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的故事

2020-12-20 樂觀的諸心非心

憨山大師(1546-1623),俗姓蔡,全椒(今屬安徽)人。法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諡號弘覺禪師,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被人們喻為中國近代禪宗最大的成就者。

一,年少出家

德清七歲時,疼愛自己的叔叔染病去世了,引起他對人生的思索。此後,他常隨母親到寺院禮佛,九歲即能把《普門品》背下來。十二歲時,幼小的憨山辭別親人,來到江寧(今江蘇南京市)報恩寺,依西林永寧和尚誦習經教,不久即能背誦《法華經》,並博通內外黃老之學。

二,祈願祛瘡

十九歲時,憨山往謁棲霞山雲谷法會禪師領受禪法,讀到《中峰廣錄》時,乃決志參禪,便返回報恩寺,依從無極禪師受具足戒。

在棲霞山時,由於用功太過,憨山的背部生了一個大瘡,腫痛難忍。他乃搭袈裟跪於韋馱菩薩像前哀切懇禱:後願誦《華嚴經》十部以還宿債。祈禱完畢,他感到特別的疲倦,就到禪床上一下子熟睡過去了。天亮以後,雲谷大師特意問他,你的背瘡疼的厲害嗎?憨山答:回復大和尚,已經沒有了。一看背上果然了無痕跡,平復如初。見者無不驚嘆神奇。

三、解救僧眾

報恩寺住持西林和尚非常看重憨山這名僧人。他在臨終之前特意把全寺僧侶都召集攏來,撫摹著憨山的手,囑咐大家說:「在我圓化之後,寺中事務,無論大小,只要聽任這個孩子的主張,應該能保證寺廟不遭受災難。」當時憨山年輕望淺,所以大家都對住持的話將信將疑。

不久,報恩寺發生了一件大事。嘉靖丙寅年(公元1566年),一場意外的大火把報恩寺燒成了一片灰燼。因寺廟本是皇室建築,費用全都出自皇宮,因此,寺院中的住持、執事等等十五名首領僧侶一齊被官府拘捕入獄。按照律令,當被處死。

憨山大師沒有跟隨那些作鳥獸散的僧侶逃命,反而孤身一人,到處託缽化緣,奔走法庭與監獄,最後終於使他們得以解脫,大家倖免死罪。大家這才相信了西林和尚的眼光,此時憨山也才二十出頭。

四、為寺掃廁

一次,憨山到天界寺聽講佛經,發現寺中廁所十分髒亂,就在參習之餘一一打掃乾淨。又在早課開始之前,將整個寺廟後院也打掃的一乾二淨。等寺中執事發現這件事後,憨山卻悄悄地不辭而別,雲遊他方去了。(注,此段記錄,有典籍標為妙峰祖師做,憨山大師跟著學的,特此標註一下)

五、讀經徹悟

明神宗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憨山與妙峰和尚相邀來到蒲坂(在今山西永濟縣),一齊度過朔風隆冬。

一天,他正在頌讀《物不遷論》,讀到其中描寫梵志法師的一段文字:

梵志法師從小就出家事佛,白首皓面了,才回歸家鄉。鄰居見了,就問他說:「你還活著啊!」梵志說:「我確實像你的故人,卻又不是你的故人啊!」

憨山大師讀到這段文字後,頓時徹悟,當機寫了一首偈子:

死生晝夜,水流花謝;

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六、問道妙峰

接著,憨山大師又遊方來到五臺山(在今山西五臺縣),居止在北臺的龍門。這裡幾間老屋,一片冰原,春夏之交,溪泉傾瀉,有如萬馬奔騰,聲傳十裡。妙峰和尚告訴他說:「境由心生,不從外來。古人云: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

於是,憨山大師就在白天尋找到一處溪流溝澗,正襟危坐在上面的獨木橋上,刻意修煉。期間,以米麵合野菜熬粥為食,三鬥米吃半年尚有餘。

剛開始他聽得水聲如雷;過了很久,漸漸地忘卻了自己身在何處,種種聲響萬籟仿佛真的不存在了。

一天吃完早粥,憨山大師突然感覺到自身光明有如圓鏡,照見所有山河大地,只覺身心湛然,清靜如水。於是,他就又寫了一首偈子:

瞥然一念狂心歇,

內外根塵俱洞徹;

