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不是個寶寶了?買玩具,他們比孩子更痴迷

2021-01-16 株洲晚報融媒體

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買玩具,他們比孩子更痴迷

模型、積木、球星卡……如果你覺得這些只是孩子們的玩物,或許你已經「落伍」了。最近,國內玩具品牌泡泡瑪特頻繁登上話題榜,成年人玩具市場也開始被更多人知曉。而在我市,也有不少成年「潮玩」(潮流玩具)玩家。

一張梅西籤名球星卡,他追了4年

「我很喜歡梅西,為了收藏到他的籤名球星卡,足足花了4年時間,才在今年淘到手,很有成就感。」小文(化名)輕輕翻開他精美的球星卡冊,這張梅西的球星卡,就「躺」在這本冊子的最中間。

小文夢寐以求的梅西籤名球星卡

對於「80後」來說,類似球星卡、明星卡、動畫卡這樣的卡片並不陌生,在當年的方便麵裡,它們就有過類似「盲盒」一樣的存在。在記者的記憶中,為了湊齊一套卡片,不惜一次性把一箱30包方便麵全部拆開,以至於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只能啃著受潮而軟化的乾脆麵當早餐。

小文當然也有這樣的記憶,但讓他「入圈」的,還是在北京遊玩時的一次「偶遇」。

「一狠心,花了一個月的生活費,買了6張卡。」2013年,小文在北京遊玩時,無意中走進了一家專門售賣球星卡的小店,很快他就被琳琅滿目、精美的卡片所吸引。他花費1500元買了一盒NBA球星卡「盲盒」,結果抽出了一張喬丹籤名卡,當時的市值就已經超過3000元。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當年又花了1萬多元用於購買球星卡。

由於這些具有版權的球星卡大多由國外的公司發行,小文也要花費不少時間來海淘集卡,與國外的收藏愛好者交流和交易。

對玩具很感興趣,特意去玩具公司應聘

「80後」的凌楊,則是一位「樂高」積木的忠粉。凌楊說,他一直對玩具很感興趣,因此在2010年大學畢業後,特意應聘了幾家與玩具有關的公司。

他第一份工作去了位於廣東汕頭澄海區的一家知名模型公司,在生產線上的工作經歷,讓他了解了玩具的生產流程。此後,他又轉戰廣州,在一家知名玩具總代理公司工作,並從此和「樂高」積木有了不解之緣。

「一開始想的是好不好玩,後來想的是好不好賣。」凌楊說,在玩具總代理公司工作時,每次有新貨上架,他們都要拼裝很多套積木,用於陳列展示,所以每當新貨到店的時候,總是想著好不好玩。2013年,凌楊回到老家株洲創業,在湘銀小區外開了一家「樂高」專賣店,於是他的關注點變成了產品的賣點。

成年人對玩具的興趣到底有多大?凌楊說,因為當時省內的「樂高」專賣店大多在高端商場內,由於店鋪面積受限,一般不提供產品試玩,而自己的店鋪面積較大,專門騰出一半空間用於玩具試玩。為此,一些長沙的愛好者甚至會專門開車來他店裡試玩。

玩家群體主要是學生和白領,在15歲至35歲之間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很多新興行業開始崛起,潮流玩具就屬於其中的一類。有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我國潮流玩具市場規模從63億元增長至200億元。那麼,到底是哪些群體在玩這些「潮玩」產品?

「玩家群體主要是學生和白領。如果從年齡段來劃分,主要在15歲至35歲之間。」「潮玩」愛好者吳子怡在網上經營一家「潮玩」小店,主要銷售玩偶類的「潮玩」產品。他說,對於非「潮玩」愛好者來說,這些玩偶就算再精緻、再好看,他們也不會買。但對於愛好者來說,每一款玩具都能找到亮點。此外,類似「盲盒」這樣的銷售模式,也確實抓住了人性中「賭」的心理。比如泡泡瑪特和球星卡「盲盒」等。

凌楊現在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一款動物模型玩具上

吳子怡說,別看學生沒有收入來源,但是他們可以幾個月省吃儉用,去買一堆自己喜歡的玩具、球鞋等。還有一類人是白領,口袋裡有些閒錢,也比較感性,買玩具是放鬆自己、購買快樂的手段。

凌楊也有著類似的感受。他說,此前很多學生來店裡選購玩具,幾乎不關心價格,也不還價,最多就是要求送一個小玩具當做「添頭」。

那麼,這些玩家的興趣點到底又在哪裡?吳子怡說,凡是被打上「限時」「限量」的牌子,就總會有一群追隨者。比如肯德基兒童餐贈送的「聯名版」玩偶,往往是限時銷售,一些人為了收藏玩具而買肯德基。最終,很大一部分產品也流向了上述年齡段群體的收藏圈。

