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
涪陵榨菜
今年收成:
鮮銷純收入 11.24億元,農民人均增收1742.5元
今年春天,涪陵青菜頭豐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的審議,憶起涪陵榨菜。
總書記說,自己十幾年前去過涪陵,記得涪陵榨菜。
總書記記憶中的涪陵榨菜,如今發展如何?今年收成怎麼樣?
來自涪陵的「答卷」:今年春天,涪陵青菜頭種植銷售純收入11.24億元,農民人均增收1742.5元。
一個小小的青菜頭,已從涪陵的田間地頭走上了世界舞臺:目前涪陵榨菜已銷售到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種植青菜頭
她家一年收入3萬元
這個季節,涪陵漫山遍野的青菜頭苗圃已發出新芽,扛著鋤頭的農戶們奔走在田間地頭,來年的收成如何,眼下育苗是第一步。
10月12日,在百勝鎮新河村4社,村民楊顯會正在自家土地的邊坡處鬆土。她說,「邊邊角角」都要種滿,多種一些就多一些收入。
在該村,種植青菜頭的農戶們都有這樣的意識。
百勝鎮是榨菜重鎮,8.8萬畝耕地,青菜頭種植面積達6.5萬畝。
楊顯會家的種植面積接近8畝,苗圃移栽也是種植過程中最繁忙的一步。儘管她行動不便,仍堅持把移栽做好。
楊顯會已經脫了貧,光是種植青菜頭,去年她家的收入約3萬元。「用這些收入,我們把房子翻修了,不再漏水了。」
種植青菜頭已成當地農民最基礎的收入。新河村黨支部書記張韜介紹,村裡3000多畝地都種滿了青菜頭,村裡原來51戶114人現只剩下1人因病未脫貧。
通過生產便道的建設,讓農戶告別了人背馬馱,對於困難家庭還免費發放青菜頭種子。
青菜頭是百勝鎮主導產業,該鎮有青菜頭半成品醃製加工戶約1200戶,成品加工企業17家,基本上在鎮內就能實現自產自銷。
2018年,百勝鎮青菜頭產量16萬噸,其中外運鮮銷4.7萬噸,實現產值1.19億元。
有了保底價
菜農收入一算就明白
收益有保證,農民種植青菜頭才有底氣。
況小華曾是種植大戶,現在他的身份是萊和榨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就是「榨菜經紀人」。
今年,他從負責的幾十家農戶手中收了近千噸鮮菜,每噸780元,全部賣給了涪陵榨菜集團。
2、3月份是榨菜收割期,大約有20天,農戶們忙著收砍,自行銷售人手緊張,而且時間也不允許。況小華說,種植戶不再一點一點拉出去賣,今年合作社跟榨菜集團籤訂了銷售合同,發展、鼓勵農戶種榨菜,並給予技術指導,農戶的青菜頭不愁賣。
比如,百勝鎮中心村種植大戶方建軍,約80噸鮮菜全部由況小華來收,直接收入5萬多元。
方建軍說,靠種植榨菜,他已在涪陵城區買了房,靠今年的銷售收入,「裝修錢也有了,今年準備把房子裝了。」
況小華說,從他對接的幾十戶農戶來看,不少都已在城裡買了房。
在涪陵,為了保證菜農們的利益,當地已建立起了收購「保底價」。明年初的收購「保底價」目前也向農戶們宣傳到位,鮮菜800元一噸,加工過的1528元一噸。
按此價格來算,農民一畝地的毛收入保底有3000多元,一年的最低收入,一算就明白。
講好榨菜故事
把外國朋友的生意做好
別小看一個青菜頭,涪陵卻做出了「大文章」。
目前,涪陵榨菜已從田間地頭飛向全球餐桌,涪陵榨菜的國際範也越來越足。
涪陵綠陵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坤林做榨菜出口已經20多年,今年近萬噸榨菜出口到東南亞以及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他說,出口銷量每年都有所增長,在20%左右。
榨菜上餐桌,不僅美味,故事也夠得講。
今年在韓國首爾的餐桌上,周坤林見韓國朋友吃起了榨菜,他饒有興致地講起了涪陵榨菜從1898年誕生並推向市場、走向世界經歷的百年滄桑。
「涪陵榨菜與歐洲的酸黃瓜、德國的甜酸甘藍並稱為世界三大名醃菜。」目前,涪陵形成了涪陵青菜頭、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四大系列100餘個產品品種,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及縣鄉市場,並出口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進一步打開國外市場,講好涪陵榨菜故事是塊敲門磚。在周坤林看來,這件事情需要出口企業、政府形成合力來做。
