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非洲的影響為何這麼大?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法國與非洲

作者: 陳相成  編輯:Thomas

在非洲,很多國家的政治制度沿襲或效仿「法國模式」。一些城市裡,你可以顯而易見地看到法國元素的文化建築或是遺產;西非國家甚至不用衛星天線便能接收到不少來自法國的電視節目。

▲法國對非洲最深遠的影響,便是法語已成為非洲當地重要的主流語言之一

據統計,在全球將法語作為第一及第二語言的人口約有3.3億人,在其中便包括1.15億的非洲人,這還不包括那些在非法語國家使用法語的人口。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法國文化對非洲的影響是巨大的。

▲位於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非洲聖母院」,曾被戲謔地稱為巴黎聖母院遺失在非洲的「姊妹」

這樣的影響力,同樣在法國也有跡可尋。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法國隊一路過關斬將,摘得桂冠。在世界盃賽場上,給全世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他們精湛的球技,賽場上眾多奔跑的黑人球員同樣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這支法國隊中,非洲裔的球員佔到65%,他們成為法國隊奪冠的關鍵人物,被法國民眾擁戴為「國家英雄」

非洲社會為什麼處處都脫離不了法國的影子,這樣超群的影響力究竟源於何處?


一、法蘭西非洲殖民帝國的建立

16世紀,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讓法蘭西人認識到自己向海外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性。

隨著法國航海家開拓了新航線,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在紐芬蘭(今位於加拿大)一帶航行,法蘭西殖民擴張的序幕就此拉開。

▲1750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版圖,他們將這片新生的沃土命名為「新法國」

法國以紐芬蘭為起點,在北美建立起廣闊的殖民地,「新法國」地稱謂體現了他們的野心。但是,他們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宗教戰爭風波散去之後,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鼓勵企業去遙遠的地域發展商品貿易。表面貿易,實則是為法國的進一步擴張打好基礎。這一次,他們的目光投向了亞洲和非洲。

▲殖民者代理的法國東印度公司,旨在促進法國在東半球的貿易,與英國搶佔在亞洲的殖民地資源

亞洲的殖民布局安排妥善了,非洲同樣也沒有落下。1624年,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沿海,法國建立起非洲的第一個貿易站。

起初,由於開發較晚、基礎建設落後、氣候差異等原因,非洲的貿易往來和殖民擴張並不受到法國殖民者的重視,他們在非洲的活動更多是獲取廉價的黑奴勞動力,貿易和殖民的重心基本放在亞洲和美洲。

▲法國曾經也同樣是黑奴貿易的主要參與國家

但是,殖民地這塊肥肉,除了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帝國主義國家同樣是垂涎三尺。群雄爭鬥必有輸家,而恰好,法國不幸成為了帝國之爭的最大輸家之一。在一連串的殖民地衝突戰爭中,法國在亞洲及美洲的殖民地被切割地七零八碎。

▲以拿破崙戰爭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國與歐洲列強的衝突,讓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慘遭瓜分

在亞洲及美洲的殖民失利,讓法國人元氣大傷。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殖民擴張的宏偉藍圖。這一次,他們想起了非洲大陸,這塊對於法國來說地緣優勢最明顯的地區。

1830年,法國以外交衝突為由,派兵入侵當時隸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當地總督胡塞因迪伊被流放,法國隨即逐步展開了對阿爾及利亞的統治。

從阿爾及利亞開始,法國由北向南不斷滲透,計劃在北非、西非乃至整個非洲建立殖民霸權。

▲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法國元帥的到來引得當地民眾駐足圍觀

普法戰爭後的一段時期,法國的殖民帝國得到史無前例的擴大。在北非,以阿爾及利亞為起點,法國人在其周邊的突尼西亞、利比亞等國劃分勢力範圍,並將摩洛哥變為自己的附屬國。

