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的寫作課》|文章怎樣寫才算美?

2020-12-11 斜槓小丸子

寫文章很難嗎?

寫文章難不難其實取決於一個人的知識是否豐富。

文字是思考的延展,如果一個人能夠寫出深刻的文章,那麼這個人的思維深度也一定讓人驚嘆。

01

一本好書《大師們的寫作課》

小說和故事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它們被文字渲染出來的情緒、氛圍,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和其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這種共鳴可以通過很多種描寫方式傳達出來,環境描寫就是其中的一種,例如情境描寫、氛圍烘託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一點在大師們的作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便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經過文字的渲染也會變得妙趣橫生。

《大師們的寫作課》這本書列舉了很多著名文學家的經典作品,通過對作品的解讀,教我們在閱讀大師們的作品時,要觀察大師們的創作方法,然後模仿和學習。

這本書著重在於強調不同的大師對環境的不同展現形式,從多角度分析了環境創作的靈活性,譬如顏色、語言、景物、容貌等等,都可以變得很鮮活。環境創作給文章帶來的影響最大,可塑造性也很強,它服務於故事,又可以決定故事的走向。

在小說和故事中,關於環境的描寫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環境,一種是社會環境。

通常來講,自然環境是在社會環境的大背景之下,表述方式取決於寫作者的創作意圖。環境描寫的目的都是落地於渲染某種氛圍,為後文做鋪墊,或哀傷,或歡快;襯託人物的心理,讓情境契合人物的心理變化;表達某種象徵和暗示,讓故事情節更加飽滿。

這本書立足於閱讀,升華在寫作上。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它提醒我們在閱讀名家名篇的時候,該帶著怎樣的問題去讀書;從哪幾個方面了解大師的作品;以及從什麼角度分析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等等,我們可以將這些思考和總結應用到自己的故事、和小說裡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用這本書的理論去寫作,我們相當於站在巨人(文學大師)的肩膀上。

02

環境描寫可以是沒有邊界的創作

在大師的作品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特別新奇的描述和遣詞造句,有時候是被表面的文字吸引,有時候則是被它背後蘊含的內容吸引,這個特點尤其體現在環境描寫上。

談到環境描寫,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想寫景色,周圍的花草樹木,房簷屋瓦。然而,即便是這些最普通的事物,只要會描寫技巧,一樣可以活色生香。

比如說色彩。色彩和環境描寫是密不可分的,暖色可以表達出環境的浪漫溫馨,冷色則可以暗示場景的苦悶壓抑。

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各種情緒,其實都可以用帶有顏色的場景來烘託出來。也不必拘泥於平常熟知的12色,完全可以學習書中提到的文學大家張愛玲,做用「色」高手。在張愛玲書中出現的顏色,很多其實是她自己造出來的,比如雪青、竹根青、佛青等等。

但這一點都不突兀,反而讓文章變得更生動。讀者完全可以根據她的文字,感受到她想傳達的顏色。也正由於這種語言和顏色豐富運用,開啟了讀者的全新思維,讓我們忍不住去想像文字背後的真實場景。

除了色彩之外,文學大師們也非常善於創造自己的環境語言,這種語言帶給讀者的往往是「驚訝」。

生動、有趣的意義是什麼?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文字裡面,能讓我們耳目一新的就是那些「意想不到」。而自己創作的語言則正巧有這個特點,不落俗套、不循規蹈矩,卻讓人眼前一亮。

很多古人的詩句,我們至今讀起來朗朗上口,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然而膾炙人口的詩詞在當時的年代正是落了一個「意外」,才抓住了各方的眼球。比如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作者想表達一片片蓮葉,延綿起伏,望不到盡頭,但是怎樣才能讓人迅速在腦海中就有這樣一幅畫面,又很有新奇之感呢?在這句詩中,「接天」的出現不僅將環境描繪了出來,而且也間接的表達了作者的歡快心情,後來「與天相接」也成了一句常用語。

