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七八千,仍招不到人!一線技工崗位招工咋就這麼難?

2020-12-16 騰訊網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每年節前,在我國的製造業基地長三角和珠三角,由於工人提前回家過年、選擇返鄉就業或跳槽等原因,企業都會經歷一波季節性的用工緊張。今年,記者在走訪多家用工企業時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用工緊張的情況來得更早、更猛烈。

在浙江紹興一家服裝加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訂單已經排到了五月份,馬上就要到春節了,為了不耽誤交貨,近期一直在組織工人趕工。但是,就在隔壁車間,記者卻發現,只有機器沒有工人。

浙江紹興某服裝加工廠廠長 竹麗:以前也是做我們做襯衣的車間,車間因為近期員工招不到,現在就是把機器都停下來了 現在外地招工也難,本地更難。

記者:是工資低的問題嗎?

浙江紹興某服裝加工廠廠長 竹麗:工資應該不低 我們工資都能做的(員工) 到了五六千七八千都有

因為招不到工,機器只能「睡大覺」。原本應該是繁忙趕工的車間,只能變成了落滿灰塵的倉庫。

浙江紹興某服裝加工廠廠長 竹麗 :心情有點著急 有點可惜 ,這邊勢必也閒著沒用了 工人難招招不進 ,(特別是)年紀輕一點的 很難招 。

在珠三角,一些製造企業的員工更是只能拖到年後才能休假。

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訓員 張克松:我們這邊有兩個培訓員 今年的話就是一個年後(休假)一個年前(休假)然後我的話是準備休年後。

缺人,還可以通過輪休來保證生產。最讓企業頭痛的是,春節返鄉後很多工人就不再回來了。

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 曹世良 :回去過年了再能回來的(工人)大概80%左右。

為了留住工人,不少企業只能靠提高工人待遇。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 範博源 :每一年(春節前)都給員工找好大巴送他們回去 ,過完年又到(員工家鄉)去接他們 ,一個人工上面的員工在這裡做(每月工資)六七千。

範博源告訴記者,近五年來,服裝加工物料成本上漲大概在10%左右,但是人工成本的漲幅則達到了35%。範博源開始擴大智能製造規模,希望通過產業升級,來解決工人短缺的問題,提升企業利潤。

升級產線容易

升級工人談何容易

近年來,不少像範博源這樣年輕的企業管理者,希望通過機器代人,解決用工難題。但是,記者在走訪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多家企業後卻發現,升級產線容易,讓工人們隨之升級卻沒那麼容易。

這裡就是範博源一年前投建的智能車間,專門用來生產廚房灶具。原來灶具衝壓模板等生產環節很容易割傷操作員的手,一直很難招到工人。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 範博源 :每一個機器手臂的話都能代替一條流水線 以前一條流水線都必須要二三十個人工 ,(機器手臂)還能七乘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工作 。

普通工人招聘難的問題解決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懂這套智能化設備的技術工人,嚴重短缺。現在企業不僅要花錢買設備,還要花錢去培訓工人。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 範博源 :很多(懂)這種高科技的大學生還是不願意過來,不願意進工廠車間。(只能對)原有的工人進行升級 給他們進行培訓 。

在廚房灶具行業幹了17年的金松,剛剛完成了三個多月的培訓。他告訴記者,目前,廠裡已經有五個人初步通過的培訓考核,但想要滿足生產需要,還得繼續培養。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員工 金松:現在市場上這樣子的人員就是很難 招不到 公司出大批資金 各方面培養人員 。

在深圳一家電子產品製造企業,記者看到,智能化生產線讓原本需要8位工人的崗位,減少到3位。但是負責人說,普通工人不愁了,技術工人存在大量缺口。

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療產品事業部高級經理 封興 :有兩種人才需求 第一種是智能製造的設計人才,還涉及到一個智能製造應用端的人才,他要需要我們現有的這些人才要快速去學習 來適應這個新的這個智能製造 。