中非和西非,絕大部分國家也被劃在了法國的勢力範圍。就連遠在東非的吉布地一帶的狹長海岸,也逃不過法國的手掌心。

▲1895年,堪稱巨無霸殖民地的「法屬西非」正式成立,為圖中的綠色地帶。圖中的深灰及淺灰色地帶為法國本土以及法國其他在非洲的殖民地

從無暇顧及,到深耕細作,法國與非洲這對隔海相望的「鄰居」,在歷史的進程中,毫無預兆地捆綁在了一起。而這正也註定了,這對歡喜冤家,在時光的流轉中,將帶給彼此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二、「既愛又恨」的複雜情感

法國在殖民地的管理上,也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其他帝國大為不同。英國很多的殖民地,更多是以大英國協地區的形式存在,地方有較大的自主權。不同於英國的「放任管理」,法國對殖民地的管理則是一種直接統治的形式。

在各個殖民地,法國政府都會派遣一名地區總督進行管理,這個總督的權利是非常大的,在總督之下,各個省或郡的負責人都受到總督的管轄,等級劃分的意味相當濃重。在殖民地地區,幾乎沒有自治管理的權利,大政方針均來自法國當局的指示。

▲曾經的殖民失利,讓法國對非洲的控制欲無比增強

法國對非洲的「法式同化」政策,可以說是空前的。在殖民地政府公職人員的任命上,盡其所能地任命法國人去進行管理;在教育方面,建立一整套以法語為教學媒介的、完備的公立教育體系,選派優秀學生到法國學習;對一些為政府做出突出貢獻或服兵役的人員,賜予他們法國公民權,並提供進入共和國立法機關工作的選舉機會。

▲殖民地時期來到法國的非洲人們,也是最早一批移民到法國的黑人

法國在殖民地的統治雖然是帶有壓迫性質的,但是在非洲實行的一系列措施客觀上也促進了非洲的發展。通過對法語的學習,他們領略到了更豐富的學識以及更廣闊的天地;依靠著法國這棵大樹,他們也有更多不錯的工作機會以及未來發展的選擇。

但是,作為殖民地的非洲,就必須做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準備。二戰初期,法國本土很快便抵擋不住納粹德國的猛攻,無奈接受領土淪陷的現實。之後,依附於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政府」成立。

▲二戰中的「維希政府」,被法國人民視為恥辱

但是,頑強的法國人並沒有因此而屈服。1940年6月,法國國防部長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宣布「自由法國」政權正式成立,並透過英國廣播公司發布了著名的《告法國人民書》。

▲《告法國人民書》的發布,讓法蘭西民族重新燃起希望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法國已經被傀儡政權所佔領,「自由法國」對納粹反擊行動到底該如何部署呢?這一次,他們又想起了非洲的兄弟們。戴高樂將自己的「自由法國」總部遷往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計劃在非洲組建起自己的軍隊。

▲「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

納粹的不得人心,使得戴高樂將軍的到來,受到了法屬非洲殖民地人民的熱烈歡迎。隨即,查德、喀麥隆、剛果等國家先後宣布脫離「維希政府」的統治,表達對「自由法國」政權的支持。

1943年底,北非的法屬殖民地全部歸屬於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政權。而就在此時,一支素質精良的法軍也組建了起來,這其中大多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兄弟。以之後法國與德國在本土的作戰為例,40萬的法軍中便有四分之三是非洲人。由此可見,非洲在法國抗擊納粹、追求和平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義不容辭地支持法國老大哥,非洲黑人軍隊驍勇善戰,立下汗馬功勞

文化認同的建立,以及一起扛過槍上戰場的交情,讓法國和非洲在殖民統治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微妙的關係,有人曾經形象地稱為是「既愛又恨」的複雜心情。但無論怎麼樣,法國與非洲,在歷史的進程中,給彼此都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記。


三、擺脫法國控制?法式影響無所不在

無論曾經有過多麼密切的聯繫,但殖民地依然是殖民地,非洲人民一刻都沒有放棄過追求獨立自主的解放鬥爭。隨著二戰後非殖民地化運動浪潮的不斷推動,非洲的法屬殖民地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勝利曙光。

