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列報告:OCI韓國多晶矽產能將退出 全球份額加速向國內龍頭集中

2020-12-1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韓國OCI由於矽料成本與國內龍頭差距逐步拉大,在矽料價格位於低位的近6個季度,basic chemicals部門持續虧損,群山工廠大幅計提減值。OCI公告群山工廠產能將大量轉為生產電子級多晶矽,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矽料的生產。持續虧損將迫使OCI為代表的韓國矽料退出,進而減少全球近10%產能供給。同時,激烈競爭也導致國內矽料二三線企業加快退出,市場份額將向通威、大全、新特等國內矽料龍頭集中,特別是通威股份,近期繼續加碼擴產。此外,近期由於疫情影響部分矽料運輸,疊加韓國OCI矽料產能開始進入檢修(後續有可能逐步退出),矽料整體供給偏緊,價格有上漲態勢。總體來看,矽料行業的格局在未來6個季度將逐步向好。

(來源:微信公眾號「電新產業研究」 ID:jiaxun-you)

摘要

1.持續虧損迫使韓國矽料產能退出。由於韓國OCI矽料成本與國內龍頭差距逐步拉大,疊加「531」後多晶矽料價格大幅下降,其basic chemicals部門在過去幾個季度持續虧損,群山工廠大幅計提減值。OCI公告稱群山工廠在常規檢修完成後,部分P1產線的產能將轉為生產電子級多晶矽,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矽料的生產。OCI、韓華多晶矽料的產能產量佔全球的10%左右,並且長期都是國內單晶矽片用緻密料的重要供應方。如果韓國多晶矽料持續退出,將帶來近10%的有效供給缺口。

2.國內矽料洗牌進行時,二三線加快退出。2018-2019年,矽料價格大幅下降,目前國內二三線矽料企業普遍虧損,主流矽料企業的老產線也已不盈利。2019年除5大廠以外的國內其他廠商出後約7-8萬噸,2020年該部分有可能下降到2-3萬噸,市場進一步向大公司集中。

3.國優勢企業競爭優勢突出並堅決擴產,市場集中度加速提升。國內頭部公司通威、大全、新特等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過去兩年都投建了較大規模的低成本新產能,綜合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通威、特變、大全、中能、東方希望合計出貨在國內佔比約78%,2020年有可能提升到近90%,特別是通威股份,昨日又發布擴產計劃:計劃在4年內將矽料產能擴張2倍達到25萬噸,如果擴產實現,將拉開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4.矽料價格有望回升,中期格局持續向好。中期看,多晶矽料受金剛線改造的影響已經結束,需求增速接近下遊裝機增速;而供給方面,預計未來6個季度內,矽料格局的有效供給增加非常有限。靜態看,目前多晶矽產業盈利水平降到低位,大全毛利率低於歷史平均水平,瓦克、OCI、REC,EBITA/收入下降至了負數。由於疫情影響了部分矽料運輸,疊加韓國OCI矽料產能進入檢修(後續可能逐步退出),整體供給偏緊,矽料價格有上漲趨勢。

投資建議:推薦通威股份,推薦或關注:特變電工、美股大全新能源、三孚股份(化工)、合盛矽業(化工)。

風險提示:國內競爭力激烈導致盈利短期無法恢復;疫情影響國內市場,或海外光伏需求低於預期。

一、矽料國產化持續加速,優勢企業競爭優勢不斷擴大

1.1持續虧損有望倒逼韓國矽料產能退出

多晶矽料業務導致OCI虧損進一步加大。由於2018年「531」後多晶矽料價格大幅下降,中國低成本產能持續擴張, OCI的多晶矽料成本與國內優勢企業差距拉大,導致其basic chemicals部門在過去6個季度中有5個季度 EBITDA與收入的比值為負。OCI在2019年4季度對其群山工廠計提減值7505億韓元。受此影響,OCI2019年4季度稅前利潤、淨利潤分別為-8476、-6626億韓元,虧損進一步加大。