從「會操作」到「能學習」

技工短缺急需補足教育短板

隨著智能製造的發展,目前,我國製造業的用工缺口,出現了結構性的矛盾。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高端技術人才的缺口將達到2200萬。但是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一邊是市場上需求強勁,一邊卻是技工院校招生難的尷尬現實。

在這個智能化車間,一人操作,多人「學習」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員工 金松:現在這樣子市場上就是要懂這樣子設備的人很少 也是有人要挖我

生產線變了,對工人的要求也變了。像金松這樣既了解行業特性,又懂智能製造的工人,成了企業爭搶的「香餑餑」。

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員工 金松:老工人也是很有危機感的 一方面怕沒有技術被淘汰 也怕工資會慢慢慢慢降低.

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療產品事業部高級經理 封興 :工人他可能會從單一的操作變為多樣性的操作 可能從固定的崗位操作變成為流動性的崗位操作。那這種對於我們工人來說 他就需要有學習能力,他要適應這種變化。

就業市場對技工人才的急迫需求,也讓近年來職業院校的就業紅火了起來。 麥可思研究院《2018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首次超過了本科。但與此對應的,卻是高職院校招生不易的尷尬現實。從2009年開始,全國高職院校生源持續6年下降。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 曾湘泉 :中國人的觀念都願意上大學 不願意去做藍領,雖然我們現在有了技師高級工樣一套(激勵)體系 ,但這一套東西在很多行業中間並沒有完全把這個標準做好 ,所以激勵機制問題其實也是一個蠻大的問題 。

專家表示,要想彌補目前的用工短板,除了企業完善激勵機制,最重要的是要從供給端下功夫,擴展技術工人的培訓渠道,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步伐。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姜大源:我們需要清華北大 這樣研究型的(大學) 這隻有5%。我管它叫頂天的教育 頂天的人才 ,我們更需要職業教育 ,培養一線的 把這些研究成果變成實際生產力的 ,這樣的職業教育 我們把它叫立地的教育 ,沒有立地何以頂天?

