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夫婦歸隱深山:因考博落榜受挫,進山生活27年

2020-12-16 司過境遷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這首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想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從對世俗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以及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然而這畢竟只是詩歌描述,你能想像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有這樣憤恨世俗而隱居山林之事嗎?本文所介紹的北大學霸夫婦歸隱事件正是一個如此真實的案例,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學霸夫婦遭受打擊

王青松1990年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畢業後在北大就職,而他的妻子張梅是他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北大教師。1991年,隨著生活方面經濟壓力的增大,在北大任職養生教授的王青松報考了北大的博士,而同一時間在北大教書的妻子張梅則選擇參與優秀講師的評優評選。

王青松不滿足現狀,報考北大博士,卻一直不被錄取,連續兩年都是如此,心中抑鬱難平。再張梅也是遇到同樣的瓶頸:不俗的工作業績,卻一直未能評上職稱,這對於事業心極重的張梅來說是一個巨大打擊,兩人雙雙受挫。

歸隱山林 與世無爭

雙雙受到打擊的二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突然達成共識:竟然現實給二人帶來如此大的壓力與挫折,還得忍受各種世俗紛爭,不如回歸山野、隱居山林,像陶淵明所追求的那樣遠離世俗的紛紛擾擾,紅塵凡事間的吵吵鬧鬧。在下定決心之後,兩人把這些年來收投資攢下的所有積蓄全都拿了出來,衝著心目中的理想港灣——靜謐深山進發了。

回歸自然 農耕生活

夫妻二人離開鬧事之後,拿著手裡的所有積蓄承包了一處荒山,接近2500畝地10年的使用權。在這裡他們過上了自己想像中的日子,自己動手建房子,養家禽,耕種土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辛苦但是每到豐收之時,心中總有一番別樣的甜。

歸隱山林的27年間,他們幾乎從來沒有下過山,甚至孩子都是親自接生的,在這裡,他們和自然充分接觸,找到那久違的不羨鴛鴦不羨仙的感覺。

為了孩子 重回鬧市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孩子也逐漸長大,對孩子的教育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讓他去見識社會,甚至沒有讓他融入現代社會的話,這無疑是在斷送這個無辜性命的所有前程,於是乎他們決定為了孩子,再次回到都市之中,畢竟這27年也早已過夠了兩人所想要的生活,該是時候為了這個由二人世界轉變而來的三口之家,共同好好努力了!

