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蒸飯菜裡有飯,飯中包菜。米飯和菜經妙手調和,有鹽有味還有油水,米粒金黃有嚼勁,吃一口能香一天。
調和蒸飯要用柴火鐵鍋做才夠味,用煤氣灶和電磁灶做出來的蒸飯不地道,不是把菜燒煳,就是水分添加過量了。飯菜過爛就失去了嚼頭,米粒不熟就壞了胃口,要是碰見焦煳燻鼻的時候好心情都毀了一大半。上等的調和蒸飯煮熟後米飯和菜是分離的,米粒飽滿,菜有品相。煮飯得用土灶架著的鐵鍋,簸箕在旁邊伺候著,等米飯煮成七分熟的模樣,把鐵鍋裡的米飯連湯帶水用勺子舀起來,放在簸箕裡面瀝水控幹。
蔬菜用菜油或者豬油爆炒後放在最下面,米飯放在最上面,隨後按比例添加一些水後先用大火煮開,等到鐵鍋的四周冒出熱騰騰的大氣了,再轉小火慢慢地燜上十幾分鐘。等鍋不再冒熱氣了,揭開鍋蓋,用鐵鏟把飯菜徹底炒勻,保證調和下面的蔬菜與米飯充分地結合在一起。調和蒸飯的好處在於減少了炒菜的麻煩。吃蒸飯會加些輔助的小菜,比如紅豆腐、豆瓣醬、蒜泥黃瓜、辣泡菜等。
本地的調和蒸飯根據季節不同,調和的蔬菜多少也會發生點變化。四五月份是洋芋調和蒸飯當家,七八月份是四季豆調和蒸飯佔了上風。到了冬天,白蘿蔔、胡蘿蔔調和蒸飯就上陣了。哪一種調和蒸飯持續的時間最長呢?自然是洋芋調和蒸飯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
在各種調和蒸飯裡,我對四季豆調和蒸飯是情有獨鍾,通常能夠吃上一碗半。這道飯以前經常吃,我們假期就住在校園裡,父母的菜園裡長了很多的四季豆,隨手摘下來一大捧就可以做蒸飯。母親會把本地黃瓜切成薄片,拌上細細的青辣椒,再添加麻辣油、味精、醬油、香醋等佐料,涼拌黃瓜下四季豆調和蒸飯,真是美味無比啊!本地人還喜歡用另外一個小菜來下調和蒸飯,那就是「水辣子」。把新鮮的青辣椒洗乾淨後,放在辣子窩裡使勁砸,將辣椒砸成碎末狀,添加些蒜泥、薑汁、食鹽,進行攪拌,水辣子就弄好了。吃上幾口米飯,裡面包夾點水辣子,米飯的香味,還有辣椒的香味調料味融合在一起,保證能撐大你的胃。
如今,縣城裡沒有鐵鍋土灶,全部用的是電磁灶,根本沒有辦法做蒸飯,我們就進行了改良。先是在電飯煲裡多加些水,估摸白米飯已經變形了,就把米飯連湯一鍋端,倒入一個瀝水的竹籃子。隨後在電磁灶上面爆炒四季豆,炒到略微變色後添水,將米飯堆積在四季豆上面,用大火繼續燒,燒得吱吱冒氣時調小火燜煮,調和蒸飯就煮好了,可惜沒有在鐵鍋裡煮得好吃。加多少水是不好估計的,導致米飯不是太黏了就是過硬了,稍微不留心還會把菜燒煳了。
至于洋芋調和蒸飯,那是兒子的最愛。他喜歡吃洋芋,隔上一段時間就叫嚷著我們給做洋芋調和蒸飯。我們就多做些米飯,將剩下的米飯用菜油和土豆塊進行加工,他也能吃上半碗左右。一邊吃一邊舔嘴,一個勁兒地誇讚著:「媽媽,真好吃!再給我添點飯。」米飯裡有洋芋的味道,洋芋上面又粘著米粒,算得上營養豐富。
冬天吃蘿蔔調和蒸飯,有滋補開胃的作用。腸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如果積食了,腹部脹,不怎麼想吃飯時,白蘿蔔調和蒸飯就是不錯的選擇。蘿蔔調和蒸飯做法要細緻些,因為白蘿蔔是不容易熟的,故而需要剁得很細小。吃上一小碗白蘿蔔調和蒸飯後,腹脹難受的肚子也就通氣了,人一下子輕快起來。
調和蒸飯是很受大眾喜愛的。本地的幾個小吃店中午的招牌飯就是調和蒸飯。洋芋蒸飯,外配一盤菜,還送一碗熱騰騰的米湯。價格也便宜,五元左右。吃的人很多,每次都要早點去,稍微晚上幾分鐘就沒有了。
編輯:孫墉鐫
責編:胡聖韜
審核:易炳智
監製:王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