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填詞127|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朱熹為何陷害歌女嚴蕊

2021-01-08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26介紹的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淳熙八年(1181年)八月,浙東大飢, 宰相王淮薦朱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賑災。在短短的九個月中,除了救災以外,這位朱老夫子還惹出一段公案來。

這段公案關係到一個可憐的女子,南宋的一位女詞人:嚴蕊。

一、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據周密的《齊東野語》記載:

天台營妓嚴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間作詩詞,有新語,頗通古今,善逢迎。四方聞其名,有不遠千裡而登門者。唐與正守臺日,酒邊嘗命賦紅白桃花 ,即成《如夢令》。與正賞之雙縑 。」

嚴蕊是台州的一名營妓,據說詩詞歌舞、絲竹書畫無一不通。故事中的唐仲友(字與正,或與政)擔任台州太守,非常欣賞嚴蕊,曾經在宴席上請嚴蕊賦紅白色的桃花。

嚴蕊當席作詞《如夢令》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嚴蕊在詞中提到了紅紅白白,又說「梨花不是、杏花不是」,卻沒有明確說出這是什麼花。結尾處點出:人在武陵微醉。熟悉陶淵明的人知道,武陵人出自於《桃花源記》,可見,這裡委婉點出的就是桃花。

這類詠物詞,不在詞中明確說出所詠之物,而是通過事物獨一無二的特點委婉道出。

二、嚴蕊的冤獄驚動了皇帝

嚴蕊平靜的生活,因朱熹的到來而打破:

朱晦庵以使節行部至臺,欲摭與正之罪,遂指其嘗與蕊為濫。系獄月餘,蕊雖備受棰楚,而一語不及唐,然猶不免受杖。《齊東野語》

晦庵是朱熹的號,朱熹來到台州以後,想找唐與正的麻煩,於是從男女關係方面下手,把嚴蕊當作了一個突破口。但是嚴蕊卻矢口否認。

宋朝官員找官妓陪酒歌舞是允許的,但是不可私侍枕席。朱熹在奏章中列舉了一長串的證據,指控唐仲友貪汙、與嚴蕊「逾濫」,違法給嚴蕊「脫籍」等。

一仲友自到任以來,寵愛弟妓。遂與諸子更相逾濫,行首嚴蘃稍以色稱,仲友與之媟狎。雖在公筵,全無頋忌,....近來又與沈芳王靜沈玉張嬋朱妙等更互留宿,宅堂供直仲友洗浴...仲友又悅營妓嚴蕊,欲攜以歸,遂令偽稱年老,與之落籍,多以錢物償其母及兄弟。《 晦庵集·按唐仲友第三狀 》每遇仲友筵會,嚴蕊進入宅堂,因此密熟,出入無間。上下合幹人並無阻節。今年二月二十六日筵會,夜深,仲友因與嚴蕊逾濫,欲行脫籍,《 晦庵集·按唐仲友第四狀 》

不久,嚴蕊從台州被押往紹興,有獄卒勸誘說,你為什麼不認罪呢?這樣就不用受杖刑之苦了,而且你的罪名也不重,何必如此辛苦的堅持呢?

嚴蕊義正言辭的回答到:

身為賤妓,縱是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罪。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汙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其辭既堅,於是再痛杖之,仍繫於獄。兩月之間,一再受杖,委頓幾死,然聲價愈騰,至徹阜陵之聽。《齊東野語》

從嚴蕊的回答可以看出,她不但正直堅強,而且是一個頭腦極其清醒的人。受盡了酷刑的嚴蕊,寧死也不肯認罪。嚴蕊之案一時名聲遠播,這件事甚至驚動了「阜陵」。

阜陵,是宋孝宗去世以後的陵墓,後人常以「阜陵」代指宋孝宗。

三、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宋孝宗被驚動後, 不久把朱熹調走,另外安排一個人前來調查。這個人物出身顯赫,是嶽飛的兒子嶽霖:

未幾,朱公改除,而嶽霖商卿為憲,因賀朔之際,憐其病瘁,命之作詞自陳。蕊略不構思,即口佔《卜算子》云:"不是愛風塵,....."即日判令從良。繼而宗室近屬,納為小婦以終身焉。

嶽霖到任以後,提審嚴蕊,讓她為自己申訴,嚴蕊不假思索的現場作了一闋詞: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卜算子》

我不自願淪落風塵,而是被命運捉弄。花開花落都有自己的宿命,總歸要依循別人的安排。去也好、留也好,等到山花盛開被插向鬢邊的時候,又何必問我的歸宿呢?

