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件事不要過早教會孩子,不然他的心智跟不上,會影響成長

2020-12-12 蘑菇老師育兒

凡凡是個學霸,一路被保送上的研究生,生過孩子之後,她想讓孩子和她一樣,於是從孩子生下來開始,她就對孩子特別嚴格,想讓他儘快學會走路、說話,掌握各種技能,但是孩子畢竟還小,有些事情是不能馬上就學會的,凡凡很著急。凡凡的老公看見了,勸告凡凡,孩子還小,不同的年齡都有要做的事,不能這麼強迫孩子呀。凡凡也發現自己對孩子太苛刻了,讓他受了不少苦。

現在社會發展的飛快,媽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從小就對他嚴格要求,但是孩子的年齡擺在那裡,心智完全跟不上,會影響成長。過早教會這幾件事看似是對孩子負責,其實是害了他,對後天的影響很大的。

一.走路

不同的孩子會走路的年紀不一樣,是由自身的身體素質造成的,有些孩子骨骼發育的比較早,不到一歲雙腿就已經能夠支撐自己的身體,並且保持平衡向前走了,但是有些孩子一歲多了,還是沒有學會走路。媽媽在孩子學走路這件事情上不要心急,關注寶寶的自身狀況,直到寶寶覺得自己能夠走路的時候再鍛鍊他,對他的身體才最好,太早教會他走路反而對骨骼發育沒有好處。

二.說話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滿滿鍛鍊出來的,但是想要讓孩子儘快聽懂大人的話,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這就是寶寶剛出生時只會哭,慢慢年齡變大會咿呀學話的原因。寶寶要先聽懂別人的話,才能學習,如果寶寶的大腦還不足以分析出別人話的意思,媽媽就要他學會說話,反而會讓寶寶的語言功能變差。順其自然,平常多和寶寶交流,不要勉強他說不能說的話,慢慢寶寶自然就學會說話了。

