」是習爺爺對你們殷切的希望和要求。
  • 紅領巾愛學習┃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紅領巾愛學習┃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2020-12-11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說說跑道禮儀
    @霜兒啵啵啵我球球那些散步的大爺大媽們把一二跑道讓出來給跑步的人吧[二哈]五六個人排成一堵人牆,您是讓我練跨欄呢[費解][費解]還有,給各位在操場上散步的人一個建議,走路不要晃,儘量走直線,不要來回變道,不然被撞到別怪別人不道歉跑道禮儀很有必要的
  •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是新時期的青少年應當做到的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能否擁有美好的未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青少年的精神和體魄。因此,我希望學生們能夠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出自1917年著名的文章《體育之研究》。其釋義為:想要讓人們的精神變得更加文明,先要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由此可見,健康強壯的身體,是創造文明、建設文明的前提和條件。
  • 中世紀之後歐洲一位神父被判處火刑,歐洲人由野蠻轉向文明的時代
    歐洲人從何時由野蠻轉向文明?這位神父的經歷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中世紀之後歐洲一位神父被判處火刑,歐洲人由野蠻轉向文明的時代!事情要從1634年的8月18日說起,因為那一天,歐洲一名天主教神父,於爾班格藍迪被執行了最殘酷的刑罰(玩DNF的玩家請不要腦補這個名字,和你們玩的遊戲沒啥因果關係。。。)什麼刑罰?
  • 被誤解的非洲:古代非洲社會的禮儀與禁忌,非洲文明真的野蠻嗎?
    前言說到非洲,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那是一塊貧窮落後的大陸,那裡的文明原始而又野蠻。甚至許多人都還不知道,高度發達的古埃及也是非洲文明的組成部分。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想,人們對這塊大陸總是充滿了偏見和誤解,或許是因為我們總是用現代文明的眼光,去審視非洲的古代文明。
  • 歲月與文明
    本文的緣起源於我最喜歡的一個教育類公號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還是以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作為題目的「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 八極拳傳人文明其精神 野蠻其體魄 演員谷文澤「神獸」回籠
    共青團員、影視演員谷文澤學習「文明其精神」,八極拳傳人谷文澤宅家自修體育課「野蠻其體魄」。百年前毛主席在《體育之研究》中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讓我們重視目前我國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的目標就是「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國家的命運更有賴於對青少年文明健康的綜合教育。
  •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代家灣小學學生暑期實踐活動展示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代家灣小學學生暑期實踐活動展示 野蠻其體魄」為主題的暑假實踐活動展示——體育鍛鍊匯報展演。2020年暑假,金臺區代家灣小學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為主旨,組織策劃了師生讀書打卡、撰寫數學日記、書法練習、實踐研學、體育實踐等系列活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 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從保護孩子的眼睛做起
    我為之叫好,這未必不是讓孩子對於未來有更選擇多的成功探索和實踐。成才的道路千萬條,身心健康是第一。毛主席在1917年曾說,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單方面偏重德智,而是「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時至今日,對我們教育孩子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想要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愛他,就從保護好孩子的眼睛做起,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 人民銳評刊文駁龍應臺: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人民銳評刊文駁龍應臺: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因此,龍應臺的「雞蛋」中到底藏的是什麼?是一貫的偏見。對這場長達近三月的騷亂,龍應臺視而不見,完全將矛頭對準了內地,挑唆香港和內地的關係。說什麼不了解香港篳路藍縷的艱辛歷史。正是因為太了解,我們才不忍看香港再亂下去。香港和祖國的命運始終相連,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香港好。
  • 「文明」與「文化」的聯繫和區別
    康德指出,文明是外在的,文化是內在的;文明是看得見的,或者說是做出來給人看的,文化是精神深處的。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認為,文明是一種有文化的社會狀態,與野蠻相對立。美國現代文化史學家菲利普巴比格提出人類文化史上共有九種主要文明,分別為:埃及、巴比倫(或稱美索不達米亞,包括從蘇美爾到新巴比倫等一系列亞文明)、中國、印度、雅典(包括希臘和羅馬兩個獨立文明)、秘魯、中美洲(包括阿茲特克、奧爾梅克和瑪雅等亞文明)、西歐(起始於10-11世紀)、近東(包括自猶太和波斯到東羅馬和伊斯蘭等亞文明
  • 五四運動百年: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鬥
    船上,他們認為共和政體初定,而「數千年君權之影響,與共和思想牴觸者頗多」,因此國民的思想和素質需要改良和適應。2月23日,他們共同擬定《社會改良會宣言》,提出「尚公德、尊人權、貴賤平等」的主張,稱要「以人道主義去君權之專制,以科學知識去神權之迷信」。
  • 臺大準校長又被攻擊在大陸「兼職」龍應臺:野蠻有沒有限度?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野蠻有沒有限度?重點不在於當選人是『藍』是『綠』是『紅』,而是我們容許當局把手伸進大學治理嗎?」針對近期臺大校長管中閔上任再遭民進黨污衊,稱其曾「違法」到大陸兼職一事,臺前「文化部長」龍應臺22日又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發文質問蔡英文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