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太粗,餌料太硬,真的會「擋口」?你多半都理解錯了

2020-12-14 釣魚路人甲

經常聽釣友們說現在天冷了要用細線,不然用的線太粗了會「擋口」,餌料也要軟一些,不然也會「擋口」,對於這點我並不是完全認同,首先我認為冷天作釣或者魚口比較輕的時候用細線和將餌料狀態調得比較軟,增加適口性這點是沒問題的。但是用粗線組真的會「擋口」嗎?

首先來聊聊什麼叫擋口,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子線或者餌料的狀態阻礙或者攔截魚兒吃餌。但是在實際作釣中真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以用粗線舉例,之所以用粗線時浮漂反應的靈敏度不如細線,其實主要是因為在傳遞浮漂信號時,由於線組比較粗,且硬,導致傳遞浮漂信號衰減比較大,造成浮漂動作不夠清晰,不好抓口。可是這和擋口有什麼關係?

出現這種情況,釣友們一般都會將線組換細,主要是想讓浮漂的動作更好的從浮漂上表現出來,讓我們更準確的抓到真實的「魚口」而已。

另外,很多釣友也說餌料的狀態如果把握得不好也會「擋口」,其實這個擋口並不是指餌料擋著魚嘴,讓魚吃不進去,而是說餌料的狀態魚不喜歡,不喜歡吃,甚至不願意試探,極端情況下還會驚嚇到魚。

到了十一月,水溫夠低了吧,釣競技池的混養魚,夠滑了吧?但是你用輪胎線不裝浮漂,直接用大鉤子扔進去試試,看看「擋口」嗎?舉個極端點的例子,有很多釣友喜歡玩黑坑,以釣滑口鯉魚為例,用0.6主線0.4子線,小鉤,能夠很好的抓到「小口」或者你要不斷的「摘口」,總是造成空竿,一個小時釣那麼一兩條魚。這種魚情比較常見吧,至少玩黑坑和經濟的不會陌生。

那麼如果換成2號輪胎線,將鉤子加大5倍,不用漂,繃竿稍,照樣也能釣上魚來。明明線組大很多,鉤子大很多,而且還是滑口魚,那麼,這樣的線組和魚鉤,真的「擋口」了嗎?另外,有的釣友喜歡用皮筋掛顆粒作釣,那麼餌料整個顆粒,狀態比餌料差多了,而且還有皮筋綁著,照樣釣不少大魚,這樣的餌料狀態「擋口」了嗎?

其實,並不能單純的認為,子線粗一些,調釣不合適或者線組不適合釣法,又或者餌料的味型和狀態不對路,就人云亦云的認為「擋口」,也不能找不到原因就簡單的用「擋口」來解釋這些現象。更不能武斷的認為,子線粗就「擋口」,餌團稍大,稍硬甚至拉絲粉稍微多一些就覺得「擋口」,其實造成沒口的根本原因不是線組和餌料在阻擋魚兒吃餌,而是你的釣法和餌料味型選擇不合適,從根本上來說是你自己忽視了線組和餌料的合理搭配,調釣和餌料狀態也不符合當前魚情,才造成的沒口現象。

當然了,有些喜歡抬槓的釣友,可能會說,你用桌球大小的餌團去釣麻將鯽,也不算「擋口」嗎?那麼,這我就沒話說了,這確實是擋口,而且還擋得很嚴實。

總結:希望釣友們明白,很多時候你們理解的「擋口」,其實是餌料的味型和狀態不對路,線組選用不合適,調釣不符合當前魚情,造成的浮漂出不來動作。而不是從字面上理解的那個「擋口」。