曾經最早被法國佔領的阿爾及利亞,在民族解放陣線八年領導之下,通過規模浩大的戰爭,終於將法國殖民者趕了回去。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於1962年正式成立。

▲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法阿雙方均損失巨大

二戰後法國的疲態,越來越多的殖民地開始想方設法地擺脫法國的控制,謀求獨立。馬達加斯加、喀麥隆、象牙海岸等地紛紛爆發民族解放運動,一個個新生國家如雨後春筍一般成立。此時的法國,也深深地明白,大勢已去了。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是非洲解放運動的一次高潮

雖然說非洲殖民地一個接一個地離「老大哥」遠去,但幾十年的統治紐帶,仍無形地將法國和非洲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由於在二戰中損失慘重,法國曾廣向世界敞開移民大門,注入新鮮血液以支持戰後的重建。

而非洲這些數量龐大的法屬殖民地國家,便成為了法國新移民的重要來源國。當地民眾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其語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優勢,紛紛移民來到法國。目前我們所屬知的很多法國黑人球員,便是這批移民的第二或第三代子孫。非洲移民的加入,讓法國在後殖民時代依然能夠對非洲產生非凡的影響。

▲由真實事件改變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便講述了一段黑人護工與白人僱主深厚友誼的故事

目前在法國,生活著幾百萬的非洲裔黑人,約佔法國人口的7%。他們大多是在法國無形的影響下,成為法蘭西公民的。而這樣的影響,目前仍在持續發酵。

兩年一屆的法語國家首腦會議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舉辦,該會議是為了維護法語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強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這場由法國主導的盛會,非洲國家佔到與會國家的絕大多數,可見目前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仍然非同小可。

除此之外,法郎在非洲,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法國以自己金融及外匯作為擔保,規定1法國法郎等於100非洲法郎,並促使非洲法郎成為國際上可進行兌換的貨幣。截至到現在,已有14個非洲國家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

這樣的貨幣制度,對於法國和非洲來說,是雙贏的。一方面,法郎幣值較為穩定、且這些國家之間可以隨意流通,高度的信譽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青睞;另一方面,法郎在這些國家的通行,大大加強了法國對非洲的經濟影響力。

▲面值500的西非法郎紙幣

從17世紀法國登陸非洲的土地開始,似乎上天就已經將兩者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無論是殖民時代,還是後殖民時代,法國和非洲都不斷演繹著一幕又幕難捨難割的故事。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長期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如果你想投稿,請戳