三.畫畫

寶寶的思想一般都天馬行空,慢慢長大後才會被一些規則禁錮。所以媽媽經常會發現,寶寶特別喜歡在自家的牆上亂寫亂畫,趁著寶寶還能發散思維的時候,媽媽一定不要約束他,就讓他自由發揮就好,別讓他太早去系統學習畫畫,這樣會禁錮他的思維。等到年紀大一些之後,再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同意,那麼媽媽就可以放心讓孩子去學習畫畫了。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早學這幾件事,危害太大了,家長們一定要知道
    小笨熊 文/朵朵麻麻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寶寶,從小就贏在起跑線上,認為提前讓孩子學習一些技能,對他以後的成長會有幫助。但其實,寶寶的生長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的事情超前學習,反而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下面就跟著朵媽一起來看看,有哪幾件事情,千萬不能讓寶寶學太早!
  • 不要對你的寶寶做「這三件事」,會影響他的成長,未來難有成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這麼說,如果這位媽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那麼它的寶寶就已經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他會擁有一個良好的品德,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對他人的尊敬。然而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還是太少了,當然我們也能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如果你喜歡對你的孩子作出以下三種行為,那麼無疑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說他們未來很難有成就,也毫不誇張。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父母卻正在做
    隨著80、90後的寶媽進軍,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聰明伶俐,所以,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事情會讓孩子過早的去接觸,雖然家長是好心,但最後卻沒有得到回報,甚至對孩子的成長都造成了危害。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的4件事,多數父母正在做,對娃傷害很大
    >「加速」,通過自己的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最終達到父母的預期值,不過,有些事情對於小寶寶來說不能操之過急,寶寶不能「過早」接觸的4件事,很多父母正在做,對孩子傷害很大。」接觸的4件事,對娃傷害大1、 過早學走路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群議論說誰誰家孩子走路比較早,說這樣的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所以,有的家長為了不被落下,每天都鍛鍊孩子走步,甚至都不管孩子累不累。
  • 孩子3歲前,家長別逼著做這幾件事,當心適得其反
    孩子也有點不開心,委屈地說「這就是我的玩具,他想玩也讓他媽媽去買。」最後小朋友B的媽媽帶著它離開了,看著也有點不開心。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媽媽做得對,就是要從小教會孩子分享,不然以後會很自私的。可是淘媽卻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他也不過是個3歲的孩子,那是他最愛的玩具,不想給其他的小朋友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6歲前不要做這10件事,不然會後悔的!
    原因是過早強調記憶的背誦危害孩子的心智成長。「孩子6歲前,玩耍應該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過早地給孩子學習,其實是一種悲哀」,這是國內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其實,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
  • 這兩件事上,父母要教會孩子自私,"裝大方"只會耽誤孩子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哪種教育觀念,都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為孩子制定。有些父母會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個完美寶寶,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難實現的,畢竟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父母如果不能接受娃的缺點的話,也會生活的非常辛苦,所以在育兒路上父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太焦慮。
  • 不要讓孩子過早學習的三件事,兒科大夫強烈反對,對孩子傷害大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讓孩子學習各項技能和培養各項能力固然沒有錯,但有些事對孩子來說,不應過早的學習,孩子在合適的年齡學習合適的能力,才會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其中,3件事家長是不應該讓孩子過早學習的。算是不錯的早期教育,但並不建議家長去教會孩子。
  • 這7件事不要讓孩子過早學會,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建議收藏
    因為怕孩子落後就花錢給孩子各種補習的家長們,捫心自問,有沒有想過這可能前功盡棄、白費功夫,這可能對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沒有一點好處,反而會滋生各種各樣的負面作用呢?如果過早讓孩子接觸如廁訓練,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一些孩子甚至會因為過度焦慮煩躁而產生便秘。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不要過早讓他們去訓練上廁所。
  • 別人請吃飯,這3件事不要做,不然會影響人際關係
    在中國,人情往來最佳的地方就是飯桌,上沒有什麼事不是一頓飯能夠解決不了的,尤其是到了各大節假日,很多人都會出門與朋友外出,這就免不了會參加一些飯局,朋友禮尚往來,不是你請別人吃飯,就是別人請你吃飯,但是即便關係不錯,在別人請客吃飯時有三件事不要做,不然會影響人際關係。
  • 這「3件事」別讓孩子過早接觸,容易影響專注力,家長別大意了
    在中國式教育裡,父母們認為很多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越早接觸越好,只有當孩子越早接觸和了解一些事物,孩子才能領先於同齡人。但是有些事情越早接觸卻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每位家長都期待能培養出孩子的超強注意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卻往往忽視了這3件事,如果孩子過早接觸這3件事,那麼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樣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們千萬別大意了。
  • 優秀家長注意:教會孩子4件事,他將來一定會感激你
    孩子未來的人生到底會是什麼樣?其實很大程度決定在父母的身上,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下面這四件事,孩子將來一定會感激你。孩子孤獨的時候,書籍來陪伴他;孩子困惑的時候,書籍來引導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父母來說,無論教會孩子多少知識,多少生活技能,都不如教會他自主學習的本領。這是他可以享用終生的隱形財富,也是你最富裕的資產。就如畢淑敏所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任何人無法替代。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如果你只把培養孩子的任務交給老師,那麼你耽誤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以下幾件事,是老師也教不了的:1、健全的人格一個孩子,可以學習成績差,但行為習慣,人格品質必須健全。這是需要家長從小去培養的。
  • 這12件事千萬別讓孩子過早接觸,父母必須知道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有很多父母特別心急,他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加速」,總想儘早激發寶寶潛力,完成一些超過同齡人的事。但有許多事對孩子來講,其實是「不宜過早」嘗試的。
  • 孩子的心智成熟早,對孩子的發展是好事嗎?該有的童心去哪了?
    一個超乎年齡段的壓力,讓孩子被迫成長,所以,這樣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至成熟的比較早,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強。第二,強制型父母的要求。很多孩子受父母的行為影響。會通過語言行為等一些能力去教會孩子如何去做,也喜歡讓孩子早一點懂事。
  •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開朗。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 孩子6歲前最好不要做這10件事!
    功夫媽咪說:臺灣已經明文規定6歲以下的孩子禁止學英語,原因是其會影響孩子的心智成長
  • 教會這幾件事就能摧毀他
    教會這幾件事就能摧毀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出的任何一件事情,除了上頭衝動以外都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大腦思考過後而做出的。你內心不想做的事情你自然不會去做,這就是心理學的奧妙之處。很多心理都是通過心理學去解決治療病人的心理疾病。但是相同,如果你想摧毀一個人的內心,擾亂他的心理,你也可以通過心理上的暗示來摧毀他內心的防線。
  • 不滿六個月的寶寶,這4件事不可做得太早,不然會很影響身體發育
    01不滿6個月的寶寶,這幾件事不能做的太早,否則會影響他們的健康發育1、抱姿不對,或者下地過早寶寶出生後,家人自然愛不釋手,總是想要把寶寶抱在懷裡,雖然這會讓自己很累,但是父母卻會樂此不疲。當然,如果自己真的感覺手臂酸痛的時候,父母也會潛意識的對姿勢進行調整,只是這時他們自己自然舒服了,可是卻忽略了懷中的孩子。由於此時寶寶的身體結構還沒發育完善,脊柱也未定型,如果父母抱寶寶的姿勢不當,很有可能導致他們脊柱變形,影響他們的頸椎發育。
  • 父母最該教會孩子的3件事
    No.1幫助孩子學會樂觀抑鬱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少都發生過一次抑鬱。抑鬱症的趨勢仍在加速,而且首發的年齡越來越小。長大後,我們會發現在面對生活的挫折很多人都會陷入很悲觀的情緒,這會影響我們往前走,甚至在遭遇挫折時被一擊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