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每一位媽媽都渴望給寶寶更貼心的照顧,呵護寶貝健康成長。
寶寶是第一次當寶寶,媽媽也是第-次當媽。
媽媽是一份無法經過「崗前培訓」的職業,在照顧寶寶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缺乏育兒經驗而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身陷誤囡!所以,本文就來助各位媽媽開育兒迷霧,解鎖科學育兒姿勢!
0 -3歲寶寶常見的護理誤區、科學護理方法,都濃縮在本文裡啦快拿小本本記做好筆記!
0-6個月常見誤區代表:寶寶溢奶只知拍隔
很多寶媽容易將溢奶和吐奶混為一談。溢奶對大多數嬰兒來說屬於正常現象,一般由生理原因引起。主要跟幼兒胃的生理特點有關,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道未端的括約肌發育還不成熟,如果遇上餵養不當,如餵食量過度、餵養姿勢不當、餵奶後過早翻動等,都有可能導致進入胃的奶水再反流到食道裡,從嘴角邊溢出,即益奶。
而吐奶則多因新生兒食管、胃、幽門等消化道不通暢或功能障礙所致,進食後一日胃蠕動強烈,食物就會從胃反流進食道從口中吐出,甚至呈噴射狀。
遇到寶寶溢奶,很多媽媽都會說:「給寶寶拍嗝啊」!是的,餵奶後給寶寶拍嗝是解決寶寶溢奶的種方法。但是,想要避免寶寶溢奶,還應從根本原因下手。
解鎖正確做法:
1、找到合適的哺乳姿勢:讓寶寶身體傾斜到45的姿勢喝奶。
2、注意控制奶液流量,避免餵得太急。
3、不要在寶寶哭鬧時餵奶,避免寶寶吸入大量空氣。
4、新生兒胃容量小建議少吃多餐,避免一餐餵得過飽。
5、餵奶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平躺,也不要隨意搖晃寶寶。
7-12個月常見誤區代表:添加輔食時,過早給孩子加鹽
進入這個階段後有特殊需要的寶寶已經開始逐漸添加輔食,比如米粉雞蛋糊等。
但是,在給寶寶添加輔食過程中,有的過來人就表示:「孩子要吃鹽,不加鹽沒味道,而且不吃鹽沒力氣,站不穩!」寶媽們聽了過來人的「育兒經」,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吃鹽,尤其是看到寶寶不愛吃輔食時,有的寶媽直接照搬過來人的理論,就這樣過早地給孩子吃鹽。
解鎖正確做法:
寶寶的飲食,應儘量清淡、天然。其實,在接觸調味品之前,寶寶完全可以接受天然食物的口味。所以,不必擔心不加鹽的輔食,寶寶不愛吃。
1-3歲常見誤區代表:寶寶肉嘟嘟等於長得好
寶寶的體重經常被寶媽們用以衡量寶寶長得是否壯實。每次出門遛彎時,看見別人家肉嘟嘟的小寶寶,寶媽們都忍不住上前打探一番:「哎喲,你家娃肉嘟嘟的,長得真好,你們都給他吃些什麼啊?」當自家寶寶體重跟別人家差太多時,寶媽們便憂心忡忡,擔心寶寶營養不良,發育跟不上,有的寶媽還因此盲目給寶寶進補。
但是,寶寶肉嘟嘟不等於長得好。肥胖還容易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等風險,研究表明,近60%-85%的兒童肥胖將發展為成人期肥胖,而且兒童肥胖與其成人後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直接相關。
解鎖正確做法
過量餵養、飲食習慣不規律,都容易導致肥胖。這個階段的寶寶飲食,應該注意葷素合理搭配,營養均衡。對於食慾旺盛的寶寶,可以適當增加蔬菜、水果、豆類等的攝入量。
總得來說,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寶媽的細心呵護,更離不開正確科學的護理方法。在育兒路上,寶媽們除了需要一路升級打怪,解鎖各種育兒知識,同樣也要練就雙火眼金睛。有機是食品安全最高標準,但是單單有機是不夠的,有機之上還要含有豐富營養,為寶寶創造更好的有機健康生活。
那應該怎麼做呢?
母乳是寶寶天然健康的營養來源,寶媽應儘可能堅持母乳餵養到自然離乳。在寶寶添加輔食階段,可以選擇天然有機的食材,製作有機輔食;在寶寶自然離乳之後,需要添加奶粉餵養時,應該選擇豐富營養的配方奶粉,支持寶寶健康成長。
科學育兒永遠不只是一句話,現在生活中有太多的錯誤信息在誘導著我們,因此需要我們只有不斷的避雷,才能給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轉發分享哦
關注我@母嬰育兒研究室了解更多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