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還有投資價值

這些「潮玩」產品,除了讓收藏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還成為一部分人的投資選擇。

「還真如網上的段子一樣,有的人每次買兩套,一套用來玩,一套放在柜子裡用來展示。」凌楊說,他認識一個家長,每次都會買兩套相同的玩具,一套拆開給孩子玩,另一套完整保存用來投資。以「樂高」積木為例,部分拆盒的玩具放上幾年,也能以原價甚至超原價賣入二手市場。如果是沒拆盒的,甚至能翻幾倍。「樂高」每年會出1-2款街景積木,其中有一款「蔬菜店」積木,上市售價為1499元,幾年後的售價已達到2萬多元。

如今,凌楊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一款動物模型玩具上,綜合投入已有逾百萬元。一方面自己把玩,另一方面用於銷售。

近年來,小文也嘗試將自己的愛好當作一種投資。他目前已收藏各類球星卡800餘張,其中多張卡已經由數千元升值到數萬元。除了特別鍾愛的球星卡繼續收藏,更多的則打算用於交換或交易。

「入坑」需謹慎,最好先多看多學

凌楊認為,近年來,部分「潮玩」玩具變成火熱的投資產品,不排除有資本進入市場,帶動市場交易量大增、價格上漲。還有就是玩家為了炒作自己的藏品,誇大藏品的「稀有度」或是「特殊性」。前些年,一些限量版的「樂高」產品在投資市場上火熱,身價暴漲。但廠商最近又推出了部分「熱炒」產品的「復刻版」(指複製原版產品,僅更換產品包裝或顏色),造成這類商品在收藏市場身價大跌。

小文也認為,球星卡的市場價格變化,可能比股市波動還要大得多。一張球星卡的價值,往往會隨著這位球星的起伏而變化。明星的去留、生活話題、未來的職業生涯等,都是影響球星卡價值的潛在因素,因此投資球星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位初級愛好者花700元在網上收購了一張某球星的卡片,但經過專業估價,甚至連70元都不值。」小文建議,對於只是「追星」的愛好者來說,購卡最好是量力而行。而想把球星卡作為投資理財產品的市民,更需謹慎,畢竟「水很深」,最好先多看多學。

(株洲晚報首席記者 戴凜 文/圖)

