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非遺周」亮相三坊七巷 媽祖供品講究多

2020-12-24 莆田東南網

福州大學非遺傳承教育基地正式授牌成立

東南網6月3日訊(本網記者 陳薪宇)今年6月8日是我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今日上午,由福建省文化廳、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學舉辦的「文化遺產日」福建省系列活動在福州大學旗山校啟動,「非遺」大戲拉開帷幕。據悉,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活動是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次,也是「非遺」首次走入高等院校。

作為文化遺產大省,福建目前已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七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其中包括南音、媽祖信俗等。國家文化部還在我省率先建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省政府先後公布了四批353個省級非遺名錄項目,全省共有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11名,其中109名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據介紹,今年「文化遺產日」以「文化遺產與全面小康」、「讓人人都做文化遺產的主人」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主題。福建全省範圍內將開展精彩活動,並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福大成試點 非遺首進高校受熱捧

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為福建省第四批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牌並發布了《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輯。同時,省文化廳決定在福州大學建立非遺傳承教育基地並正式授牌成立,這是福建省高校中的首個非遺傳承教育基地。

當天上午,非遺絕活、好戲連臺、非遺光影、非遺互動等精彩活動悉數登場,讓福大學子近距離認識了福建「非遺」文化瑰寶。九鯉燈、仁山線獅、建甌挑幡、媽祖信俗中的湄洲女梳妝等非遺技藝展示精彩紛呈,吸引眾人圍觀;泉州市木偶劇團的節目《古藝新姿活傀儡》一亮相,引來陣陣掌聲喝彩;「古琴講習演奏會」上的琴聲雅韻,讓人陶醉其中。

「從來沒見過這些『非遺』技藝展示,真是大開眼界」,福大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劉同學告訴記者,「看完展演,對福建省的『非遺』了解更多,也希望這些技藝能代代傳承下去。」

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陳吉介紹說,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活動以福州大學作為試點,是首次嘗試把文化遺產保護從中小學向高校延伸,「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向高校延伸,對擴大文化遺產的社會影響,提高社會各界的文化認同,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據悉,省文化廳和省文物局將在全省繼續組織文化遺產進入大中小學校,在各級院校建立更多的文化遺產宣傳教育基地,推進全社會共同保護文化遺產,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由麵團、水果等製成的120道精緻的媽祖供品,令人稱嘆

「莆田非遺周」亮相三坊七巷 媽祖供品講究多

活動當天,「莆田非遺博覽周」也亮相福州三坊七巷。媽祖金身、20件「金鑲玉、玉鑲金」工藝精品以及仙遊古典家具、竹刻竹雕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展品,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進行展示,吸引了廣大市民遊客。

特別的是,在省非遺博覽苑展出了莆田市文峰天后宮120道富有特色的媽祖供品,體現了媽祖信俗的獨特文化。數位媽祖信俗傳承人現場展示貢品的製作過程,用麵團、素菜等製作而成的盆景、群仙人物、海鮮栩栩如生,令人稱嘆。

據文峰天后宮管委會主任陳鷺玲介紹,文峰天后宮媽祖供品是民間傳統的敬神獻禮的食品裝飾造型藝術,俗稱「媽祖筵桌」。其配套和擺序格式相對固定,必備花、果、茶、酒、面、飯等。現場展示的供桌就由文宴、武宴和海景等部分組成,4位傳承人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製作完成。

非遺技藝現場展示吸引不少學生圍觀

除了精美的展品,莆田非遺項目展演也在南后街主街精彩上演。27人的度尾大鼓吹隊伍、34人規模的涵江車鼓弄以及文十音等非遺項目輪番登場,熱鬧非凡,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視覺衝擊。

此外,「莆田非遺攝影展」、漳平新橋農民畫展和莆仙戲演出也亮相三坊七巷,帶領遊客感受莆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6月8日起,福建博物院也將推出多場精彩展出,有興趣的市民不妨前去觀展。

非遺技藝現場展示吸引不少學生圍觀

精彩的表演吸引許多學生圍觀

媽祖信俗中的湄洲女梳妝

明清八大件(金鑲玉 玉鑲金)