只是,與顏色描述不同的是,語言的創造必須要講究可讀性。如果前後文聯繫起來讀者仍然不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那麼很可能造語失敗,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文學之美,就在於創新和創造。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環境的描寫,當然也可以有一千種描述方法。只要是能夠將讀者帶入故事、情節,表達具有邏輯性,那麼這樣的環境創造就是成功的。

03

「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

這裡舉個書中提到的例子,可以充分地說明創新和創造在環境構思中的作用,以及我們該怎樣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讓我們筆下的環境熠熠生輝。

魯迅在他的作品《野草》中有這樣一段話: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但我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

我們聽過田野,聽過山野,可是很少見到「雪野」,一個「野」字將雪地的漫無邊際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雪」和「野」放在一起,簡潔又生動,這樣白茫茫一片雪地就活靈活現的出現在讀者面前。「雪野」一出現,這篇文章的基調就很高了。

「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這句又充分調動了讀者的聯想,什麼樣才是「白中隱青」?色彩「白」和「青」的使用讓皚皚的白雪世界有點灰暗。

還有「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臘梅不僅開花了,它的花還很有特點,是「深黃的」,更是「磬口的」。其實,臘梅有一個品種就是稱之為「磬口臘梅」,是那種欲說還休的半含花瓣的品種。但是這裡,臘梅因為是開在寒冬裡,所以加了一個「深黃的」,它可能是懼怕寒冷,也可能是被冷霜摧殘過,形成了這樣一種「磬口」的狀態,臘梅那種不懼風寒而又孤傲的狀態,就自然而然地躍然紙上了。

不僅如此,在那一片白雪的下面,還有一堆「冷綠」的雜草。這裡用了一個「冷」字,寫出了冬天的寒,也寫出了草的傲——環境再嚴苛,它依然生機盎然地活著。

然後,筆鋒一轉,那些「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臘梅,「冷綠的」雜草,就成了開在雪地上的冬天的花。

這裡顏色的使用可謂爐火純青,景物的修飾也很妙趣橫生,寥寥數筆,一幅「雪野冬花圖」就出現在了讀者面前。

04

藝術來源於生活

觀察大師們的作品時會發現,他們很少有生僻的文字,拗口的解釋,而且都很貼近生活。唯一不同的是,普通又平凡的生活,在大師們的筆下就變得與眾不同。一粒沙裡也有一個世界,半瓣花葉也有人情。正如前人所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如果想要讓我們筆下的文章和大師們的一樣,不妨學習大師們的寫作技巧——取材於生活,運用於文章。

陰雨天,晴空夜,生活中任何一個可以觸動我們心緒的場景我們都可以記錄下來。記錄的時候我們要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人事,景物,氛圍。如果還有氣味,那就更好了。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和現實其實是有差距的,記憶是可以被塑造和篡改的。這可能不利於還原事實的真相,但是,對於環境創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比如很多網絡小說《鬥破蒼穹》《鬥羅大陸》等等,這類小說裡面且不論故事情節有多動人,單單是五顏六色的場景描繪就足以讓讀者心曠神怡了。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虛擬環境,都是寫作者開動腦筋,自己想像出來的。

在我們嘗試將這些素材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的時候,可以儘可能地放飛想像,盡力地用自己的理解將當時的畫面還原出來。

這樣一來,動筆寫回憶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創作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的效果不會像小溪、河流那樣會因為太陽暴曬而枯竭,運用的次數越多,我們的聯想就會越豐富,創意也會像泉眼一樣源源不斷。

05

量變累積質變

眾所周知,寫作最需要的就是素材,但是環境描寫的素材相對來講是比較簡單的,我們隨意放眼望去,都是我們的環境的素材。

但是,太過普遍反而讓我們不知所措。該怎樣積累和運用呢?

