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扶到群眾心坎上:精準「澆灌」拔「窮根」

2020-12-20 多彩貴州網

  扶貧不給力,措施不精準,「窮根」難拔除……

  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窮根」上?近年來,在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實踐中,這些問題正在得到解答。

  「扶智+」: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6月23日,齊坡村農民夜校培訓會上,一場關於核桃掛果管護的培訓正在進行。蔡貴祥就是前來聽課的村民之一。

  「過去,我們總是找不到核桃愛落果的原因,聽了講解才知道,管護是那麼重要。」蔡貴祥說。

  「扶貧先扶智。」鎮黨委書記白萬勇告訴筆者,農民夜校建立的初衷,就是從思想上去引領村民們轉變觀念,用知識讓村民有一技之長。

  「合作社+」:從「單打獨鬥」到「抱團致富」

  太平社區經濟能人張曉姜帶頭成立綠色家園餘慶銀河專業合作社,率50戶村民實施『小塊並大塊』,建設750畝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避免了「單打獨鬥」面臨的資金、信息、技術等風險。

  合作社向農戶推廣防蟲網、安裝殺蟲燈、農家有機肥及沼液等無公害應用技術,叫響「綠色、無公害」放心蔬菜,遠銷廣東沿海一帶, 1-6月創收200餘萬元,實現了農戶、合作社雙贏。

  目前,該合作社已成為餘慶縣蔬菜產業基地建設扶貧的成功經驗典型,吸引2500多名幹部群眾慕名而來考察學習。

  「三變+」:讓「沉睡資源」變「致富源泉」

  「去年我將5畝『拋荒地』入股到茶葉合作社,年底分了2000元的紅利,在這做工一年還可掙個萬把塊錢。」在家門口給茶園鋤草的齊坡村村民朱正雲,一臉的笑容。

  像朱正雲這樣成為「股東」,又成了「上班族」的,該村還有不少。據了解,該村以「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為抓手,鼓勵農戶以土地、技術、資金入股合作社,獲得保底分紅和盈餘分紅收益,增加收入。

  「去年全村整體脫貧出列,村級集體經濟積累30萬元以上。」村主任周前林說,是「三變+」幫了大忙,讓原來的「空殼村」變成「實心村」,惜日的「拋荒地」變成「生金地」。(通訊員 夏學平)