同時,OCI公告,其群山工廠在常規檢修完成後,部分P1產線的產能將轉為生產電子級多晶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矽料的生產。

韓國矽料產能有望退出。另外,根據外媒BusinessKorea報導,韓國多晶矽製造商OCI和韓華正在考慮退出市場。根據行業消息來源,兩家公司之一已經做出決定,並將在今年內宣布。

目前中國矽料需求10%來自韓國進口,如果韓國產能退出可能帶來一定的供給緊缺。韓國OCI、韓華多晶矽料的產能產量佔全球的15%左右,剔除OCI在馬來西亞的產能後,佔比在10%左右。如果韓國多晶矽料產能虧損導致其產能持續退出,可能會對多晶矽料產業的供給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1.2國內矽料洗牌進行時,二三線加快退出。

矽料國產化接近尾聲。目前,光伏晶矽產業鏈上,除多晶矽料外,其他產品國內生產比例均超過70%。如矽片、電池、組件國內生產佔比分別達到91%、71%和74%。隨我國光伏產業鏈競爭力持續加強,國內優勢矽料產能快速投放,我國的多晶矽料產能正在快速替代進口,多晶矽料產量佔全球佔比從2009年的26%上升至50%以上。

國內多晶矽料進口率持續下降,2018年多晶矽料進口量開始首次出現下降,同時,進口率也下降到了40%以下,國產替代的速度在加快。

國內矽料洗牌進行時,二三線加快退出。2018-2019年,矽料價格大幅下降,目前國內二三線矽料企業普遍虧損,主流矽料企業的老產線也已不盈利。2019年除5大廠以外的國內其他廠商出後約7-8萬噸,2020年該部分有可能下降到2-3萬噸,市場進一步向大公司集中。

國優勢企業競爭優勢突出並堅決擴產,市場集中度加速提升。國內頭部公司通威、大全、新特等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過去兩年都投建了較大規模的低成本新產能,綜合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通威、特變、大全、中能、東方希望合計出貨在國內佔比約78%,2020年有可能提升到近90%,特別是通威股份,昨日又發布擴產計劃:計劃在4年內將矽料產能擴張2倍達到25萬噸,如果擴產實現,將拉開與其他企業的差距。

「後發優勢」魔咒破除,行業壁壘越來越清晰。多晶矽料基本可以看成標準的化工產品,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成本方面,而成本中,電費、折舊佔比最高。在多晶矽產業發展的數十年中,新進入者往往憑藉著新投產能具備更低的初始投資成本,低電價區域建廠獲得更低的電價降低電費成本來獲得很強的後發成本優勢。

當前,多晶矽產能單位投資額已從2007年的98.5億元/萬噸下降到了2018年的11.3億元/萬噸,10年下降了89%。目前,多晶矽設備國產化已經基本完成,設備降價空間有限。而根據CPIA預測,至2025年多晶矽的單位投資額可能下降到8.5億元/萬噸,未來7年下降幅度不超過25%。後發產能難以單純的通過初始投資額降低來獲得成本優勢。另外,國內的產能單位投資額一直低於海外產能。

電費方面,本輪投放的低成本產能主要在內蒙、新疆等低電價區域建廠,而低電價地區有完備工業配套的區域已經不多。行業的新進入者也很難通過低電價來獲得成本優勢。綜上,行業的「後發優勢」基本已經不存在了,行業的壁壘將變得越來越清晰。

粗放式發展模式已過,「剩者為王」的時代開始來臨。國內的多晶矽主流企業大多集中在2010年以前進入行業,之後,產業只有東方希望一家新進入者。多晶矽行業屬於精細化工行業,生產工藝複雜,流程眾多,而目前主流的多晶矽生產企業已經進入行業多年,對行業Know-How積累已經很深,產業已經形成很強的技術壁壘。我們判斷產業粗放式的發展時代已過,格局已經開始穩定。

