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月下旬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了,很多人開始準備購買過冬的棉衣。但是最近幾年天氣變化實在莫測,到底是買薄羽絨服還是厚棉衣?2017年很多人說今年又會像往常一樣是個暖冬,但是沒想到真正進入冬天以後,卻出奇的寒冷,很多人準備的過暖物資都不足以抵擋冬天的寒冷。那這暖冬寒冬到底是怎麼確定的呢?
剛剛進入十月中下旬內蒙和東北等地就開始下雪,華北黃淮等地更是直降4-6℃,2018年的冬天到底是冷是暖還有沒有個準信兒了?許多人對去年出現的寒冬還是心有餘悸,不過今年就大可放心了,因為去年那種寒冬現象根據氣象專家的預測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出現的概率基本為零。寒冬現象也叫作「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而拉尼娜的反相就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厄爾尼諾現象」也就是暖冬天氣,出現的概率卻有70%,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概率今天的冬天可以省下來點過冬費!
但是對於農民們來說,暖冬卻是一件讓他們發愁的事兒。
在河南的一個小村莊,我們見到了正在地裡幹活的李大爺,李大爺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民,雖然現在農民也是靠天吃飯。但是先進的科學手段,可以提早的預測天氣,可以讓李大爺這樣千千萬萬的農民提前得知天氣的變化,從而提早應對,這不李大爺就是看天氣預報說今年是暖冬,所以就來地裡瞧瞧。
天氣變暖農作物不是應該生長更快嗎,怎麼反而是個壞處了呢?李大爺為我們解答了疑惑:「天氣變暖的話,土壤裡的水分蒸發速度也會加大。」對於本就乾旱的北方冬天而言 ,水分蒸發無疑是致命,最好的情況就是能夠下一場大雪,把麥苗給蓋住,這樣既能保存住水分,雪水融化以後也能給饑渴了一冬的麥苗及時補充水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瑞雪兆豐年。
李大爺接著說:「天氣如果變暖,土壤裡的病蟲害就受益了,很多本來能在冬天凍死的蟲卵,就因為這一度兩度的溫差得以存活,開春以後就開始大量繁殖,影響麥苗的生長。」看來這因為暖冬更開心的不只是城市裡的人,還有這地下的害蟲們,真是不得不感慨,幾家歡喜幾哀愁啊!
其實不只是這些直接的影響,氣候專家也表示在北方地區,暖冬天氣過後,有非常大的機率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對正在快速成長期的冬小麥造成凍傷,影響收成。
看來這暖冬天氣,對農民來說真是百害無利,在這裡也提醒各位農民朋友們,在今年這樣的暖冬天氣裡,一定要及時的做好防護措施,保證土壤的水分充足,做好病蟲害的防護措施,及時的追加肥料,才能不受天氣的影響保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