莆田木雕《媽祖巡遊》

仁山拉線獅表演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 十區聯動打造「非遺」博物館
    霍童線獅、建甌挑幡、莆田車鼓、高湖舞龍……一個個非遺項目在三坊七巷輪番上演,讓這個古老坊巷散發出了更大的魅力。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在前期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我省正加緊制定全省非遺項目進入三坊七巷的長效機制,今後將充分發揮古民居建築優勢和傳統文化特點,打造「三坊七巷海峽非物質文化遺產坊巷大看臺」,努力把三坊七巷建成福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博物館。
  • 福建非遺進三坊七巷活動側記:賞老院子的老手藝
    「福建非遺進三坊七巷」活動上的一個個剪影。  此次活動是由福建省文化廳啟動的一項非遺展演、展示、展覽活動,它以福建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為基礎,利用三坊七巷這一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讓非遺與群眾有一個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並讓非遺進一步扮亮、激活這一古老街區。據悉,該活動將持續至今年3月。  三坊七巷是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至今還保存著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格局。
  • 兩岸三地宮廟福州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楊曉翔 攝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楊曉翔 攝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楊曉翔 攝   中新網福州6月14日電 (劉可耕 楊曉翔)14日恰逢中國「文化遺產日」。
  • 全球媽祖文化兒童畫大賽獲獎作品巡迴展走進三坊七巷
    ……26日上午,孩子們走進三坊七巷天后宮,近距離感受媽祖文化特色,領略媽祖文化之魅力。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褒稱。媽祖姓林名默。幼時便聰明穎悟,勤學強記且過目成誦。媽祖身上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媽祖作為一個民間的漁家女,善良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解救危難,造福民眾,保護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種種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才會深受百姓的崇敬。」
  • 莆版「三坊七巷」影像記鄉愁
    古樸青灰的瓦房是歷史的見證,坊巷、古居的存在與變遷,都能喚起一代又一代老莆田人的記憶。今日起,本報帶您走進莆田的「城市記憶」,和79歲的李祖埭老人,一起用鏡頭串聯起莆田的變遷與發展。看莆田版的「三坊七巷」、新街口的舊體育場、舊南門、東橋頭,從石室巖俯瞰莆田全城,從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涵江宮口河看曾經繁華的盛景,探究時間留下的痕跡。
  • 兩岸媽祖聖跡書畫暨媽祖供品聯展舉行
    兩岸媽祖聖跡書畫暨媽祖供品聯展舉行 2012年06月20日09: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給足你春節來三坊七巷的十大理由
    民俗、傳承、遊藝、特展 給足你來三坊七巷的十大理由!,春節期間福建省非遺博覽苑邀請閩劇、提線木偶戲、掌中木偶戲、高甲戲等傳統戲曲類非遺項目在大年正月期間輪番表演。 春節期間,「退休市長畫家」龔雄將在三坊七巷舉辦以免費學習、觀摩書法,繪畫輔導為主題的啟蒙教育體驗活動,指導兒童學習卡通畫並建立線上指導技藝,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 名人古屋老字號「三坊七巷」攬客有道
    坊內有200多座古建築 外地人到福州必看   「如何活化」成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典範   歷史文化保護巡城記(三)   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它是名副其實的「閩都名人聚居地」。   三坊七巷佔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組成。
  • 福州三坊七巷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試點
    遊客遊覽三坊七巷。記者 葉義斌 攝 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記者23日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22日公布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入選。接下來,福州市將根據商務部高品位步行街建設要求,從四方面發力,高標準、高質量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著力將三坊七巷步行街打造成承載閩都文脈、匯集城市智慧、充滿生機活力的海西城市會客廳。
  • 福州「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很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
    福州的「三坊七巷」,保留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民 國版《福建通志》的總纂、近代詩家《石遺室詩話》作者 陳衍就是住在「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三官堂」。他曾自吟一聯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都位於「八一七北路」(舊稱「南街」)以西,南后街東西兩邊的一大片居民區,舊屬侯官縣的轄地。 所謂「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這三坊都位 於南后街的西面。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 此,遂名「祿錦」。後又有裡人王益詳任江東提刑,始更名 「衣錦坊」。
  • 福州行記·三坊七巷
    去福州的前一晚沒睡好,又得清早五點半出發去趕飛機,所以一路上都是迷迷瞪瞪的,在飛機和機場大巴上睡了一路,但是當我推著箱子轉過安泰河,走進三坊七巷路口的時候,瞬間就醒了:這才是真正的古城街道呀,這才我想去的那種坊市呀!
  • 正一之道,至心不二——三坊七巷天后宮,用匠心守護您的平安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天后宮的暖色系,總會給三坊七巷增一抹祥和與安寧。這些天后宮手作的燈籠不僅傳遞光明,更傳遞著一份道眾的匠心,一份因虔誠而生的匠心。道教以道為教名,道士以奉道修行為業,道自在,或隱,或顯,道士當丁寺琢細琢以奉之,謂之專,謂之虔,如匠人之於琢器也。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
  •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2009年08月10日 08: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八月九日電 題: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作者:張羽  福建「非物質文化精品展」將於本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臺灣臺中縣展出。
  • 三坊七巷民俗活動迎中秋 天后宮可DIY鯉魚餅
    福州新聞網(微博)9月4日訊(記者 邱陵) 4日,記者從三坊七巷管委會獲悉,為了烘託中秋佳節的節日氣氛,三坊七巷將開展擺塔、拜月、做鯉魚餅等六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歡迎市民屆時前往。9月7日三坊七巷攜手913汽車音樂調頻、漢服天下,於光祿坊公園舉行祭月儀式,祈求月神賜福。找月華活動時間:9月8日 10:00——11:30活動地點:光祿吟臺在不少老福州的記憶中,「月華」是中秋節最神秘的禮物。
  • 三坊七巷,剪不斷的文藝舊夢
    把文藝的種子散入傳統的土壤,福州-三坊七巷。沒來以前我一直覺得,這裡與其它歷史文化街區沒有什麼差異,無非是一些被商業侵佔並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人造老街罷了。但越了解越覺得,這裡的味道與眾不同。當哈根達斯碰撞三坊七巷,毫無例外,西式的小資和中式的古色古香融為一體。一張紙引發的奇思妙想,徹底顛覆你的想像。來自海峽對岸的紙箱王,作為寶島臺灣文化創意的先驅,這裡完美地體現了創意。紙做的家具,紙做的房子,紙做衣帽配飾,甚至還有紙做的火鍋。這是文藝,是創意,更是真實的生活。這日子不再綠,又斑駁了幾句。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可能你會為這是一家花店。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這個從唐末五代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區,就嵌在福州市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裡儼然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南后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愛好美食的人們可千萬不能錯過。老街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裡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廣州「三坊七巷」成保護典範 開店有嚴格準入制度
    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坊內有200多座古建築 外地人到福州必看  「如何活化」成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典範  歷史文化保護巡城記(三)  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它是名副其實的「閩都名人聚居地」。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