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學寫作

2020-12-23 千江書影

你是否想知道,那些大師們是怎樣寫作的?

本書作者:理察·科恩,曾擔任兩年的切爾騰漢姆文學節總監;金斯頓大學的訪問教授,教授創意寫作;曾任哈欽森出版社(Hutchinson)和霍德&斯託頓出版社(Hodder & Stoughton)的發行主管,是理察·科恩書店的創立者。

一部有趣的創意寫作指導書

薩摩賽特·毛姆說:寫小說有三條原則。不幸的是,沒人知道是哪三條。

正是因為小說故事寫作中的靈活性複雜多樣性,探索寫作的實用方法和規律就有了意義。

作者就是研究了託爾斯泰等大量偉大作家和他們的經典作品,剖析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的實驗方法,找尋成功寫作的普遍規律,用以引領讀者。這也是本書的主旨與價值所在。

一、從寫作的邏輯順序上來剖析解答。

作者把寫作分為三個階段:寫作前,寫作進行時,寫作完成後;本書包含了12部分的內容:1、前言2、關於開頭,3、塑造人物,4、創造作品,5、敘述視角,6、對話的藝術與技巧,7、諷刺的力量,8、用敘事抓住小說,9、寫作中的節奏,10、描寫性愛11、審閱和修改(上和下分為兩章),12、終結的感覺。

讀者在寫作中的會遇到的難題、困惑,幾乎無所不包。不同水平的讀者,都能從本書中收穫不同程度的寫作技巧,啟迪和感悟,甚至作者對寫作的研究方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開頭有多難?

開頭太難了

評論家馬克.尼科爾曾總結出20種開頭方式,但作者認為這也只是聲音基調,而不是常用的寫作技巧。

E.L.多克託羅,嚴肅文學派後現代小說家,他曾經幾易其稿都寫不出女兒的請假條,女兒看得心裡發慌,夫人也覺得這很令人難以置信。

邀請式」、「抓注意力式」、「誘導式」開頭,這些普遍規律中,哪一個適合你的作品?根據是什麼?

大多數的寫作大師認為,一旦在開頭確定敘述的基調,剩下的故事就會自然流淌出來。而在確定基調的同時,又能吸引讀者讀下去的開頭,就是成功的。這讓我們覺得,練習這種開頭一定非常有趣。

所以加拿大作家梅維斯.迦蘭曾經說:「(寫故事)就像談戀愛,開頭是最美妙的」。

2、創造人物多簡單?

安娜·卡列尼娜

創造人物是為故事服務的,那麼這個人物應該是什麼樣子?也就是說,他在作品中的形象,是怎樣的才符合故事設計?

也許寫作前你會糾結,人物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他一定是人嗎?一定是主要人物嗎?一定要比次要人物豐滿嗎?這樣設計他的作用是什麼?

寫作時你還會想,他是自己發展成這個樣子還是作者禁錮他成為了這個樣子?是作品造就了他還是他在作品中創造了作品?

給人物起名重要嗎?在作品中能起到什麼作用?什麼樣的名字才是適合作品的?

人物僅僅服務於故事嗎?在情節中的鋪墊和蓄勢可以從描寫人物形象開始嗎?。

人物形象是從哪裡創造來的呢?是完全憑空虛構還是依據現實進行藝術加工?

當讀完作者解答的這些問題,你的作品人物也就可以呼之欲出了。

就這麼簡單。

安娜·卡列尼娜

那進一步說,成功的人物塑造應該是什麼樣子?珀金斯曾給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寫信:如果我在街上與湯姆.布坎農相遇,我能一眼就認出他,並且還要躲著他。

這就是成功的人物形象:你了解他,知道他的一切。站在大師們肩膀上的我們,當與自己作品中的人物面對面,是否能夠對話人生?

就像「英國小說家中最偉大的悲劇作家」託馬斯·哈代,曾經愛上自己的女主人公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

3、描述的力量可以多麼強大?

託爾斯泰說,「你們是否記得……荷馬怎樣描述海倫的美?隻言片語而已:『當海倫進來時,元老們驚豔於她的美貌,紛紛起身。』光彩奪目的美感瞬間呈現。無需描述她的眼睛、嘴巴。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想像海倫的模樣,但同樣會被那種讓元老們傾倒的美貌震撼。」

所以,託爾斯泰是怎麼做的?《安娜·卡列尼娜》中一個片段:

「到了聖彼得堡,火車停下後她注意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她丈夫。「哦,天啊!他的耳朵為什麼長成那樣?」安娜想道。她望著這個冷漠而威嚴的形象,尤其是支撐著圓帽子邊沿、此刻令他驚訝的耳朵……」

通過這段描寫,我們不止知道了卡列寧的形象是什麼樣子,還明白了安娜對他是什麼樣的感受。短短一個段落,魔法般的呈現了這一切。作者對託爾斯泰作品的分析,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驚奇感:原來,託爾斯泰這樣的大師,是這樣來描述人物的!