相關焦點

  • 孩子痴迷於買玩具的樣子,像不像熱衷買衣服的我們?
    02孩子被玩具支配的興奮感像極了女人被衣服支配的滿足感其實仔細想想,孩子對於玩具的痴迷,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他們的世界裡,自己能夠自主去喜歡、去選擇的東西真的不多。我們了解自己被漂亮衣服所支配的幸福、興奮,自然就可以理解孩子被花裡胡哨的玩具所支配的痴迷、滿足。這麼一想,還有點小可愛呢是不是~我們天生追求新鮮感,只不過我們是成年人,懂得克制自己,而孩子還小,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同樣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更加的迷戀,更加的想得到。
  • 玩具少和玩具多的孩子,誰更聰明?研究表明:玩具多少能決定智商
    於是,很多父母都曾感慨過「養孩子就是在燒錢」,我們小時候都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幸福,儘管如此依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玩過的玩具越多越聰明。事實上,家長們不用每樣玩具都買,有時候孩子玩具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還有可能會「坑娃」。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 馬雲:玩比知識學習更重要,寶寶玩具怎麼選?買對了聰明還省錢
    尤金普羅文佐,是邁阿密大學的教育學教授,他曾就如何給孩子玩具發表過這樣的觀點: 「要考慮孩子的基本興趣,使你買的玩具真正是孩子想要的。在他們眼中,也許一個本該丟棄的易拉罐要比一套樂高玩具更有意思。」4.喜歡按性別給寶寶買玩具喜歡給男孩買刀劍槍、汽車等玩具,女孩買娃娃、烹飪等玩具。其實家長不用過於糾結玩具的「性別」,比如烹飪玩具並不會讓男孩變得女性化,只是孩子通過模仿的一個學習過程。
  • 別在給寶寶狂買玩具了,這樣和寶寶玩才能開發寶寶智力!
    初為父母,總是希望能把最好的給孩子,如果可以,恨不得星星月亮都摘下來給孩子。你是不是這樣的父母呢?喜歡給孩子購置各種各樣的玩具,家裡的玩具都可以堆成山了。美國的教育學家曾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將幾個孩子分成兩組,第一組給他們每個孩子三隻畫筆,第二組給他們每個孩子24支畫筆,然後讓他們只畫一副畫。實驗結果第一組這孩子畫畫的完成度更高,質量更好。
  • 買對玩具,寶寶的教育更輕鬆,讓玩具成為你育兒的好幫手
    每一個家庭都會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添置很多的玩具,為了讓寶寶玩起來更加開心,大部分的家長更原因選擇孩子喜歡的、愛玩的玩具,認為只要寶寶喜歡玩這個玩具就沒有浪費錢。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為寶寶選擇適合其年齡的有益的玩具,才會對寶寶的智力發育產生促進的作用。那這裡肯定也有家長會產生質疑,再好的玩具買回來孩子不喜歡也是白費的呀。
  • 誰還不是個寶寶?杭州外賣小哥給顧客吹泡泡比心
    誰還不是個寶寶?杭州外賣小哥給顧客吹泡泡比心發布時間:2020-06-01 17:33:22 Mon  來源:杭州網杭州網訊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在這個萌趣十足的節日裡,一段可愛的視頻在朋友圈裡傳開了。主角是一位外賣小哥和一位商戶前臺。只見兩人交接完外賣後,突然玩起了兒童泡泡機。
  • 爸爸給寶寶買了個搖床,柴犬以為是禮物,狗:誰還不是寶寶?
    現在的年輕人對狗狗太好了吧,自己還沒有孩子,感覺狗狗就像是他們的寶寶一樣,不過這也不足為奇,目前從各短視頻平臺上可以看出來,喜歡寵物犬的人還是很多的。 一位養了柴犬一年的網友說,狗狗就像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就在自己生了二胎後,柴犬的表現讓家人倍感溫馨,它很喜歡跟寶寶待在一起,很有「大哥哥」的樣子。 柴犬在嬰兒床旁邊,看著正在熟睡的寶寶。
  • 8個月寶寶突發網膜病變,父母買的玩具成「兇手」,你還敢買嗎?
    隨著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很多家長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只能買一些五花八門的玩具,讓孩子自己玩兒。由於小朋友的好奇心特別重,看見手機之後就會非常喜歡,更喜歡一些會發光的玩具。甚至很多小朋友都會玩遊戲了,他們都會對這種遊戲上癮,時間長了就會盯著手機屏幕,屏幕上的光直接打到眼睛上,時間短了還好說,如果說沒有時間管控的話,這樣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小朋友的眼睛都非常的柔弱。很容易出現近視的狀況。還有的父母特別溺愛孩子,帶著孩子出去遊玩的時候,孩子看見玩具,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 1歲前這些玩具就夠了:0~12月寶寶玩具清單,按月齡買更合適
    一個朋友孩子還沒出生,家裡的玩具已經買了一大堆,我和她開玩笑:「你這是準備讓寶寶在肚子裡時就開始玩嗎?」我特別理解朋友的感受,想把最好的都給寶寶,但以個人的經驗教訓來看,玩具不在多而在精,而且你要考慮之後家裡很大的空間都會被玩具佔據哦!
  • 如何幫孩子挑選玩具?牢記4個原則,好的玩具更助於寶寶智力開發