相關焦點

  • 餘杭老闆急了:月薪上萬無人問津,五險一金包吃住還招不到人!背後原因...
    天妹聯繫一些企業了解到,月薪過萬無人問津、招不到年輕人...不少企業依舊面臨著年後用工荒的問題。吳先生說,年後大家都開始發貨,也是快遞公司送貨的高峰期,現在每天訂單都有上萬件,大約需要200多人。由於天氣等原因,目前只有50%多的老員工重返崗位,缺口還有將近100人。
  • 月薪過萬卻招不到人,中國技工去哪了?
    這份工作,名為——技工。而也正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從事技工這類的工作。而這樣的觀念,自然不利於工匠精神的培養。培育尊重勞動的理念,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和地位是時代的「聲音」。在很多人的眼中,技工就是渾身汗臭、收入低下的典型代表。而這樣的刻板印象下,讓很多工資上萬的技工崗位也出現了無人問津的情況。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寧可每月領取三、四千元的工資,也不願意「加盟」月入上萬的技工,讓人很是為難。被大學生「嫌棄」,更是讓招工變得難上加難。
  • 首場公益招聘需求比2:1 企業節後招工「兩重天」
    龍崗2014年春風行動公益招聘會首場大型招聘會於上午9時30分拉開序幕,「男女普工數名、文員、倉儲員、電工、鉗工……」電子屏上、各公司展位前都張貼出崗位需求表。    記者在現場觀察了1個多小時,發現求職者大部分為文職和普工類,其次為電工焊工技術崗位求職者。不少出口訂單型企業吐槽「招工越來越難,甚至一上午才收到1份簡歷,很多人都回老家發展了。」
  • 東莞「7000元月薪招不到人?」 「招工難」還是「找工難」?
    □ 對廣大「打工人」來說,「招工難」並不意味著「找工易」,想獲得理想的崗位,還需持續提升技能,練就「兩把刷子」。 「我們沒遇到招工難。相反,因為工作不好找,很多員工還打消了跳槽的念頭。」近日,廣東東莞「7000元月薪招不到人」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記者就「招工難」的話題採訪東莞企業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陳俊龍時,他這樣回答。 對於擁有18萬家工業企業的「製造之城」東莞來說,就業用工是年頭年尾常講常新的話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不僅許多企業的訂單遭遇了「過山車」式的波動,而且到底是「招工難」還是「找工難」,更叫人分不清楚。
  • 年末一線工人月薪三四千元 企業為「搶人」提待遇
    年關將至,商貿、旅遊、餐飲、酒店、服務等基礎服務行業人才需求增長明顯,一線操作工急缺。儘管用工需求旺盛,中小企業難招到合適人才。    製造業一線操作工急缺    年關將至,服務行業招工需求也達到了「白熱化」狀態。16日,市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會上不少企業急招一線操作工,有的企業一次性招聘幾十名操作工。
  • 月薪6500招普工 廣州製衣廠半天收3份簡歷
    原標題:月薪6500招普工 廣州製衣廠半天收3份簡歷   據《新快報》報導3月7日,廣州市人社局等單位聯合舉行市區聯動專場招聘會,記者發現,雖然應聘者不算少,但製造業企業,尤其是大量需要普工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仍難招到一線工人,有製衣廠甚至為一線工人開出了4000元至6500元的月薪,但一個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
  • 寧波:兩個崗位等一個求職者 招工大打「感情牌」
    浙江在線02月15日訊春節過後,招工難成了讓寧波很多企業頭疼的問題。以寧波市兔年首場新春綜合招聘會為例,76家設攤企業提供了3600多個崗位,入場求職人數1758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533人,基本上2個崗位等一個求職者。普工為目前寧波最緊缺崗位,技工是第二大缺口崗位。
  • 東莞「7000元月薪招不到人」?實際情況是......
    「我們沒遇到招工難。
  • 廣州製衣廠月薪過萬卻招工難!為何工資高卻留不住人?
    今晨,「製衣廠月薪過萬招工難」的話題被頂上微博熱搜。春節後,廣州製衣廠遇「招工難」。一名工廠老闆稱,廠裡最多曾有百名工人,現在不到30人,曾因人手不夠延誤了貨期。「現在工人挑工作,有時候藉口出去買瓶水,人就不見了。尤其是90後,想創業的心比較大,三點一線的生活難留人」。
  • 企業月薪過萬招不到人供需不匹配雙向難選擇
    原標題:開出萬元月薪 難招稱心施工員
