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頭條詩人|劉春:肯定有什麼是我們無法了解的

2020-12-18 卓爾詩歌書店
▲【古巴】託馬斯 · 桑切斯

一棵樹站在蒼茫中長久不動

寓於哲理的情思,五彩繽紛的意象,靈動精粹的語言,典麗俊逸的風採,都在舒徐緩蕩的詩行裡閃著光彩,給人以回味無窮的美感享受,這是我讀劉春這組詩的初印象。諸如「大地有了秩序,凌亂的/事物有了主題,上一秒的雪和下一秒/的雪,有了區別」(《心在動》)就寓於哲理的情思;向晚的紙鳶、母親的河流、紙上的月亮,這幾個意象的選擇都使詩有了象外之象;「你是來採風的,但誰能採得到風呢/如同一個人愛美,卻無法說出/真正的美」(《在杭州》),這語言就呈現出一種典麗俊逸的風採。

—— 本期薦讀:謝克強

肯定有什麼是我們無法了解的(組詩)

劉 春

心在動

首先是風在動,從野地上

一層一層捲起,從遠得無法預知的北方

漸次來到跟前

大地有了秩序,凌亂的

事物有了主題,上一秒的雪和下一秒

的雪,有了區別

天空空曠。一隻烏鴉驚起了

一群天鵝——

墨水落下,剛展開的宣紙分外的白

一棵樹站在蒼茫中

長久不動,比天地更蒼茫,最終

與天地合為一體

而它的周圍,雪悄悄地落

又在根部悄悄融化

它們要密謀明天創造一條河流?

風停了,樹木,枝條

甚至整座森林

仍保持著同一種傾斜的姿勢

仿佛接到某種暗示

一個在亭子裡看花的人,很自然地

往前邁了一小步

向晚的紙鳶

黃昏的到來,並不僅僅源於溫和的

陽光,悲劇的發生也不會

因為姿勢曼妙而中止

當一頁紙從草地上飛起,又遽然落下

傾斜的姿態牽住多少路人的魂

你看到了什麼?在這冬日的山岡

空氣中不值一提的微粒

向西方移動著的輕盈的羽毛,抑或是

月亮背面投遞過來的虛幻光暈?

肯定有些什麼是你無法了解的

八萬裡雲天,它翻轉、迴旋、平步青雲

讓人找到了人與神之間的細微聯繫

這西風中浪蕩的遊子

要在大地上留下最後的背影

而向晚的天空下,有多少細小的事物

聚集在風中,多少心比天高的女人

命比紙薄,以生命為代價

換取一次縱情的飛翔

那麼,在遙不可及的某處

是什麼在暗暗發生?