綠陵實業出口榨菜,半數是到日本市場。周坤林說,日本客戶對生產工藝、產品質量,還有管理要求都比較高,他們希望「買最好的東西」,客戶為此常常到廠考察。
「不過今年來得少了。」來得少了,不是合作沒了,而是他們已經肯定了當地生產的榨菜的質量,有了信任感。
周坤林認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涪陵榨菜的市場。
但涪陵榨菜志不在此,還要做外國朋友的生意。因此不少出口榨菜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以符合當地口味。「比如在日本,被改良為榨菜絲,做成休閒食品,就非常受歡迎。」
產值衝150億
力爭建成世界榨菜之鄉
臘月,青菜頭填補了秋冬蔬菜空白,遍山都是綠。如今涪陵榨菜已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涪陵區榨菜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林輝介紹,今年青菜頭收砍面積72.58萬畝,總產量160.3萬噸,種植銷售純收入11.24億元,全區農村人口人均純收入1742.5元。
「這只是鮮銷部分,青菜頭加工銷售等還在持續過程中,還沒統計。」
今年,涪陵區出臺了《涪陵區榨菜產業提升行動方案(2018-2020年)》,計劃到2020年,建成集「品種選育、生產加工、文化旅遊」於一體的世界榨菜之鄉,全區青菜頭種植面積達73萬畝,總產量達到165萬噸,榨菜產業總產值達150億元。
在科技創新方面,涪陵已與中國農科院達成共建「國家蔬菜改良中心涪陵榨菜研究中心」合作協議,進一步改良青菜頭品種、提升榨菜產品品質,破解榨菜廢水治理難題。
今年以來,涪陵新規劃建設1000畝榨菜智能化生產加工基地,審定青菜頭優質新品種1個,推廣綠色防控技術1套,引進應用智能化控制、鹽水二次循環利用、膜分離和MVR蒸發等加工技術4項。
今年,涪陵還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單位。根據規劃,到2020年,園區青菜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6萬畝,年產量達43萬噸,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佔比及綠色食品認證面積比例分別達到75%、60%、65%以上。
涪陵榨菜走上「清潔致富之路」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
靠榨菜致富,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在涪陵,已經深入人心,深得民心。
家裡來了客,最多住一天就走,一度讓百勝鎮新河村村民們很沒有臉面。究其原因,是長江支流紫竹溪散發的榨菜廢水臭味。
新河村1社村民張魚的家距溪邊僅幾十米,惡臭一直困擾他的生產生活。他說,過去溪中是看不見魚的,這水用於灌溉、餵牲畜都是不行的,更別說洗衣服。
百勝鎮水汙染的主要來源是榨菜廢水。
今年以來,該鎮取締了轄區內涉及流域且無法整治達標的榨菜企業14家。並在紫竹溪流域建成13公裡榨菜廢水收集管網,免費對紫竹溪流域太平市村、新河村200餘家榨菜加工農戶的1萬餘立方米榨菜加工池生產廢水進行有效接收處理。
一年來,紫竹溪由五類水質變為了三類水質。
涪陵全面執行「收榨菜原料必須收廢水」,各級都有廢水臺帳,從農戶出原料到企業收原料都有記錄。全區利用榨菜醃製鹽水生產榨菜醬油達5萬噸左右,醃製鹽水利用率達30%以上,創收近8000萬元,實現了環保與效益雙贏。
半成品收運車輛行駛在村路中,貨車駕駛員錯車時主動指揮錯車路線,不讓醃製榨菜的鹽水灑出來。
一家家農戶靠榨菜致富,不破壞環境,乾乾淨淨也可以把錢掙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翔 孔曉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