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乏力,腰部酸困不適,為腎氣虛弱之典型表現
這些虛汗出的多,真氣就會消耗,身體又在煎熬,久而久之問題就越發嚴重,失眠,乏力等症狀都來了。治療予以補腎益氣,調和肝胃,兼以固表。
盜汗屬腎氣虧虛、肝胃不和者,治以補腎益氣、調和肝胃,可獲良效。
對於疾病,我們只需要按照其症狀和體質用藥就會有明顯的效果,分享個案例,
高某,男,33歲。盜汗、乏力腰酸1月。
初診:患者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盜汗乏力,腰部酸困不適,伴有呃逆,尿黃、尿無力,大便不成形,納可,眠差,未行特殊治療,症狀持續存在,無發熱,咳嗽。
現症:時有盜汗乏力,腰部酸困不適,小便黃,大便不幹。舌淡紅,苔薄白;
脈沉細。診其為:腎氣虧虛、肝胃不和盜汗。
治法:補腎益氣,調和肝胃。
處方:
熟地,山萸肉,鹿壽草,枸杞子,黃芪,太子參,桑寄生,炒杜仲,懷牛膝.三仙,巴戟天,甘草,雞內金,靈芝,厚樸,佛手,柿蒂,炒棗仁
30 劑,水煎服,日1劑。
複診:服藥後,盜汗消失,仍腰酸困冰冷乏力,夜尿頻,尿無力、不暢,淋瀝不盡,大便偏稀,噯氣腹脹。上方 去柿蒂、炒棗仁,加三七,滑石,夜交藤。30 劑,水煎服,日1劑。服藥後,諸症基本消失,稍有腰部酸困。
效不更法,繼服前方10劑。
隨訪痊癒。
方解:
方中熟地、鹿壽草、枸杞子、懷牛膝、巴戟天、山萸肉、桑寄生補腎陽,太子參、黃芪、靈芝益氣固表,厚.樸、焦三仙、佛手、雞內金、柿蒂力氣健脾和胃止呃,炒棗仁益心止汗,諸藥合用效果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