相關焦點

  • 法國在非洲的兩塊地盤,沒有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實際上,以西班牙或英國的標準來衡量,法國也是一個日不落帝國,法國的殖民地也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大洋。除了法國所在的歐洲,法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都有自己的地盤。其中法國與非洲的關係最為世人所熟知,看看法國足球隊就知道了,有人戲稱代表法國參加歐洲杯的是非洲聯隊。
  • 法國首都已黑化,遊客表示像來了非洲,原因從400年前或註定
    在我們的印象中,法國是一個浪漫、富有情調的國度,作為法國的首都——巴黎,很多人都夢想著去往這裡,在夕陽中漫步於巴黎鐵塔下,想想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可惜的是,現在的巴黎已經「黑化」了,去過巴黎的遊客表示有種去到非洲的感覺,這是為何呢?
  • 中國淘汰的衛星鍋,在非洲走紅,這麼好用為何中國人不用?
    很多小夥伴們都知道非洲大陸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是一個非常貧窮落後的地方,那裡至今還有許多的原始部落,很多人至今還過著衣不蔽體的生活,不過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以及眾多國家的幫助,也使得非洲漸漸開始像現代化社會發展起來了。
  • 法國人最愛吃的蝸牛,是從非洲進口的大蝸牛嗎?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法國西餐廳裡,也都可以看到法式焗蝸牛這道菜的身影,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也有很多人沒去過法國,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吃過法式焗蝸牛,那麼,法國人吃的蝸牛,與非洲人喜歡吃的蝸牛是一種東西嗎?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法國商人在非洲看到非洲人喜歡吃的非洲大蝸牛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於是將非洲大蝸牛帶回法國,還專門辦起了養殖場。
  • 法國對越南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
    ▲模仿巴黎聖母院所建的越南河內大教堂然而隨著近代法國對越南的殖民,越南社會中的漢文化影響日益衰落,相反來自西方的天主教文化影響卻逐漸加深。一、西方宗教的侵略16世紀開始,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殖民掠奪成為西方大國的基本國策,而傳教便是殖民掠奪的一個重要手段。法國為了擴大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影響,也加入了傳教陣營。法國對越南的滲透最早是以傳教的名義進行的。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晨報記者 劉宇瀚 見習記者 吳雪瑩  「這不就是法國大餐裡的蝸牛嗎?」 「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
  • 法語非洲為何落後於英語非洲
    理解非洲法語國家與英語國家的差距,一直也是觀察非洲問題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有必要從法國與英國這兩個殖民者自身的區別看起。在中國國內提到這兩個國家最常用的形容詞,英國大概是保守,而法國大概是浪漫。作為一個在法國和英國都生活過,在法國公司和英國公司都工作的人,我一直覺得這種在哲學主義上的分野和現實中的國家性格其實有一定的偏差。
  • 位於非洲的摩洛哥,為何被人稱為「假的非洲國家」?
    一說到非洲的國家,我們腦海裡出現的往往都是貧窮、炎熱乾燥、原始部落、黑皮膚等景象,但非洲有一個國家絕對你顛覆你對非洲的認知,這個國家就是摩洛哥。摩洛哥北邊跟葡萄牙和西班牙隔海相望,西部是浩瀚的大西洋。作為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幾乎每一個遊客來到這裡,都會被這裡濃鬱的歐式文化所驚嘆,就連建築也是歐式風格,當地人會說法語和阿拉伯語,就連路牌都是法語跟西班牙語一起在線。摩洛哥的經濟發展當然比其他非洲國家要好,屬於中上水平,氣候宜人,街上沒有出現遍地黑皮膚,反而是遍地美女,於是有人稱這裡是假的非洲國家。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這個笑話道出了法國黑人數量之多,為什麼法國有這麼黑人移民,幾乎遍布整個社會?那麼,我們不得不說一下法蘭西與非洲故事。淵源頗深自打大航海時代開始以來,位於歐陸之中的法蘭西自然也加入了這場大潮之中。分散在各國的大民族,要求成立自己的民族政權等等。就這樣,到1914年為止,法國佔領了非洲三分之一的面積,殖民地遍布北非,西非,中非和馬達加斯加島,是僅次於老冤家英國的"日不落帝國"。被掏空的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法國損失幾乎了一代青壯年。
  • 英國和法國在非洲的殖民方式有什麼區別?
    現代非洲英國經驗主義和法國理性主義這兩股歐洲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分別影響了近代以來的英國和法國。而法國雖然在18世紀末推翻了國王的專制統治,但由於各派利益的複雜,內部鬥爭一直不斷,政體也處於不斷的更替狀態,但法國對於擴張海外領土,傳播法蘭西文化理念,建立全球大帝國的野心並未因此消退。這兩種思想也影響了兩國的殖民活動。
