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業的醫療照護證由誰發放?人保部門?衛健委?一位考試合格者竟遭遇了拿證難。日前,經市民服務熱線協調有關部門,發證主體終於明確為:上海社區衛生協會。新民晚報記者在「四力」教育實踐中採訪了解到,發證主體的明確,將有助於改變政策福利變成中介「黑利」情況。
個案:培訓後難拿證
近期,市民胡阿姨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稱,她2個多月前就通過了醫療照護證的考試,但是,證書卻遲遲沒有下來。「我問培訓機構,培訓機構一直說『上面』沒有下來」。「上面」是哪裡?胡阿姨一頭霧水。她只知道這個證是具備專業養老服務技能的一個證明,持證上崗的薪資一般要高於無證上崗者。但是,由於拿不到證,胡阿姨不但不便於找如意工作,當初向家政公司交的500元押金也沒有退到。
急胡阿姨之所急的是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胡阿姨投訴後,熱線派單給了人保部門。但是,接下來的情況出乎意料——人保部門稱,醫療照護證由市衛生健康部門下屬的上海社區衛生協會發放,建議改派;然而,改派至市衛健委,上海社區衛生協會認為其只受市人保局委託負責考試業務,建議「轉人保部門處理」。
如此「建議」之時,市衛健委沒有按《市民服務熱線工作管理辦法》規定,提供法律、政策相關條文依據。經12345市民熱線管理辦督辦,該投訴工單才被退回處理,胡阿姨才拿到醫療照護證,並退到500元押金。
政策:培訓有補貼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4000萬失能老人,600萬人有養老護理員需求,但目前實際從業人員只有30多萬。作為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戶籍老年人口在2018年底就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預計2040-2050年,上海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44.5%。而2017年出版的《上海藍皮書》記載,上海失能失智和半失能失智老人就已約41萬名,約佔滬籍老年人口的6.7%。
面對社會需求,上海推出了養老護理補貼培訓的政策。根據今年7月31日的《關於規範本市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補貼培訓實施工作的通知》,有意從事養老護理的60歲以下人員,都可參加養老理(醫療照護)培訓。評價合格後四個月內,通過醫保部門長護險護理服務人員信息系統或民政部門養老護理員信息系統等核實為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系統未能核實的由市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獲得的市級補貼可達到培訓費用的80%。而各區,還可結合實際情況,在市級培訓補貼的基礎上進一步補貼。
調查:中介「兩頭吃」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參加養護護理的人員,並不知曉相關政策。從事養老護理業務的一些家政中介公司,就在信息不對稱中「兩頭吃」——一頭「吃」國家補貼,另一頭「吃」從業者的各種費用。
如前述胡阿姨,參加養老護理培訓前,不但向家政公司交了500元押金,還交了350元「報名費」、100元「書本費」、10元「工本費」。她說,報名其實就是填寫一個表格,報名領到的兩本「書」,「很薄很薄,估計成本一共也只有10元左右」。
「如果你不知道國家的補貼政策,如果你碰到的是『耍花頭』的家政公司,你要交的,除了『培訓費』外,還有『服裝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醫學院路上某知名的全國家政連鎖公司工作人員張女士就稱,不少養老護理人員,就是通過家政中介公司報名培訓,如果不知道其中的「道道」,即使培訓合格後的四個月內還在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也不一定能拿到國家補貼。
就在斜土路1674弄某號,一個以窗為「門」,需通過臨時臺階「爬」進去的「助幫家政」裡,一塊「皇家特工」授權「匾牌」邊,戴眼鏡的中年男子稱,參加醫療照護證培訓者,除交350元「報名費」、800元『培訓費』外,還要交500元押金——如果考試未通過不予退還。但是,當記者詢問是否有國家補貼時,該男子轉著眼珠稱「沒有」的同時,甚至「提醒」:這裡聯繫的培訓機構都是正規的,外面不少培訓機構是「野路子」——不能去的呀。
對策:協會應發證
業內人士分析,如此操作後,有關利益方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培訓機構以「上面」沒有發放為由,讓養老護理人員不能及時拿到「醫療照護證」,並進一步以養老護理人員沒有拿到該證為由不退押金;另一方面,有關方又以已委託培訓機構發放為由,讓培訓者找培訓機構要證。
如此,想參加養老護理培訓的人,可能在各種費用面前望而卻步;「咬牙」參加培訓者,即使合格,也可能要為拿證跑斷腿,磨破嘴。
所幸的是,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及時協調市人保局、市衛健委相關業務部門和上海社區衛生協會,在解決個案的同時,進一步明確職責,推進訴求協商解決機制。會議明確醫療照護證的發證主體為上海社區衛生協會,考試合格者可以到培訓機構列印證件,中介代理無權扣押,也不得剋扣國家補貼,相關訴求由市人保局協調社區衛生協會負責處理。
有關方面認為,醫療照護證發放工作主體責任的進一步明確,將有利於改變一些中介「兩頭吃」現象,有助於改變政策福利變成中介「黑利」情況。
新民晚報記者 羅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