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線平衡
1.1、生產線平衡定義
生產線平衡:即對生產的全部工序進行平均化,調整作業負荷,以使各作業時間儘可能相近的技術手段與方法。
1.2、生產線平衡步驟
第一步:平衡前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
第二步:消除生產的浪費
第三步:利用方法研究進行改善
第四步:山積表平衡
第五步:建立新的生產流程
第六步:實施後的效果確認
第七步:改善後的總結報告
第八步:標準化推廣
◆收集產線生產資料後將數據資料圖示化,製作直方圖找到瓶頸工站(瓶頸工站S2),若平均時間大於節拍時間,則將節拍時間作為上限重排工站,若平均時間小於節拍時間,則將節拍時間作為上限消除瓶頸。
◆ 消除瓶頸
1、 工站重排
2、 動作經濟原則壓縮作業時間
3、 作業機械化自動化
4、 提高作業員技能水平
5、 增加作業人員
2、吃飯不停機
優先考慮自己產品處的作業員,對現有人力工作飽和度進行分析。選中產能較高或人員工作飽和度較低的工站,制定臨時人力精簡方案(此方案允許產能降低),在吃飯時將精簡出的人力排出頂替機臺操作人員操作機臺,以增大機臺的嫁動率。機器的操作人員上崗工作後,該部分頂工站人員再去用餐。
註:
1)選中工站的產能要比一般工站大;
2)制定針對選中工站的人力精簡方案,確保下午正常工作時間時,該工站在少人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產(此時產能較低)。
3)制定該工站的產能提升方案。由於部分人力要在下午正常時間內吃飯,該工站的產能會降低,為了不影響整個生產流程,儘可能的多建立一些庫存。
註:吃飯不停機只針對於貴重機臺(嫁動率較低會使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或開機後穩定時間較長的機臺(開機後,機臺需要較長時間預熱、調試,影響產能),其它情況下建議採用IE手法提高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