素材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對於環境描寫的素材尤甚,因此,我們要掌握的是技巧和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素材。只是,不論是哪一種積累,閱讀量都是第一關,這也是本書反覆提到的一個問題——跟著大師走。

首先,閱讀經典,讓自己知道需要關注的內容。對於個人素養的提升和文化底蘊的積累,那些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名家名著是首選。一個人說好的東西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多個人、並且不同年代的不同人都說好的作品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在看他們的作品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知道雪景是怎樣寫的,顏色是怎樣用的。沒有閱讀基礎,即便是在觀察生活,我們也不知道自己該注意些什麼。

其次,模仿。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每個人的心裡總會有特別喜歡的大師。於是在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嘗試著運用大師的方法去寫,譬如前文提到的用顏色讓環境變得更活潑。

在閱讀的時候,尤其是對經典的閱讀,淺嘗輒止是不可取的。可以將那些打動我們的環境描寫標註出來,加深理解。然後反問自己,如果是我們自己寫,我們會怎樣寫?從哪裡開始著手?

再者,創作和突破。一個寫作者必須要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比如魯迅的作品是要指出國人的一些壞毛病,在他的作品裡,凡是涉及到環境描寫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都是清冷、悽豔。

寫作中對於環境的創作可發揮的空間非常大,在我們錘鍊文筆之初,不妨試試這種方法,跟隨大師,加上自己的積累,讓文章中的環境也足夠吸引讀者。

觀察所有大師的作品,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出奇制勝」。

不論是故事還是環境,都在於本來我們設想它是這樣的,但是沒想到結果卻不是,正是文章傳遞出來的這種感覺才特別吸引讀者。

通常,我們以為悲傷的情景應該用暗淡的環境背景來襯託,若是更加豔麗的血紅色背景呢?就像是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整場全部是黑白,唯有最後姜文殺了鬼子的那一刀,砍出了紅色。甚至濺到了屏幕上,意義也由此升華了。

這種意外,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只是,我們要知道,升華的部分都是有大量的實踐基礎的,或者是閱讀了大量的環境描寫,或者是自己描繪出了很多精彩的環境片段,要得到最後的精華,前期的累積投入必不可少。

為了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這樣做:

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注意故事的內容,還要注意觸動人心的環境描寫。遇到觸動人心的素材要隨時記錄整理出來。善於觀察生活,留意生活中能夠引起我們情緒改變的事件。引起我們情緒發生改變的時間發生時,我們要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下來。相信量的積累一定會帶來質的改變,寫作不是朝夕之功,在努力的同時,我們可以對自己多一點耐心。