相關焦點

  • 餘慶縣構皮灘鎮「三條路子」走好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新華網貴州頻道8月29日電 餘慶縣構皮灘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增強村級組織自我發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徑,創新性探索出了三條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不斷拓寬了農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實業型」集體經濟。積極引導村支兩委結合自身實際,發揮資源優勢。
  • 餘慶構皮灘鎮:能人返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
    「能人返鄉創業不僅帶回了資金和技術,更帶回了發展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連日來,在餘慶縣構皮灘鎮齊坡村九洞山茶園,一個個忙碌的採茶身影,一張張洋溢著滿足的笑臉,見證了能人返鄉創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變化。
  • 山西:交城縣產業扶貧助群眾拔「窮根」
    近年來,山西省交城縣產業扶貧工作聚焦群眾穩定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調結構、轉方式、增效益,抓龍頭、帶產業、建基地,確保脫貧效果持續穩定。  據介紹,交城縣大力實施「6133」產業工程,重點發展「畜、遊、果、蔬、菌、藥」6大產業。
  • 「雲發布」全力拔「窮根」 文山2016年以來共投入教育扶貧資金67...
    張秀蘭表示,文山州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舉措,注重長短結合,堅持因地制宜,引領龍頭帶動,重點發展三七、果蔬、茶葉、畜禽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萬壽菊、食用菌、生薑等區域小眾特色產業,80%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產業扶貧實現增收。紮實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穩定轉移人數從2016年的16.21萬人增加到目前的27.23萬人,轉移就業率達82%。
  • 遵義市餘慶縣700多平方米的自建房—司法拍賣
    一拍 被執行人蘭開華所有位於餘慶縣構皮灘鎮太興路土地一宗及地上附著物標的物詳情餘慶縣人民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網絡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將在淘寶網絡司法拍賣平臺對位於餘慶縣構皮灘鎮太興路土地一宗及地上附著物進行第一次網絡司法拍賣。
  • 幫到心坎上 扶到最實處
    —— 吉首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工作紀實向 敏走進楓香村,整潔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寨各組,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叢中,大片大片的果蔬鬱鬱蔥蔥,輕鬆歡快的廣場舞音樂飄蕩在村部上空……展現在眼前的是家和村美民富的和諧景象。這是一份吉首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近年來的扶貧「成績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人大擔當」。
  • 習近平談精準扶貧:找準癥結把準脈,開對藥方拔「窮根」
    具體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人情因素以及不正之風等的幹擾,群眾對此很有意見。——《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5-36頁脫貧攻堅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抓重點、解難點、把握著力點。
  • 《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貴州餘慶三個精準——選好「頭雁」 群眾...
    怎麼能把群眾心目中的「當家人」選準用好?怎麼最大限度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近些年來,貴州餘慶縣委大力實施「強村富民頭雁行動」,圍繞精準識人、精準育人、精準用人,分類施策,紮實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籌備工作,為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打下堅實基礎,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 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
    中國新聞網12月17日報導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楊謀到崗後,主動融入紫紅村幹部群眾中,吃住在村、逐戶走訪。 沁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作為「半路接手」的第一書記,楊謀到崗後,主動融入紫紅村幹部群眾中,吃住在村、逐戶走訪。白天到貧困戶家中摸底,晚上將走訪貧困戶的情況詳細記錄,思考脫貧致富好點子。「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 黨建+扶貧 昆明祿勸縣湯郎鄉強基固本拔「窮根」
    冬日的暖陽灑滿道路,沿途電桿、樹幹上插著渲染脫貧攻堅濃厚氛圍的小紅旗,沿線群眾正在熱火朝天忙著修路,其中不乏村小組幹部和貧困群眾的身影。皎平渡鎮至湯郎鄉(公路)老路提升改造項目的實施,承載著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也是祿勸縣湯郎鄉實行「黨建+扶貧」雙推進,通過抓黨建、強基層、促脫貧、惠民生,幫助貧困群眾改窮貌、拔窮根的一個縮影。
  • 民盟中央河北廣宗扶貧記:雙師課堂、科技小院拔「窮根」
    民盟中央河北廣宗扶貧記:「雙師課堂」「科技小院」拔「窮根」  中新網石家莊6月21日電 (李曉偉)「實心實意」,是河北省廣宗縣葫蘆鄉伏城村村支書李志成對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機關駐村扶貧工作的評價。他說,民盟同志駐村3年來,村民年均收入由3000元增加到5000元,還為村裡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建起了蔬菜暖棚,並組織北京的醫療專家前來義診,「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伏城村曾是廣宗縣的一個貧困村,從2017年6月至今,民盟中央社會服務部辦公室主任、扶貧幹部張紅全一直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多年來,不僅是伏城村,民盟扶貧幹部的身影已遍及廣宗全縣。
  • 漫漫扶貧路 濃濃民生情 ——白水鎮精準扶貧側記
    春天尾巴上的白水鎮,花紅柳綠,生機盎然。放眼鄉鎮村組,特色產業、光伏產業、旅遊產業正在向規模化發展,金融、企業、貧困戶捆綁受益,各級幫扶立竿見影,一棟棟土房危宅變身為舒適漂亮的小洋房……精準扶貧的種子正在白水的各個角落煥發勃勃生機。精準施策拔「窮根」精準施策才能拔掉「窮根兒」。
  • 「我的脫貧故事」做貧困戶 我不甘心|餘慶縣構皮灘鎮天生橋組村民...
    我是餘慶縣構皮灘鎮天生橋組的鄧艾英,今年51歲。2015年以前,我和丈夫一直在外省打工,當時在我們村,我家家庭情況還算是可以的,大女兒成家了,二女兒讀大學,小兒子讀小學,和親戚鄰裡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的和睦,很多人都羨慕我家。
  • 湖北大別山區產業扶貧觀察: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
    新華社武漢10月12日電題: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觀察新華社記者 皮曙初、黎昌政、陳俊「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記者在尚有百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湖北黃岡大別山革命老區調研時,基層群眾普遍反映,挖掉貧困的根子,阻斷貧困傳遞,最終要靠發展產業和扶持就業。記者了解到,黃岡市已有1600多家企業、4392個市場主體參與精準扶貧行動,帶動1500個貧困村、13萬貧困戶、36萬貧困人口就業或增收。
  • 新疆油田精準扶貧以心換心情暖託裡
    多年來,新疆油田公司結合託裡實際情況,從民生、產業、技能三個方面精準扶貧,構建了石油特色「大扶貧」新格局,順利幫助託里縣在2017年底摘掉戴了近30年貧困縣的「帽子」,如今託裡人民幸福陶醉的笑臉,郎朗的笑聲,是對新疆油田最真誠的感謝和無聲的褒獎。
  • 【我的扶貧日記】雁江金星村第一書記劉順:「對症下藥」才能精準...
    劉順和劉錦利交流  泥濘鄉村小路穿上了4.5米寬的「水泥外衣」,飽經風霜的土房有了磚瓦「外套」的庇護,貧瘠的土地種上了「致富苗」…… 這是資陽市雁江區水務局駐保和鎮金星村第一書記劉順紮根基層  2015年9月,劉順初到金星村,眼前的情況讓他深感自己肩頭的責任重大。交通情況不樂觀,基礎設施落後,沒有產業支柱,這些情況讓金星村戴上了「貧困帽」。
  • 【精準扶貧在三湘】慈利縣:興村富民「有一套」
    繼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之後,「夏季攻勢」又一次將慈利縣的扶貧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最大底線工作來抓」,這是今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成都關於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強調的。而這也正是慈利縣脫貧工作的真實寫照。
  • 大山深處拔「窮根」——一個國家級重點貧困村的脫貧路徑
    深入群眾 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著力點。第二天,劉志峰和駐村工作隊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深入到村屯與村民嘮家常,深入到木耳栽培大戶的菌房、養牛大戶的牛舍和泥濘的村路上實地查看情況,問詢致貧原因。
  • 灌南縣孟興莊鎮人大:「三個深入」助力精準扶貧
    中國江蘇網6月28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胡馨月 劉榮方)去年以來,灌南縣孟興莊鎮人大積極發揮基層一線優勢,精準把握調研、監督、幫扶三個關鍵,組織發動全鎮人大代表積極投身精準扶貧工作,發揮代表帶動作用,展現代表履職作為,有效擴大了全鎮精準扶貧覆蓋面,為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進程作出了積極貢獻
  • ...故事」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餘慶縣構皮灘鎮齊坡村駐...
    在全體扶貧幹部、社會力量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當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我的心裡也由衷高興,也感謝這麼多年來我身後的扶貧人。在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2018年我剛從部隊到地方工作,憑著自己剛回來的一腔熱血和在部隊那種韌勁,投入到扶貧工作這個大群體,第一站就被分到我縣最邊緣的獅山村,我始終牢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記憶最深刻的是由於工作勞累,最後暈倒在路邊。後來因為工作原因主動向組織申請到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