1.3優勢企業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增強

低成本多晶矽料成本構成。不考慮金屬矽、矽芯等原材料成本,目前多晶矽生產成本主要由電費(32.9%)、折舊(16.7%)、人工(7.6%),蒸汽(5.4%)等構成。而由於目前低成本產能基本為新投產能,一般都建在電價地區,各產能折舊、電價差異不大。企業的能耗水平、產能利用率水平將會成為成本差異的主要來源。

優勢企業成本優勢明顯,仍在快速下降。國內優勢公司通威、大全、新特等具備很明顯的成本優勢,與海外一線廠商瓦克、OCI相比,成本、毛利率水平過去幾年一直處在領先水平。

同時,通過新投產能、低電價區域建廠、持續工藝優化、精益化管理,優勢公司的成本在過去幾年以及未來幾年都保持快速下降的趨勢。大全多晶矽生產成本從2013年的17.8美元/kg,下降到了2018年的8.9美元/kg,六年下降了50%,以及2019年1季度3B項目達產後,電費將繼續降低,成本可能達到7.5美元/kg。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從矽料供給和OCI產能退出看通威新規劃意義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矽料供應將進入中國主導模式1.1 成本優勢塑造我國多晶矽產能護城河經過了2015~2017連續三年的快速發展後,在全球光伏平價上網趨勢的壓力下,2018~19年光伏新增裝機水平進入平臺期。
  • 光伏行業加速上行 關注細分領域龍頭
    (港股00001)雙玻滲透加速,玻璃需求高增長,短期有效產能增量有限,價格有望維持高位;膠膜方面,「一超多強」格局延續,龍頭憑藉POE等需求結構性變化增強盈利,未來有望借技術、規模、成本等優勢強化成長確定性;逆變器方面,憑藉高性價比,全球化布局龍頭廠商將充分受益海外市場份額增長和高毛利紅利。
  • 2020-2026年中國多晶矽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在德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隨著光伏太陽能技術的逐漸成熟,光伏太陽能的開發與利用成本不斷的降低,以及國家出臺了包括財政補貼在內的光伏太陽能開發與利用的產業扶持政策,全球範圍內的,光伏太陽能開發與利用逐漸進入高潮,由此也引發了市場對多晶矽的需求,多晶矽價格也由30-40美元公斤一路飆漲到最高500美元公斤。由此,國內外多晶矽生產廠商紛紛推出改擴建規劃,多晶矽產能迅速增長。
  • 光伏行業深度報告:回顧光伏行業變革 展望未來高效之路
    即使廠家產量擴增,但一般多晶矽的生產線建設期在 2 年左右,經過後期的不斷調試,完全 達產則需要 3-5 年時間。因此全球原料多晶矽市場一直由傳統 7 大廠商壟斷,其市場份額約佔市 場總額的 70%以上。
  • 國外多晶矽企業生存現狀:OCI關閉兩家工廠 瓦克虧損
    韓國主流多晶矽生產商OCI 將關閉韓國的兩家太陽能級多晶矽工廠,因為其生產成本幾乎是當前平均售價的兩倍。該公司此前曾在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中表示,旗下子公司將出現7,505億韓元(合6.36億美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尤其是位於韓國Gunsan的太陽能級多晶矽工廠,以及104億韓元的多晶矽庫存減值損失。
  • OCI將關閉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矽工廠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韓國多晶矽生產商OCI Chemical表示將關閉位於韓國的兩家太陽能級多晶矽工廠,因為生產成本幾乎是平均售價的兩倍。  該公司此前曾在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中表示,旗下子公司出現7,505億韓元(合6.36億美元)的資產減損,尤其是位於韓國Gunsan的太陽能級多晶矽工廠,以及104億韓元的多晶矽庫存減值損失
  • 光伏行業年度策略報告:平價引領能源革命,龍頭從周期走向成長
    隨著現階段全球平 價/光儲平價的逐步實現(補貼周期影響消除),以及主產業鏈各環節龍頭 地位的固化,光伏行業周期屬性將逐步減弱、成長屬性(尤其是行業龍頭 的成長屬性)將加強,進而驅動板塊估值提升,並逐步向主流成長性板塊 估值水平靠攏。
  • 光伏膠膜全球龍頭福斯特
    光伏膠膜是光伏產業鏈裡集中度最高的環節。公司是光伏膠膜龍頭,市佔率長期超過 50%。行業前三分別是福斯特、斯威克、海優威,CR3 長期超過 70%。膠膜重要性程度高,但佔組件成本比重低,組件廠商對膠膜的價格敏感度不高,而對質量要求較高,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 疫情之後 光伏產業將迎接200GW時代