END

相關焦點

  • 《大師們的寫作課》:體會名著中的色香味,讓文字活色生香起來
    自媒體時代,是寫作最好的年代,也是很多人都想當作家的時代,而且也有可能當上作家的時代,因為只要你願意寫,就有能展示你文字的平臺。所以,有很多寫作課應運而生,口號無一例外的是「快速掌握寫作技巧」,我不知道十幾、二十幾節的寫作課能不能讓你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但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話就是:「連一千本書都沒讀過的人,就想當作家,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 大師們的寫作課:一本書,讓你看懂好文筆應該怎麼來!
    所以今天想要分享一本關於如何提升文筆的書,那就是《大師們的寫作課》。書籍作者舒明月,豆瓣人氣教練,開設過多期文學精讀和寫作相關的教學訓練營,是一個頗有實力的寫作教練。為什麼我想分享這本書?用書裡有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有一點出乎意料的妙意。
  • 寫作課:怎樣寫出一篇好文章?
    04、終極秘訣:多讀多寫我們經常聽到中外作家們談到創作時,勸勉大家的一句話:「多讀多寫」。為什麼閱讀總是和寫作連在一起、不分開的呢?讀,是一種吸收營養的過程;寫,是一種訓練「寫作」體能的過程,多讀多寫,可以將勤補拙,熟能生巧。
  • 《季羨林給孩子的寫作課》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範本
    《季羨林給孩子的寫作課·人物卷》是專為中小學生精選的具有寫作指導功能的大師文學讀本,包括季羨林描寫自己、家人、朋友和師長的文章,可作為人物描寫的經典範本,學習大師刻畫人物的技巧與尊師重道的品格。《季羨林給孩子的寫作課·抒情卷》是專為中小學生精選的具有寫作指導功能的大師文學作品,主要是季羨林通過人事物抒發感情的文章,也可作為抒情描寫的經典範本。通過本書可以向季羨林學習情感的表達與刻畫,體會大師的情感心路歷程。
  • 《七十二堂寫作課》大師教你寫出好文章
    《七十二堂寫作課》 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合著的一部講述文章作法的書籍。書中的文章均選自二人合編的《國文百八課》。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特別扎心,為什麼呢?一是想起我讀書的時候從來老師這麼系統全面的教過我,不然,我的寫作水平可能會更高;另一方面,我在問自己:作為一個文藝青年,居然沒有了解過文章的體裁及寫法,還給自己立下一個「日更簡書」的大旗子,有點像盲人摸象。
  • 蔣方舟再談中小學作文,直播清北網校大師課帶來寫作經驗
    近期,青年作家蔣方舟也開啟了一場直播,攜手母親尚愛蘭一起走進清北網校大師課,為中小學生們帶來了關於作文寫作技巧的分享,在家長圈中產生了熱烈反響。 清北網校大師課上,蔣方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與小觀眾們互動,先分享了自己七歲時寫的文章《乞丐》,表示很多看起來無聊、太小的事,其實都可作為寫作素材。另外,蔣方舟還分享了兩個「寫作如何表達內心」的小竅門,一是借景烘襯,二是描寫動作來展現。這些方法帶給了許多在作文寫作上有困擾的中小學生們更多借鑑和參考。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學寫作
    你是否想知道,那些大師們是怎樣寫作的?本書作者:理察·科恩,曾擔任兩年的切爾騰漢姆文學節總監;金斯頓大學的訪問教授,教授創意寫作;曾任哈欽森出版社(Hutchinson)和霍德&斯託頓出版社(Hodder & Stoughton)的發行主管,是理察·科恩書店的創立者。
  • 寫作大師課第7課|林春曹:讀寫結合,輕鬆表達——讓「水」流動在紙上
    寫作文時常感到無從下筆,還是對閱讀、寫作充滿興趣?有困惑不用怕,著名作家祁智叔叔攜手 " 特級名師天團 " 打造的公益 " 寫作大師課 " 來幫你找答案。從 2 月 9 日起,祁智叔叔和 7 位江蘇省特級教師,每天帶來一節寫作微課,宅在家也能接受最牛的寫作指導!
  • 學而思網校寫作大師課首期開課 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講授寫作秘訣
    &nbsp&nbsp&nbsp&nbsp10月20日,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少年文學院「寫作大師課」——《跟著阿來學寫作文學大師陪你戰勝寫作恐懼》系列課程正式上線。
  • PA天才學院SAT大師課:SAT終極解決方案
    不僅是SAT閱讀,SAT寫作、SAT數學和SAT語法都需要「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我們以SAT寫作為例,要完成一篇好的SAT寫作,不僅要具備遣詞造句的能力、表達的能力、構建文章的能力,對論證能力、辯述能力、分析文章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這些都需要在閱讀中通過分析性閱讀來培養。
