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上班時間發了條無關工作的朋友圈,結果發布、點讚、評論的人均被誡勉。這兩天,某地一份違紀通報激起不小波瀾,「上班時間能不能發朋友圈」一時成了熱門話題。
「發朋友圈」是小節還是大事?其實「是否與工作相關」才是問題核心。發的內容與工作有關無關,是個定性問題。發了「無關」的朋友圈是批評教育還是處分,是個執紀尺度問題。二者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拿捏分寸。
公職人員對待工作當然得嚴謹、認真。可平心而論,這裡頭既有客觀標準,也不免有主觀判斷。上班時間一口氣不緩也不現實,同時,一本正經「磨洋工」,同樣難談敬業。既然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越來越與所有人的生活與工作緊緊捆綁在一起,那麼相關問題顯然不該一刀切,「朋友圈」是什麼場景下發的,發的內容是什麼、對象是誰,務須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且要對外講清楚、說明白。不然,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誤讀,給人一種矯枉過正之感,給基層工作人員帶來隱形壓力。
規矩應立在平時,功夫要下在平時。上班時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網絡工具的使用邊界在哪,越界又該如何處罰……這些需要提前釐清分寸、定好規矩,平時裡及時做好交流、監督,真到「打板子」的時候也就能少一些誤會與麻煩,從嚴執紀、整頓作風也就能事半功倍。
由此來看,「上班能否發朋友圈」引發爭議也不是壞事。若能利用這一機會,探尋從嚴執紀與考慮實際的平衡,優化突擊檢查與日常監督的配合,善莫大焉。
來源:長安觀察
撰文:晁星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