是哪只手在捏住無形的絲線?你看不見

你無法從落日的餘輝中勾勒出

一個行將消逝的傷懷者形象

多少年了,同樣的故事在展開,在堆積

以紙張溶解的速度被流傳,被誤讀

以冰雪的白,蒼涼一代人

歷盡滄桑的面龐……

母親的河流

她從你身邊走過,說不上躡手躡腳

但步子的確很輕

如果你不留意,她就像從未存在

但她見證了你少年時代所有的日子

那些歡樂、悲傷,苦悶和憧想

以及一些無法啟齒的秘密

你常常赤身裸體地撲向她

沒有任何羞澀和顧慮

她總是微笑著接住,不管黑夜白天

偶爾你也看見過她生氣

那一年夏天,烏雲罩住了村莊的頭頂

溫和的她變得暴躁

火氣像要把四周的禾苗點燃

但第二天就消退了

你走近她,她低緩的聲音

似乎帶有一點羞愧。

後來你出了一趟遠門

回來後她已換了一個樣子

身材幹瘦而僵硬,被一套水泥

衣服緊緊裹住

旁邊的稻田也成了果地

上面種著患了黃龍病的柑桔

靈車駛過市中心

那個時候你和一群人在等紅燈

突然間天地寧靜

喧譁者壓低了嗓門。抬起頭

一輛靈車駛過市中心

就恍惚起來——

二月的早晨,體感竟類似秋天

空氣中幹茅草的味道

刺得人鼻酸

這車慢慢開著,在車流中

聽不到任何聲音

像命運河流上的舊船,被風推著

移向最後的港灣

綠燈亮起,大街恢復了熱鬧

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

而你知道有人在哭,在視線之外

在旁人忽視的地方

每次看到靈車

你都會想起那個秋天的早晨

你捧著父親的遺像,跟在

八個男人後面

他們肩膀上的棺槨,艱難地

漂過即將豐收的玉米地

緩緩駛向

雜草叢生的荒嶺

在杭州

黃昏安放好遠山,又即興攤開

一片薄幕,這薄幕

叫西湖

你在白堤散步,愛上西施之外的女人

你搖動一座塔,想釋放

裡面的愛情

但它太大,太無際

你的手

搖動一片空氣

而黃昏比它更大,更無際

風吹過,整個杭州的心

都空空落落

你是來採風的,但誰能採得到風呢

如同一個人愛美,卻無法說出

真正的美

這個黃昏之後

不會有更好的黃昏了

那就帶一張靈隱寺的紙片回去吧——

來年清點往事,該思念的

就思念,該遺忘的

就遺忘

紙上的月亮

紙在伸展。

他的目光恍惚,頭低而又低

像大人們面對的生活

他要幹什麼?一個兩歲的孩子

需要白紙幹什麼?

何況他還找來了一支筆

這是南方的早晨,霧氣瀰漫

月亮在窗外

收攏它的翅膀

如果筆落向紙,即將形成的是玫瑰

還是電視裡的時尚?

而他只是一個兩歲的孩子……

風走上屋頂

移來一朵雲。他「呀呀」直叫

聲音擦過玻璃,像春天

那麼,他是要記下昨夜的夢境

還是在提醒——

他剛剛澆過內心的花園?

筆落下來,一個空蕩的圓圈

簡單笨拙,沒有花飾,沒有塗料

而房屋裡月光流淌

詩作者

劉春,1974年生,現居廣西桂林。詩歌散見於《人民文學》《上海文學》《花城》《鐘山》《天涯》等。著有詩集、評論集《幸福像花兒開放》《一個人的詩歌史》等多部。

▲【古巴】託馬斯 · 桑切斯▼

託馬斯 · 桑切斯,古巴當代最著名的畫家。他經常被認為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畫家,但他的熱帶森林卻是發自內心的美。正如亨利·盧梭每次去巴黎植物園的熱帶花園時所說的那樣,桑切斯創作的風景畫,展現了對自然的冥想特質。

編者按

頭條詩人是《中國詩歌》紙刊堅持了十年的名牌欄目。2008年設立以來,每月刊發一位實力詩人的作品,已累計刊發132位。並從中誕生了11屆聞一多詩歌獎得主。

從2019年起,頭條詩人的欄目規則有所變化:每個月由《中國詩歌》編輯部初選出4-5位當下實力詩人的詩歌,發布在《卓爾詩歌書店》微信公眾號「頭條詩人」欄目上。月末由讀者投票+嘉賓評選的方式,產生「月度頭條詩人」。投票情況作為重要參考。