  • 馬克龍:法國與非洲之間,一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編譯/觀察者網 鞠峰】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多次對非洲「示好」,做出歸還文物、減債等承諾,並積極尋求重塑法在非洲的影響力。然而近期,法國發生一系列宗教相關的極端暴力事件,他的強硬言論,激化了法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矛盾;非洲、尤其是北非的反法情緒也日益高漲。
  • 非洲水量最大的剛果盆地,為何有兩個同名剛果的國家?
    可以這麼講,剛果河流域的人們,可以缺金缺銀,唯獨不缺少水源,實在太多了。非洲乾旱的印象,主要來自北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中部,因為有剛果河的存在,這裡和撒哈拉沙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理存在。剛果河地近赤道,氣候炎熱,加上河流遍地都是,就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或譯亞馬遜)流域,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
  • 郭建龍 | 擁有過輝煌文明的非洲,為何在近代被世界拉開差距?
    非洲的奴隸貿易的產業鏈是如何運作的?非洲的奴隸真的是歐洲人親自去抓的嗎?為何當時非洲各國會允許販賣奴隸?非洲的殖民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大西洋的奴隸貿易又給非洲各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郭建龍表示,在14世紀,大航海時代還沒有到來的時候,當時的世界首富很可能是馬裡國王曼薩·穆薩。為何曼薩·穆薩會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1324年,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曼薩·穆薩決定去麥加朝聖,他帶了6萬人穿越撒哈拉沙漠。這6萬人中,由1萬個奴隸專門攜帶黃金,每人攜帶兩公斤。此外,還有80頭駱駝專門馱黃金,每頭駱駝馱幾十到上百公斤黃金。
  • 法國是白人國家,為何足球隊中有那麼多黑人球員
    兩大奪冠熱門球隊在球場上上演了一場巔峰對決,最終法國隊以4:2完勝阿根廷,晉級1/4決賽,離世界盃冠軍只有一步之遙。在人們為法國隊歡呼的同時,很多觀眾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法國隊中有眾多的黑人球員,黑人球員幾乎佔到了法國球隊的一半,這在其他歐洲球隊是比較少見的。眾所周知,法國是個典型的白人國家,那麼為何法國隊中有那麼多黑人球員?
  • 法國留學後的工資,理想很巴黎,現實很非洲?
    有多少人奔著紙醉金迷的巴黎夢去法國留學?而又有多少人聽到了「學法語就等於上了常駐非洲預備班」的梗?那學了法語到底有前途嗎?去法國學什麼專業才是長期飯票?國內就業情況DT財經2019年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本科生畢業半年後收入排前的10大專業裡
  • 逃離日本,為何非洲留學生扎堆中國?
    逃離日本,為何非洲留學生扎堆中國?我們首先來看一組數據:2003年,非洲在華留學生為2000人左右;2014年,中國超過美國和英國,成為非洲學生出國留學第二目的國,僅次於法國。美國和英國每年接收約40,000名非洲學生。
  • 非洲專家:為何瑞士的水資源這麼幹淨,河裡卻也沒什麼魚類呢?
    而非洲專家就很納悶了:為何瑞士的水資源這麼幹淨,河裡卻也沒什麼魚類呢?非洲的河流儘管比瑞典髒,河內藻類密布,看起來髒兮兮的,但是河流裡面還是能看到魚類生物的,非洲專家表示充分的懷疑,是不是那邊河更髒才一點魚都沒有!
  • 法國醫生稱把非洲應當疫苗試驗場
    原標題:把非洲作為疫苗試驗場?兩名法國醫生言論引軒然大波WHO表示強烈譴責目前疫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非洲公共衛生體系面臨的壓力越發明顯。值此之際,法國兩名醫生公開表示,非洲缺乏預防感染的資源,應成為新冠肺炎疫苗人體測試的最佳選擇。
  • 非洲大部地區都是獨立國家,留尼旺島為什麼還留在法國?
    自20世紀以來,在法國的非洲殖民地裡,西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馬達加斯加等地相繼獨立,縱貫數百年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在非洲最終黯然落幕。▲殖民勢力在非洲的分布可在普遍中也不乏另類,留尼旺島就是這樣一個例外。鄰居馬達加斯加1960年獨立後,留尼旺島反而在四年後正式升格為法國的省級行政區,成為法國為數不多的海外大區之一。
  • 紙巾在非洲出現後,為什麼非洲人這麼喜歡買?原來作用這麼大
    中國和非洲擁有很多年的深厚情誼,因為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和非洲對中國的感恩,更是讓兩地的人民存在深厚的友誼,這不僅僅體現在政治層面上,還體現在經濟層面上。據相關新聞報導,中國目前已經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貿易夥伴國,在2017年中貿易額達到了17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