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爾斯泰曾給中國寫了一封信,《民報》卻只刊發了他的肖像

2020-12-25 花辰月夕102171

本文作者楊天石,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晚年的託爾斯泰特別關心中國,反對中國「西化」。1906 年,辜鴻銘通過俄國駐上海總領事寄給託爾斯泰兩本他自己用英文寫的書,一本題為《尊王篇》,一本題為《當今,皇上們,請深思!論俄日戰爭道義上的原因》。當年 9 至 10 月間,託爾斯泰寫了覆信,題為《致一個中國人的信》。該信先後發表在德文《新自由報》、法文《歐羅巴郵報》、日文《大阪每日新聞》上。

信中,託爾斯泰譴責了侵略中國,「躬為獸行」的西方列強,表述了他對中國文化的傾慕之情,同時也對中國今後的道路發表了意見。他說:「支那近歲中,浮躁之倫,以新黨自標,以為改革支那,不外仿行西法。有言建代議政體者,有言興陸海軍者,有言振西法之商工業者。眾議紛囂,如蜩如螗。此非惟淺拙之談也,抑亦至愚之解。以予所知於支那者論之,此制實與支那民族大相馳背。今舉法制、軍制、工業諸大端,惟西人之是效,不過使支那農業生活喪失於一旦耳。」託爾斯泰指出:西方的所謂「代議政體」,不過是使一切權力由「少數強權」(君主、貴族)移於「多數強權」(議員)之手。中國人民「斷不宜取法西人」,應該「保守農業生活,信從儒、釋、道三教,則禍患自消」。

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此信在歐洲發表時,似乎沒有引起多大反響;而當 1907 年初在日本發表時,卻立刻引起中國革命黨人的注意。宋教仁認為此信所言「支那人不可學歐洲人之武裝及代議政治」等,「亦有至理」。另一個革命黨人張繼則準備把它翻譯出來,登在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上。宋教仁贊成張繼的這一想法,並自任翻譯。他說幹就幹,第二天就譯出了第一節,「大抵痛詆歐洲人之殘忍、鄙利、暴戾,而謂支那人有沉靜、忍耐之德」云云。但是後來,《民報》只發表了託爾斯泰的肖像,題為《俄國之新聖杜爾斯兌》;直到 1907 年 11 月,它才發表在由何震出面而實際上由劉師培主持的《天義報》上。

一共發表了兩次,第一次是節譯;到了 1908 年春,又發表了全譯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則出版了單行本。有的學者認為,該信 1911 年在上海《東方》雜誌上刊出時,它才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這是不確切的。《天義報》是一份無政府主義的刊物。它的編者當時正認為,中國「西化」將威脅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只有克魯泡特金的「共產無政府主義」才是救中國的「不二法門」。因此,對託爾斯泰的信極為重視,每次發表時都加了按語。第一次的按語說:「此書之意,在於使中國人民不復仿行西法,其言最為沉切。至其要歸,則在中國實行無政府。」第二次的按語說:「俄託爾斯德《致中國人書》,其大旨在於使中國人民實行消極無政府主義,不可效泰西代議政體,較之巴枯寧之昌破壞,苦魯巴金(指克魯泡特金——筆者)之言共產,雖有殊異,然其重農數端,則固中國人民所當遵守者也。」

劉師培

託爾斯泰晚年,俄國剛從農奴制度下解放出來,農村正在經受資本的殘酷洗劫,農民面臨破產和喪失土地的危險。與巨大的財政資本、大規模的工商業出現的同時,貧困、飢餓、野蠻、賣淫以及梅毒等「原始積累時代」的一切災難也就隨之降臨。託爾斯泰反對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以「最深沉的感情和最強烈的憤怒對資本主義進行了不斷的揭露」,自然,他也不願意中國走上同樣的道路。《致一個中國人的信》正是在這一思想基礎上寫作的。這一時期,託爾斯泰還給日本《報知新聞》寫過一封信。在該信中,託爾斯泰批評當時的日本,「凡百事業,悉以歐人為模範」。他認為,即使中國像日本一樣,全盤「輸入歐人之制度」,也不可能驅逐那些入侵中國的「歐人」,其結果只能使中國人民「所處之地位,亦漸次而趨於困難」。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和妻子