    ,也不會太過阻止,但孩子玩具多就是表達對寶寶的關愛了嗎?而孩子玩具太多,孩子又喜歡"雨露均沾",那麼寶寶的一天時間內就會被消耗在玩具上面,甚至是沉迷其中,孩子沒有學習時間或運動時間都是對孩子的健康發展不利的。孩子的玩具不宜過多,而有些玩具家長還是儘量不要買給孩子。
  • 如何幫孩子挑選玩具?牢記4個原則,好的玩具更助於寶寶智力開發
    孩子總是對新玩具更加熱愛,在商場時父母都有被孩子要求買新玩具,吵鬧得頭疼的時候,但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買玩具嗎? 孩子處於可以控制自己走路或者拿東西的時期都會喜歡先放嘴裡感受一下,那是因為這時的孩子感知力還不是很強,他們覺得放在嘴裡更能感受到物品,所以才會把物品習慣性地放入口中感受,而微小的玩具或者可以拆成小塊物體的玩具都容易讓孩子誤食。
  • 黃景瑜被萌娃合夥欺負,向節目組委屈訴說: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放開我北鼻》陳學冬和王嘉爾外出買食材,黃景瑜在北鼻屋一個人要應付四個娃,四個娃個個都不是那麼的省心,滿屋子樓上樓下的追逐打鬧,黃景瑜和他們也玩兒不到一起去,只能跟在旁邊默默的看著他們。黃景瑜被萌娃合夥欺負萌娃們跑累了就回房間的床上繼續玩,黃景瑜默默的坐在下床,調皮的炸克嬸坐在上床故意拿著一個小玩具往黃景瑜的身上扔。黃景瑜儼然不知道炸克嬸其實是故意拿玩具砸他的,還沒等黃景瑜問炸克嬸就趕緊否認:不是我。
  • 老娘重金買的玩具竟敵不過個土豆,寶寶你咋想的?
    ,或者研究利於他們智力發育的產品,但是,至少提醒我們開始思考:有時候,寶寶好像既不想要、也不需要玩具呢!很多媽媽跟我們分享了寶寶趣事,相對於玩具,他們似乎對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更感興趣!@家榮(嘟嘟)祖國繁榮昌盛堆成山的玩具,唱歌的跳舞的,都不喜歡,奇奇怪怪的喜歡衣服上面的帶子,數據線,耳機線,紙抽袋子。@我不是露露我是六個核桃為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比玩具更好玩?
  • 應該怎樣給 0~1 歲的寶寶買玩具?
    她歷時數年跟蹤調查,發現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由於父母與他們一起閱讀、唱歌和遊戲的時間更多,要比那些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茜爾娃認為,「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而當他們精力不集中時,就不能更好地學或玩。」
  • 0-12個月寶寶各階段玩具選購攻略,媽媽買的省錢,寶寶玩的開心
    雅麗昨天給寶寶買了一組大塊泡沫積木和一組芭比娃娃,婆婆看見又給寶寶買玩具,頓時就不高興了,忍無可忍的說了雅麗幾句,大致意思就是,雅麗太能給孩子買玩具了,很多玩具寶寶都不會玩,也來不及玩,這樣買玩具只會浪費錢………雅麗聽了婆婆的話,委屈萬分,自己只是想多給寶寶買點玩具而已,讓寶寶有個快樂的童年。
  • 寶寶痴迷「啃腳丫」,並不是孩子「餓」了,這是變「聰明」的信號
    也許很多父母都覺得寶寶是不是餓了,於是趕忙的給孩子喝奶,寶寶卻並不買帳,還是繼續的吃著那可愛的小腳丫,這讓媽媽不知所措,但家長完全不用擔心,這其實是寶寶變「聰明」的信號哦!小寶寶痴迷「啃腳丫」無法自拔,並不是因為孩子「餓」了一些寶寶隨著月份的增大,對於外界的探索欲望會越來的強烈,而且寶寶也是處於長牙的階段,所以總想咬一下東西,當然了原因還有很多,不過並不是寶寶餓了。
  • 詳細分析0-1歲寶寶玩具,家長不是買得越多越好,選對才能玩更久
    作為新手媽媽,她們不約而同的都諮詢過:「1歲以內,給孩子買什麼玩具好?」有個好朋友很直接:幾個月的孩子,爬也不會、走也不會,只能在床上躺著,想給他找點玩具打發時間。玩具不是越多越好現在市面上玩具的種類很多,但是0-1歲的小寶寶發育特別快,有可能剛剛買的玩具,還沒玩兩三次,就覺得不適合了。所以除了要考慮玩具的安全性,新手媽媽最好也能考慮一下玩具的延展性。也就是說儘量挑一些適合孩子,多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玩具。
  • 盲目跟風給寶寶買不適合她的玩具
    故事講的大致意思是小男孩媽媽的朋友有一天一家三口都去小男孩家做客,媽媽朋友的孩子比小男孩大,是哥哥,然後兩個孩子一起玩耍。小男孩有很多玩具都願意和哥哥分享,唯獨他床上的一個小海馬不願和哥哥分享,因為那個小海馬一直陪伴著他長大。後來那個哥哥看了看就扔一邊去了,小男孩撿起來又小心翼翼的放回床上。
  • 玩具少的孩子更「聰明」?心理學家力證:孩子玩具太多不是好事
    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小林和丈夫隔三差五地就會給妞妞帶回五花八門的玩具。眼看著家裡的玩具都快要堆成山了,奶奶好心勸道:別再買玩具了,浪費錢不說,孩子還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這個玩一會,那個玩一會,沒兩天興致就過去了。小林覺得婆婆主要是心疼錢,於是安撫道:媽,你看現在哪家孩子不是一大堆玩具,玩具能開發孩子的智力,越多越好,有條件的家庭都會給孩子多買玩具。
  • 別再給孩子買玩具啦!除非他學會自己整理玩具
    很多爸爸媽媽熱衷於給孩子買玩具,房間裡到處都是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門,孩子也很愛玩玩具,但是一提起收拾玩具,很多孩子就表示不幹了,就讓他們散落在房間裡,不管也挺好。試想,當你你心情愉悅地推開孩子房門,發現滿地的玩具時的確很難繼續保持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