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琴「石澗敲冰」,曾被耶律楚材收藏

2020-12-11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李白在《聽蜀僧濬彈琴》這首詩裡,描寫了蜀地一位彈琴技藝之高妙的僧人。

古琴位列「四藝」之首,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代表了古典音樂文化的最高成就。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看不到司馬相如的綠綺也沒關係,來四川博物院看不同時代的名琴。在「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上,19床古琴中不乏鎮館之寶。例如唐代神農式古琴「石澗敲冰」是觀眾不可錯過的一把古琴,曾為元中書令耶律楚材收藏。

唐代古琴石澗敲冰

蜀派名琴在川博

古琴歷史悠久,自誕生起,就同文人騷客的生活與命運緊緊相連。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琴聲一直伴隨著傳統文人追求「塵外之趣」,造就了古琴虛靜自然的文化品格。從詩仙李白到一代才女柳如是,詩裡畫外,宮商角徵羽牽絆的是文人之間心的唱和,撩人心緒;從相如文君鳳求凰的千古佳話到譚嗣同劍膽琴心走天涯,知音跨越的是關山迢迢,哀嘆的是萬馬齊喑的絕唱。

四川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員陳靜介紹,琴的創製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記載「伏羲作琴」,古籍中還有「舜作王弦之琴」、周朝「文武二王,各增一弦」的記載。除了文人墨客在詩歌文獻中書寫古琴,考古遺蹟中也有古琴的身影。2014年,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出土了一件春秋早期的古琴,距今約2700年。

古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修的科目。

巴蜀地區有著源遠流長的古琴文化傳統,蜀地琴藝和制琴技術聞名遐邇,名家輩出,影響深遠。川博珍藏了30多把從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傳世名琴,館藏古琴的數量與質量在國內博物館界名列前茅。這批1950年代開始搶救性徵集的古琴大多價值連城,僅一把耶律楚材收藏的「石澗敲冰」,就被文物專家譽為「一琴足以撐起一座博物館」。

石澗敲冰背後刻有耶律楚材的印章

耶律楚材好古琴

目前海內外存世的唐琴不過20餘張,其中最為出名的古琴包括故宮的「九霄環佩」「大聖遺音」琴,湖南省博物館的「獨幽」「鶴鳴秋月」,浙江省博物館的唐代雷琴和川博的「石澗敲冰」。2003年,一把唐代「九霄環佩」琴在拍賣市場上以346.5萬元成交,創當時古琴拍賣世界紀錄。而「石澗敲冰」曾為耶律楚材收藏,歷史人文價值不言而喻。

故宮博物院古琴研究專家鄭珉中曾親自來川博鑑定,他通過古琴上的「玉泉」印章,與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耶律楚材大字詩卷中的印章對比,得出了「石澗敲冰」古琴曾為耶律楚材收藏的結論。

耶律楚材曾任中書令,是一位被低估的宰相。當年,他向成吉思汗建議,減少了對漢人的殺戮。他輔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提出以儒家治國之道,不過乃馬真後稱制時,他遭到排擠,鬱鬱而終。

不過這位著名的政治家,最大的愛好卻是古琴,他不僅善彈《廣陵散》,自稱有「琴癖」,還愛收藏名琴,家中遺產「唯名琴數張,金石遺文數百卷而已。」耶律楚材曾居於北京西郊別墅玉泉山莊,故在他珍藏的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而「石澗敲冰」,則喻其可發金石之聲。

耶律楚材的琴藝十分了得,並能悟出其中的真諦,彈奏古琴要追求「叩弦聲自無中出,得構思從天外還」的境界。而且,他對蜀地的古琴音樂風格情有獨鍾,在《冬夜彈琴頗有所得亂道拙語三十韻以遺猶子蘭(並序)》中寫道:「餘愛棲巖,如蜀聲之峻急,快人耳目,每恨不得對指傳聲。」