  • GRE寫作文章怎麼算分?GRE Issue如何結尾?
    很多同學很納悶,兩篇文章總分6分,那麼兩篇文章的比重是怎樣的,又是怎麼算分的呢?還有GRE寫作Issue文章的結尾部分應該怎麼寫?GRE寫作文章怎麼算分?GRE Issue如何結尾?其實新GRE寫作的兩個部分在總分中有著相同的權重,分數也是取兩篇文章的平均分,最終的分數也是0.5分為一格。一般來說GRE寫作部分能考到4.5分,就已經是可以作為大神級別的人物了;寫作分數到4分,也是GRE寫作較高分數了,許多衝高分的同學就是以此作為目標。
  • 寫作技法之如何突出文章中心?
    我是人見人花見花的小創,專注於提高中小學生寫作水平。我們無論寫什麼文章,在下筆之前,總要先考慮什麼內容,體現什麼樣的中心。這個過程,就是老師們常說的提煉中心的過程,也可以稱為「立意」。「立意明確,中心突出」是同學們在考試時重要評分標準,立意明確,構思巧妙,感情真實都是考場作文成功的關鍵。
  • 《冰心教孩子們的寫作課》:用好這些方法,讓你在寫作中安放自己
    收到後浪出版公司寄來的《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系列圖書,如獲至寶,馬不停蹄地推薦給為寫作文而苦惱的孩子們。打開書本,我被作品吸引了,仿佛進入了一個美妙的世界:那是「文壇祖母」冰心對寫作歷程的溫馨回憶,是對文學之美的深刻體悟,是對寫作經驗的真誠指導,是對戰時困難的輕鬆調侃……她帶給了我美的體驗。
  • 寫作1000篇文章、100萬字後,我總結了這5個寫作方法(建議收藏)
    1、《大師們的寫作課》首先要知道美的標準,才能知道什麼怎麼才能變美,寫作也是。這本書會通過48位文學大師的作品,為你揭開寫作的密碼。此書內容有三類,分別是內容篇、技能篇和拓展篇,相信對你的寫作會有切切實實的幫助。
  • 大師的七十二堂寫作課來支招兒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非常大,家長們也是想盡辦法把孩子的起跑線往前移一點兒,再移一點兒,於是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然而孩子不僅學起來十分吃力,更是難以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其中《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有著近二十年寫作經驗的作家山口拓朗,他在書中開篇就強調了讀者的重要性;另一本《美國學生寫作技能訓練》的作者是曾多聞,一位主跑文教新聞的旅美記者,在對美國讀寫教育做了深刻研究後,她發現,寫作和閱讀一樣,都是極其重要的學習工具。
  • 書小夭的書單|五花八門寫作課
    《暢銷書寫作技巧》 (美)德懷特·V·斯溫著 唐奇,上官敏慧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054/430 九樓創意寫作書系**該系列其他圖書請到杭電書目檢索系統 搜索「創意寫作書系」 更多精彩等你發現02《創意寫作七堂課:你也能寫好一篇科幻小說
  • 怎樣讓我們下一代更好的上好寫作課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僅僅圍繞作文要求給出的題材,給孩子們講如何著手,何處下筆,實在不行,就要求孩子們進行套作、仿寫,久而久之,學生才思枯竭、情商固步,作文成了一大困惑,不知為何而作,我也不知道為何而教,真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嗎?當我的學生踏入社會,當他需要寫一篇文章時那怎麼辦?
  • 翻譯美·假期藝術大師系列課是什麼課程
    《翻譯美·假期藝術大師系列課》這是一套可以提高運營能力+授課能力+服務能力的課程,專門針對暑假期間家長需求而設計。暑假中周一到周五,1天1個大師,讓孩子連續一周浸泡在藝術的海洋裡。我們重新設計課件模式,通過以下六個部分構建成完整的4.0版本課件。
  • 《音樂大師課》成學校教材 展傳承之美
    在昨晚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學生更稱第一季的節目已經成為學校的「音樂教材」,老師帶著同學們邊看節目、邊學音樂,共同感受傳承音樂經典的之美。無論是專家學者的頻頻點讚,還是網友觀眾的普遍好評,《音樂大師課》絕不僅僅是一堂音樂課,更是一堂人生課。
  • 《文心》:真正文學大師聯袂,「聖經」級別的寫作指導
    《文心》就是這樣一部值得珍藏的「電影」,你或許不是中學生,不是老師,不是一個需要寫作指導的人,但只需要你是一個讀書的人,它就必定會是值得你珍藏的「孤本」之一。何為範本?就是可做臨摹的樣本。既然是指導寫作的手冊,那麼教會讀者如何寫作就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它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本文學範本。就像一個美妝博主,教會粉絲化妝的同時要展現自己的功力,教導視頻最後的成品必然是要出現一個成功的美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