他不了解,中國人只有走現代化的求富求強之道,才能擺脫貧窮,避免落後挨打。他也不

了解,對於西方文明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可以有選擇,有批判地吸收,「取那善果,避那惡果」(孫中山語)。

託爾斯泰既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又是一個「發狂地篤信基督的地主」。他的觀點充滿著矛盾,既是深刻的,又是保守和反動的。就其無情地批判資本主義剝削,揭露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一面來說,是深刻的;就其企圖永恆保持東方農業社會和儒、釋、道等「亞洲制度的思想體系」,鼓吹「勿以暴力抗惡」來說,是保守和反動的。這兩方面,在他的《致一個中國人的信》裡,都有所表現。《民報》之所以沒有刊出這封信,其原因大概就在於此!

楊天石:《橫生斜長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編輯:林小靜

相關焦點

  • 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這位有著世界影響力的作家生前密切關注中國。在他的作品進入中國約120年裡,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文學性吸引了無數中國讀者,其中包括許多現、當代作家,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鬱達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漢等。二十世紀下半葉,在將託爾斯泰作品全部引進中國的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八年級上冊第8課《列夫·託爾斯泰》詳細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曾獲諾貝爾文學獎,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短篇小說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成功的秘訣》《象棋的故事》,傳記有《三作家》《羅曼·羅蘭》等。
  • 託爾斯泰的婚姻悲劇:曾為一名男學生離家出走,妻子稱他是同性戀
    《託爾斯泰日記》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很多時候,這句話並沒有錯。在俄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託爾斯泰也是如此,他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都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他能夠安心創作這麼多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個女人,她就是他的妻子。妻子不僅為他生了三個孩子,還替他操持了四十八年的家務事,還替他抄寫書稿。
  • 在雲端,在書房,走近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他是俄國文學巨擘,他是中國翻譯大家;他在文學創作的雲端,他在文學翻譯的雲端。2020年是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草嬰逝世5周年。他們未曾謀面,而草嬰被譽為託翁的中國知音。秋水長天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攜精裝紀念版《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來到上海,與愛書人一起回憶列夫·託爾斯泰和草嬰。
  • 同盟會及《民報》的淵源
    當然,以同盟會三個漢字作為社團名稱,對中國革命黨人影響更為直接且大的則是日本的國民同盟會。 1898年,日本在野黨為反對第二次山縣內閣擴張軍備、增徵租賦,曾發起創建「反對增租同盟會」,積極支持者有神鞭知常、平岡浩太郎等。平岡是九州礦業資本家,宮崎滔天曾在他主持的《九州日報》任記者,孫中山1898年到東京後的住處和生活費用亦由他提供。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寫小說如同變魔術,怎樣讓觀眾驚奇?
    誰能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寫小說?網絡小說不同於真正的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文學意義上的小說,是一種技藝,部分源自天賦,部分來自訓練。不過,關於寫小說能不能訓練,現在很多爭議。例如愛爾蘭作家、影片《水晶男孩》的編劇,布蘭登·貝漢,曾受一所美國名校邀請,就自己的創作手法發表午後演說。
  • 部編語文八上《8*.列夫·託爾斯泰》教學設計​
    2.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進一步閱讀託爾斯泰的相關作品。二、教學重點體味品析語言,分析本文傳神的肖像描寫和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技巧。三、教學難點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並進一步閱讀託爾斯泰的相關作品。
  • 最高發行量曾達到1.7萬份的《民報》終刊始末
    《民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論雜誌,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它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派的主要宣傳陣地。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舉行成立大會。會上,黃興提出以留日學生創辦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獲得通過。然而,由於該刊第2期發表的《日本政客之經營中國談》一文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被日本政府查禁。中國同盟會於是決定另外創辦一份機關報,這就是《民報》。