古人評價詩詞,常用的一個詞是:風人之旨。這首詠物詞可以但得起這個評價,整首詞句句詠花,但是聞者都知道,嚴蕊句句說的都是自己的命運。

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借詠物以寄志,是詠物詞的不二法門。

嶽霖也很痛快,不但判決嚴蕊無罪,而且直接「判令從良」,脫離」營籍「成了自由身了。

四、朱熹為什麼陷害嚴蕊?

朱熹與嚴蕊無冤無仇,自然沒有主動陷害嚴蕊的動機。只是嚴蕊很不幸,成了朱熹與唐仲友鬥法的工具而已。

據《宋史·朱熹傳》記載,朱熹到了浙東以後,有不少人告發唐仲友:

熹行部至臺,訟仲友者紛然,按得其實,章三上,淮匿不以聞。熹論愈力,仲友亦自辯,淮乃以熹章進呈。上令宰屬看詳,都司陳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強官究實,仍令熹速往旱傷州郡相視。熹時留臺未行,既奉詔,益上章論,前後六上....

朱熹上書彈劾唐仲友可謂不惜餘力,甚至「前後六上....」,其中《奏劾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中寫到:

台州境民訴太守新除江西提刑唐仲友不法者,紛紛急趨臺城,則訴者益眾至不可勝窮。因盡得其促限催稅、違法擾民、貪汙淫虐、蓄養亡命、偷盜官錢、偽造官會等........

從朱熹給唐仲友羅列的一連串違法事件中,有一個」貪汙淫虐「,就是這一條,讓嚴蕊鋃鐺入獄,受盡了皮肉之苦。

五、理學之爭的殘酷

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同鄉和親戚,當時唐仲友已經被吏部尚書鄭丙、侍御史張大經推薦去擔任江西提刑,還沒有走呢,朱熹來了。

朱熹是宰相王淮推薦到浙東的,按說不應該和唐仲友鬥得不可開交。

這件事發生後,王淮左右為難,甚至」奪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朱熹不領其好意,一生氣反而要求辭職。

這下子惹怒了唐仲友的一派,吏部尚書鄭丙上書把朱熹罵了一頓,說他是假道學,這種人不能用:

時鄭丙上疏詆程氏之學以沮熹,淮又擢太府寺丞陳賈為監察御史。賈面對,首論近日搢紳有所謂「道學」者,大率假名以濟偽,願考察其人,擯棄勿用。蓋指熹也。

這件事發生後,朱熹遠離官場,潛心著書立說,聚眾講學。

唐仲友在這段公案裡脫身後,也開壇講學,廣收門徒,此後再未擔任官職。 淳熙十二年(1185年),唐仲友為台州捐了多年的積蓄修橋 。1188年,唐仲友逝世時,據說連買墓地的錢都沒有 。

朱熹與唐仲友之間的爭執, 背後是理學之爭。在朱熹封神以後,唐仲友的理學觀點屢屢受到朱熹門徒的詆毀。

明代宋濂寫了篇《唐仲友補傳》 ,為唐仲友正名。但朱熹的門徒悉數收購併損毀。清朝的張作楠寫了篇《補宋潛溪〈唐仲友補 傳〉 》 ,世稱「補補傳」,據說又被朱熹一派門徒損毀湮滅。

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淮罷相。朱熹入朝又提起了這件公案,惹得皇帝也煩了。宋孝宗警告朱熹,這件事你該放下了:

上曰:「久不見卿,浙東之事,朕自知之,今當處卿清要,不復以州縣為煩也。」

結束語

朱熹與唐仲友的理學之爭,可以看出不同思想傳播中的殘酷現實。如果不是唐仲友確實清廉,嚴蕊堅強不屈,很難說結果會怎樣。

不過最後她能夠因禍得福也算幸事。據朱熹說,這首《卜算子》並非嚴蕊所作,是唐仲友的親戚高宣教的作品:

仲友親戚高宣教撰曲一首,名《卜算子》,後一段云: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但得山花挿滿頭,休問奴歸處。 《晦庵集 》

無論作者是誰,這首詞無疑是一首詠物的佳作。結束時,按慣例填一首《卜算子·詠絮》為作業:

