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生活習性易得腎結石?有多痛?腎結石會不會導致尿毒症?

2020-12-20 深讀視頻

腎結石到底是個什麼病?腎為什麼會長結石?

食物被吃進肚子後,除了人體需要的營養外,還會產生草酸鹽、尿酸鹽這類垃圾。

當它們路過腎臟時,腎臟很嫌棄地把它們像丟垃圾一樣丟進尿裡。

正常情況下,這些傢伙就跟著尿滾出人體了。

突然有一天,風雲突變。

打個比方,如果100ML的尿能溶解100個鹽,那麼,如果只有30ml的尿,有100個鹽會怎樣?結果就是會有70個鹽析出。

又或者還是100ml的尿,可是有200個鹽,會如何?那就會有100個鹽被析出。

也就是說,不管是尿少了,還是鹽多了,都會有鹽析出。

這些析出的鹽晶體,會在尿液裡溜達。

尿裡還有很多其他的垃圾呀,像脫落的細胞啦、細胞的碎片啦,這都是鹽的真愛呀。

鹽一遇上它們,就像鐵屑遇見吸鐵石,「咻咻咻」就吸附到這些細胞碎片身上了。

只要它們待在尿裡的時間足夠長,就會越長越大,最後就變成腎結石嘍。

腰背鈍痛、酸痛,是腎結石患者日常最常見的症狀,一般來說,比較輕微。

腎絞痛,是腎結石患者發作時最主要的症狀,經常在活動後、睡夢中搞突然襲擊,痛得非常厲害時,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不安分的結石整天在腎裡頭晃蕩,分分鐘可能會搞出個感染、腎積水,運氣不好的,什麼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最後搞出個癌症都是有可能的啊!

那麼,怎樣的生活習慣容易導致腎結石這種疾病的發生?

1、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辦公族」不在少數,有的是因為早上趕著上班,來不及吃,有的是為了減肥。

不願意吃。這一看似尋常的生活習慣卻是導致結石的病因之一。

有些「辦公族」因為工作繁忙,應酬較多等原因,在外就餐的機會較多,吃大魚大肉的頻率較高,並容易暴飲暴食,吃得過於油膩,而這正是結石病的重要誘因。

因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會增高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形成結石,動物內臟、肉類代謝也會產生尿酸,導致結石。

2、飲食油膩或太素

吃得太油膩也是腎結石的病因之一,吃得太素同樣容易長石頭。

雖然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但是,菠菜、芹菜、番茄、竹筍等蔬菜中同時還富含草酸,過量食用可能從尿中析出而形成結石。

其與豆製品或者鈣片中的鈣結合後,也容易形成結石。

3、喝水量少

不少人因為工作節奏快,喝水的時間相應較少,還有為數不少的人即使有時間喝水,量也不夠大,而這正是誘髮結石病。

喝水少會減少人體尿液,並會使尿液過度濃縮,尿中鹽類的濃度增高,沉澱增多,就容易形成腎結石或尿路結石。

關注深讀視頻,了解更多疾病科普!