「月度頭條詩人」將獲得獎金2000元,成為年度「聞一多詩歌獎」候選人。未能成為「月度頭條詩人」的,組詩作品也將擇優在2020年度《中國詩歌》紙刊刊發。

相關焦點

  • 中國詩歌|頭條詩人|葉琛:一個扛著鐵鍬的人走向田野
    「走到別人的窗前/推開時光側門,你會發現那隻花瓶/最大的獲得是蒙塵」(《發現》);而在夜裡,詩人發現「美麗是/一群隱密的星星/一個無所適從的悲傷」(《夜之歌》);而在「郊野之外,我並沒有讓你發現/一個靈魂/正走在鐘聲消失的邊界」(《郊外的鐘聲》)。這發現,是詩人葉琛獨自的發現,而發現後所呈現的詩意,或曰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發現時的深淺與寬窄。
  • 滿臉星辰的人 |《詩歌月刊》八月頭條詩人:王夫剛
    ,增強各大詩刊在網絡上的影響力,中國詩歌網與《詩刊》、《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揚子江》詩刊、《詩潮》、《詩林》、《綠風》、《草堂》等主要詩歌刊物合作,共同推出「頭條詩人」欄目,每月分別推薦一位「頭條詩人」,以饗讀者。
  • 李白的詩歌后世詩人無法超越?
    關注中國詩歌報(中詩報),讓詩歌溫暖人生!
  • 多位外國詩人匯聚成都國際詩歌周:遠道而來,詩歌連接著我們的心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12月9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上,不乏有哥倫比亞、美國、俄羅斯等外國詩人的身影。他謙虛地表示,雖然自己的寫詩的藝術高度無法和在座的詩人相比,但他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來學習、來交流,「我們從那麼遠的地方到這裡,詩歌讓我們的心,在一路上不斷靠近。」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近期重溫了艾青的《詩論》《古人論協作》,謝文利的《詩的技巧》等書籍,對詩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特以此文拋磚引玉。一、什麼是詩歌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問題。若不知詩為何物?怎能稱詩人或詩的愛好者 ?豈不是笑話!什麼是詩?
  •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詩歌:麥草人
    每日好詩|詩人馬維駒詩歌:麥草人 2021-01-06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廢話體」詩走紅暗示什麼?當代詩人:中國需要的是真正的詩歌
    詩經 我國已故現代詩人何其芳先生概括了詩歌的四個基本特點: 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
  • 陳超:不是這些詩人被洋人嚇倒,而是中國詩歌精神被戰敗了
    當代許多中國詩人,在精神歷史上,或者說精神的個別性上,大部分軟弱。「我思」,在沉默的時候還可能是有意義的;當它被用文字表達出來時,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缺乏個體生命意義的過程。在那些比較不錯的先鋒詩人那兒,我看到了他們對西方包括美洲的詩人精神的仿寫過程。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中國詩歌萬裡行組委會秘書長祁人表示,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生前曾三次到中國訪問,與徐志摩交情頗深,建立了中印兩國詩人的信任和友誼;今天中國詩歌萬裡行來到加爾各答與各位印度詩人的見面交流,正是泰戈爾和徐志摩時代中印兩國詩人友誼的延續。「世界各國詩人在心中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國——那就是詩歌。
  • 吉狄馬加:詩歌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民的美好心靈
    青海詩歌節:著眼於深層次交流 吉狄馬加表示,雖然西語文學曾在中國文學作品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但目前兩種語言在文學交流上還並不十分充分。「為了更好地開展跟當代西班牙語作家詩人之間的交流學習,我們現在有意識地推動一些國際性的文學活動,比如青海湖國際詩歌節。」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詩歌是光明,是靈丹妙藥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詩人閆安,《中國藝術報》總編、詩人康偉,《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花城》編輯、詩人安然,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暢談在這個「冬天」,詩歌給予人類的希望與光亮
  • 「2012中國十大詩歌新聞」出爐