飛絮渡溪橋,又被東風誤。年去年來總不知,天地容身處。春色許三分,一半歸塵土,一半飄萍逐水流,寂寞元無主。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26|南宋理學家朱熹 也玩隱括詞與回文詞這種文字遊戲

相關焦點

  • 二位風塵才女子,一首卜算子,一首長相思,二首詩還她們自由身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嚴蕊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嚴蕊是南宋時期一名官妓,琴棋書畫,絲竹歌舞,莫不精通,當時有很多人不遠千裡慕名相訪。後來卻被捲入朱熹與唐仲友的政治鬥爭中,朱熹將她下入大牢,施以鞭笞,嚴刑逼供。嚴蕊寧死不從,「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汙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
  • 觀宋填詞131|王炎這首詞別具一格,竟然不寫風花雪月
    他沒有不是科舉出身,而是以蔭入仕。在紹興年間,擔任過蘄水令、司農寺丞。乾道二年(1166),任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乾道四年(1168),賜同進士出身,後來幾年擔任了籤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四川宣撫使,進樞密使。
  • 觀宋填詞59 周邦彥被王國維批評與秦觀相比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前言昨天查找自己以前的作品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上一篇觀宋填詞-58《臨江仙風箏》還是2018年7月寫完的。光陰似水,不知不覺間,一年的時間就這樣悄悄流走 。今天換一換,繼續寫觀宋填詞。後面會把《觀唐習律》和《觀宋填詞》輪流寫一寫,詩和詞還是有些不同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正好可以比較一下。根據《觀宋填詞》的進度,應該寫第59個詞人:周邦彥。一、王國維對周邦彥前後不同的評價喜歡詩詞的朋友大多讀過《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是晚清至民國的著名學者,也是清華四大導師之一,在史學和文學上都有極深的造詣。
  • 觀宋填詞130|合同夫妻?趙長卿心上人被嶽母討迴轉嫁給了農夫
    如果不是鄉貢進士劉澤整理編集了他的《惜香樂府》,估計這個人我們今天都不知道了。其實歷史上湮沒了多少人物、多少佳作,誰又說得清呢?四、柳七風味趙長卿的詞作中,有太多的柔情蜜意,常見歌女美人的形象,很有柳永的風格。例如這首《蝶戀花·登樓晚望,聞歌聲清婉而作此 》閒上西樓供遠望。一曲新聲,巧媚誰家唱。獨倚危欄聽半餉,長江快瀉澄無浪。清淚恰同春水漲。
  • 觀宋填詞合集146-155 人間何處覓風流,白了少年頭
    3、觀宋填詞148|《江城子·遊贛州鬱孤臺 》:鬱孤臺上雨初晴,暮潮平,大江橫。三水通渠,章貢繞重城。閒步蘇辛登覽處,循古蹟,感平生。 文公投筆阻刀兵,嘆零丁,炳丹青。樹杪風來,似有讀書聲。遙向宋牆懷抱裡,旗幟展,且徐行。
  • 觀宋填詞76-85 秋風多少愁 10首詞10個小故事
    觀宋填詞79的故事,是秦檜手下的馬屁精周紫芝,他曾經給秦檜寫了幾十首祝壽詞。想必60多歲才中進士作官的周紫芝,早就不願意經歷無謂的風波,這些應酬之作或許不得不為之。在他的詞中,也很少看見南宋詞人力圖恢復慷慨激昂的作品。
  • 觀宋填詞170|霧中花風前雪雨餘雲,周晉楊花詞兩用排比句
    周晉的這首詞也是如此:似霧中花,似風前雪,似雨餘雲。本自無情,點萍成綠,卻又多情。西湖南陌東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倖東風,薄情遊子,薄命佳人。另外,這首詞的押韻有些特點,雲、人、春,和情、城,無論詩韻還是詞韻,都不是一個韻部。但是周晉當作一個韻部使用了。三、《點絳唇 ·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午夢初回,捲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
