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曾經是鎮上最窮的村,山路崎嶇,超過5米長的車都開不進來。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了『黃金地』。」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曾經的省定貧困村——茂名市信宜白石鎮嶽龍村黨支部書記丁文強說。
從無人問津的小山村,到超過千萬元的投資紛至沓來,丁文強直言這些變化都靠一條高速公路——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雲浮羅定至茂名信宜(粵桂界)高速公路項目(下稱「雲茂高速」)。目前,雲茂高速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2021年正式通車後,將結束信宜市東部山區無高速經過的歷史,成為粵西山區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條經濟幹線。
廣東雲茂高速羅鏡河特大橋(攝影:張俊)
挺進大山,打通粵西山區致富「大動脈」
「粵西山區要發展,確實不能沒有高速公路。」雲茂高速黨支部書記曾健雄說。歷時5年,廣東雲茂高速項目排除萬難,挺進大山,通過優化設計、引進四新技術等手段,秉持創新、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項目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節能高效和品質提升,為粵西山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挺進大山是雲茂高速的歷史使命。對於交通不便的粵西山區來說,山區高速公路項目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頭連著廣大群眾,一頭連著致富希望。作為一條山區高速公路和「扶貧路」,雲茂高速全長129.816公裡,起於羅定市圍底鎮,終於高州市荷花鎮,跨雲浮、茂名兩市3個縣、區12個鄉鎮,輻射600多萬人,其中貧困人口約40萬人。
雲茂高速全線貫穿雲開山脈,山路崎嶇多變,山地地勢落差大,頗有「小重慶」的韻味。雲茂高速TJ8標項目黨支部書記李紅河笑稱項目部是「雲霧山莊」——山間經常起大霧,全線許多橋樁都設在半山腰,不具備機械施工條件,有2000餘根橋樁只能用人工挖。同時,很多送料上山的大貨車通行非常困難,經常需要裝載機一輛一輛拖上去。有時候,甚至需要騾子馱物資上山。可想而知,常住這裡的村民出行更是「行路難」。附近許多村鎮的門口,常年就只有一條鄉道、縣道通往外界。「為什麼貧困?因為路不通。這下好了,高速公路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蜿蜒延伸在粵西山區的廣東雲茂高速(攝影:張俊)
在建設過程中,雲茂高速從利民、便民的角度出發,尤其注重抓好「三改」工程。「黨建引領,心繫群眾。雲茂高速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深入一線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對全線進行考察,為民解憂。」曾健雄介紹。雲茂高速在施工便道建設中,做好便道「永臨結合」,即項目建成通車後,將臨時修建的設施轉由地方永久使用,為全線增加永久道路174處將近80公裡,為地方升級改路300多處63公裡,改造加固橋涵384處16.8公裡。此外,還投資1200萬元修建了23個飲水工程,為沿線10鎮23村解決了用水問題,輻射人口達5000餘人。通過對沿線山區路網、橋涵、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極大地改善了山區生活環境,加速貧困地區脫貧步伐,助力沿線鄉村振興。同時,雲茂高速還聯合地方政府部門,自2015年10月籌建至今,向沿線地區提供高速公路一線收費、路政等就業崗位2000多個,各參建單位就近聘用農民工300多人。
信宜市副市長鄭茂傑說,未來雲茂高速開通,將結束信宜市東部山區無高速通過的歷史。「距離信宜市最遠的思賀鎮,走雲茂高速到市區可以從過去的2小時40分鐘縮短到1小時以內。」他認為,雲茂高速將大大促進沿線地區的經貿往來,有效帶動經濟發展,讓許多曾經無人問津的山區成為「黃金地」。
攻堅克難,大力創新夯實品質工程根基
