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思呈老師(原創)
「我家孩子很懂事」仿佛是對孩子的一句稱讚,但在很多時候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在一次聚會上,同是五歲的小孩子在一起表現截然不同,其中有一個五歲的孩子顯得格外出眾。五歲的孩子可以獨立地做很多事情,同時還可以服務於很多孩子。在這其中沒有表現出卑微,而是更多的謙讓,言語中仿佛大人一樣,總是在照顧其他的朋友,很多人都會對他的評價是「這孩子真懂事,孩子真成熟」。父母臉上也非常的驕傲,仿佛這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在聊天中了解到這個孩子和父母不經常在一起。最多的是和奶奶在家中,因為父母經常說,奶奶年齡大了不能夠照顧你,你要學著懂事一些,所以,教會孩子做很多事情,一個五歲的孩子就學會了像成人一樣去思考。而且還會做很多的零散的家務活。看起來根本就不像一個五歲的孩子。雖然他的年齡只有五歲,可他的心理成熟度是非常高的。
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成熟的孩子?
第一,父母關愛比較少的家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本能,也都有自己的求生欲望,對待生存有著不可限量的能量。很多孩子被當成留守兒童或者周末兒童,平時的時間裡大多數都是自己在照顧自己,甚至還要代替父母的職責去照顧老人。這樣的孩子從內心就知道去心疼人,同時也知道應該如何去讓自己更好的生存,孩子的內心往往承受的更多壓力,在父母看來是省心,其實孩子泯滅的童心。這時的孩子未必內心是開心的,但孩子的內心卻有著無比重的責任。一個超乎年齡段的壓力,讓孩子被迫成長,所以,這樣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至成熟的比較早,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強。
第二,強制型父母的要求。
很多孩子受父母的行為影響。會通過語言行為等一些能力去教會孩子如何去做,也喜歡讓孩子早一點懂事。所以,會用成年人的習慣去要求孩子,自然會誤導孩子的行為。也會讓孩子過早地意識到責任感的存在。但同時也讓孩子喪失了本階段該有的一些快樂。
第三,多子女家庭。
在一些家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中,往往大的那一個因為在家中總是被父母慣有要照顧弟弟妹妹,要讓著弟弟妹妹的行為要求,所以,孩子不得不早熟,需要去承擔起自己的分外職責。即使自己還是個孩子,但內心被家長引導得像一個大人一樣。需要去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過早地接受了成年人的心智。
第四,家教不嚴的家庭。
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一個家庭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引導著孩子未來的行為習慣,以及道德標準。很多家庭對孩子實行放養制,對孩子的教育欠缺,以至於孩子接受了太多的負面信息,以及過早的接觸網絡上一些不能夠分辨的愛情話題,孩子很容易出現早戀等情況,這些小孩子接觸不到的,同時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分辨能力,可能會因為接觸這些內心過早成熟。對孩子的成長自然是不利的。同時對於是非觀沒有形成的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判斷,產生一些盲目崇拜,厭學的情緒。這些都對孩子的未來有所限制。
心智成熟早的孩子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語言成人化。
在孩子的世界中更多的應該是天真,比如父母經常會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往往對於孩子的回答。都希望能夠盡善盡美。但其實父母在要求孩子情商提高,用看似謊話的行為去表達自己時,就已經誘導孩子成長了。孩子在說話方面越來越像大人,學著大人的方式去做事,去說話,慢慢形成一定的習慣,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成熟,也就會失去了孩子的天真和活潑。自然看不到孩子該有的一面。
第二,心智成熟化。
很多小孩子的心智成熟,表現在考慮事情不從自己年齡階段出發,而是考慮成年人該考慮的事情,比如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他考慮的並不是和孩子之間的相處,總是考慮父母的工作問題或者家裡的實際情況等,這些都讓孩子過早地接觸了現實社會,開始學會去一步一步的思想成熟。這時家長一定要反思自己,平時是如何對待孩子的,為什麼讓孩子的思想一步一步走向了成熟,而這樣的心智成熟對孩子來說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第三,行為上成熟。
孩子的行為成熟來自於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心智成熟的時候,大腦最會隨心智而支配。自然孩子在行為表達上也會稍顯成熟,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會早戀,8歲的孩子願意去做服務員,很多時候這些孩子內心迸發出的想法。行為上的做法都表現的成人化,也許很多父母也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可父母強調讓孩子能夠懂事,往往帶來的就是對孩子的催熟。父母讓孩子懂得越多,自然要比同齡人看起來早熟一些。想讓孩子留在自己的年齡階段學會天真一些,家長一定要保持孩子的那顆童心。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童心?
第一,對孩子的行為模仿能力進行制止。
很多家長看孩子在模擬電視上的情景時,會認為非常好玩,甚至很多家長還會教孩子去做成年人的一些行為動作,認為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實際上當大人開始模仿起成人的行為動作時,就會在孩子的內心去逐漸的加深印象。自然在孩子的主觀意識裡催化著孩子成長,當孩子開始模擬大人說話,尤其是一些成年人的問題,孩子經常參與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現階段的任務是什麼,不要讓孩子過多的參與這樣的生活,同時不要讓孩子過早地接觸網絡上的一些流行用語,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是有用的。
第二,讓孩子多和同齡人接觸。
讓孩子保留童真,最好的辦法是和同齡人共同成長,在每個階段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有自己的小世界。一定要讓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做一個開明的父母,讓孩子在玩耍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圈。通過玩耍學習合作,讓孩子能夠接觸到銅陵的世界,這才能夠保持著自己內心的純真。
第三,不要把成年人的壓力灌輸給孩子。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體諒自己,並用自己的生活講述給孩子過早地讓孩子去。接受這樣的現實。尤其對於家裡條件普通的家庭來說,不要總是用金錢的方式來說教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的內心增加壓力,同時還可能誤入歧途。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要完成的事情,並不是孩子過早的早熟,就能夠儘快地完成人生的旅途。學會讓孩子欣賞自己成長的每一瞬間,就應該踏踏實實的讓孩子走好每一步,不要過早的接觸成年人的思想,更不要貪圖童年時的玩樂,讓孩子自由的生長,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父母要給孩子正確的導向,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同時學會遵守規律,讓孩子在平靜中成長。
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兒童教育,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有相關育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