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在臘月裡蒸饅頭是一項傳統習俗,來源已久。蒸好的饅頭有的作為正月裡的主食,有的用來作為禮物走親訪友,所以農村人在正月裡蒸饅頭是有一定的講究的。
一般情況下會做出很多造型,比如在饅頭頂部的中間點上一個圓點;或者蒸成小動物模樣;在村子裡,母親的手似乎沒有那麼巧,很少做造型,偶爾母親會把多餘的麵團擰成一個小燕子形狀,做好之後,姐妹幾個哄搶著去爭那個小燕子吃。還有的人做成棗饃饃、豆包或著糖包之類。
老一代的傳統就是誰家的饅頭蒸的又白又大,誰家在新的一年就會興旺發達,所以各家各戶都很重視,一個村子裡的人也會暗暗較勁,相互比較,擔心自家蒸的饅頭落後於人。
一般會選擇農曆臘月二十八的時候,一家人都開始一起為蒸饅頭張羅,提前一天和好幾大盆面,這樣第二天早上起來面就發好了,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蒸饅頭是農村女人最擅長的一件事,尤其是北方以麵食為主的農村,普通的麵團在她們的手中變幻出各種造型,無比神奇。農村的小孩子一般也會湊熱鬧,捏出一些很搞笑的形狀,而在臘月裡,臨近過年,做父母的也不會責罰孩子,農村的男人也都從城市打工回來,有的去打牌,有的幫忙燒火等等,一家人和睦,熱鬧的一起蒸饅頭有說有笑,這就是新年將至的喜慶和幸福。
現如今,這種傳統已經漸漸流逝,現在的農村人不會再囤正月裡的饅頭了,也很少去費心費力蒸饅頭,而是直接到饅頭店去買現成的,省時省力。
在農村,能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風俗或者傳統已經越來越少了,有的兒女過年時節,去旅行過年而不選擇回家,農村的男人打工回家後,有了錢,都是打牌麻將,吃飯喝酒,農村的女人帶娃聊閒話,按照規矩走親戚,而真正有意義的習俗似乎正悄悄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