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嗨喲,春節馬上就要來臨啦,感覺人生又要到達巔峰!過年了,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這時候吃吃喝喝就是頭等大事,大魚大肉,特別是那些懷孕的重點保護對象,家裡人總是說:「來來來,懷孕了就要多吃點,多吃點生個大胖小子。」那麼,孕婦真的是吃得越多越好嗎?
懷孕後,孕媽媽們的頭等大事就是「吃」,來確保自己和胎寶寶的營養充足。甚至有些孕媽媽擔心自己的營養攝入不夠,影響胎寶寶的健康,大吃特吃,結果產檢時被告知血糖高了,要當心妊娠期糖尿病(GDM)。
為什麼懷孕後會容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
孕媽媽該如何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出現妊娠期糖尿病孕媽媽又該做些什麼?
另一種為懷孕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的糖耐量減退,懷孕期間才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又稱為「妊娠期糖尿病」。
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一般等分娩後,大部分糖媽媽可以恢復正常。
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影響程度一般取決於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
對孕媽媽的影響
● 患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的風險增大;
● 羊水過多;
● 孕期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影響孕媽媽免疫力,易並發泌尿系統感染和黴菌性陰道炎;
● 在中老年或再次懷孕時,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 難產、產傷、產後出血發生率增加等。
對胎寶寶的影響
● 巨大兒;
● 胎寶寶宮內生長受限、流產、早產風險增加;
● 增加肩難產發生率;
● 致胎寶寶畸形風險等。
對新生兒的影響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發生率增加;
● 新生兒低血糖機率增加;
●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黃疸明顯)增加;
● 新生兒低鈣血症、低鎂血症增加;
● 童年期及成年期患糖尿病風險很高,發病年齡較提前等。
控制飲食
營養均衡、清淡飲食、少食多餐、控制甜食、水果不可過量。
控制體重
孕前體重正常的孕媽媽,真箇孕期體重增加的適宜值為12.5kg左右,孕中晚期每周增加0.36~0.45kg。
適當運動
孕媽媽每天應不少於30分鐘的低強度活動,最好有1~2h的散步、體操等戶外活動,孕期瑜伽、遊泳也是不錯的選擇。
患有糖尿病的孕媽媽常有多飲、多食、多尿、少體重(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狀),或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反覆發作等表現。
還有一部分孕媽媽會感到疲乏、皮膚瘙癢,這些表現在正常懷孕時也很常見,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管住嘴
合理飲食,有效控制體重增長是預防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關鍵。
● 合理膳食,少食多餐,既要保證能量,又要避免飢餓導致的低血糖;
● 選擇低能量食物,不吃或少吃動物脂肪,有效控制體重;
● 控制高澱粉和高含量精製糖食物攝入,主食攝入宜粗細搭配,水果也要限量;
● 選擇含糖量低且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各種綠葉蔬菜等;
● 以蒸、煮、燉、拌等烹調方式替代煎、炸,忌高油脂類食物;
● 少食或忌食食物:
精緻糖類:白砂糖、紅糖、冰糖;
甜食類:巧克力、甜餅乾、甜麵包果醬、蜂蜜等;
油脂類:花生類、瓜子、核桃仁、松子仁等;
高澱粉類:土豆、山芋等;
忌動物性脂肪油:奶油、豬油、黃油等;
熬煮時間過長或過細的澱粉類食物:大米粥、糯米粥、藕粉等。
邁開腿
孕媽媽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如遊泳、散步、孕婦瑜伽、提肛運動等都比較適合孕媽媽。但類似打排球、舉重或需要抻背、彎腰、跳躍動作的運動項目還是不宜進行。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媽媽也不必過於擔心,一般通過合理治療並在飲食方面加以注意,大部分的孕媽媽都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將糖尿病對母嬰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監測血糖
孕媽媽要多學習、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在家監測血糖,也可以直接去醫院監測,及時記錄血糖值,了解血糖的變化。
● 空腹:3.5~5.6mmol/L(60~100mg/dl)
● 餐後2小時:4.4~6.7mmol/L(80~120mg/dl)
● 夜間:4.4~6.7mmol/L(80~120mg/dl)
● 餐前30分鐘:3.3~5.8mmol/L(60~105mg/L)
一般情況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媽媽是可以自然分娩的,但當合併巨大兒、胎盤功能不良、胎位異常等情況時為了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安全,則需要剖宮產手術。
無論什麼分娩方式,胎盤排出後,新媽媽體內的抗胰島素物質會迅速減少,僅少數患者仍需胰島素治療。
注意,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媽媽一定要在產後42天時進行複查葡萄糖耐量(OGTT)試驗,以決定進一步治療,並鼓勵純母乳餵養6個月,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為了保障孕婦及兒童的健康
我院專門開設了營養門診
為孕媽媽們提供專業孕期營養諮詢
並在2017年11月增設「糖媽媽體驗營」
「糖媽媽體驗營」
由專業的營養醫師、護士進行宣教、指導
幫助妊娠期糖尿病媽媽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受到「糖媽媽」們的一致好評
如果您在孕期有任何營養方面的問題
歡迎來電諮詢「糖媽媽體驗營」
0773-2835551
讓我們為您擺脫「甜蜜」的煩惱~
文/廖嘉英(產二科) 編輯/鄧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