相關焦點

  • 不同的水深該如何控制餌料狀態?釣不到魚可能是霧化太好了!
    ,假設釣點水很深,你的餌料霧化要是太強,基本在中上層水域就化光了,還拿什麼來釣魚呢不同的水深該如何控制餌料狀態?,效果立竿見影,但最好還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改不了拋滿竿的習慣,那就只能控制霧化3、霧化太好會導致雙餌離底,魚兒吸食困難,有口卻不中魚我們在深水釣魚通常會把浮漂調高以此來增加上牽力,使線組繃直有利於信號傳遞如果餌料霧化性太強
  • 怪不得你總是斷線跑魚,原來是主線和子線的搭配出了問題
    3、為了大小通殺,很多人認為子線粗了會擋口,而主線和魚咬鉤沒關係,所以大點也沒事,另外主線更換麻煩,為了防止大魚進窩所以主線先用的粗點,一旦有大魚進窩的跡象,可以立馬更換粗子線,子線和主線的號數相差越大,子線上調的空間就越大。
  • 釣友自創子線綁法,易、快、牢,堪稱「第一子線」!
    下面說說幾個問題:1.關於線。尼龍線部分0.8起步(0.6也行,再小就失去使用該子線的意義了),大力馬0.2起步。你若願意,尼龍線用到5,大力馬用到1.5都是你的自由,只要掛地球後你不擔心竿子的安危。2.關於尼龍線和大力馬的連接。或許很多人不會打結,沒關係,我的打結方法簡單有效,下面會有圖文,給大家參考一下。3.關於原理。
  • 到底該用多大的子線?照我這樣配,既能保證靈敏度還不擔心切線
    想知道怎樣搭配線組,首先要知道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子線粗細。1,魚的衝擊力不同型號的線組拉力值也不同,越粗的線拉力值越大,反過來就越小。所以魚的衝刺力越大用的線組就越大,比如說同樣是1斤的魚,鯉魚和鯽魚的衝擊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 水越深,漂組的靈敏度越差,子線越粗,漂組的靈敏度越低
    ,影響也不會很大,水深3米時,一樣的條件,在水皮,和到了水底,餌團的大小必然會有明顯的變化,嚴重一點,可能還未落到水底,餌團都霧化完了,這樣的情況,怎麼能做到鉤餌沉底底釣呢?三、水越深,子線越粗,漂組越不靈敏釣深水,必然不會選用太細的子線,要不然,3米的水底,釣上一條2兩的鯽魚,提竿到水面,用0.6以下的子線,硬提上來,十之八九會切線,因為水深,水壓大
  • 冬釣鯽魚,用0.8子線好還是0.4子線好?看完此文一目了然
    幾號線算粗幾號線又算細呢?別覺得這是個常識性問題,不同的人對「常識」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就拿釣鯽魚來說,有人覺得0.4算細,0.8算粗,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用過2號以下的線,在他們眼裡5號、10號才算粗!冬季野釣鯽魚該用多粗的線?
  • 子線老打結?留意這幾點完美解決,哪怕PE子線都不打結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子線容易打結這個問題困擾不少釣魚人,甚至有十數年釣魚經驗的老釣魚人也頭痛不已。子線打結之後絕大部分都會捲曲影響我們抓口準確度,嚴重的話甚至會延遲反應魚兒的吃口。最重要的是:打結之後的子線拉力值會銳減,讓我們切線跑魚,大部分時候在楊竿刺魚的瞬間切掉。
  • 冬天用海竿爆炸鉤,餌料不沉底?分析這兩個原因,就能釣得大物歸
    或者是雖然冰層不厚,但是浮冰多,會掛住風線,把餌料架空在半水處。解決方法對於冰層厚的情況,可以事先使用重鉛墜配合海竿砸破冰面。遇到浮冰多的時候,就要適當地放線,等確定餌料到底之後再收住線杯。比如,不確定水到底有多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重鉛墜,拋投在窩點處,等到底之後,在主線上做一個線擋標記,測一下水深,後期在餌料拋投的時候就依照線擋來參照,是否到底就行了。
  • 子線,主線,魚鉤綁法解析,值得收藏!