    1、矽料:矽料產業環節過去兩年的變化主要是國內產能替代國外產能(REC、Hemlock已經退出,Wacker、OCI正在退出)、國內產能中西部低電價地區、低人力成本地區產能替代東部高電價地區、高人力成本產能。
  • 光伏銀漿專題報告:HIT技術變革,百億光伏銀漿市場蓄勢待發
    目前國內四大銀漿廠商(帝科股份、蘇州固鎝、匡宇科技、常州聚合)高溫銀漿市場份額合計不足 35%,市場競爭相對激烈。其中帝科股份佔比最大約 13%左右,蘇州固鎝市場份額超 10%。除此,國際四大銀漿企業(賀利氏、杜邦、三星 SDI、碩禾電子)等由於成本和技術升級問題,正逐步被國內龍頭所替代。
  • ...連城數控:隆基股份鍾寶申的這家企業能否成為光伏版「頤海國際」?
    其中,日本信越化學市場份額 27.58%,日本SUMCO 市場份 額 24.33%,德國 Siltronic 市場份額 14.22%,中國臺灣環球晶圓市場份額為 16.28%, 韓國 SK Siltron市場份額佔比為10.16%。
  • 光伏設備:技術迭代帶動設備更新換代
    從2019年全球光伏產品的供應格局來看,中國大陸生產的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在全球的佔比分別為69%、93.7%、77.7%和69.2%;在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各環節產量排名世界前十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分別佔有7、10、9、8個席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具有全面的領先優勢。
  • 2011—2019年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全球排名前十企業變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從2011年到2019年,全球多晶矽產量由原先的24萬噸遞增至50.8萬噸。2019年,我國多晶矽產能達到45.2萬噸,並以34.2萬噸的產量位居全球首位,佔比達到67.3%。
  • 光伏切片機全球龍頭上機數控,雙輪驅動向上遊拓展單晶矽業務
    要通過密集的線網將 700mm長的矽錠切成 2500 片 0.1mm 左右厚的矽片,且需保證良率在 90%以上。為減少矽材料的損耗,切割所用鋼線的線徑極細,一般砂漿線線徑為0.12mm,金剛線徑在 0.07mm 以下。
  • 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深度報告 行業整合加速 大力支持龍頭正當時
    摘要 【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深度報告:行業整合加速 大力支持龍頭正當時】我們在2019年9月發布了首篇面板行業深度報告,偏重於市場角度,主要基於LCD和OLED兩大市場進行分析。
  • 中國光伏騰飛40年周期開啟!致敬行業!
    連鎖反應的根源在於,7月19日,保利協鑫新疆多晶矽工廠發生爆炸,之後停工一個月。8月18日上午,四川樂山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國內另一個多晶矽大戶——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不得已緊急停產。上遊原料供應短缺很快引發了價格上漲。光伏企業因原料價格上漲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緊接著光伏玻璃也開始供需失衡,產能缺口越來越大,「瘋狂」漲價,甚至是封裝材料也在經歷價格爬坡。
  • 敦和資管:光伏行業逐步進入黃金髮展期 一體化龍頭公司優勢將擴大
    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光伏行業逐步進入黃金髮展期,因此本月我們將對光伏板塊進行簡要的分析和展望:一、光伏的政策:各國政府大力支持,重視度日益提高從國內看,2014年我國政府就已向全球承諾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20%,十三五規劃中也設定了「2020年和 2030年非化石能源(新能源及可再生)分別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和20%」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