  • 觀宋填詞187|宋度宗昭儀王清惠,填詞引文天祥汪元量唱和
    二、五首滿江紅的不同心境王昭儀在北上途中的《滿江紅》詞云: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龍虎散,風雲滅。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王昭儀原詞,回顧了自己在宋亡前美好的生活,下片寫宋室覆亡後的痛苦,並寫到了自己的處境 。汪元量唱和之詞,是一種關心的安慰。鄧剡詞結尾寫到「又爭知、有客夜悲歌,壺敲缺。」這裡用王敦唾壺敲缺的典故,更有男兒無用,徒令女子蒙羞之意 。文天祥的兩首詞,其實都是「代王夫人作」,都以王昭儀的口吻寫出,但是柔美之中透出錚錚鐵骨。
  • 史上最幸運的風塵女子,一首詞換來了幸福生活!
    而許多青樓中的風塵女子也有很多學會了吟詩填詞的,譬如唐代四大才女中的薛濤、魚玄機、宋代女詞人嚴蕊等等都是營妓或歌姬出身,卻都才華橫溢,詩史留名。但古代風塵女子吃的是青春飯,一旦美人遲暮,晚年都悽慘無比。尤其是才藝多端、能詩作賦的才女,往往與文人官員交結頗多,牽涉甚廣,易受整治牽連。如唐代四大才女中的李冶、魚玄機都是死於非命。女詞人嚴蕊曾被酷刑折磨,差點死去。
  • 觀宋填詞107 揚無咎4幅畫4首詞 描繪了墨梅花開花落的美好
    一、奉敕村梅北宋詞人柳永好作豔詞,引起宋仁宗不滿,傳說在進士放榜之前皇帝划去了他的名字,並說「且去填詞」,於是柳永便自號「奉聖旨填詞柳三變」。時間過去了差不多70年,又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這回不是因為詩詞,而是因為畫。
  • 觀宋填詞110 魯逸仲竟然是孔子47代孫 填詞不亞於秦少遊
    一、魯逸仲的朋友圈魯逸仲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名字。魯逸仲曾經隱居在河南的滍陽,自號滍皋漁父。他是本名叫做孔夷,字方平,其父親叫做孔旼,字寧極,宋史有傳,孔旼是孔子四十六代孫。 孔夷曾經與與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以及關沼、劉攽、韓維等人相互唱和。
  • 觀宋填詞168|七寶樓臺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的爭議
    另一方面,吳文英和姦臣賈似道有來往,也頗為人所爭議。首先,吳文英不是個地位尊崇之人,宋史無傳,他還沒有姜夔寫詞序的習慣,生平事跡沒有太多的記載。其次,就是王國維與胡適等人所詬病的問題,他填詞和李商隱作詩一樣,從字面上朦朧幽深而且多歧義,難以理解和判斷。
  • 觀宋填詞16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原來出自方嶽詩詞
    方嶽是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的進士,因為直言不諱,得罪了賈似道丁大全等人,因此仕途坎坷,起起落落,後隱居不仕。牟子才在宋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及第(1223年),算是方嶽的前輩,牟子才曾經勉勵過年幼的文天祥,期望他能夠有遠大的前程。
  • 觀宋填詞177|文及翁填詞慷慨激昂,元軍兵臨城下他卻連夜遁逃
    一、無恥逃兵   此時的南宋已經風雨飄搖,賈似道兵敗被貶死,元朝軍隊攻陷常州、蘇州,不久圍困了南宋都城臨安。  《宋史》在元軍兵臨城下之前,幾十名大臣乘夜逃走。  結束時,依照慣例填詞一首,《賀新郎·西湖》:  瀟灑西湖水,映青峰、夕陽幾度,碧天如洗。回首東坡閒吟處,誤了謝公雅志,供多少、詩騷活計。不見種梅林處士,對煙波瑟瑟浮沉事。楊柳岸,東風起。當年苟且偏安地,嘆中流、幾人擊楫,幾人燻醉。春草春花迷心眼,疑有馬蹄聲碎。看歸燕,誰家故邸。舞榭歌臺渾換卻,喜湖山秀色還如是。千古夢,都休矣。
  • 觀宋填詞167|一重簾外即天涯,嗜書安貧的許棐為何喜歡作閨怨詞
    我們很熟悉鶴沖天,是給柳永惹禍的那一首,柳永因此贏得了奉旨填詞的名聲。不過,許棐這首詞,是依照晚唐薛昭蘊的詞體填寫而成。鳩雨燕風,是春歸時節。但是重簾之內,釧寒釵冷,女子半醉半醒之際,懶得梳洗打扮。向窗外望去,暮雲遮擋,有咫尺天涯之感。春歸人不歸,可惜韶華空度,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