  • 翻譯家草嬰讓中國讀者結緣俄羅斯文學,他譯完託爾斯泰的全部小說
    戈先生晚年時選擇到南京定居,我曾隨父母去明城牆下的那幢獨棟房子看望他,見到一屋子五顏六色的俄語書籍。戈先生去世後設立了「戈寶權翻譯文學獎」,我陪父親出席過一次頒獎會,同為文學翻譯家的父親趙瑞蕻也是評委之一,他熱情發言,對熱愛翻譯事業的年輕學子寄予厚望。沒過多久,父親也故去了,至今已有二十年。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來自英國金牌編輯的寫作建議與忠告
    任何人,只要你想寫,你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你的思想和你想要告訴大家的故事,不要害怕沒有讀者,要相信,終究有一天,你會遇上喜歡你的讀者。只要你堅持寫,也許下一個託爾斯泰就是你!今天推薦一本被稱為「腹黑編輯」和「冷麵段子手」,獨具慧眼的出版發行總監與金牌編輯編寫的寫作方法書:《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後稱《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被評論為集「英式幽默 +硬核毒舌+作家怪癖 +文壇八卦」於一體,讓讀者捧腹大笑、茅塞頓開,是一本超級文學鑑賞盛宴!
  • 從《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於現在的一瞬間」,這是文學泰鬥託爾斯泰在82歲那年寫下的日記。 今年是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隨著《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一書的重新出版,託爾斯泰對自己生命最後306天的觀察和記錄,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包括他在世留下的最後一篇日記。據悉,託爾斯泰從1874年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10年。
  • 《民報》創刊時間考
    《民報》創刊時間考 2019年07月16日 08: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敏榮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學寫作
    E.L.多克託羅,嚴肅文學派後現代小說家,他曾經幾易其稿都寫不出女兒的請假條,女兒看得心裡發慌,夫人也覺得這很令人難以置信。邀請式」、「抓注意力式」、「誘導式」開頭,這些普遍規律中,哪一個適合你的作品?根據是什麼?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怎樣讓「剽竊」變得名正言順
    01、優秀的剽竊者,可以讓借用之物升華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讀了《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這本書後,這才恍然大悟。通過看書,我發現:原來我這種想法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還與許多大文豪的寫作選材方式高度一致。
  • 離家出走的託爾斯泰,為何視中國為精神烏託邦?
    首先,託爾斯泰本人是一個對所謂現代文明極為反感的人,而對他所了解的中國農耕文明十分推崇。在託爾斯泰生活的19世紀,是西方國家的物質文明迅速發展的時期,1851年英國舉辦「水晶宮」博覽會,成為當時科技進步的一個標誌。在俄國也有人對此表示十分羨慕,比如,車爾尼雪夫斯基就在他的小說《怎麼辦?》中,以頌歌般的語調描寫了他曾在倫敦親眼看到的輝煌景象。
  • 在寫作中,如何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讓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對,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他是我們喜歡的主持人李詠。為什麼我們一下子就能才猜到呢?這就得歸功於我們常說的肖像描寫,一讀出來就知道寫的是誰。肖像簡言之就是人的外貌,人的外部特徵,包括人的容顏、著裝、姿態、情態等等。那麼在寫作中我們如何通過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讓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起來呢?
  • 肖像描寫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歷歷在目」「維妙維肖」。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 為中國讀者寫一封信
    讓-路易·魯瓦除了在高校講學和研究外,也曾長期在加拿大多家報社擔任總編,並多次出任加拿大駐美、駐歐及國際機構要職,閱歷豐富。近年來,他集中精力研究非洲和亞洲文化,成果卓著,獲得了「中非共和國國家獎」「越南友好獎」「塞內加爾國家級榮譽獎」,在來華前夕還受到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嘉獎。他不但熟悉歐美文化,對其他地區的文化也了如指掌,從他對萬達集團、上海傳媒集團、中央電視臺、孔子學院的介紹就能看出這一點。
  • 民報與新民叢報的大論戰
    《民報》是一份大型的時事政論性刊物,它的宗旨是為革命運動建立理論基礎。《民報》發刊辭中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義」。從此《民報》致力於這一主義的宣傳。設有論說、時評、紀事等欄目,並以刊登政論文章為主,此外還大量地介紹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介紹西方的各種新思潮,成為當時革命宣傳的一面鮮明的旗幟。《民報》是月刊,但每月出版日期不定,且經常脫期或中途停刊。
  • 我在遠方給你寫一封信
    我在遠方給你寫一封信文| 沙皮狗,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電影研究碩士,現居廣州,WeChat: Chuckliusheng編|valen「他告訴我的第一個畫面,是1965年在冰島一條路上的三個小孩……他寫道:』我會將它單獨放在影片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