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dd oil」為何能進牛津詞典?港媒:體現多樣性和包容性
港媒稱,「Add oil」(加油)已經成為《牛津英語詞典》中的一個正式條目。此前,已有其他很多粵語說法進入主流的「香港英語」詞彙,後來又進入世界最權威的英語語言記錄。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7日報導,「Add oil」——它是什麼意思?它是一種隱喻,指的是將燃料注入油箱,或者踩油門驅動車輛前行。但「加油」作為一種表達鼓勵的方式是廣東人創造出來的。它通常帶有感嘆號,是漢語使用者用來表示鼓舞、激勵或支持的多用途短語,類似「堅持下去」或「祝你好運」。據信,它最初是上世紀60年代澳門汽車大獎賽上的一種喝彩。
一個單詞如何進入《牛津英語詞典》?
報導稱,詞典詞語通常是通過軟體由一個語料庫進行分析和提取的,該語料庫是一個書面語或口語文本資料庫,提供了日常情況下英語詞彙在世界各地如何使用的證據,有時包括幾個世紀來的使用情況。其中的例子包括牛津英語語料庫、國際英語銀行和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以這項研究為基礎,專業詞典編纂人員寫出詞典條目。
牛津大學出版公司稱,一個詞必須在一段「長度合理的時間內」有足夠多獨立的使用例子才能考慮納入。出版商還會考慮這個詞是否達到了「通用貨幣水平」,即無需對其含義作出解釋讀者就能理解。《牛津英語詞典》的「add oil」詞條援引了2005年香港《南華早報》一篇關於澳門的文章,作為這一說法得到普遍使用的最早印刷證據之一。加入詞條的過程可能會十分漫長並且艱辛。
這對「add oil」意味著什麼?
報導稱,「add oil」這一條目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這可能會讓人覺得它的使用得到了更多認可,但香港浸會大學英語系的語言研究教授黃良喜說,這並不是一本詞典的任務。他說:「詞典只是記錄有這個詞存在。語言的權威和合法性來自它的使用者。」然而,一旦一個詞進入《牛津英語詞典》,它就永遠不會被刪除。
香港大學英文學院的名譽助理教授喬恩·奧曼博士說,詞典向來是由意識形態和商業驅動的項目。
他說:「它們從來不只是許多詞典編纂人員想要相信的那種純粹的描述性項目。」
他說:「目前最流行的意識形態是多樣性和包容性,因此,《牛津英語詞典》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各種大多數英語使用者所不知道的外來詞彙。」
還有哪些粵語詞彙進入了《牛津英語詞典》?
報導還稱,多年來,不少「港式英語」說法已經永遠留存:「char siu」(叉燒)、「compensated dating」 (為錢而陪伴,有時還會發生性關係)、「lucky money」(利是)、「sandwich class」(無力購買私人房產、但又不符合申請補貼住房條件的中產階級居民)、「milk tea」(奶茶)、「wet market」(溼貨市場)和「sitting-out area」(休憩用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