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在十四歲以神童應試,皇帝賜他同進士出身,官至宰相,平生仕途順利,其詞也以風格含蓄婉麗的花間詞為主。但到了晚年反而遭遇政治挫折,不僅被罷免了宰相職務,還被調到州郡做地方官吏。這時候的晏殊已經六十多歲,心中不平之氣難以抑制,便借歌者之名寫了一首《山亭柳》,這也是晏殊唯一一首具有現實意義的詞作。
山亭柳·贈歌者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
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謾銷魂。衷腸事、託何人。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上片寫歌女對歌藝不斷追求以及她達到聲色生涯全盛時期的歡樂心情。「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這兩句是歌女的自述,介紹自己的出身。她家住在西秦,一身擁有多種技藝。
「花柳上、鬥尖新」,這句承接上句而來,介紹自己所學的技藝以及對這些技藝的掌握程度,語氣頗為自負。「花柳」代指一切歌藝技巧。「鬥」指的是比賽,「尖」,是指出類拔萃,「新」,意思是不落俗套,這兩句總體上是說歌女才藝高超,且善於創新。
「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這兩句是具體描述歌女高超的歌唱技藝。「念奴」是唐天寶年間有名的歌女。「高遏行雲」形容歌聲激越高亢。
「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最後兩句講她全盛時期的情景。「蜀錦」,古代以蜀地所產的絲織品最有名。「纏頭」,古代賞賜歌舞者的財物稱作纏頭。當年她是多麼得意,歌聲一響,眾人便為之傾倒,博得財物無數。
下片寫歌女年老色衰後的失意。「數年來往鹹京道,殘杯冷炙謾銷魂」歌女失意後的落魄生活與她全盛時期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衷腸事、託何人」,她以聲色示人,可勞祿了大半生卻連個可以訴說心事的人都沒有,這是何等悽涼啊!
「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這兩句寫出她對知音的渴望之情。「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這最後兩句寫歌女回憶自己的往事,品味著多年來自己所經歷的辛酸苦楚,同時也寄託了詞人對她的深切同情。
這首詞在晏殊詞中是別具一格的。從思想內容看,它一反以往流連酒歌的生活、相思離別的閒愁、風花雪月的吟詠,而是反映了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歌女的不幸命運,格調激越悲涼,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