相關焦點

  • 蜀派古琴演奏家曾成偉在川博彈...
    500名觀眾現場聆聽古琴音樂會耶律楚材藏古琴李白、司馬相如、諸葛亮,他們不僅是巴蜀地區的文人雅士,還是技藝精湛的古琴達人。如果讓他們幾位穿越時空碰面,說不定能湊一臺古琴音樂會。巴蜀地區有著源遠流長的古琴文化傳統,蜀地琴藝和制琴技術聞名遐邇,名家輩出,影響深遠。四川博物院館藏古琴數量與質量,在國內博物館界都名列前茅。在「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川博將面向公眾展出19床古琴,其中不乏鎮館之寶。例如唐代神農式古琴「石澗敲冰」是觀眾不可錯過的一把古琴,曾為元中書令耶律楚材收藏。
  • 拍賣催熱的古琴收藏
    拍賣催熱的古琴收藏     10年前的2003年,對於古琴藝術、古琴收藏來說,是個關鍵性年份。這一年先是中國嘉德5月、11月先後兩張唐代古琴的拍賣成交價創紀錄,然後是11月7日聯合國正式將古琴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將中國古琴拉入全球化的視野。
  • 古琴傳人龔一:古琴裡有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
    從孔子時代起,伯牙、師曠、漢代的司馬相如、蔡文姬、唐代的白居易、宋的蘇東坡、歐陽修、元的耶律楚材、到明清的嚴天池、徐青山,到傳奇文學中《紅樓夢》、《西廂記》,一直到金庸的武俠小說,幾乎都會涉及到古琴。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就是一個好例子,可以看到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所佔的位置。  古琴音樂的內涵符合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準則。
  • 歷史的音符,論述中華民族傳統樂器古琴,在古代的演變和發展
    齊桓公收藏很多琴,但最喜歡的還是號鍾。而楚莊王珍藏的名琴繞梁,琴音優美聲調溫柔,聽之如見美人天香,玉女國色,非常的動聽。相傳楚莊王把玩彈奏它,竟然七天不上朝。從這可以看出它的魅力和音色無雙了,繞粱三日而還有餘音,說的就是名琴繞梁了。古琴到了漢朝時期,成為儒家文人宴會聚友最佳樂器。也出現了很多的琴師,琴藝,琴曲。東漢時期的古琴進入了它的萌芽期。
  • 浙博唐代古琴音樂會座無虛席 13歲講解員告訴你千年清音有多珍貴
    浙博唐代古琴音樂會座無虛席 13歲講解員告訴你千年清音有多珍貴   浙江在線杭州9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郭婧 攝像 魏志陽 通訊員 胡慧媚)「高山流水覓知音
  • 耶律楚材的傳奇人生
    有著「十全老人」之稱的乾隆帝,由於十分敬重耶律楚材,故重新修葺其墓地和祠堂。如果你有機會去一趟北京頤和園,一進東門就能看到,只是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了。今天澄清一下,耶律楚材可不是乾隆的二姨夫,他生於金朝,契丹族人,是蒙古帝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
  • 元代古琴現身鄭州!古琴家王鵬:古琴不是附庸風雅的高大上
    ◆北京奧運會開幕上的古琴出自他手參展的這張元代老琴玉足為原配,因琴尾及琴面局部有破損,曾請一劍川木匠修過,在2017年轉由王鵬收藏。記者近距離查看了這張古琴的底部落款,鐫刻著「新安赤城朱致遠制」的字樣,而朱致遠正是元朝的一位著名斫琴家。
  • 三千年的延續,彈撥的是心聲;博物館的古琴,薰陶的是心靈
    最近去了浙江省博物館,參觀了一場「世界非物質遺產中的中國古琴」展覽,初步了解到「中國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古琴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其深邃、空靈的音色展現了古樸內雅、清渺悠遠的精神境界。」
  • 曾經名揚四海的嶺蘭四大古琴,現在去哪兒了?
    他死後以此琴殉葬,未幾即被盜出,為元代名臣、太師耶律楚材所得,耶律氏又將春雷琴與種玉翁《悲風譜》贈與萬松老人。嗣此後數百年間下落不明。清末民初才復出現於廣東,為南海收藏家何冠五所獲,無何他因經商失敗,藏品星散,琴輾轉歸番禺汪兆鏞(汪精衛長兄)微尚齋。汪氏為嶺南近代文獻大家,著有《雨屋深燈詩》、《嶺南畫徵略》等,但他並不富有,不久就因手頭拮据將此琴售與好友張大千,時約四十年初。
  • 古琴科普專輯:中國古琴曲解題100首(一)含音頻,建議收藏
    編者按:古琴是我們的傳統樂器,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愛不釋手的器物。我們將推出十期專輯,為大家介紹一百首古琴曲,希望古琴音樂走進平常百姓家。(百度每篇文章只能上傳一個音頻,而且必須是5分鐘之內,很遺憾不能把每首曲子都傳上來供大家欣賞。)01 《關雎》同名詩歌為《詩經--國風》第一篇,孔子曾經讚美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現存琴譜多為無詞琴曲。
  • 收藏著盛唐時最華麗、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琴,竟不在中國?
    在這個時期,從中國引進的奇物之一便是唐代的宮廷樂,作為雅樂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至今仍在日本宮廷的各種重大儀式中演奏,一成不變,想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正宗的管弦樂,一個活生生的音樂博物館。它以其卓越執著的自身保護,倖免於各種變遷,使我們能夠有機會直接聽到這來自古代的獨一無二的聲音。音樂往往伴之以舞,這種舞蹈,亦是從中國長安的宮廷借鑑而來的。
  • 古琴—九霄環佩是什麼制式的你知道嗎?
    接觸過古琴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張唐代古琴——九霄環佩,此琴歷史悠久,琴聲純粹完美。那么九霄環佩是什麼制式的大家都有看出來嗎?九霄環佩我們先看一下古琴都有什麼制式吧。1、伏羲式。特點是在下部起彎的地方有連續兩個彎。
  • 十大古琴名曲你知道多少?
    十大古琴名曲你知道多少?在中國樂器文化中,古琴是其中之一,很多人或許都對古琴的了解少之甚少,特別是中國的十大古琴名曲,很多人幾乎都沒聽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十大古琴名曲,一起看看吧。《瀟湘水雲》浙派古琴始人郭沔瀟湘水雲是一首中國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無射均(緊五弦)定弦。作者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創始人郭沔。《廣陵散》十大古琴曲之廣陵散《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 「古琴」為什麼不能叫「古琴」?
    對於「古琴」這個叫法,看著不爽,聽著還是不爽,而且已經不爽很久了。為什麼說「古琴」不能被叫作「古琴」呢?有人說「古琴」的「古」代表的是起源的遠古,那更為久遠的壎為什麼不叫「古壎」呢?再說,也沒有把簫叫做「古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