相關焦點

  •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哪些因素會腎結石
    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當不幸患上後,會阻礙尿液排除,造成腎臟絞痛,腎積水,甚至是尿毒症的出現。這種疾病是怎麼形成的呢?當尿液中的鈣濃度增加,與尿液中的草酸發生反應,導致沉澱結晶,形成成「小石子」,殘留在腎臟中,無法排出,就會導致,病症的出現。
  • 腎結石嚴重會引起尿毒症嗎?有什麼依據?
    腎結石會不會引起尿毒症呢?我通過幾個病例,給大家講解一下。 上周我們收治一個感染性休克無尿腎衰的患者,這個患者的原因就是由於腎結石導致的輸尿管梗阻,雙側腎積水。 危險的腎結石感染 輸尿管梗阻後患者出現嚴重的感染感染,血壓下降導致無尿腎功衰竭,就是我們說的尿毒症。
  • 反覆腎結石竟導致尿毒症?醫生給腎友提2個醒,一定要注意
    腎結石是比較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我們常說「十個人裡有就一個結石」。高發人群目前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原因主要與日常不良的飲食習慣等生活習慣相關。雖說腎結石很常見,但如果不重視治療,也有可能引起腎功能損傷,甚至誘發腎衰竭。
  • 長了腎結石又不痛,到底有沒有治療的必要?
    因此很多腎結石患者都覺得: 治療不痛的腎結石 = 浪費錢 + 浪費時間。 但有時候毀掉腎臟功能的,恰恰可能就是那一顆小小的、你認為不痛的結石。
  • 以茶代水會得腎結石?這是怎麼回事?喝茶真的會得腎結石嗎?
    很多腎結石患者應該都看過一個報導:一位六旬臺灣男子長期以茶代水,竟然在輸尿管鏡各有一顆0.7至0.8公分的結石……他年輕三十多歲時就發生過結石……三十年後再次復發……,因此,很多腎結石患者都覺得喝茶易得腎結石、長期飲茶恐增腎結石風險...... 這是怎麼回事?喝茶真的會得腎結石嗎?
  • 腎結石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腎結石復發?
    腎結石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腎結石復發? 急性結石病一般在凌晨發作,主要有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等。其症狀多為腰腹部劇痛,嘔吐、噁心等。預防急性結石病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多飲白開水。
  • 腎結石突然很痛怎麼辦
    廣州和諧醫院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 腎結石突然很痛怎麼辦?
  •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如何預防腎結石?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腎結石。其實我自己也是一名腎結石患者,所以能夠體會患者的疼痛。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腎結石,是因為有一天我發現我尿血了!
  • 「水垢」不會讓你得腎結石,但這些常見的會
    甚至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種說法:水垢和腎結石的成分一樣,經常喝到會導致水垢消化不了也排不出而形成腎結石。 這一說法還挺有市場,有人乾脆放棄喝自來水,購買桶裝水飲用甚至做飯等。 今天家醫君特意邀請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梁東輝,為大家解惑。
  • 喝它會得腎結石?給你科普腎結石的形成原因
    腎結石是很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長大到一定程度的腎結石發作起來,會讓人感覺疼痛難忍,使很多患者都受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很多人認為自己之所以會得腎結石,和水質硬有很大的關係,還為特地此買淨水器來解決這個問題。水硬真的會導致腎結石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腎結石吃什麼好 腎結石的症狀有哪些
    腎結石算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由好多原因造成的。日常生活中,腎結石患者的飲食方面都需要特比注意,有很多東西都不能吃。那麼,腎結石吃什麼東西好呢?有哪些適合腎結石吃的食譜。腎結石不能吃什麼?腎結石的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一下吧。腎結石吃什麼好腎結石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相信腎結石患者更願意選擇這一條「食療」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身體,輔助治療腎結石。
  • 腎結石的症狀 輕鬆預防腎結石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在不斷的提高,但是腎結石的病發率也在跟著不斷的增加,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疾病發生的呢?腎結石的症狀又有哪些呢?日常生活該如何有效的去預防它?一起來看看吧。腎結石的症狀1、疼痛腎結石可能長期存在而無症狀,特別是較大的結石。
  • 高蛋白質飲食易引腎結石 腎結石該如何預防
    原標題:高蛋白質飲食易引腎結石 腎結石該如何預防   原標題:高蛋白質飲食易引腎結石 腎結石該如何預防   有研究稱,早餐吃雞蛋,有助於養生。因而很多男性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蛋類,作為養生突破口,但是高蛋白質飲食會導致腎結石。
  • 腎結石不及時治療,會有造成哪些嚴重後果?
    現在腎結石的發病率變得越來越高,這主要跟喝水少以及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和暴飲暴食有著直接的關係,若是一直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下面一起來了解下腎結石的危害有哪些?腎結石的八大危害危害一:影響腎功能甚至尿毒症 患有腎結石的朋友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那麼體內的結石就會在腎盂輸尿管連接處一直停留,這樣就會導致尿路梗塞。如果身體出現了尿路梗塞的情況,那麼就會引起腎臟積水,進而引起人體腎臟功能受損,堵塞時間長了,很有可能會患有尿毒症。
  • 腎結石發作太痛苦?得了腎結石應該這樣做!
    得過腎結石的人都知道,在發作期間,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現象,痛到滿地打滾,摧毀人的意志,讓人畢生難忘。其實它不是什麼大的問題,特別常見也很容易治療,只是出現疼痛,真的是讓人難以忍受。究竟腎結石為什麼這麼疼?得了腎結石應該怎麼做?
  • 什麼原因導致腎結石?得了腎結石怎麼治療?日常有什麼注意的?
    經過查體發現疼痛特別深在,好像和腹部關係不大,是不是泌尿繫結石導致的?由於疼痛的厲害,用了點止痛藥,聯繫彩超。果然是一塊結石嵌頓在腎和輸尿管連接處的輸尿管口的位置了,病因找到就好辦了,就用標準的解除痙攣,止痛。由於結石不大,考慮有可能排除,所以在不疼後多喝水,多運動了。
  • 腎積水是腎結石引起的嗎
    如果腎臟出現了問題的話,對我們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其中腎結石就是一個最常見的腎臟疾病,然而它還會誘發其他的疾病。
  • 長腎結石是因為水質太硬?錯了,多與這四種生活習慣有關
    據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出現了腎結石。腎結石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腎臟疾病,一般出現在腎臟部位的結石容易對腎臟健康造成損傷,因此平時發現自己有腎臟部位的結石出現,需要及時展開治療。另外,了解結石出現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從源頭出發,防止這種疾病繼續出現。
  • 腎結石病人飲食方面,注意事項!
    飲食是產生腎結石的主要原因,日常飲食中,結石病人必須注意食物的搭配。即使檢查出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需要某種食物來補充時,也不宜經常性大量進食,因為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是有限的,吸收不了就給「長石頭」創造了空間。腎結石有哪些症狀?
  • 為什麼有腎結石的人群,不痛要比痛更危險?今天告訴你背後原因
    有結石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如常見的腎結石,它是指體內有草酸、尿酸、鈣等晶體物質,在腎臟堆積導致的情況。男性發病率要高於女性,即便是青少年也不例外。在生活中,有腎結石人群通常會在有小便時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細心發現,可以在尿液中看到蛛絲馬跡,如血絲、很小的結石等等,情況較為嚴重的腎結石患者,還容易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打寒戰、下腹有明顯疼痛等等。一旦發作,疼痛感十分明顯,有些患者形容是「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