結語

人生其實也就是選擇的過程,有所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充實、飽滿、旺盛。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學會放棄,才會有所收穫。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另一種美麗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北大學霸夫婦工作受挫,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看後傻了
    導語:古時不少詩人選擇遠離世事的紛擾,到深山中隱居。而在現代也有選擇隱居的人,只是他們並不是因為想要嘗試當仙人,而是因為工作受挫。當在決定進入深山隱居後,兩人在山上待了27年,富豪同學都看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北大高材生王青松,兩次考博失敗,一氣之下攜妻歸隱深山11年
    而當年的北大學霸王青松卻真的做到了隱居山林11年,不跟外界有過多的接觸。對於他當年的為什麼會隱居,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兩次考博落榜,自己沒有辦法接受,所以才一氣之下帶著自己的妻子一起隱居山林。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是否跟當年想像的一樣呢?而他們又是否後悔過自己的決定呢?
  • 歸隱山林的北大學霸王青松夫婦,11年花光350萬,如今怎麼樣了
    1998年,北大教師王青松和妻子張梅也是秉承著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毅然雙雙辭職,藏入深山老林,不用現代設施,不和外人打交道,從此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10年後她們花光350萬積蓄,為了兒子能接觸社會,又毅然決定從深山裡搬出來。
  • 北大學霸夫妻,因評優沒選上,隱居山林27年,昔日同學見面後痛哭
    90年代我國人才匱乏,卻有兩個北大學霸放棄了優越的待遇,來到山林隱居27年,這是怎麼回事?1990年王青松考入北大法律系,畢業後就職於北大,其妻子張梅是其學生,後來也在北大工作。那他們為什麼要放棄北大的工作,到深山裡去,過一種寧靜悠然的田園生活呢?一九九一年,在北大任保健教授的王青松報考北大博士,卻連續落榜。同時在北大教書的妻子張梅也因未被選為優秀講師而感到沮喪。
  • 北大學霸,帶著妻子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了解情況後大哭
    ——李白《山中答俗人》 之前北大學子上街擺地攤的新聞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眾人紛紛罵他辜負了國家和父母的培養。而那個北大學子本人卻表示,這是自己的選擇,人各有志,他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的確,不是每個人都要按照大眾標準去活。有些人雖然受過高等教育,才華橫溢,但他們不願意用知識去追求高官厚祿或者升職加薪。
  • 北大清華學霸有人留在矽谷,有人隱居深山,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只要一腳踏進清華北大的大門就等於進了保險箱?其實不盡然。但矽谷10年從業經驗的他,前一份工作的薪水只有9萬美元,換了工作後,也僅達到12萬美元。不幸的是,人到中年卻面臨失業,背負著房貸車貸不說,還處處碰壁。太太吳非還說:別把美國想得太好,失業率又高,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合適工作,真的挺不容易的。可見,這些國內的天之驕子在國外混的也不怎麼樣。據說這些留在國外的學霸們其實都活得很糾結。他們留在國外大多貪戀國外的小資生活,同時又很羨慕國內的機會。
  • 北大學霸夫婦花掉350萬,隱居深山11年,種地生娃,最後怎樣了?
    1993年,王青松和畢業後到北大英語系任教的張梅結為了伉儷(兩人相差12歲),並被分到了未名湖畔鏡春同74號的一處房子。不過,婚後沒過幾年,兩人在事業上均遇到了挫折和打擊。1990年,「qi功」遭到整頓,受此影響,王青鬆開設的養生班日漸衰敗,無人問津。而妻子張梅也因評職稱評不上而犯愁。
  • 北大學霸夫婦耗費350萬,隱居深山11年,富豪同學見了感慨大哭
    不過,今天,本文要講述的這位現代主人公,卻可以說是真正的「隱士」,真正做到了不惜所有,也要「開山劈地」,實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的修仙者,此人便是北大學霸級教師王青松。而妻子張梅也因評職稱評不上而犯愁。1994年,心情低落的兩人,決定以另外一種新的方式生活,那就是遠離鬧區,歸隱山居。決定進山時,王青松將當時學習班學員登記的,將近15萬本名冊,以及四五千張各種私人照片全都燒了。
  • 夫妻倆是北大學霸,卻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聽聞後抱頭痛哭
    ——當年明月 談到清華北大,那是讓無數中國人羨慕的高等學府,作為中國最好的兩所高校,坦白講能考入其中的學生,除了極致的努力,必然也是需要一些天分的。按照常理來講,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會有無數的工作等著他們,選擇進編制,他們更有可能穩步上升;選擇當老師,很可能桃李滿天下;選擇做生意,則非常有可能成為數一數二的大富豪。
  • 為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隱居深山的北大學霸夫妻,如今現狀如何?
    其實,還真有人實現了這個幻想中的世界,他們就是一對北大學霸夫妻,隱居深山近20年的時間,過上了桃花源記裡的生活。 那麼,近20年的時間,究竟改變了些什麼呢?他們又為什麼想回歸社會呢? 一、北大學霸