難怪珍妮特·馬爾科姆讚嘆託爾斯泰,是「文學界最偉大的操縱大師之一」。他用文字,一手操縱了人物的命運,一手操縱了讀者們的思想感受。

戰爭與和平

4、、偉大的作家們怎樣選擇寫作的敘述視角?

同樣一個故事,從哪個角度寫最合適?用第一人稱?第三人稱?還是多重敘述?

在敘述過程中,怎樣判斷與讀者和故事間,應該選擇距離感還是親切感?

託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甚至運用了由遠及近的文學鏡頭,然而又在語言上運用由近及遠的手法,魔法般神奇。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這部作品同樣創造了完美的距離和完美的視角。

閱讀本書,學習了這些方法,除了少走彎路,寫自己最高水平的文章,還是一次閱讀盛宴,由作者帶領我們品味鑑賞大師們的著作。

那些我們曾經讀過的小說或者詩歌,被作者重新啟用,深度分解,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和靈感。

二、站在大師們的肩膀之上寫作業

屠格涅夫生氣了

讀者無意識的評判是公正嚴厲的-安東尼·特羅洛普

對於本書的作者,我們一開始並不是很熟,但讀過本書,就不由為作者的嚴謹,執著,探索的態度所折服,也為他淵博的學識,強大的綜合分析能力讚嘆,同時更加激發了我們作為讀者的寫作興趣。

本書的語言,比較通俗易懂,沒有艱深詞彙,語調輕鬆活潑,以八卦的精神一本正經的解答寫作難題。

德伯家的苔絲

作者曾經引用這樣一個小八卦:屠格涅夫曾經差點與託爾斯泰決鬥,因為託爾斯泰對於細節的刻畫極盡細緻,而屠格涅夫做不到和託爾斯泰一樣,在農場裡大談每一種動物的性格,交配和家庭關係。

「他們路遇一座蹺蹺板,兩人看看蹺蹺板,對視一眼,都意識到了微妙的較量,覺得難以抗拒。屠格涅夫坐在一端,託爾斯泰坐在另一端,然後玩了起來……有時屠格涅夫和『他的』想法翹起,然後是託爾斯泰。」

這樣的文壇趣事作者信手拈來,於大師們爭論之餘,既讓我們為大師們的執著,真性情叫好,又見證了寫作最適合的手法技巧:這些極致細節的「小把戲」,「正是表現人物特點的有效手段,是小說家的必備技能之一」。

本書作者探索的這些觀點,符合故事的寫作規律,符合寫作者們的普遍認知,他的寫作手法也是從易到難、層層遞進,所以任何水平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中大有所獲。

兩隻青蛙在說話

作者用心拆解大量偉大作家們的作品,撿拾世界文學經典片段,總結一個個寫作難題,然後剖析那些大師們的解決之道,進而總結出成功作品的規律。作者用心良苦,因為寫作太重要了,需要學習寫作方法的人太多,一旦讀者掌握了這些規律,寫作就變得簡單又富有趣味。

《圖書館周刊》評價說,這本書的十二個章節,就像大學裡十二堂完美的故事寫作技巧課。閱讀本書,猶如坐在大學課堂中的一員,聆聽教授八卦他們那些不為人知的技巧秘密,分享大師們浩如煙海的經典作品,近距離接觸他們的寫作生活。

掌握的方法越多,運用越靈活,文章就越精彩,所有的技巧都必須通過練習得到,即使那些偉大的作家們,也不得不一遍遍去實驗自己的想法,以得到最適合作品的寫法。

作者以資深編輯的身份,與大師們平等相交,親密對話,他用大量詳盡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明,寫故事,每一位讀者會遇到這些難題,大師們也一樣,但是,有大師們在前面帶路,你可以走的更容易,因為,讀了本書,你就站在了大師們的肩膀上。

人物塑造

《華爾街日報》曾經這樣評價:對《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最高讚揚是,它引起了一種強烈的欲望——閱讀、對話,甚至下決心與最偉大最富創意的頭腦競爭的欲望…

