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時隔一個多月,國家大基金一期又啟動減持計劃了。
減持標的分別為三安光電和兆易創新。
國家大基金一期所投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期投資期滿後肯定會減持的,這是正常的基金到期退出。短期可能會對市場情緒有一些影響,但中長期不會。國家支持集成電路的決心只會更強。」
大基金擬減持兩公司
可變現30.23億元
6月12日晚間,中國化合物半導體製造龍頭三安光電公告,國家大基金一期計劃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即8156.85萬股。
國內存儲晶片Nor Flash龍頭兆易創新同日晚間公告,國家大基金一期計劃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1%,即470.78萬股。
兆易創新、三安光電最新總市值為1083億元、970億元,國家大基金一期對應持倉市值為90.21億元、109.61億元,合計約200億元。按最新收盤價計算,減持完成後,國家大基金一期可以變現30.23億元。
此前已變現超20億元
2019年12月20日晚,國家大基金一期首次啟動減持計劃,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及國科微同時公告,國家大基金一期擬在三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所持三家公司不超過1%的股份。
目前,上述三個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3月30日至4月7日,其減持兆易創新321.03萬股,減持均價為239.29元-257.44元/股。1月14日至3月23日,減持匯頂科技455.73萬股,減持均價為249.39元-312.03元。1月14日至3月20日,減持國科微179.99萬股,減持均價為53.81元/股。粗略計算,通過這次減持,國家大基金一期累計變現20.01億元-23.45億元。
此外,晶方科技4月30日晚公告,國家大基金一期擬計劃自5月27日至8月26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29.6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截至6月9日公告,已減持167.20萬股,減持比例為0.52%,減持計劃未實施完畢;減持均價為65.45元-70.74元/股,變現1.09億元-1.18億元。
重要股東減持往往被市場看成利空。披露減持計劃次交易日,國科微股價跌停,兆易創新跌6.66%,匯頂科技跌5.10%,並帶動整個半導體板塊走弱。不過,很快這三家公司股價走出階段新高。
兆易創新日K線
來源:東財Choice
有序退出是常態
考慮到國家大基金一期的身份,每次減持都會引發市場特別關注。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其減持為正常操作。
國家大基金一期成立於2014年9月24日,一期規模1387億元,設立之初確定了5年投資期、5年回收期的規劃。投資期已滿,隨之進入回收階段。後續如果有必要,經股東大會批准,基金的存續期可以再延長5年。
國家大基金一期秉承「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進行運營投資,同時堅持國家戰略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方針指導基金投資。主要運用多種形式對集成電路行業企業進行投資,充分發揮大基金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採取公司制的經營模式,與以往的補貼模式有本質的不同。
臨芯投資合伙人鄒俊軍認為,大基金在助力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過程中,獲取一定投資回報後退出,是正常的操作,符合基本的商業邏輯。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尤其是國家大基金二期已經成立,對一期投資項目有選擇性的、分階段退出也就順理成章。
截至目前,國家大基金一期投資的上市公司數量超20家,涵蓋半導體產業鏈全部環節,整體浮盈可觀。
中信證券電子組首席分析師徐濤此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大基金一期進入回收期的同時,二期將接替進行投資,但不會採用二期直接承接一期的形式。各領域龍頭企業仍然會成為二期重點投資對象,製造環節佔比仍然最大,重視材料設備、設計,新增應用方向,繼續支持先進封測領域。
目前,兩千億規模的國家大基金二期已開始陸續投資。其已向國內晶片設計龍頭紫光展銳增資22.5億元;計劃向內地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附屬公司中芯南方追加投資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