  • 夫妻倆本是北大學霸,卻隱居深山27年,花光積蓄350萬,今怎樣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二人決定開闢另一條人生的道路,從北大辭職,而後歸隱山林。1994年,夫妻二人搬到了北京與河北交界處的山區,並租地10畝。2000年,因為各種原因,夫妻二人加大了承包規模,把周圍2500餘畝的荒山通通承包了下來。這時候,他們已真正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 當年隱居深山的北大夫妻,花光350萬積蓄後,為何要重返社會?
    而這位曾經的北大學霸王青松,考博兩次以高分成績無故被拒,於是帶著妻子孩子歸隱山林11年,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卻在花掉了350萬的積蓄後,又重新返回了社會,這是為什麼呢?學習就更不必說,成績優異,妥妥的學霸一枚。本科順利畢業後,他還是選擇了法律專業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碩士學位拿到後,他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機會,成為北大的一名教師。王青松的老家在河南,這是一個以武術聞名世界的地方。王青松也曾經在家鄉習過武,大學又喜歡看老莊,更是潛心研究。
  • 王青松:北大學霸攜妻子歸隱山林,現如今為了孩子走入社會
    北大學霸歸隱山林的原因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叫做王青松,王青松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父母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王青松大概是受到老天的眷顧,給予了他非凡的記憶力,隨後成為北大的一名講師。在考博過程中,王青松遇到了挫折,連續兩次王青松筆試成績都是第一,但是學校仍舊沒有錄用他,這讓一直順風順水的王青松趕到受傷。備受打擊的王青松決定遠離社會跑到山林裡面生活,妻子王梅也很同意王青松的觀點,決定跟他一起到山林裡面生活。
  • 北大高材生:兩次考博第一名但無故被拒,後歸隱山林現在怎麼樣了
    所以在歷史上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對這樣幸福美好的田園生活非常的嚮往,也非常羨慕那些能夠歸隱田園的人們,但是那終歸只是想像,很少有人真的能夠把世俗與自己真的徹底分開。就好比如北大老師王青松,在他接連兩次考博失敗以後,他終於放棄了,並且選擇和自己的妻子一起"真正"隱居山林,這一住就是二十年,在很多人眼裡王青松真的是一個學霸級別的人物。
  • 北大教師夫婦隱居深山17年,花光350萬積蓄,後來怎樣了
    但卻有這麼一對夫婦,二人都是學霸,大學畢業後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到大山深處過起了隱居生活,儘管山中交通不便,沒有電也沒有網絡,但他們卻甘之如飴,那究竟是什麼原因才讓這麼一對學霸夫婦「心甘情願」的隱居山林呢?
  • 他們同為北大高材生,如今隱於深山,只因他們有自己的"潔癖"
    他考上了北大法律系,接著考研,臨近畢業學校邀請留校授課。這一切看起來是多麼的讓人羨慕,讓人嚮往。當時王梅也是北大一位老師,也曾因為5次考試沒能評上講師。最後他們選擇辭職北大任教職位。不顧家人反對,放棄優越舒適的生活,選擇歸隱山林。他們承包了2500畝荒山進行農業種植生活,養殖業,果蔬業。他們在深山打造自己的房屋,農具,石磨···在深山構成了一個天然的生物鏈。他們生活在大山裡過著豐衣足食,與世無憂的生活,自己吃的吃的用的都是經過辛勤勞動換取的。
  • 北大碩士王青松:攜妻子到深山隱居10年花光350萬,現在如何
    王青松79年畢業於北大國政系本科、83年畢業於北大法律系碩士。畢業後因表現優異留校任教,數年後,放棄一切職務,與妻子二人歸隱山林十餘年。青年才俊,志得意滿,一見鍾情,事業愛情雙豐收王青松是河南洛陽新安縣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進入了信陽地方單位任職。後來全國恢復高考,他報考了北大國政系,憑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如願考上心儀大學。
  • 北大教師因事業不順,攜髮妻入大山避世11年,而今為兒再次出山
    因此陶淵明感到很不自在,他懷念身處田園的自由,於是他放棄了所有的牽掛,歸隱田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自陶淵明之後,許多能人志士或對外面的世界感到失望和厭惡;或對山林田園的生活心生嚮往,因而紛紛選擇了歸隱 , 比如北大才子王青松,他就曾因為考學受挫,事業不順,於是攜妻子在山中避世11年,花掉350萬積蓄。
  • 北大教師攜妻遁入深山10餘年,只因兩次考博受挫?後來怎樣了
    接連的失利他知道考博難度很大,所以非常努力,在生活上張梅也非常照顧他,這段時間可以說是王青松最努力的一段時間。王青松的學習能力真的是超乎常人,第一次考試時他獲得了第一名,但是哲學系的老師並沒有收下他。開始隱居生活1994年,他們先是搬到了北京與河北交界處的山區中,王青松去上課的路程要坐5個小時的公交車,因為家中無人照看,張梅在1998年辭職,之後王青松在2000年也從北大離職,夫妻兩個徹底避世。
  • 這對北大教師,放棄一切,回歸原始,做了多少人敢想卻不敢做的事
    畢業留校任教,因「氣功」與妻子相識讀完本科的王青松,選擇繼續攻讀法律系研究生,3年後研究生畢業,在北大做了一位法律系教師。王青松平時有一愛好,就是在工作之餘,去白馬寺乘涼,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一日家中停電,他又想起了去白馬寺乘涼,在寺廟中偶遇一僧人,僧人教了他一些養生之道。也正是因為這段談話,讓他走上了一條賺外快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