這本書,本身教授寫作手法技巧,但它又不止講述寫作技巧,它還是一本勵志的書,因為沒有哪位偉大作家,全靠靈感就輕而易舉得到一件偉大的作品。他們都是從無數次的修改,持續不斷的打磨作品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你愛好寫作,又找不到一本有趣有料的指導書,那麼,本書定會讓你一見傾心,一讀再讀,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激勵,一次成長,一次秋收。

相關焦點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來自英國金牌編輯的寫作建議與忠告
    愛麗斯·馬蒂森在她的《寫作課》一書中說:「一部好作品,像一隻高飛的風箏,風與線,張弛有度,情與理,收放自如。」寫作有方法,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關於寫作的方法論從來沒有吝嗇過,只要你想學習,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好多好多。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幽默+毒舌,聊聊作家寫作那點有趣事
    這個略帶幽默的故事,恰恰道出了不少作家對寫作是否可教的態度。與這個故事相呼應的,是作家海明威曾公開聲稱:作家學習寫作手法的唯一途徑就是多動筆。儘管如此,海明威卻沒少從小說家格特魯德.斯泰因的指導中獲益。哪怕是寫出《1984》《動物農場》的喬治.奧威爾,在寫作初期,也經常得到著名詩人魯思.皮特的指導。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這是一種很典型的觀點:寫小說不需要技巧的指導,你只要埋頭寫就好。與此類似的話,是薩默賽特·毛姆所說:「寫小說有三條原則。不幸的是,沒人知道是哪三條。」但是,在歐美社會,創意寫作班卻非常流行,很多作家就是在創意寫作班的指導下開始了寫作之路。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敘述視角選擇得好,故事就成功了一半
    最近有幸得到一本《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書中有一部分就是關於「視角」的討論,具體詳實的論述結合大量的正例反例,讓人茅塞頓開,頗有感觸。《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職英國知名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後來他創建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怎樣讓「剽竊」變得名正言順
    但這個念頭一出來,我自己先打了退堂鼓,因為將朋友一地雞毛的婚姻鬧劇寫成故事刊載,萬一被朋友看到,那該多尷尬,另外這樣「偷別人的生活」作為寫作素材進行創作加工,會不會屬於剽竊?01、優秀的剽竊者,可以讓借用之物升華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讀了《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後,這才恍然大悟。通過看書,我發現:原來我這種想法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還與許多大文豪的寫作選材方式高度一致。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不知你是否也曾對小說創作有過這樣的思考:寫作的方法是否具有可教性和可學性?文學巨匠們為何能創作出讓讀者為之著迷的開場白?怎樣才能創作出深度爆款文章呢?這些問題都能在英國著名作家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找到答案。《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多家英國民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如何寫好一個故事,大文豪教你這樣做
    但幸運的是遇到了《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雖然寫故事和講話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其實有時候說話就相當於是講故事,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如何寫好故事開頭,《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一書中教我們三種方法。就像是播音員的嗓音會讓人不知不覺入迷一樣。好的開頭要像鉤子一樣,引人入勝,根本捨不得扔開文章,只想往下讀。如果開頭不夠吸引人,發揮不出來故事的價值,白白浪費了後續的內容和心血。
  •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丨讀書
    比起怎麼寫故事,寫故事的人的八卦更有趣① 人人都愛好故事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本小說,甚至一篇公眾號的文章,真正會吸引到你的共同點是什麼?是好的故事情節。比如最近的大火的《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文筆並沒有那麼上佳,甚至出現了「眼淚像蘭州拉麵一樣流下來」這樣的神比喻,還成了段子廣為流傳。
  • 託爾斯泰創立了農奴學校,晚年他不希望貴族們像農民一樣吃得快
    由於他對農民的關心,託爾斯泰高度讚揚了讚揚農民的作品。據《託爾斯泰讀書隨筆》記載,他為短篇小說集《農民故事》和長篇小說《農民》作序。《農民故事》謝捷的作者是一位農民俄國作家,他在這本小說集裡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鄉下男孩去莫斯科找工作,他向一個富商的人力車夫說情,馬上就找到了工作,但與此同時,一個老人失業了,在了解了真相之後,他決定放棄這個急需的工作。
  • 潛入世界一流小說家的腦海,探索如何成就好故事