翻身觸破大虛空,

萬象森羅徒死滅。

七、辭金濟世

憨山大師曾經和妙峰祖師等人一起,在五臺山搭建為皇帝祈禱子嗣的祈儲道場。不多久,明光宗朱常洛誕生了。

之後,憨山大師遠避居東海上的牢山(今山東青島嶗山)。慈聖皇太后命令人到處尋覓他,非要賞賜給他內庫純金三千金,大師堅決推辭。使者不敢回宮復命,大師就對他說:「現在山東雨水不調,糧食歉收,你不如借慈聖皇太后的名義,賑濟饑民。」使者如言做了,人民感恩戴德;慈聖皇太后更是感念不已,於是在勞山之上建了一座「海印寺」。

八、止斷文湧

憨山大師下五臺山後,暫住在平陽府太守胡順庵家,胡公求大師賦詩。大師剛一動念構思,感覺文字詩句便如泉湧,靈感無法遏制,傾刻之間已做二三十首。

大師警覺到:這是文字習氣魔發動,應立即停止。於是,大師披衣趺坐起來。

待胡公讓人用引磬在大師耳邊搖動,大師出靜時,胡太守說:「大師靜坐都已經五天了呀!」大師說:「我不知道,好像才是一呼吸呀。」 說罷,乃得偈一首:

「靜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欲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九、圓寂前後

天啟三年(1623年),大師在曹溪。十月示微疾,向大眾宣布道:「老僧世緣將盡矣!」有僧請他留言,他說:「金口所演,尚成故紙,我又何為?」後焚香趺坐而逝,世壽七十八。

崇禎十三年(1640),弟子們將遺骸漆布升座,安放塔院,即今曹溪南華寺內供奉的憨山肉身像。

福泰二年(1664年),大眾開靈龕瞻視,見大師結雙跏趺坐,面色鮮紅,爪發猶生,衣服尚新,只是開龕以後立即見風零星飄碎。弟子們用海南栴檀末塗其體,然而恭恭敬敬為大師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於憨山寺內。

十、遺寶世人

中興曹溪

曹溪是禪宗南宗別號。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寶林寺演法而著名。憨山德清大師著手進行整治,被尊為曹溪中興祖師。

修心

大師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法只是解說這八個字。心外無法,心外無事,所以,「除此一心,無片事可得」(《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七)。

大師的身份出自臨濟宗法脈。他主張禪宗直指自心,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無需修行。「江光水色,鳥語潮音,皆演般若實相;晨鐘暮鼓,送往迎來,皆空生晏坐石室見法身時也。」(《示靈州鏡上人》)

關於參話頭

大師認為,參話頭要的是參究自己(《示參禪切要》),強調參禪要有懷疑精神,疑情破處便是悟。參禪又要有大勇猛力,大精進力,大忍辱力,決不能思前算後,決不能怯弱。

關於融淨

大師認為淨土是自心淨土:「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彌陀,所求淨土,即唯心極樂」(《示優婆塞結念佛社》)

大師弘傳的是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或念三五千聲,或念一萬聲,早晚如此。他主張把參禪和念佛結合起來,參話頭只要參這個念佛,「只是心心不忘佛號,即此便是話頭。」(《答德王問》,同上卷十)

關於三教融合

大師有關三教之會通,比較完整而有系統的論述,見於所著《觀老莊影響論》一篇中。

如,儒家講忠孝,大師認為佛家也講忠孝:「出家人寧可上負佛祖,下負我憨山老人,不可自負,不可負君,不可負親。」

參考文獻:

《復涿州石經山琬公塔院記》

《瓊海探奇記》

《憨山大師傳》

《憨山老人夢遊集》

(劉起相)《本師憨山大和尚靈龕還曹溪供奉始末》)