「我們的目標是要打造一條有品質的『扶貧路』。」雲茂高速黨支部副書記、總經理韓富慶說,作為一條對粵西山區意義重大的山區路,雲茂高速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理念,追求卓越品質,打造老百姓信得過的「平安百年品質工程」。
為落實長壽命和建管一體化建設理念,不為今後管養留下隱患,雲茂高速不惜增加成本,在全線組織排查陡坡處墩臺362處,通過設置沿河樁基、陡坡墩柱圬工和噴錨來加強防護,確保道路施工和工程安全。目前,雲茂高速已完成的陡坡墩柱防護224處,佔全線陡坡墩柱總數約60%,工程費用增加3399萬元。
2020年,伴隨著疫情的防控壓力,雲茂高速除了加強科學管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搶抓工期,還積極運用高新技術,不僅縮短了工期,更讓工程質量有了質的提升。雲茂高速在廣東省首次試點應用鋼板組合梁橋,並在國內首次應用三維雷射掃描建模技術對鋼梁進行預拼裝指導鋼梁加工安裝。三維雷射掃描具有高速度、高解析度、高精度的特點。虛擬預拼能省去實體預拼需要的場地、吊裝設備、胎架以及人力等,省去了實體預拼的流程,節省工期15%以上,降低成本20%以上。
廣東雲茂高速在廣東首次成功應用「裝配式涵洞」(攝影:郭國和)
通過設計階段的多方調研,雲茂高速在廣東首次成功應用「裝配式涵洞」,通過工廠化預製、現場「搭積木」式拼裝,大大減少了野外施工時間,破解了惡劣天氣影響施工進度的「卡脖子」難題。以一座40米長4×4蓋板涵為例,工期由現澆工藝的42天縮短到預製工藝的13天。
綠色和諧,力求將「綠色公路」留在大山
雲茂高速穿越的這片粵西山區,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與四周的原始森林相映成趣。未來行駛在雲茂高速上,人們可以看到變幻莫測的蒼茫雲海,欣賞色彩斑斕的山花,鳥語花香,怡然自得。
「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力求將一條綠色品質公路留在大山。」韓富慶說,雲茂高速所經之處是粵西天然森林植被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是一座珍貴的綠色資源庫和基因庫。雲茂高速作為山區路、扶貧路,在兼顧經濟效益的同時,在選線階段主動避讓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生態嚴控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域,並採取了一系列努力保護這一方綠水青山。
廣東雲茂高速與四周的原始森林相映成趣(攝影:張俊)
在選線環節,項目可謂精挑細選。在項目設計穿越羅定市引太灌渠飲用水源保護區路段時,按照工可推薦方案,雲茂高速將穿越羅定市引太灌渠一級和二級水源保護區,從取水口上遊約500米處穿過。考慮水源保護問題,雲茂高速經多方論證,將路段路線向北調整避開了這一區域,既避免了大量的房屋拆遷和施工噪音,也避開了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最終增加工程造價約7000萬元。在施工過程中,雲茂高速不僅在平原區推行「路改橋」設計,減少永久佔地,還在適用的地形採用「橋改路」,有效消化山嶺路段棄方,降低水土流失和環保壓力。如原設計金山逕中橋址處於金山逕水庫範圍內,處於丘陵間溝谷斜坡地帶。溝壑眾多且坡度較大,施工過程中鑽孔泥漿等汙染物易進入水庫中造成水庫水資源汙染,將影響當地村民的飲水及其他生活用水。橋改路後,金山逕中橋變為路基填築,通過棄土填平灘地,使原有可利用土地面積增大,新增佔地約6畝,不僅減少了施工汙染,新增的土地還方便當地村民進行經濟作物種植,實現可持續發展。
「都說『信宜八景』美如畫,如今雲茂高速來了,我看『信宜八景』要再添一景哩!」信宜市平塘鎮羅罅村的張叔說,平塘一直以來都是長壽之鄉,風景宜人,資源豐富,「這條路的開通,可以說把我們這邊的美景從沉睡中喚醒了,我們平塘鎮的萬畝竹海也將會開發成旅遊景區,希望有更多朋友可以發現我們粵西山區的美。」
夕陽西下,張叔和村民們望著眼前的美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嚮往。雲茂高速這項綠色品質工程與雲開山脈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片綠色和諧的景象。2021年,這座大山裡的路,就會變得順暢且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