    ★關鍵詞:詩集 研討會  ★關注度:會後,有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騰訊網、中國廣播網、中國日 報網、紅網、鳳凰網、新民網、華聲在線網、詩藝網等全國30多家網絡媒體,以及 《中國文化報》、《中國新農村》、《湖南日報》、《芒果畫報》、《金鷹報》、 《湖南工人報》、《長沙晚報》等10多家紙媒進行了廣泛報導和專訪,此次個人作 品研討會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影響廣泛,在全國也屬罕見
  • 有獎徵稿:寧夏詩人 王進 走進《中國·民間詩人新編》詩詞卷
    故而,中原詩詞研究會與當代詩歌研究會擬編撰的《中國·民間詩人新編》(分為詩詞卷與詩歌卷)姊妹篇鴻篇巨製詩集,將分別收錄中國廣大民間詩人朋友的詩詞與詩歌作品。待詩集出版發行後(國內知名出版社、單獨書號)將送往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各地文化博物館與革命博物館收藏。這一切,都是為了不教詩詞、詩歌文化絕於當世乃至後世萬世矣!
  • 詩人成「神經病」代名詞?詩歌惡搞才能引起注意
    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把詩歌看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自覺、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據資料記載,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後世人們將兩者統稱為詩歌。  在洞見文化沙龍的周末雅集,我訪談了詩刊《彼岸》主編、先鋒詩人王松。  「其實我覺得,如果我們拿開歌的部分,只看詩的話,詩應該是一種非人間之物,是具有神性的。
  • 英語詩人與勞動詩歌
    提到洋溢著土壤和詩文味道的絕佳組合,不得不提起愛爾蘭詩人希尼,他既是歌頌勞動行為的詩人,又是自幼從事田野耕作的農民。事實上,從他創作的勞動詩歌來看,將勞動模範詩人這個稱謂賦予他毫不為過。1939年,希尼出生在北愛爾蘭的德利縣,父輩沒有文學基礎,終身在田地中耕作。
  • 中國詩歌詩體簡明史,學詩歌不得不了解的基本發展脈絡
    01即使在《中國詩詞大會》火之前,愛好詩歌的人也不在於少數。《中國詩詞大會》又吸引了更多人對詩歌發生了興趣。這是好事,但對於詩歌的詩體,卻有很多人受一些觀念影響,對於詩歌產生了一些不應該有的誤區。《中國詩詞大會》看了幾期,不敢說太了解,但是我的印象這裡面有很多選手只是背詩和譯詩階段,對於詩背後的知識、社會背景、創作背景包括作者所處情境還是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出現為什麼對於張繼的《楓橋夜泊》的寫作背景有人在詩詞大會上會選錯答案。
  • 【詩歌閱讀】《四川詩歌地理》詩人大點評 ◎比曲積布
    確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了傷,而能夠治療我們的傷的,往往是我們生命的溫暖美好的東西,它可以是親人,可以是知己,可以是兒時的心態。 【鄭單衣】傷秋,自古中國文人似乎都有傷秋的情結。你說秋天是火焰熄滅火焰的日子,我沒有過這樣的日子,也難以想像出這樣的日子是何模樣?
  • 德國詩人恩岑斯貝格獲「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他酷愛魯迅
    德國駐廣州總領事在頒獎活動發言中表示:「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已成為中國民間在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獎,這是通過艱辛努力而實現的。在全世界有眾多國際和國家的文學獎,但其中許多不能通過他們所選出的作家或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在詩歌領域是如此。在德國詩人的版次印數使他們光靠寫詩很難維持生存。黃禮孩今年把詩歌獎授予德國著名作家與詩人恩岑斯貝格。我們為此感到很高興。」
  • 《圭臬》2016年度推薦詩人金指尖的詩歌
    區別於許多外在的詩人與時代的對抗總是轟轟烈烈,咄咄逼人。而詩人金指尖把自己的糾葛與矛盾的激情掩藏起來,個人化的一廂情願,朝向未來的美好和期待,含蓄和低調,詩歌的偉大品質在詩人指尖的文本氣息中散發出了。即使是個人生活形態的詩歌,他非常堅定地告訴自己,不說!因為外在環境的諸多困惑和顧忌,還是不說的好。更多的時候,詩人在路上,歷史的路上,現實的路上,文化的路上,詩歌搖搖擺擺的路上。
  • 父親節主題詩歌|15位中國著名詩人致敬父愛_娛道文化傳媒出品
    學會感恩、崇尚孝道,是我們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記憶中,父親就是一個家的頂梁柱,是一家人精神的依歸和靠山。父親是安心和幸福的滋味,父親是風雨飄搖中的不離不棄。可能因為平凡, 父親讓我們無法用筆尖捕捉他的全貌,但父親仍舊是我們今生無法企及的高度。從古至今,關於父愛的故事無以計數。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輕易地跟母親說聲我愛你,但卻很難對我們的父親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