(吳應賓)《憨山大師塔銘》

相關焦點

  • 廣東南華寺憨山大師與丹田大師真身(圖)
    佛教在線彙編  憨山大師(1545-1623),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全椒人(今屬安徽)。9歲時能誦佛經,19歲到棲霞山從法會受禪法,從明信受具足戒,聽《華嚴玄談》,又從法會受淨土念佛法門。後雲遊各地名山大剎,參拜高僧。
  • 佛教『南懷瑾』憨山大師入定二十一天!
    2、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譁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所以你們講入定,結果憨山大師看到這個溪水這一鬧不能定,他一生氣拿個蒲團乾脆坐到這個橋上來,開始定不了,慢慢一下聽不見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這個憨山大師年譜記載。
  • 佛教 憨山大師悲心無量,一心不亂方是正行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明.憨山大師這是明朝佛門一代宗師憨山大師《費閒歌》當中的四句。原本這篇偈頌是四十句,分十個小節,每一小節闡述一個實際修行當中的過患。但猶以這個小節,這四句更為學佛善信們所稱道和讚嘆。當然受到一些居心不良之輩的曲解,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論和非議。
  • 利瑪竇與晚明佛教三大師
    利瑪竇與徐光啟明朝萬曆年間,天主教第三次來華,由於利瑪竇卓有成就的工作,一度獲得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平民百姓的好感,傳教工作頗有成效;而就在天主教嶄露頭角的同時,沉寂多年的中國佛教也掀起復興狂瀾,在這一運動中,晚明三大師(紫柏真可大師、雲棲株宏大師、憨山德清大師)承擔了鼓手與嚮導的角色。
  • 藕益大師《佛前十不求》原文+白話譯文+現代譯文+《藕益大師傳》
    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明朝出了四位高僧——紫柏大師、憨山大師、蓮池大師、藕益大師。紫柏與憨山都是禪宗的著名宗匠,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當時憨山大師遠在廣東曹溪,與鍾際明從未見過面。二十四歲這一年,鍾際明卻在夢中見到了憨山大師,並且哭訴相見恨晚。憨山告訴他:「現前的一切都是苦果,你要弄明白什麼是它的苦因。」
  •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八識規矩通說》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八識規矩者,初玄奘法師糅《成唯識論》就,窺基法師因見本論十卷,文廣義幽,乃請法師集此要義,將八識分為四章,每章作頌一十二句,將五十一心所,各派本識位下,有多寡之不同,條然不紊,故稱規矩。
  • 寓意故事:忠言逆耳利於行
    佛語禪悟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寫道:「諂曲貪嗔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古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好藥大多是苦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
  • 南懷瑾:永嘉大師「成佛三句話」 你明白了嗎?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講到天台宗到了永嘉大師《禪宗集》就講,成佛有三句話,「法身不痴即般若」,你一念清淨,萬緣放下,證到法身,大徹大悟這是大般若。永嘉大師這三句話,這個邏輯反反覆覆把佛法最高的、徹底的中心告訴你了。這位永嘉大師老鄉真了不起啊!所以我當年開始學佛,很有機緣,拿到了他的全集。那時我還在軍校當教官,在辦公室把它全部讀完,還列一個表,非常佩服,真是天天頂禮膜拜他。「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這三句可以說如珠走盤,沒有一個方向保留的。三句即一句,一句即三句,一念寂滅清淨當下成佛。
  • 觀看抽離了故事的話劇《建築大師》需用心感悟
    昨天,導演林兆華、演員濮存昕(濮存昕新聞,濮存昕說吧)和陶虹(陶虹新聞,陶虹說吧)來到上海為話劇《建築大師》作宣傳。去年,該劇在北京演出時,有觀眾提出「劇情看不明白,臺詞聽不懂」。林兆華甚至提出,這部話劇力圖「抽離故事,體現精神的張揚」。
  •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星雲大師講述的報恩小故事,值得分享
    星雲大師現身說法,向世人分享了自己所經歷的3個報恩小故事,值得一讀。  第一個小故事,是星雲大師報答別人40年前的恩情的。  40年前,王如璋女士主動幫助星雲大師,為他挨家挨戶推銷不下1000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當年佛教處境艱難,還不發達,此舉十分難得。
  • 亞太手工藝術大師作品在溫巡展 30個抗疫故事「入木三分」
    啟動儀式在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9月30日,「留住永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黃楊木雕抗疫作品校園巡展在溫啟動。此次展出的黃楊木雕作品共30件,是亞太手工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在疫情期間,通過藝術方式將感人抗疫故事刻成木雕,希望以這種方式將中國抗疫故事展示給全世界。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展覽將陸續在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市藝術學校、溫州市護士學校、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等地巡迴展出。
  • 「有聲恐怖故事大師」張震推小說《我沒被嚇死》
    「有聲恐怖故事大師」張震推小說《我沒被嚇死》 2008年12月26日 17: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有聲恐怖故事大師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學寫作
    大多數的寫作大師認為,一旦在開頭確定敘述的基調,剩下的故事就會自然流淌出來。而在確定基調的同時,又能吸引讀者讀下去的開頭,就是成功的。這讓我們覺得,練習這種開頭一定非常有趣。所以加拿大作家梅維斯.迦蘭曾經說:「(寫故事)就像談戀愛,開頭是最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