    託爾斯泰01先崇拜後探尋在我們的內心裡,那些被譽為世界文豪的大師們在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曾經擔任過兩屆切爾滕納姆文學節主席,並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了7年創意寫作課,同時為《紐約時報》等一些主流報刊撰稿。在某一天清晨,他的腦海裡突然蹦出一個想法。熱愛文學的其他人能不能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呢?在這個想法的指引下,他寫成了一部備受讚譽的寫作類書籍《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
  • 站在曾曾曾祖父母的肩膀上,看時空裡的故事
    作者說:「寫作和閱讀世界史的唯一理由是,人若是缺乏對世界史的了解會更加荒謬絕倫,回顧過去可以幫我們更好地審視自身。」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小到每天審視自己,我們更無法缺乏對歷史的了解與審視,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我們祖父母及曾曾曾祖父母的肩膀上,不僅僅是了解,對於我們現今生活一些行為的解釋以及創造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 部編語文八上《8*.列夫·託爾斯泰》教學設計​
    (2)文本依據:第 1 段突出託翁(託爾斯泰)的面部輪廓,尤其突出他臉的多毛特徵;第 2 段用各種修辭形象地描寫託翁面部的各個部位,表達託翁面部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第 3 段重點寫面容表情,突出託翁醜陋的一面;第 4 段作者從多個方面、各個角度來寫託翁的相貌普通和平常;第 5 段借託翁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來表現託翁的外貌平凡甚至醜陋。
  • 《大師們的寫作課》|文章怎樣寫才算美?
    它提醒我們在閱讀名家名篇的時候,該帶著怎樣的問題去讀書;從哪幾個方面了解大師的作品;以及從什麼角度分析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等等,我們可以將這些思考和總結應用到自己的故事、和小說裡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用這本書的理論去寫作,我們相當於站在巨人(文學大師)的肩膀上。
  • 「拜訪」卡夫卡、託爾斯泰 行走在文學大師的來路上
    站在這座蕭索莊園的門前,駐足於託爾斯泰簡樸的墓地邊。這是一次世界文學的田野調查,審視一棵文學之樹何以萌生和成長。 地理孕育了作家的「生命原色」。一個作家為何在這個地域產生,又如何從地域性演變成時代性,同樣經歷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劇變,為什麼李白的詩歌那樣飄逸,而杜甫的詩歌卻那樣沉鬱。
  • 託爾斯泰曾給中國寫了一封信,《民報》卻只刊發了他的肖像
    晚年的託爾斯泰特別關心中國,反對中國「西化」。1906 年,辜鴻銘通過俄國駐上海總領事寄給託爾斯泰兩本他自己用英文寫的書,一本題為《尊王篇》,一本題為《當今,皇上們,請深思!論俄日戰爭道義上的原因》。當年 9 至 10 月間,託爾斯泰寫了覆信,題為《致一個中國人的信》。該信先後發表在德文《新自由報》、法文《歐羅巴郵報》、日文《大阪每日新聞》上。
  • 孩子作文寫不好?大師的七十二堂寫作課來支招兒
    然而,寫作能力真的只是"雞肋"嗎?在我看來,寫作能力對於每個人的學習更像是"骨架"般的存在,其重要性雖然難以顯示,但是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為什麼這麼說呢?記得我在上學的時候,確實沒有因為寫作發愁過,然而當我現在工作後,想以寫作為副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寫得文章空洞乏味,條理不清;不僅如此,我在工作上提交一份報告都被老闆批評,因為沒能站在她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且報告內容邏輯有很大的漏洞。
  • 《文心》:真正文學大師聯袂,「聖經」級別的寫作指導
    當時二位先生在語文教學中,感覺沒有合適的中學語文教學教材,遂起了念頭合寫一本專講讀與寫的書,既是給中學生,也是給中學教師的語文書。在所有讀者看來,這本書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本教學讀與寫的書,首先它以故事講寫作的創意在今天的寫作指導類書中仍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次除卻深入淺出、實用的寫作指導內容外,它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可以反覆拆分、組合、咀嚼的寫作範本。
  • 在雲端,在書房,走近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在列夫·託爾斯泰的作品進入中國讀者視野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草嬰原名盛峻峰,從15歲開始跟隨上海的俄國僑民學習俄語,後來得到恩師姜椿芳的指引,不僅迅速提高了俄語水平,而且進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大量的翻譯實踐為他成長為一代翻譯大師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 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二十世紀下半葉,在將託爾斯泰作品全部引進中國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1964年出版譯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託爾斯泰小說,草嬰將自己翻譯生涯三分之一的時間獻給了託爾斯泰。
  • 清北大師課|蔣方舟母女共同坐客清北網校 直播分享寫作技巧
    寫作來源於生活,對於學生也一樣,寫作文的靈感來源於生活。6月17日晚,青年作家蔣方舟及其母親尚愛蘭在清北網校大師公開課上,圍繞「如何找到生活當中的寫作題材」以及「如何寫好媽媽」,為同學們生動地講解了一堂作文課。這是母女倆首次共同坐客直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