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關於英國一名4歲女童因iPad成癮的報導,引起很多父母的不安。專家指出,用iPad做早教機並非不可,但一定要適度,否則很可能教育的目的沒達到,反倒對孩子的心理、視力、頸肩均造成損傷。
近年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讓孩子們開始和這些新玩具形影不離。同時,針對低齡人群開發的應用軟體激增,不少家長讓iPad充當孩子的保姆或早教工具。
【iPad三宗罪危害兒童】
一宗罪:玩iPad成癮危害心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名4歲女童因iPad成癮,成為英國已知年齡最小的iPad成癮症患者。據家長反映,這名女童從3歲起iPad 成癮,正在接受心理治療。主治醫生稱,之所以說這名女童是英國已知年齡最小的iPad成癮症患者,是因為禁止她用iPad玩遊戲後,她出現了戒斷症狀。戒 斷症狀指成癮症患者在斷癮期間出現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表現為興奮、失眠、流淚、流涕、出汗、震顫、嘔吐、腹瀉甚至虛脫、意識喪失等。醫生稱,這名女童 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將在11歲前「病入膏肓」。
二宗罪:玩成「iPad眼」危害視力
據《武漢晚報》報導,華華今年2歲半,近段時間,他媽媽發現孩子看東西常眯眼睛。帶到醫院眼科檢查,發現有近500度的近視。華華的媽媽說,孩子一歲半 時就開始接觸iPad,大人也樂得輕鬆,只要孩子哭鬧,就拿出iPad給他玩。半年前,華華的媽媽又買回iPad3,下載了許多畫畫、兒童故事等學習軟 件,希望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華華玩iPad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醫生說,正是由於過度使用iPad,華華才會假性近視。而眼科醫生表示,因過多接觸電子產品 導致視力損傷的幼兒,並不少見。
三宗罪:長玩iPad危害頸肩
據《廣州日報》報導,粵東地區一名9歲男童小剛,酷愛玩iPad上的電子遊戲,可以一連三四個小時不言倦。日前,他突然開始哭鬧不止,不斷叫嚷 肩膀很痛,甚至連手都沒辦法抬起來。經醫院診斷,小剛患上較嚴重的頸肩損傷。骨外科醫生稱,頸肩勞損常見於長期對著電腦的年輕人,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容 易損傷肌肉及韌帶,患者最主要的感覺就是疼痛和活動受限,還會引起頭暈、休息睡眠不好甚至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現頸肩損傷要及時就醫,否則3個月至半年可致 慢性頸椎病。
【如何防止孩子玩iPad上癮?】
儘管電子產品對孩子有那麼多負面效應,但身處信息化社會,電子浪潮還是難以抵擋。專家們為「電子產品控」的父母們提出了具體建議:
1.孩子在兩歲前儘量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玩電腦、iPad每天不要超過30分鐘,最好分為兩次,上下午各15分鐘。
2.孩子18歲前,不要用手機。彭瑞雲說,青少年的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而手機輻射對於腦、心血管、生殖系統這些重要器官的危害最大,因此應儘量避免使用。
3.如果孩子一定要用手機,最好只在打電話前開,打完就關掉。開著的手機不要裝在衣服兜裡。手機在收發信號時輻射最強,因此撥號中和剛剛接通的時候,應讓手機遠離頭部。不要購買輻射性強的「山寨」產品。
4.父母要學會利用電子產品,激發孩子思考問題。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比如陪寶寶認字、聽各種樂器彈奏出的聲音、和孩子一起畫畫等,不要下載太多的遊戲,只保留1-2個益智類遊戲即可。
5.多帶孩子出去玩。家長帶孩子出去玩,一方面能培養親子關係,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增加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千萬不要讓電子產品把孩子變成孤僻的「電子娃娃」。
【降低孩子「來電指數」】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它的雙面性,有好也有壞,電子產品就是這樣,它會影響視力,但也可以開發智力,只是如何利用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有一位媽媽的做法或許值得參考,她無法讓孩子對電子產品「絕緣」,但做到以下幾點至少能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來電指數」:
1.自己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電子產品,因為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2.不把電子產品作為「交易籌碼」,比如「吃飯就給你玩」之類的。
3.儘量減少家裡的電子產品數量,或很好地將它們隱藏起來。
4.找一個比電子產品更好的東西推薦給孩子。
5.別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不然有理也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