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方案之前,不要盲目的畫線框圖,了解用戶需求,全方位思考,才能更好的為用戶服務。
在設計方案之前,不要直接提筆就畫線框圖,而要多思考多理解,讓人知道你的線框圖都是有理可循的。例如產品經理在做競品分析的時候,常常從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範圍層和戰略層分析競品,提出自己產品的需求。這時互動設計不是單單接受需求就好,而是要更深入的去理解需求。
無論是互動設計師還是UI設計師,對戰略層和範圍層的理解很重要。戰略層是什麼呢?戰略層就相當於你蓋一座房子要知道這個房子是給誰蓋得,要解決什麼問題。而你作為房子的設計師當然要先去了解用戶需求。同時也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讓讓用戶在這個房子裡住的更舒服,更開心,這就是範圍層說明了房子有哪些類型的房子,哪些功能能幫助用戶住的舒服。
同樣利用蓋房子理解,如果你的設計方案令人不滿意很可能就是你沒有滿足用戶需求或者業務需求。那怎麼滿足呢,就要很好的理解和分析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了。
在設計方案之前,就要分析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明確設計策略。那麼業務需求包括業務目的(業務目的就是為什麼要做這個功能?)和業務目標(產品期望得到怎麼樣的成功?)。以下嘗試用一個具體的需求來討論分析如何在設計方案之前做好需求分析。
提出需求:某線上教育英語網站 「邀請好友送次卡」的需求
了解問題比提供解決方案更加重要。這裡解釋一下目的和目標的區別:目的是達到某一個目標後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實現目標的真正動機。目標要符合SMART原則,S具體的,M可衡量的,A可實現的,R有關聯的,T有時限的。
目標用戶是指使用某一產品或服務的典型群體,不是個體。目標用戶同時也是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接觸對象。比如小凌如果報名學習線上英語,但是付款的是他的爸爸而不是他自己的時候,這裡的直接服務的人是小凌而不是小凌的爸爸,所以目標用戶是小凌,而不是小凌的爸爸。
在分析用戶需求時需注意,用戶描述的需求一般都是外在表象,用戶自己不可能提出自己認知外的方法。用戶體驗目標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期望得到的最終成果,這才是內在的原因和動機。
需要從業務視角轉變為用戶視角,創造動機讓用戶更願意點擊分享。並且排除用戶在使用前的擔憂,更願意分享好友註冊學習。解決用戶在使用中的障礙,讓用戶更快捷方便的分享給好友並獲得次卡。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同時也順利達成業務目標,提高註冊率,知名度和業績水平。
用戶為什麼會點擊分享邀請好友呢(動機)?用戶會有哪些擔憂?使用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障礙?這三個問題是從業務視角轉換為用戶視角的關鍵。下面具體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
關鍵因素就是指用戶在使用前後會遇到的動機,擔憂和障礙。關鍵因素越詳細,解決方案就越多。問題慢慢清楚了,就可以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如下圖:
通過分析用戶體驗路徑,找到各個接觸點,了解用戶在使用的整個流程中遇到的問題,結合關鍵因素分析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並完善流程中的各個步驟。在實際過程中,也可以以對比競品的用戶體驗路徑來完善自己的產品。
整理關鍵因素,歸納解決方案,確定和各個部門的任務,提高效率。
根據各個接觸點的問題提出如下的解決方案設想。
不要盲目的去畫線框圖,只有在設計方案前,更好的理解和分析了需求,才能很好地服務用戶幫助用戶使用產品。同時,只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分析理解產品,才可以幫助產品站在全局的視角提升用戶體驗和設計需求,從而打造優秀的用戶體驗。
作者:Eilin.Chen 個人博客:http://eilinchen.sxl.cn/blog/848ebdd0074
本文由 @ Eilin.Che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