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僅僅圍繞作文要求給出的題材,給孩子們講如何著手,何處下筆,實在不行,就要求孩子們進行套作、仿寫,久而久之,學生才思枯竭、情商固步,作文成了一大困惑,不知為何而作,我也不知道為何而教,真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嗎?當我的學生踏入社會,當他需要寫一篇文章時那怎麼辦?兩天的講座,為我寫作課打開了方向之門,使我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觀摩王羽左老師的《關於寫作》一課,我得到的啟示:寫作要自由,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封固在條條框框裡,要讓學生寫出內心的想法,不失本心,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為自己而寫,為自由而寫。寫作水平提高了,考試作文自然就能寫好。並且寫作亦是學生留住青春,留住美好的回憶的最佳方式,我們不能讓學生一味的去高呼口號,去寫遠離生活,不切實際的遠大理想和道理。
而張瑜老師的「創新」使我眼前一亮。雖然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也要求學生要創新,但如何創新,怎樣創新,卻沒有實際地去指導。可張瑜老師的小遊戲「穿過一張A4紙」讓我記起了一句話: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開啟孩子智力的最好老師。我們在學生寫作課的時候,不妨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身份去看待,就當是個遊戲。我們經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而為何我們在習作中卻不能做到「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呢?這就是朱建人老師說的:作文啊,要放開。就如一隻風箏,如果你緊緊地拽著線,他又怎麼飛得遠呢?我們老師是放風箏的人,只要掌握方向,拿住線底,那孩子們才能在寫作或者語文的天地飛得高,飛得遠。
當然,由於我們學校的特殊性——完全封閉式學校,學生生活素材不夠豐富,亦即作文素材缺乏,怎麼辦?顧忠明老師的方法很好,多閱讀,讓學生擴大閱讀面,名著、小說、雜誌等,進行名著聽讀然後寫聽後感也是不錯的方法,對於學生在作文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現象,進行正確的引導,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尤其是早戀的這種,顧忠明老師的建議就很好!
總之,這兩天收穫頗豐,我都有點迫不及待,把學到的各種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始終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信,我的、甚或是思源中學的作文教學、語文教育從此會迎來一個春天,會鮮花遍地、芳香四野!
我已經注滿雞血,全力復活!孩子們,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