  • 工廠依舊「招工難」,月薪6000無人應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工廠依舊「招工難」,月薪6000無人應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推薦語:如果你問年輕人,什麼工作做好找,他們肯定會告訴你,外賣員和快遞員,以及春夏秋冬都缺人的工廠流水工。可是因為沒有年輕人的補充,我國製造業近些年來都處於「招工難」的困境,特別是一些急需年輕人創新的工廠,招人就顯得極為迫切。有些工廠為了招來年輕員工,不惜把企業利潤壓下來,高薪聘請大學生來上班,目前打出「月薪6000」招人的工廠不在少數。可即使是這樣,前來應聘的年輕人還是寥寥無幾,最終還是得通過各地的中介,花高昂的中介費才能請來稀稀拉拉幾個員工。
  • 農民著急找工作,工廠卻招不到人,咋回事?專家的話直戳心坎
    但無奈的是,始終找不到一份工作,而在另一邊工廠卻出現用工荒,每天工廠派人上街招聘,應聘的人卻寥寥無幾。無奈之下,有的工廠更是牆上貼滿了招工的告示,把工資漲到了七八千一個月,但還是找不到人。那麼,一邊是農民急著找不到工作,一邊是工廠急著招人卻招不到人,到底是咋回事呢?對此有的老農也說了這樣的話,聽完後扎心了。
  • 廣州:製衣廠月薪6500招普工 一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圖】
    新快報記者寧彪/攝    製衣廠月薪六千五招普工,一個上午只收到三份簡歷。市人社局等單位舉行異地務工人員專場招聘會,製造業企業仍面臨招工難。    春節後企業招工難是否有所緩解?昨日,廣州市人社局等單位聯合舉行市區聯動專場招聘會,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雖然應聘者不算少,但製造業企業,尤其是大量需要普工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仍難招到一線工人,有製衣廠甚至為一線工人開出了4000元-6500元的月薪,但一個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
  • 開業了還沒招到人!餐飲小店招工難,我該怎麼辦?
    招人難一直以來都是餐飲行業存在的大問題,尤其是餐飲小店。既沒有品牌餐飲店規範的招聘模式和渠道,又沒有專業的招聘人員。那麼,小餐飲店怎樣才能又快又精準地招到合適的員工呢?開業了還沒招到人!自此之後,劉曉的店陷入了「招不到人→缺人→工作強度大→留不住人→缺人」的惡性循環。對此,劉曉對店之家轉店專家說:「不怪別人離職,我自己當老闆都覺得累。可是,我又該怎麼辦呢?」餐飲小店招人難在哪?說到餐飲行業缺人,流失率大,似乎已經成了行業共識。
  • 大學生就業難回爐學技工 畢業兩年月薪6500(圖)
    核心提示    與大學生就業難相對應的,是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求職容易,不少還能輕鬆拿到五六千元的高薪,這讓大學生們情何以堪。近日,記者調查發現,與高校帶著水分的「就業率」相比,技工院校畢業生離校時,留給學校的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去向,甚至許多技工的月薪在畢業多年後,仍遠高於大學畢業生。受就業環境影響,高校畢業生開始「回爐」學技能,經過2-3年的技工院校學習,重新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如今已經不再罕見,這既得了面子,又得了裡子,在畢業生看來何樂而不為。
  • 節後"招工難"到底難在哪?
    李志偉餐館張貼的招聘信息  某餐飲店負責人李志偉:每個月15號就發工資了,而且您可以去我們店看看,不是想像一兩個人那種規模的,一個店十多個人,而且我們三個店。  虎坊橋人才市場是北京幾個主要的用工市場之一,提供的職位多為技工、銷售、家政、物流配送等基礎必需類崗位。
  • 揚州園區企業5萬崗位可能招不到人 或現用工荒
    揚州市園區企業5萬個崗位可能招不到人 今年或出現用工荒  昨日,市勞動部門發布《我市園區企業用工需求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我市企業用工需求量快速增加,部分行業、企業出現了招人難的現象。
  • 都說現在的機械技工工資那麼高,為何還是沒人願意幹?原因很操蛋!
    當下的技工工資已完全不輸大學生工資,部分崗位已月薪上萬,卻無人問津,而很多大學生崗位只有區區3000-4000元的月薪,卻遭到哄搶,令人唏噓不已
  • 月薪7000招不到送水工 送水工稱工作辛苦看不到前途
    東方網3月28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月薪7000招不到送水工?隨著天氣轉熱,飲用桶裝水銷售進入旺季,不少企業打出了招聘送水工的廣告。「招聘送水工,月薪可達七八千。」近日記者從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招聘信息。然而,企業老闆煩惱的是,雖然抬高了送水提成,打出了「重金聘請」的廣告,依舊很難招到送水工人。
  • 探訪服裝行業招工市場:月薪上萬一上午仍沒幾個人來
    探訪服裝行業招工市場:月薪上萬一上午仍沒幾個人來 2015-03-06 11:42:11 來源:株洲晚報 作者:戴凜 記者昨日走訪合泰地區招工現場發現,雖然不少服裝廠已經開工