    5.釣鯉,子線長度20--30cm,因鯉魚體較大,警惕性高,採用長子線可有效降低魚體碰線等假信號,同時中魚後,還可提高子線強度。特殊情況下垂釣鯉魚的子線長度可增加到40cm,如果在長的話,你不是很容易拋竿了。6.滑口釣鯽,子線長度18--20cm,這時即可避開一些假信號,同時靈敏度又不至於太低。7.釣草,子線長度25--30cm,與釣鯉相同。
  • 為什麼PE線做子線魚不吃餌?這種個例主要有三個原因
    釣友問兩根魚線沉在水底,為什麼PE線魚不吃,尼龍線吃口好?很多釣友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PE線有顏色,魚在吃餌時能看到!尼龍子線大部分是透明線,魚在吃餌時看不到!也就是說PE線的顏色降低了它的隱蔽性,讓魚吃餌時產生了警覺,從而不吃餌料。
  • 釣魚技巧:子線長短不同有哪些特點?科學選擇,中魚率飆升!
    一、長短子線的特點1、結實情況不同子線的長短不同,結實程度不同。可能很多釣友難以理解,為何相同的子線長短不同結實程度會有差別,這是因為子線跟主線工藝上有較大差別,主線講究有剛性,延展性比較差,這個是為了提竿動作能夠快速傳遞。而子線需要一定的延展性,這樣自然會感覺比較柔軟。
  • 兩斤的鯪魚能切2.0的子線,這種「急性子」的魚該如何垂釣?
    鯪魚夠衝勁、夠刺激、夠耐力、夠新鮮,鯪魚是出了名「急性子」非常的暴躁,流線型的身材加上寬大的尾巴給了它強大的爆發力,一斤土鯪堪比3斤的草魚這句話不是吹的,同時,上魚的手感是真的過癮,兩斤的都能切2.0的子線。那麼問題來了!鯪魚該怎麼釣呢?
  • 野釣鯉魚最常用的線組搭配方法
    鯉魚是一種十分狡猾的魚,具體表現為進窩慢、吃餌謹慎,中鉤後又極易往障礙物多的地方鑽我想釣友們應該也有不少次因為鉤住水草、繞上木樁而導致跑魚的經歷吧在自然水域作釣,如果你主攻鯉魚,小飛建議儘量以粗鉤大線為主,不需要考慮到擋口、靈敏度等等,只要考慮如何把他誘進窩即可
  • 徹底搞明白啥是餌料的適口性,賣餌料的商家實在是太誤導釣魚人了
    從字面上來理解「適口性」這三個字其實非常簡單,其實就是用來形容飲食的一個名詞,適口說的就是適合的口味,適合某人某時間段內胃口的特定需求,簡單來說就是飲食對路。釣魚餌料的適口性,指的是在特定的垂釣環境下,魚願意吃,而且吃的很多餌料特性。這是衡量餌料是否對路的重要指標。
  • 別總怪浮漂不出頓口,你注意到餌料的「適口性」了嗎
    為什麼浮漂出不了頓口會和餌料有關?道理很簡單,任何動物包括人都一樣,喜歡吃的東西就多吃點,不喜歡吃的東西就少吃點或者一口不吃餌料是有味道的,而且有霧化、散落等狀態,這些都能夠將遠處的魚誘進窩點,但最終決定吃還是不吃,靠的是餌料本身!
  • 釣魚用的子線,2.0和1.5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愛好釣鯉魚的釣友們,玩鯉魚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天氣涼了,鯉魚的活性急劇下滑,攝食慾望也下降,除非你的餌料特別適口,否則很難出現像夏天那樣,大黑漂,三五目黑漂的情況了。這個時候釣鯉魚,餌料咱們暫且不談,聊一聊線組對於垂釣的影響。
  • 「長子線鈍、短子線靈」,野釣該用多長的子線,可別搞錯了
    如果你調釣的比較靈敏,主線子線在水裡是筆直的,鉤餌的狀態是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那這個時候用長子線和用短子線的區別倒不是很大,即使是和通線相比,也不會有明顯差別。但野釣我們通常不會釣得那麼靈敏,常見的調釣是一鉤餌躺底,一鉤餌到底,或者雙鉤餌都躺底、子線彎曲。
  • 提竿後子線纏繞、釣目變化,子線切線,多半都是它的禍
    二是釣目發生變化;比較常見的是預調好的釣目,不知怎麼的,就升目或者減目,但是不管是增目還是減目,都是突然而然,明明拋竿釣點沒有偏離,但是釣目要麼增目了,要麼就減目了,最討厭的,是增減目變化沒規律,忽一忽二,全然摸不著頭腦;那麼這兩種情況,多半都是鉛皮沒有處理好,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但是總結起來,無外乎修剪、裹纏、修邊這三個細節沒有處理好;那麼有釣友說了,可以採用成品鉛墜,是不是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